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刘干去世
第一千六百二十章刘干去世 检察院迅速行动,逮捕了那两名滥用职权砸烂李保柱西瓜的两名年轻城管,接着便向社会进行了通报,新闻媒体一听说都把人给抓起来了,都立刻过来采访情况,市政府发言人就向他们通报了整个事情的情况。 媒体们感到洛河的行动是动真格的,除了逮捕了这两名年轻城管,而且还处理了到现场执法的那些人员,那些人员当中虽然有同情李保柱的,可是没有采取任何手段制止这种行为,所以一样要受到处理。 接着,洛河市城管局向李保柱赔偿了十万块钱,要说李保柱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损失,可是陈功指示了,既然要赔偿就要让城管局赔偿到疼,不然象征性赔偿一样有什么意思?李保柱根本想不到城管局会赔偿他这么多的钱,一下子就惊呆了,没想到挨了顿打,还发财了。 李保柱是个农民,而且还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不会把自己的尊严看的有多重,被打了被骂了,他心疼的是他的西瓜,想着的是自己孩子的学费,因此只要把西瓜钱赔给他就行了,可没想到政府会赔给他这么多的钱,而政府只所以会赔他这么多钱,那是赔他的尊严,他的精神损失费,同时对于城管局来说是惩罚费。 赔偿十万块钱的事情一让媒体得知,媒体便是进行了报道,同时李保柱的儿子也出来接受了媒体采访,说明洛河市纪委如何到他家里调查情况,还给他父亲看病的事。 这样一来,洛河的形象不但没有受到破坏,而且还在无形当中提高了,这可以说是洛河市一次最漂亮的公关,但是这种公关并不是为了公关而公关,而是陈功爱民如子心情的体现,城管局的人做的太过分了,不整治一下,怎么能行? 城管局的人被查处完,事情结束后,一些单位就开始小心起来了,如果他们也犯了城管局一样的错误,不但要被抓,被送进看守所,而且还要巨额赔偿,这样的代价太大了,他们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就不敢太任性了。 城管局的事情处理完毕后,市疾控中心的事情就摆上了纪委的议事日程,老马的运气一直不错,躲过几次劫了,现在不会再能躲过去了吧?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他又躲过来了,这一次只所以躲过倒不是别的事情的耽搁,而是因为刘干因公去世了。 刘干担任纪委书记以来,可以说是抱着拼命的作风来干工作的,为了执行陈功的指示,可以说是没白没夜的加班工作,原来王东苗担任纪委书记的时候,虽然工作也是比较拼命,但是没有刘干拼命的厉害。 而这一天的晚上,刘干正常在办公室加班,突然之间感到心口疼痛,接着一下子就跌倒在办公桌前,由于当时他的秘书没在,导致过了两个小时之后才让保安发现,再送到医院后就已经晚了。 由于刘干是纪委书记,市里的重要领导,突然发生这事,虽然已经是深夜了,黄坤接到电话后,还是给陈功去了电话。 陈功此时已经睡着,可是一接到这个电话,立刻睡意全无,连忙起身去医院看望刘干。 到了医院以后,医生正在抢救刘干,院长过来见了他,陈功脸色凝重地道:“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刘书记给救过来。” 院长嘴上虽然是答应着,可是能不能救过来,他真是不好说,结果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抢救过来,刘干停止了呼吸,因公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刘干逝世的消息一传出,从省委省政府到省纪委以及中纪委的领导知道这个事情以后,都纷纷给陈功打来电话问一问情况,省纪委书记亲自来到洛河,了解刘干逝世的具体情况。 刘干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明显是因公殉职,整个东江纪委系统以出了刘干这样的纪检干部而感到骄傲。陈功在见到省纪委领导时,便是非常感到自责,刘干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却是没有注意到刘干同志的健康问题,导致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他心里头非常过意不去,刘干同志去世与他有着一定的关系。 陈功这样自责,省纪委领导当然不会同意他这个想法,刘干逝世是一次不幸的事件,也是刘干同志自己对党的事业忠诚的一种表现,我们为刘干同志的去世都感到非常悲痛,他未竟的事业需要我们大家去继承,相信刘干同志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的。 洛河市委市政府为刘干同志举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追悼会,洛河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的人员参加,省委省政府省纪委以及中纪委的领导都送了花圈,闻讯赶来的老百姓也出席了追悼会。 刘干担任纪委书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做出的事情却是不少,一些老百姓也感谢他,所以都主动过来参加追悼会。 刘干的家属在追悼会上悲痛欲绝,让在场人员不禁潸然泪下,陈功也流下了泪水,一名好干部就这样走了,刘干同志是被累死在战场上的,而让他抓起来的腐败分子还是活蹦乱跳,一些没有被发现的腐败分子还在那里伸手捞钱,他们工作不行,但是捞好处搞腐败却是能手。 难道说真的是好人不长命?有人就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觉得刘干死的不值,但是这些人的价值观明显扭曲了,他们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公共的利益。如果人人都像他们那样,那么国家民族社会怎么发展,怎么进步,这样的人坚决不能让他们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否则将会产生很大的破坏。 追悼会开过以后,正当大家感到比较悲痛之时,忽然网上出现了一则小贴子,居然诋毁刘干,说刘干累死活该,刘干是一个酷吏,他自己身上也不干净。一看到这个小贴子,就有人报告给了陈功。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