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在线阅读 - 第406章 没有妥协

第406章 没有妥协

    吾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第4o6章没有妥协

    宝鼎的想法没有得到四位宗室重臣的认同。

    实施“稳定”战略的好处谁都知道,但大秦在恢复国力的同时,楚人也在恢复国力,将来大秦或许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无法击败楚国,最终不得不接受与楚国划江而治的被动局面,如此一来大秦就失去了统一土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统一大业功亏一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土继续挣扎在分裂的漩涡里。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北疆形势不好,一旦匈奴人频繁入侵,大秦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咸阳不但无法继续实施稳定的战略,还就此错失了统一的最佳机会,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其次,更重要的是贵族们既得利益的损失。如果大秦实施稳定战略,如果武烈侯忠诚于他自己的诺言坚持央集权制,那么大秦稳定几年后,央肯定能牢牢控制地方,肯定会把地方权力逐渐集到央,到了那个时候,贵族们不要说借助地方势力迫使咸阳宫分封诸侯了,恐怕连他们的既得利益都保不住。

    这是贵族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他们不能接受既得利益的损失,他们更期盼着分封诸侯所攫取的更大利益,所以他们才坚决要把统一战争继续到底。只有把统一战争继续到底,咸阳才会陷入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危机,才会陷入持续的被动,央的权威才会被严重削弱,而他们才能借此机会控制形势的展,才能肆无忌惮地掠夺权力和财富,才能迅控制新占领疆土并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地方势力范围,继而借助地方势力对抗央,进一步削弱央权威,最后央迫于无奈和现实,只有分封诸侯。

    这是一场生死较量。

    表面上看是国策之争,是“稳定”和“展”之争,但实质上是“集权”和“分封”之争,是秦王政和功臣、央和地方对土权力和财富的争夺。

    宝鼎对即将遇到的困难,对即将开始的狂风暴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看到公子豹、公子腾等人也非常坚决地反对自己的主张,看到自己最坚定的盟友也无法摆脱“分封”的诱惑而坚决不愿意损失既得利益,他非常失望,失望之余更是心情沉重,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对此次斗争的胜算也不由自主地减去了一分。

    如果宗室都不能支持秦王政和自己的政治主张,都不能齐心协力把新帝国推向休养生息的“稳定”道路上,老嬴家的子孙为了一己之私竟然也来掠夺大秦的权力和财富,那自己还拿什么去说服其他贵族?还拿什么去镇制和威慑功臣们?

    五个人各执一词,激烈争执,尤其公子豹和公子成,更是指责宝鼎狂傲自大、刚愎自用,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下如此幼稚的错误。

    公子腾和公子庄虽然不赞成宝鼎拿出来的策略,但也没有激烈反对。两人一个在江南待了数年,一个在原奋战多年,对今日地方势力的规模和实力一清二楚,更知道功臣们对分封的渴求,对权力和财富的无止境的攫取。按照这样的趋势展下去,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弱。央控制不了地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封”,那么接下来必然是分裂和战乱。大秦刚刚统一便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这是公子腾和公子庄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没有大秦王国,也就没有老嬴家,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公子腾和公子庄对国策的走向非常慎重,尤其在秦王政至今没有表态的情况下,两人更是慎言慎行,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

    宗室如此坚决地反对,让宝鼎不禁陷入反思。

    秦王政始终不表态显然也是权衡不了其的利弊得失,而把宝鼎请回咸阳的目的,当然是想让宝鼎和公卿大臣们就两种战略的利弊进行全方位的辩论和进行新一轮政治博弈,以辩论和博弈的结果做为他最终决策的依据。

    难道我的政治主张当真脱离了时代的展?当真违背了历史的展规律?当真是幼稚的,错误的?

    公子腾看到宝鼎久久不语,于是冲着还在滔滔不绝的公子豹做了个手势,示意他暂时停一下。

    “你在回京之前,大王是否给你写了书信?”公子腾问道。

    宝鼎迟疑了片刻,轻轻点头。

    公子豹等人的神情顿时紧张起来。公子腾马上接着问道,“大王在召你回京之前,征询了你的意见?”

