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北宋仕途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伤逝

第一百六十二章 伤逝

    王安石一行人是在九月十五那一日进入开封城的,此时距离他离开京城差不多三年了,在他看来,也许已经物是人非。然而开封的景况并不能让他维持多久的感慨:来迎接他的人确实太多了。

    王安石此行所来的动静本来就大,在动身之前,他就通知过开封的好友,刚到开封,消息就传了开去,因此,有心人也早早迎在了京城门前,以示尊重。就连皇帝,听闻消息,虽不琴迎,却也派遣宫里之人,跟着迎接群众。

    迎接的规模,比之他兄弟王安礼进京时的动静要大得多,除了已在京城的王家之人,司马光、韩绛兄弟也在人群之中,还有苏轼兄弟,总之在京城文坛说得上号的人都差不多过来了。当然,欧阳修除外,以他老人家的声望,只有别人上门拜访的份,还没有一个后辈能让他出迎的资格!

    在迎接的队伍中,当然能看到沈欢夫妇,不论是从后辈对长辈的情分,还是从亲家的情谊,沈欢都没有不出现的道理。而王璇作为王安石的女儿,思父心切,也要跟着过来。随着浩荡的迎接队伍,王安石一行住进了之前官家赏赐下来的府邸。他的名头确实大得厉害,甫入京城,造访之人就络绎不绝,之前文人名士、王公贵人,不一而足。一连七日,王家的门槛都给人踏得要烂了,而也不知是出于何因。本来对王安石最为期待地官家,却没有立刻召见,反而让给王安石时间去处理这些私人问题。

    这七日。王安石的府邸是繁忙的,而京城朝廷地气氛,也有了短暂的听写与安静。然而却是这一份安静,让不少有识之人感到压抑:也许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这些人之前,就有沈欢的份儿:他作为王安石的女婿,这些时日也不过只见了王安石两面而已,交谈都不多,只是见礼。还有对方的勉励而已。

    王安石的印象依然像他以前的形象一般,除了老上几岁,外貌倒没有多大改变,而衣着方面也是那样地随意,丝毫没有因为身份而注重这些。这让沈欢看得很无奈,这人地个性一旦强烈到一个常人难以认同的地步,那就所以个境界了。显然,王安石的境界非常人可比,至少沈欢就认为自己做不到——在他眼里,王安石节衣缩食甚至到了一个变态的地步。作为常人,实在没有自虐的必要!

    王家之人沈欢都熟得差不多,然而郑侠的到来,却令他颇为意外,也感到有点滑稽荒谬。如今的郑侠,明显很得王安石的欢心,大有得意门生的味道,可是,最后两人成了什么模样,这个世界。还有人比他沈欢更清楚吗?郑侠,一介小人物,最后做的事不过是守着京城城门地一个小官兵而已,然而他却能让堂堂为他立传写书。凭的是什么?不正是最后他成了反对王安石的关键人物么!几副,成了压跨神宗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王安石被贬的命运也在那一刻给决定了!

    见到郑侠的时候,沈欢真地给震住了,看着眼前忠厚老实的年轻人,他心里还是很恍惚,特别是看到他与王安石一副师徒相得的模样,更是令他感到头皮一阵阵地发麻。可最后。除了心里暗叹几声。他还能做什么呢?无疑,郑侠也是一个很有才华之人。不然也入不了王安石的法眼,以王安石的苛刻,也要一再看中他地能力,说明了这个人的不简单。可最后他的结局是可悲的——守城门地小官,无论怎么说都不是很荣耀之事,还有最后的到处奔波,都只能说明他是这个大时代牺牲的产物而已,变法与守旧,到底牺牲了多少有才之人呢?

    沈欢承认在看到王安石的时候,他心里的想法又多了很多,像郑侠这样结局的人物,他只是一个典型而已,不是唯一,也不可能是唯一!

