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都市小说 - 我这一家子在线阅读 - 第041章 开张之初

第041章 开张之初

    每次回家晚了,当她用最恶毒的方言咒骂我,明知自己有错,大气也不敢出,只能耐心等待,等她不停的唠叨,骂几句又停下,然后再骂几句,不阴不阳的反复着,发泄得差不多了,才算了事。当然,假如言语过激,把我惹冒火了,必然会引爆一场激烈的争吵。

    回头说开张那天,天空下着小雨,阴云密布,上街购物的乡民稀稀拉拉,送走一个买主,等了好半天,才进来第二个买主,大部分是中老年妇女,买一些油盐酱醋、洗衣粉之类的生活必须品,而正街上同事小廖那边,买主平均年龄偏低,年轻女人居多,舍得花钱,有时一个买主就能买走一百多,其中还包括花丽花哨的奢侈品,不过都是杂牌。

    第一天开门迎客,到中午,刘玉芳清理营业款才七八百元,不免有些沮丧,想到花一大笔钱盘下铺子,还得承受七百八一个月的月租,用她的话说,当时连脚趾也抓紧了。

    涉足零售业后,我对比过不少铺子,凡是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店面,买主的平均年龄就会偏低,更舍得花钱,生意也会火爆些,而那些既寒掺又老旧的铺子,所售商品明明相差相差无几,甚至价格更低,比较爱面子的年轻人却不愿意进去购物,生意自然会冷清许多。而同事小廖的成功,在于他敢大把花钱搞装修,店面几乎两三月刷新一次,让顾客始终有一种新鲜感,觉得这家超市档次高,潜意识认为所售的商品档次也高,于是逢集时,我们这边门可罗雀,他那边的顾客却经常挤得水泄不通。

    刘玉芳在石河村开了两年杂货铺,到古镇后照搬过去的经验,每日逢集,搬出两条长凳以及几条塑料矮凳,把一块邓老板遗留的破门板和家里搬来的门板都搭在上面,门板上放许多货,主要是乡下人爱吃的散装饼干和糕点之类,另外还垒砌大量的卫生纸,摆出一副货卖堆山的样子,然而,当时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这种经营理念完全行不通了。

    铺子不行,破烂又老旧,门口又搭放着两口门板,顾客瞄一眼就感觉没档次,而人呢,刘玉芳作为店主,怎么看也是个当地乡民,陈秀嫂也是如此,更何况岳父母两位乡下老人掺和着站在店内帮忙,整个超市就是一副乡下大杂货铺的样子,甚至某些年轻人在门边望了望就转身离去,临走嘴里嘀咕一句:这哪里像什么超市。

    对比其它超市,为经营方式和装修铺子的问题,开张后我们经常发生争执,我说:你看人家小廖店面不停的花钱装修店内店外,效果越来越好,逢集的营业额起码是我们的三四倍,我们这边还是简单装修一下吧。

    刘玉芳和岳父一样,钻牛角尖,认死理,按我的话说,什么事都是“自己完全正确”,听了我建议,她骂道:人比人比死人,他小廖生意好算他有能耐,赚一座金山也是他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是别人的铺子,我们何必花大笔的钱搞装修呢。

    我又说:不装可以,不过,你逢集时把两块门板摆在外面,实在有些难看。

    她雷霆大发:妈的X,龟儿子一辈子就爱面子,讲排场,你老婆摆两块门板做生意,难道丢了你人民教师的面子不成?想找爱面子的婆娘尽管去外面找吧,不过必须带走两个孩子。

    面对如此“完全正确”的老婆,我实在无语。

    总之开张不久,我逐渐发现,正街上那三家的顾客比较中高端,年轻人居多,手头上钱也多,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而我们这边的顾客比较低端,主要是中老年人,手头拮据,一元一毛的算计着,购物种类也比较低端,多数是生活必需品,营业额低,利润也低,而房租却是同一个价,压力自然显得山大了。

    还好,旺旺超市处于场口位置,去农贸市场必须经过超市门口,就算放钓线钓鱼,好歹能钓上一些买主的。

    前面说过,黄葛垭曾经是过去的水陆交通要塞,而旺旺超市所出的位置,过去是海盐的集散地、古时候的繁华商业中心,到此时虽不再繁华,可当地人还记得窄巷的名字,都叫它盐巷子。

