第二十三章 渡
打仗不但要死人,还要花钱。 现在朝廷已经穷得快要当裤子了,实在是惆怅的很,只好开始明抢。文官们搞出来一个借利的制度,只要在长安的商人家产超过万贯的,就要献财支援平叛大业,凡是柜坊当铺里面有存货的,一律搞四分之一出来捐献给朝廷,库房查封暂归军用。用文官们的话来说,这叫做识大体顾大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郭德罡的老上级判度支杜佑,在长安大力发动群众为国敛财,还搞起了有奖举报,只要被举报的,一律上门刑讯逼财。一时间,家里稍微有点钱的,就要破财消灾,不然被眼红的举报了,等着他们的下场就是被乱棍打死,被鞭子抽死,还有倾家荡产上吊死,总之是不得好死。 话说这自己过不好还盼着人倒霉的,真不在少数,那长安凡是做买卖的,基本上都被举报了,郭家自然也不例外。但那皇上、户部、杜侍郎、诸位公公、各部尚书等等一干人等都在郭德罡的产业里有股份,哪有自己抄没自己家产的道理,举报郭家的这位红眼病患者,很快就被抄了家,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一队黑衣人把合家绑上马车,送去蓝田种鸦片了。 长安人民是有觉悟的,他们不会在****下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开始用行动来抗议这种行为。一时间,长安买不到盐,买不到米,买不到仙麻,就连《五陵少年》都买不到了。蓝田商品价格指数天天连拉大阴线,在一周内跌掉了一半,畅春园的姑娘们不接客,德云社的荷官们不发牌,连长安倒马桶的掏粪工也罢工了。话说这什么也买不到,什么也办不成,所有的坊市里做买卖的,都在打麻将,那些小门小户的倒也还好,那些下人仆妇多,每天吃穿用度都要大肆购买的的高门大族,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样下来,过了三四天,长安就变成了一座到处都是垃圾,臭气熏天的城市。那宰相卢杞每日出门,都要有五十名卫兵带着大盾把他护在当中,以免被垃圾粪便砸中。自从黎干被砖头活活砸死之后,京兆府已经下文将弹弓列入了管制器械的行列,但这东西加工起来实在简单,端的是屡禁不止。如此下来,每日被人从坊墙上夹道投掷杂物,宅邸门口又被周围的居民百姓当成垃圾堆的卢杞宰相出门的时候只好不停变换行踪,还找人假扮自己做替身,最后干脆只能在政事堂睡觉,连家都不能回。那杜佑更惨,家门口被人用狗血涂满了各种严重人身攻击的词汇,只能在家告病。 但为国排忧解难,这种小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被人身攻击,骂翻了祖宗十八代,即便是被刨了祖坟,能够解决朝廷的军费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事。为了能让平叛战争继续打下去,为了不让前线的将士受冻挨饿,个人这点牺牲,还在文官们的觉悟范围之内。如此下来,也不过刮到了两百万贯,总是还能再挺两个月了。 德宗皇帝打仗打得都快穷死了,现在再继续如此刮地皮,怕是长安又要闹出一场一二九,下面的文官们自己每天有如过街老鼠,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只好暂停捐款活动。但仗总是要打,乱总是要平,不服管教的叛将还是要修理。文官们绞尽脑汁想出来一个搞统一战线,以藩治藩的办法。反正田悦在魏州困守孤城,李纳在徐州濮州连败两阵,想也不再是什么大害,把他们的地盘都分给下面的人,让节度使们去狗咬狗,总好过每天在那里虚耗朝廷的钱粮。 于是朝廷就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任命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任命康日知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将德、棣二州隶属于朱滔,让他回归本镇。 这打劫不难,坐地分赃才难。 一旦分赃不均,就会酿成新一轮的祸害。 最要命的是,对手还在苟延残喘,就开始论功行赏了。 现在这个统一战线,就有点分赃不均。朱滔再三请求将深州归属于己,朝廷不许,由此怨恨不满,留兵屯驻深州。王武俊素来轻视张孝忠,自认为亲手诛杀李惟岳,功劳在康日知之上,但是张孝忠当了节度使,自己却与康日知都是都团练使,还失去了赵、定二州,也心中不快。