    今年九月真是多事之秋。二十五这一日,沈欢再次造访王府,在王璇进入后院与女眷闲聊的时候,他只能硬着头皮与王安石周旋了。王府在京城算是安定下来了,王到外面应酬去了,王旁也忙杂志事宜。整个王府,也只有王安石能与沈欢说一些事。

    翁婿两人多见了几次,好似忘记了多年的不快,不说谈笑风生,却也在两人相互配合地情况下相谈甚欢。特别是见到了王旁地变化,了解详情的王安石,倒是向沈欢道谢一番。而沈欢,也总是避免谈论朝政之事,极力把话题往家庭琐事上拉扯,有了王璇作为幌子,王安石也只能尽力应和。

    琐事之余,谈论最多地也只司马光而已。一个是其好友,一个是其学生,谈论起来,也不愁没有话题论点。而司马光现在最令人乐道的,当然是他的已经正在紧锣密鼓修撰的。对于司马光的史学功底,不说沈欢,就连王安石,也只有佩服的份儿!

    就在两人聊得正欢的时候,出外忙事的王旁赶了回来,一脸悲伤的他还流着满头的大汗,进来看见两人,只有一句话:“父亲,苏轼之父明允先生刚刚去世了!”

    “什么?”王安石还没有什么表示,沈欢倒是跳了起来,“苏轼之父?”他脑子停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苏轼的父亲,不就是苏洵么?三苏中的老苏,去世了?

    今年是治平三年……沈欢感觉脑子很乱,有些事,已经改变了,而有些事,还是顺着强大的历史轨迹在进行着么?苏洵死了,那么苏轼该做什么呢?回去丁忧,三年之后回京,与王安石成为死敌么?沈欢茫然地抬起头看着王安石,王安石的脸上倒没有多大伤悲,只有淡淡的失落与落寞。

    “苏明允……就这样去了么?”王安石喃喃地念了一句。

    是啊,就这样去了?沈欢也尽是疑问。

    王旁答道:“孩儿本来在外与欧阳伯和等人一道办事,却突然接到明允先生去世的消息,据说苏家兄弟已经赶回去,孩儿就赶回来通知父亲。父亲,听闻不少大臣文人都会到苏家一趟,您……”

    王安石苦笑一声:“为父与苏明允的关系不大好,去做什么?至于治丧的时候,你与元泽代为父去一趟吧,替为父送几个字过去!”

    “是,父亲!”王旁对于他的父亲,从来不敢忤逆。

    关系不大好……沈欢也尽是苦笑,他作为后来人,当然清楚王安石与苏洵其中的那点微妙的关系。那篇后世鼎鼎有名的引起无数争议的,不正是出自苏洵之手么!而其所指对象,在后世,众口一词就是王安石!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jian慝!”苏洵之笔力,总是非凡的,也有其特有的感染力。无论后世猜测是否苏洵所作,章之骨力,也与苏洵风格相差无几了。当归与苏洵所作的——可至于文章所说对象,是不是王安石,就难以一笔敲定了。

    无疑,王安石在很多事情上确实不近人情,而苏洵却是一个很重人情的人,他认为那些连礼仪都做不好的人最后会成为天下大患,主张君主远离这样的人。这样的议论,也许只是就事对事而已,指的对象也是一个宏观方面,并没有特定的人。然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让他成为了背黑锅之人——苏洵文章所说的方面,他占了几方面,给对方不幸言中,于是乎,王安石成了苏洵“打击”的对象,而苏洵,也成了反对王安石的先锋!

    王安石看向了窗外,外边的树木在秋天的伺候下,开始了萧索,树叶飘零,满眼黄色,尽是萧萧之意,他叹了一口气:“不管如何,苏明允的文章,自有其过人之处!其文名之才,冠满京城,与王某也不差!虽然王某与其有道义上的分歧,然而君子之义,自在心中!一个老友就这样去了,真令人唏嘘感慨!唉……蹉跎岁月,岁月蹉跎,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就轮到王某了吧……”

    沈欢已经难以领略王安石的感叹了,他此时心里也充满了悲哀之意,萧索地回到自家,心里的一股哀伤依然难以遏止。他心里已经能想象苏轼那双悲凉哀伤的眼睛是如何地伤人了……然而此时此刻,他能做什么呢?惟有聊寄几字作为凭吊吧: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