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张觉之死
咱们来分析一下这条诏令,诏令里说了三件事。第一是:向大宋索要张觉。这也是要给宗望找点事情做,别闲的蛋疼,老想着和朝廷做对,麻溜的把这事给办了。而是这事也没毛病,当初宋金之前有合同的,说好的不招降纳叛,结果现在给我玩这一手,这合适吗? 第二是:因为年岁不好,减免赋税。这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道还要不要北迁百姓。 第三是:以后大小的事情就不要和朝廷说了,你自己办就行了。这事情就得分析分析了,如果这里含有人事任免权的话,这就比一千道委任状的权利还大。如果不含人事任免权,所谓的“无得专达朝廷”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在军事上,金国的统帅一直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就等于没放权,所以这事难说,就看宗望和吴乞买怎么理解了。 谁强大,最终解释权就再谁的手上…… 因为金国的北迁政策,使得迁、润、来、隰四个州的百姓很多围山护寨和金兵对抗。 宗望依旧不想打,他不想把这些他能控制的地方给打坏了,再次上书请求安排官吏去招抚。 到这一步,吴乞买就有点受不了了,你小子到底眼里有没有我这个皇帝,到底是你我的马仔还是割据势力?所以就下了一纸调令,把宗望个掉回京师。 宗望无奈,在河北他还没有来得及经营,河北的金军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所以他不得不回去…… 宗望的离开成全了完颜阇母,阇母又当老大了。阇母是世祖完颜劾里钵第十一子,以为不是大老婆生的,所以没有机会接触到权利的核心,也就没有太多的欲望。 阇母很高兴,要把之前失去的,全部给找回来。于是起兵攻打南京,一战而下,杀掉了张敦固…… 南京的事情了了。咱们来说说张觉,张觉逃到宋朝以后,在大宋这个温馨的港湾里,有吃有喝有女人,还是比较开心的。 不久之后,张觉就想哭了,因为完颜宗望奉大金皇帝诏令,前来索要他。 大宋属于做了****,还想立牌坊的人。当时的宣抚王安中就忽悠宗望说:“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你是不是搞错了。” 金国人野蛮不代表傻,能信你的吗?继续索要。到这一步,其实双方可以扯皮的,虽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金国也拿不出什么确凿的证据,只要大宋一口要定,张觉不在咱们这儿,金国又能怎样,就算打起来,你也不至于理亏。 结果王安中见金国索要的紧,他就不否认张觉在大宋了,他竟然承认了。承认也无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你乖乖的把老张交出去,在给金国道个歉,说自己是刚刚才抓获的张觉,之前并不知道这小子流窜到了大宋,不也就完了吗? 老王很有意思,在承认了收留张珏后,还继续忽悠。杀了一个和张觉张的比较像的人送到了金国。这人真倒霉,没想到长的像张大人也是罪过,下次轮回一定要长的有个性一点…… 就这事来说,你杀了一个人李代桃僵,你是不仁。你以为金国这么好忽悠,你是不智。金国当中肯定有人认识张觉的人,送去肯定能被人认出来。 金国人就怒了,你大宋到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好好的玩耍了? 王安中小聪明终于不够用了,只好对张觉表示遗憾:你快出来,我一个人忽悠不来!于是乎,王安中就给张觉编排许多罪状,要杀张觉。 张觉当然不服,大骂宋朝不讲信义。张觉也算是搞笑,大宋收留你就已近是不讲信义了,所以大宋能收留你,也能杀了你。大宋能和金国不讲信义,就更能和你不讲信义。 许多人只有爬到了梯子的顶端,菜发现梯子架错了墙。其实张觉若不来降宋,对张觉和大宋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张觉的脑袋就送到了金国,张觉了。 咱们还要概叹一下,大宋的外交水平。真的是太NM低了,要不就不应该收留张觉,以表示和金国的盟友之义。你若收留的张觉,那就做好和金国翻脸的准备,也应该做好和金国开战的准备。 可是大宋既想当婊*子,还想立牌坊,这么好的事情到哪找,于是不仅金国就看到了大宋的虚伪,还给了后来金国攻打大宋一个借口。 大宋满脸的蛋疼菊紧,关键分辨率又高,高到是个人都能看见。 张觉反金的目的历史上说法不一,就算他不是为了给老百姓谋福利,但他的谋反,客观的也保护了那些北迁的老百姓,所以当时老百姓对大宋这种烂掉渣的手段也是愤愤不平…… 老百姓自古就是弱势群体,发两句牢sao也就罢了。可是那些和张觉同病相怜的怎么想?这些人的想法很重要,他们之中有实力的公开表达不满,没实力担惊受怕,暗地筛糠。 郭药师就半公开的说:“要是有一天金国人来索要郭药师,又是怎么样的结果呢?”这老郭这个人人性不咋地,他后来转投金国的原因也很多,但张觉之死绝对是其中的重磅原因。 咱们不管他了,张觉的风波算是勉强告以段落了。 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天会皇帝任命国论勃极烈斜也为谙班勃极烈,宗干为国论勃极烈。并派遣勃堇李靖赴宋朝告哀。 金天会二年(1124),大宋宣和六年,辽国保大四年。 金国去大宋告哀,大宋也干的不错,在正月初六的时候,为金国太祖皇帝辍朝。 想想也是,若双方一直带着套子,哪至于出事?可是人与人的相处往往就是初见惊艳,再而衰,三而竭…… 金国这边自然是奖赏攻陷南京用功的将士,其中赦免了完颜阇母的战败之罪。 正月二十七,宗望和宗翰两人共同上书,请求皇帝不要割让割让山西郡县给宋朝,说“先皇帝征辽之初,图宋协力夹攻,故许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后,请加币以求山西诸镇,先皇帝辞其加币。盟书曰:‘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今宋数路招纳叛亡,厚以恩赏。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贯,尝期以月日,约以哲书,一无所至。且西鄙未宁,割付山西诸郡,则诸军失屯据之所,将有经略,或难持久,请姑置勿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