    走过正街,到尽头,踏着石板路面左转下一个斜坡,就进入长约三十米、宽不到四五米的盐巷子,再继续下坡行走二三十米,可到小河的木桥桥头,过桥,对面就是农贸市场。

    经营一月,我们心里有点谱了,尽管铺子老旧,店面没档次,可每到逢集,营业额比较稳定,天晴时一千二三,遇上双休日一千四五,下雨时七八百,冷场大约三四百,粗略算算,扣去每日房租,盈余还是明显的,比我上班强。

    另外自家铺子还有个优势,门面外有一块水泥地面的斜坡,大约二三十平方,逢集时可把东西摆出去,既然货卖堆山,以后刘玉芳摆出去的东西越来越多:门口左边垒砌卫生纸,右边放一大堆未拆封的瓶装饮料和啤酒,斜坡上还摆着散装炒胡豆、炒豌豆、炒花生、炒瓜子等,摆出一副零售兼批发的样子,而乡下人就爱便宜,即便吃不了用不了那么多,见货物如山,就以为价廉,以批发价买回家里慢慢吃慢慢用。而正街上的三家超市,一出门外面就是街道,根本没地方摆放货物吸引买主。

    再说打了七万多的欠条,钱当然要付的,一分也不会少,欠人家的钱,我们总挂在心上,寝食难安,当meimei的五万元打过来后,某日邓老板开着大货车到古镇批发鸡蛋和大米,立即付了五万,叫他打个收条,此时还剩两万多欠款,压力不算太大,总算松了一口气。

    交付五万之前,其中还有个曲折,那位发放准生证给我们的亲戚,母亲是我表嬢,在正街上经营一家小杂货铺,专卖鞭炮和纸钱之类,某日冷场,她突然走到旺旺超市里问这问那,当问及我们盘下铺子的具体算法和总额时,露出一副苦瓜脸说道:唉,你们当猪了,接手别人的铺子,固定资产必须打折,连店内的货物也得打折,七万多起码亏了一万多。到此时我们才明白真相,不由得悔青了肠子,然而打了欠条,按了手印,黑字落在白纸上,想反悔也不行了,除非上法庭打官司,不过打官司十有八九也会输的。

    当时黄葛垭的中小学刚合校,联校校长是我发小,姓周,比我大几岁而已,人却很老道,曾经下海经商,并掘得一桶金,别人尊称他为周校长,而我则叫他周哥,颇有些哥们弟兄的味道,生活或生意上遇到难题总会向他请教,于是打了个电话,说明我盘下铺子的前后过程,请他分析并拿出对策。

    周哥听了我叙述,在电话那边沉默了几秒钟说道:既然打了欠条,打官司也没用的,可以说无法补救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你们还没付款,最好也是最无奈的办法,就是拖!先给付一部分,剩余部分拖着不给,拖延到猴年马月也不管,每次来要钱,就一句话打发,没钱,一直等到他失去耐心,主动降低总额,到了你们认为能够接受的数额,才最终付清全款。

    挂了电话,我噗嗤一声笑了,想到堂堂一校之长居然为我出这种歪主意,实在难得,不过转念想,商场如战场,此话不假,为保护己方利益,不得不使出些非常之手段哦。

    把周校长的意思透露给站在旁边的刘玉芳,她却摇摇头:不行,人家三天两头跑来讨债,我们的脸朝哪儿放?

    还是我jiejie为我们挽回了些损失,她在成都生活,超市开张,特意回乡帮了几天忙,得知盘点铺子吃亏,直接找到邓老板谈判,她见多识广,很有口才,谈了两三个小时,邓老板不得不让步,从总额里减免五千元算是固定资产打折,如此算下来吃亏不多了,在后来的两三月,分两次付清了全款。

    开了超市,为省工钱,只请陈秀嫂一个雇工,刘玉芳当然劳累,我也很累,住在超市二楼上,每天很早就起床,先和刘玉芳一起打开卷帘门,先搬两块门板,再搬凳子,然后把当日售卖的东西一一搬出去,货物太多,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半小时时间,搬完东西,匆匆走进镇上的小吃店吃一碗排骨面,再以小跑的速度步行回到石河村小学上课。

    有时候两口子心情好了,刘玉芳经常把手伸出来和我对比,说道:看你的手细皮嫩rou的,而我的手,粗糙得不行,你天生就是玩的命,而我天生就是累命。

    我摸摸她的手,的确像树皮一般的豁人,笑着应道:既然你是累命,累着当然舒服一些。

    超市开张的头两三月,在古镇尚未立足,一切都是未知数,两口子都在忙忙碌碌,反而没吵过什么架,而我胸中隐藏着的毒药也暂时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