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平政乱,外征蒙古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明成祖朱棣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明永乐八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内蒙贵族势力猖獗,丝毫不把刚刚即位的明成祖朱棣放在眼中。内蒙认为,明朝内部刚刚经历了政变,内不稳定,政权还不被完全归哪个皇子王孙贵族掌控,国内一片嘈杂混乱之气,民生得不到统一,内忧外患,此时,如若对明朝进行外部打击,定能使明朝江山覆灭,完成复国复民族大计,到那时,一统天下,将明朝踩在脚下,建立蒙古政权,建立内蒙帝国。蒙古一族擅于骑射,擅于马上作战。而且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擅于征战,可以说,战争就是蒙古族的一种生活方式,似乎远古时期下来,蒙古族就已经习惯并且默认了这种生活方式。明朝在打败元军后,元军整体退回到大漠。但是,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得保留着这个民族的存在,而且明朝海的承认他的存在。试想一下,从打败元朝的那天起,从把元朝赶回大漠的那天起,从把政权从元朝手里抢回来的那天起,你不仅不能把他灭了,你还得一直承认这个民族的存在,而是此时,明朝的政权掌控者也早已忍受不了,这样让这个民族一直存在,无疑是纵虎归山,养虎为患。间接来说,这场与元朝之间的战争可以说,并没有赢得那么彻底,也没有赢得那么漂亮,一场战争,无非是为了江山,为了金银财宝,为了美人。可是,这一切似乎都是我们明朝人的,我们只是拿回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并没有获得其他的任何一点好处和私利。这无疑是令人感到耻辱和羞愧的,这让我们这些明朝统治者夺回江上以后,却又如何向百姓交代,如何向死去的列祖列宗交代呢?明朝内部统治者开始去思考这些问题了。他们开始觉得这些年来自己似乎只是拿回来自己的该有的东西。不然,这将是一种屈辱和失败。 而在蒙古族的人心里,他们似乎也在谋划着如何再次打入中原,如何再次征服大汉民族,重新再次统治大汉民族的臣民,重新实现他们当年的蒙古帝国。可是,经过年年征战,并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是这样想,他们中间也有一些人是支持大汉民族的统一的,他们也不是想发动战争,他们也只是想过过木马放羊的日子。所以,支持派和反动派也就这样对峙着,都在寻找时机,一举不但拿下自己蒙古族内部的政权,也能大举进攻明朝,统一中国。恰在此时蒙古北元因为西蒙古的篡权而导致动乱,西蒙古主要首领向明成祖称臣,卫拉特的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三位首领都接受了明成祖的册封,成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可那只是为了得到封赏,并借之对抗阿鲁台控制的北元汗廷。蒙古本部则黄金家族势力微弱,因此明朝号称元已经自动放弃国号,将蒙古北元刻意称为瓦剌和鞑靼两部。瓦剌很明显是“卫拉特”的音译,这个就是西蒙古。卫拉特人最早居于贝加尔湖、库苏泊及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河流域,以狩猎为生。他们总称都属于“林中百姓”。十三世纪初归附成吉思汗。他们的生活区域早期是新疆北部,蒙古国西部,地图上看着包括俄罗斯和今哈萨克斯坦交界处也并无不妥,本来他们就是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融合了诸多蒙古和突厥系部落,而且各个部落也是迁徙不定。因为这些种种原因,战争似乎也是即将一触即发。卫拉特和其他相关的部落与成吉思汗家族都只有姻亲关系,并非其直属部落,因此虽然在军事地位上、经济地位上很重要,在地位权利上都和蒙古本部的黄金家族成员部落有很多差别,也因此成为蒙古地区不安定的主要因素。阿里不哥、海都等人与忽必烈系争汗位,其中就有借助卫拉特各部的力量,他们在北元政权初期也很强势,主导了几个汗的废立,并把黄金家族的成员几乎杀得不剩一个,所以在蒙古各部中造成很大的反对。蒙古其他各部与之作战时毫不留情,因而在清灭亡准噶尔政权时并没有阻止,反而多帮助清军,与他们历史上对卫拉特蒙古各部的畏惧、愤怒是分不开的。此时,矛盾早已重重,十分严重了,有时候当人情言语无法解决事情的时候,只有靠武力,武力才是解决一切事物的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于是,明成祖朱棣便开始了他的蒙古征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