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奇幻小说 -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在线阅读 - 16.不存在地区(三十四)

16.不存在地区(三十四)

    通过对话争取时间,这是双方都在使用的战术。马赛意图借此调整状态,马赫则是抓紧时间调兵遣将。

    利用争取到的时间为下一步作战做准备,力求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压制对手。双方在这个大原则上并无不同,实施过程同样分秒必争,效果却完全不同。

    决定努力效果差异的,是双方手中的资源量对比。

    马赛的背后有“阿赖耶识”系统和一众魔法师素质者的支援,所以他才能迅速恢复意识,并且在第一时间发动远距离cao纵,使用感应组件对两台III型进行狙击。这确实是出人意料的精彩一击,但这一击对战斗产生的影响,充其量也只是为II型增加了两个亮眼的击坠记录。

    吾等数量众多——“军团”任何时候都会让对手充分领教这句话的份量。

    刚才的对话不过十几分钟,浮游型已经补充完毕,III型的数量也重新恢复到一个满编中队,而且全部都簇然一新。不但补充了损失的两架,连受损的几台机体也全数替换下来修整。

    虽说在高超音速的空战中,气动外形有无遭受破坏会产生决定性的差异,可转眼之间便准备好替换的机体并投入使用。帝国的生产能力和财大气粗实在是夸张到令人发指。

    ——不对劲。

    马赛的心头划过一丝不安的违和感。

    快速生产和补充损失的确是“军团”的优势,可这里是公国的土地,帝国能投入的军事力量有限,“军团”也不例外。要像全面战争一样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投入大量补充机体,他们不担心兵力分散,导致其它方向兵力不足吗?如果不是,他们到底是怎么把这种规模的部队送入公国,又不被发现的?

    ——正在行动的就是投入公国的全部“军团”战力?你这就叫做“先入为主”,马赛同学。

    拥有魔法师素质,玛那感应能力高的人可以感受到“军团”的存在。感受力越强,对“军团”的定位越是精准,距离、方位、数量、移动速度等等情报全部都能准确掌握。

    由于这种雷达一样的能力存在,“军团”所有突击行动都会失去战术突然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尝试之一,便是将所有机体转入冻结状态进行运输,通过空投或是预先埋伏在某些地区,战斗开始时再激活。

    通过实验证明完全可行后,很快就将这种措施运用在这一次的行动中了。

    为了在不被外界察觉的前提下完成人员移送任务,帝国方面对使用铁路极度谨慎且缜密,整个移送计划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张以秒为单位的列车时刻表,容不得任何偏差,同样也不可能容许将宝贵的运力和线路用来搭载“军团”。

    基于“冻结中的机体不会被察觉”这一特性和公国的地理环境,为实现“遭遇任何突发状况时,战斗力都足以应对”这一目标,能采用的应对之道其实很明显。

    提前在重要地段布设处于冻结状态的“军团”,由公国冰冷厚重的降雪加以掩盖,同时空中由预警型及伪装成商船的浮空运输舰载运空中作战所需要的备份机体。借由自然、管理学和科学技术,不可能实现的难题被克服了。

    “要和我们玩心眼,你们还早了几百年呢。”

    马赫扬起嘴角,终端界面里代表“军团”的光点持续增加。

    面对依托数量优势展开防守反击的敌军,从正面突破绝非上策,或者是不可能。

    要想突破众多敌军组成的多层立体防线,只能靠投入凌驾于敌军防线厚度之上的数量,集中一点突破,或是调动敌军制造出缝隙。

    “自由军团”也好,共和国也好,并不具备那样的实力和数量。

    不管是常规战力还是精锐部队,数量规模上都难以达到足以突破“军团”防线所需的最低限度。

    他们不可能赢,连一丁点的机会都没有。

    ——真是不好意思。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对手那里学习战争,正是我们人类最大的优点。

    ——和你们这些没了皇帝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一等公民不一样,我们从来都只能依靠自己和从对手那里缴获的东西而已。

    女孩们的笑声在无意识集合的海洋中激荡,亡灵的轰鸣也无法掩盖这倔犟无畏的声音。

    在集体无意识之海之外,现实的世界中,几台规格巨大的机体正巍然耸立。

    堪比巨型危险种的异常规格,背部修长的轨道,六条撑起躯体和轨道、同时肩负行动、承受后坐力、调整发射角三项机能的敦实多足步行机构。行军状态下全长三十五公尺,使用时展开轨道增至九十公尺。

    同时拥有上述特征的机型,放眼世界,只有一种。

    辅助类“军团”,电磁弹射型。

    专门负责将搭载轻量型“军团”的空投囊加速投送到空中,使得突击战力能越过战线,从敌军防线背后发动攻击。尽管不是直接战力,但因其使用方式与配套的战术,使其成为足以令人憎恶和戒惧的机型。

    如今这些电磁弹射型全部被破坏了人工智能终端,从破损的空洞延伸出大量缆线,将电磁弹射型和几辆蒸汽雪地运载车连接在一起。

    一架能投入运用的电磁弹射器,大致上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弹射器本身,接着是控制模块,再来是电容模块。由电容模块提供电力,控制模块就精准控制电流电压的变化,弹射器承载电力转化为机械动能将物体弹射出去。

    为了俘获完整的电磁弹射型,避免帝国方面察觉,派出部队狙击和破坏,“自由军团”都是以近距离埋伏狙击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击毁担任护卫的侦察型和电磁弹射型控制模块,将其俘获。之后再与“阿赖耶识”系统连接,进行控制。

    这无疑是相当乱来的做法,纵然可以从破损的机体上拆解部件进行连接,但要想将巨型多足步行机控制自如,非得进行大量训练不可。好在如今并不需要高度同步控制,只需要女孩们启动和调整电磁导轨即可。

    一切都是为了从“军团”手里夺回天空。

    ——三式烧霰喷进弹装填完毕。

    ——发射!

    导轨一起发出轰鸣,往返机牵引着重达九百公斤的带翼弹体奔向导轨尽头,眨眼间加速至每小时四百公里,弹射至空中的瞬间,悬挂在背部的暴风术式启动,怪鸟一般的喷进弹朝着远方天空笔直的前进。

    三式烧霰喷进弹,共和国对Fi-103的仿制改良版本。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帝国对火箭之类长距离推进武器的研究陷入了停滞。但吃过这种武器苦头的共和国一直在秘密研究、仿制上次战争中获得的各种制导火箭残骸。苦于在制导方面迟迟无法获得突破,到现在也只搞出一堆只能按照程序进行直线飞行的粗糙产品。

    三式烧霰喷进弹的基本结构完全仿制自Fi-103,只有小部分细节区别。比如背部推进装置更靠前等等。

    但光是照抄Fi-103,也不可能再现其性能,且以共和国的工业产能也不可能让这种武器实现合理的性价比。

    一种只能沿着直线前进,几乎谈不上准头的武器,到底要生产多少才能产生战役战术层面的影响,要多少才能达成战略层面的意义?

    以共和国目前一个月开足马力也只能生产十几枚的产能,且耗费的资源、工时远高于其原型的状况来看,这条路还很漫长。

    只不过。

    如果是应对眼前的战斗,哪怕只是这五十五枚不成才的仿制品,也足以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