德宗又下诏命令王武俊给朱滔拨粮三千石,给马燧拨马五百匹。王武俊认为朝廷不愿意让成德旧将担任节度使,魏博攻克以后,必然要攻取恒、冀二州,所以才分割他的粮食、马匹来削弱他。他心怀疑虑,不肯接受诏命。这下统一战线没搞成,却埋下了祸根。 没过多久,朱滔也反了,王武俊也反了,那张孝忠和康日知,马上变成了这两人的眼中钉,说到底,还是地盘没瓜分好的问题。可怜郭德罡刚刚开始建设濮州,正准备和平发展,这下子又变成前线基地了。话说濮州隔河与魏州相望,东边又是淄青镇的郓州,李纳正在郓州靠前指挥,这河北复叛,濮州的形势就变成了两面受敌。那郭德罡搞建设的时候,就得准备好这些建筑随时要打仗的军事用途了。 此时要往河北送军需物品,大部分还是走漕运,经过河阳三城的浮桥和河阴的船闸来运送,但那样的话,从江淮上来的东西实际是有些绕远。好在李纳在徐州濮州两次大败,李洧趁火打劫夺占了兖州属下的金乡方宇二县,物资可以通过泗水荷水一路运到曹州,再转运到濮州。现在濮州算是神策军直属的军镇,按照大唐的制度,当道自筹军粮,河北李晟的神策军军需,也要从濮州供应一部分过去。如此一来,江南来的钱粮军需在濮州渡河直接北上,便是最简便的方法了。 濮州城北二十里原本倒是有个渡口,但军需任务繁忙,原来的设施不太够用了。此时黄河下游远不是郭德罡印象中那种年年断流的惨象,而是浩浩荡荡,五六里宽的河面,连上河滩,怕是有十里宽。在这种河面上架桥,以郭德罡的水平,自然是办不到。要架,也只能架浮桥,但那需要很久的功夫,现在也只能慢慢cao作,逐步地架起来,要过河,还是以摆渡为主。 重视客户在实际使用中的意见和反馈,一切按照客户需要来办,是一个企业的产品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为了满足大批量运送物资的需求,就需要制造宽阔的、能够快速装卸货物的、既能渡人又能装货的船只。经过仔细的回想,郭德罡决定试试看能不能造大型的滚装渡船。郭德罡向来不吝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更何况他卖粮给李纳,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现在又有了水泥,便一口气把这个渡口按照巨型内河码头的形制好好地整治了一番,又修了引水渠和水力动力系统,干脆在渡口边又搞上了工业园区,就地造起巨型车船来。
有了在小船上运用螺旋桨和明轮的经验,搬到大船上就省事一点,只不过是要多加几套动力装置罢了。为了方便装人装货,这种渡船被设计成了一个大筏子的形状,下面是并排的四个船身,里面装着人力明轮和螺旋桨的动力装置。每个船身上装有六对明轮和两对螺旋桨,还是首尾对称的形制,这样不用掉头就可以直接往返。甲板是直通式的,上下三层,有通过绞车上下放动的大踏板和升降机,搭在码头岸上,人货车马可以从码头直接上船,连卸货都可以省去。郭德罡手下的工匠,早就被自己东家那种古怪的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思路熏陶了好几年,再加上这玩意实际上就是在四艘大号车船上搭了三层板子,只要注意结构和承重分布,便可以做出来。为了保证滚装渡轮的快速建造,某人又派人去扬子的水师造船厂,绑了一批会做五牙战舰和楼船的工匠过来,一起工作。这样,到了建中三年六月,这种怪模怪样的船,终于下水了。 郭德罡看着这个八丈高,十丈长,十丈宽,四个船身,四十八个浆轮,十六个螺旋桨,上面还有三根桅杆的古怪东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决定叫它,企业号。 “下一艘叫什么?”韦丹对这种神奇的设备是最有兴趣的。 “叫大黄蜂吧……要不叫萨拉托加也可以……或者叫……雪风?” 总之,有了这么个一次可以运三千人过河的东西,实在是效率惊人。再加上郭德罡在濮州大烧水泥,一口气修了二十口立窑,把濮州到曹州、滑州、汴州、徐州的官道都硬化了个遍,到河北的物资转运速度骤然加快,德宗皇上一看后勤负担小了,就决定把李怀光也派到河北去。 却没想到,李怀光一到,就打了个大败仗。 【注1】雪风号的典故,有不明白的同学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注2】今天总算是把就业协议盖上了学校的章,关于办手续这件事,我已经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