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白家书房
陈步云见白灵一片好心要给自己银子,也不好直接生硬的回绝了人家女儿家的美意,便说:“此事容后再说。”与白灵一起先到附近医馆,将她扭伤的脚治好,随后来到就近的加气站,到了里面。 工作人员问明情况后,先按照规定把陈步云个人信息及加气数值登记在册以备他日官府查验之用,接过陈步云的丹田玉,然后到里间cao作去了。 不到半柱香的工夫,那名工作人员已经将丹田玉拿了回来交还给陈步云,陈步云道了声“叨扰了”,领着白灵离开。 二人径自前往县衙去找林广,哪知到了以后却被告知,林广一大早就去武林学院了。二人大为失望,没想到白白忙活了一晚上,而且还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却还是与林广失之交臂了。 白灵就要返回家中去拿银子,陈步云心想平白无故接受女儿家的银子,毕竟不太好听,因此就有些迟缓。 白灵看清他的心意,便说:“既然如此,你且跟我去我家里,换身干净的衣服。我三哥跟你身材差不多,他的旧衣服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先穿穿。要不你就这样一身泥泞血污的返回学院,让人问起来,麻烦不小。” 陈步云也一直在为此事暗暗发愁,听白灵说了有理,便点头同意。 白灵领着陈步云,穿过两条胡同,来到一道侧门。白灵说:“咱们偷偷进去,然后悄悄离开。否则让我娘撞见了,少不得又挨一顿絮叨。” 陈步云一听,正合心意,忙点头同意。他跟着白灵悄悄从侧门进去,只见四下里静悄悄的。 白灵低声说:“你小声些,这个时间他们都在睡懒觉呢!”领着陈步云走到书房,吩咐:“你在这里稍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陈步云说:“你快去快回。”送走了白灵,自己四下里踱步闲看。他父亲原本让他考取功名,只不过他小时候闲来无事读豪侠传记之后,对于闯荡江湖混迹武林更感兴趣,最后他父亲执拗不过他,只有任由他自己考取县城的武林学院,从事武林行业。但是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他的骨子里,他对经史子集的兴趣多年来始终都在,只不过由于家境一般,所以一直都是把书放在书箱里,长这么大倒是头一次置身于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的大书房里,顿时感觉心情愉快舒畅,昨夜一晚的疲倦登时一扫而空。 当下他信步闲走,只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打发一下时间。正在犯难呢,忽然回过头来一眼瞥见桌案上工工整整摆放着一本破旧的书册。 陈步云暗想:“这么破旧的书册,主人家居然当宝贝一样看待,肯定有什么玄妙。”好奇心起,忍不住上前拿起来细看,只见封面上赫然写着“《正气歌》新论”五个小篆。 陈步云心知《正气歌》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诗歌。该诗慷慨激昂,在历数先贤慨然正义的事迹后,通过自己在狱中所遭受的“水、土、日、火、迷、人、秽”七大邪气的侵袭,最终做《正气歌》以明志,彰显自己以一正气而敌七大邪气的决心。 陈步云想:“不知道又是哪位先贤圣人做出了这《新论》。”打开翻阅,只见开篇即曰:“夫天地混沌,沛然其间。盘古开天,万物井然。阴阳之分,人所共辨;正邪之气,莫不缠绵。” 又曰:“脏腑相通,气血相连。善自心间,气生丹田。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故曰:人之生,气之养。心怀凛然正气,则神游物外,邪气莫之能侵。” 陈步云正看得出神,忽然听见一人惊讶的问:“你……你是什么人……”陈步云回头看去,只见来人是个二十三四的青年,面如冠玉,一身白衣,生的十分儒雅。 陈步云正不知该如何解释,刚好白灵回来,忙说:“三哥,这个是我朋友陈步云。”一边说一边将手上的一身衣服递给了陈步云。 原来刚才白灵回去偷偷找他三哥白儒的衣服,一瞥眼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蓬头垢面的,便又紧忙修整了下。就这样一耽搁,三哥白儒居然在书房与陈步云撞见了。 白儒与白灵年龄相仿,平时关系最是亲密,如今见meimei居然把自己平时的衣服拿给眼前这个浑身污垢的小子穿,心里暗想:“看来meimei与这小子关系大不一般啊。”仔细端详了下陈步云,只见他生得虽然不是玉树临风,但眉宇之中自有一股年少侠气,尤其是自己进来的时候,看见他正好端着自己平时酷爱的那本《正气歌新论》看得出神,倒也是个与自己颇为志趣相投的青年,内心深处竟然暗暗引陈步云为知音。 白儒当即与陈步云行礼致意,陈步云在看见白儒一袭白衣,穿着考究,是个地道的公子哥,而自己此时此刻形象颇为狼狈,本来以为对方肯定会对自己大为厌恶。就算是出于考虑到meimei白灵的颜面,白儒肯定也不会正眼相看自己,如今见白儒竟然礼数周到,陈步云心里不由得对他大为好感,忙不迭还礼。 白儒当即邀请陈步云坐下详谈,白灵却坚持要陈步云去换一身干净衣服,陈步云无奈只有依从。正好书房侧面有间小卧室,是白儒平时看书倦了临时休息的场所,白儒吩咐白灵领着陈步云到那换衣服。 白灵笑道:“三哥你好偏心,平时你妹子想去那临时休息一下打个盹,你都得絮叨老半天,脸也拉得比驴都长。如今你跟这小子都不认识,他又浑身脏兮兮的,你居然让他到那里更衣。” 白儒笑道:“这你就不懂了,你虽然生得白净,可惜不知诗书礼仪,在我们读书人眼里与粗俗鄙夫没什么区别。这位小兄弟虽然现在形象有些狼狈,但是我看他与我倒是同道中人,可以引为知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