    宝鼎再次点头。

    “大王的态度是什么?”公子豹急切问道。

    宝鼎摇摇头,意思是秦王政没有在信谈及国策走向。

    公子豹等人目露失望之色。

    “其实,大王已经表态了。”宝鼎忽然语出惊人。

    “愿闻其详。”公子庄急忙询问。

    宝鼎微微一笑,手指四人,“你们为何在此?”

    公子豹等人愣了一下,旋即若有所悟。

    四人为何在此?因为秦王政刻意“冷遇”宝鼎,连个欢迎仪式都没有,这种区别待遇实在太过分了,其打击宝鼎的意思一览无遗,所以大家都跑来安慰宝鼎。

    秦王政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来打击宝鼎?因为就是宝鼎以武力胁逼咸阳,迫使咸阳建封国,把“分封”这扇尘封已久的大门推开了一条缝。现在分封之议甚嚣尘上,功臣们试图胁迫咸阳打开分封之门,秦王政坚决阻御,而从北疆召回宝鼎,在其进京之刻意打击宝鼎,实际上就是杀猴儆鸡,警告武烈侯和功臣们,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咸阳宫,更不要去挑战秦王政的底线,否则鱼死破,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当年昭襄王以国力倒退为代价诛杀了武安君白起和司马靳,禁锢了白氏和司马氏,其原因也是如此,这是活生生的例子。秦王政试图以打击武烈侯来出自己的警告,分封诸侯,分裂大秦,摧毁统一大业,绝无可能。

    公子豹等人陷入沉思。公子腾这句话问得及时,而宝鼎这句话更是一语惊醒梦人。秦王政实际上已经表态了,这时候宗室该如何选择?这一步要是走错,秦王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肯定要借助武烈侯的北疆武力屠戮功臣。假如秦王政决意重蹈当年昭襄王的覆辙,那不仅仅是宗室,功臣们都将坠入无底深渊。

    正是因为秦王政表态了,武烈侯回京才会受到秦王政的刻意“打击”,而武烈侯对这种“打击”也是坦然受之,可见这对兄弟已经联手,而且设下了一个“吃人”的陷阱,就等着不知死活的功臣们自己跳进陷阱了。

    公子豹等人越想越是惊骇,背心处更是冒出丝丝冷汗。

    公子腾踌躇良久,忐忑说道,“你可曾想过,这可能是咸阳宫的计谋,目的是把你调离北疆,召回京城。”

    宝鼎笑了起来,轻轻摇手。

    “你忘了你的父亲?忘了成蛟?”公子庄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所以你们来了。”宝鼎笑道,“我们都是老嬴家的子孙,大秦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没有富强的大秦也就没有我们老嬴家的无上荣耀,没有代代延续的帝国也就没有我们老嬴家的千年传承。值此时代的大变迁之刻,值此历史走向一个新时代的关键时刻,我们老嬴家的子孙要之务是护卫国祚,是传承国祚,是辅佐大王建立一个崭新的帝国。至于我们个人的荣耀,都是建立在未来强大帝国的基础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新大秦,我们的荣耀从何而来?我们个人的利益又从何而来?”

    宝鼎的神情渐渐严肃,“看看已经消逝在漫漫岁月的王国,再看看今天灰飞烟灭的关东五国,那些昔年曾显赫一时的王族如今何在?现在大秦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是不是还要手足相残,还要兄弟阋墙,还要亲手摧毁我们的帝国?摧毁我们老嬴家的荣耀?”

    “大秦亡,老嬴家必亡;大秦兴,老嬴家必兴。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我恳请诸位暂时放下个人的,以大秦的利益、老嬴家的利益为重,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公子豹、公子腾、公子成、公子庄神情复杂,相视无语。

    秦王政和宝鼎联手了,当今大秦的君王和实力最为强悍的第一权贵联手了,那局势的展可想而知,即便对立双方拼个鱼死破,最终失败的肯定也是功臣一方,也是那些试图掠夺大秦权力和财富的贵族们。

    难道大秦当真要重蹈昭襄王时代的覆辙,大秦的统一进程当真就此止?

    第二天,宝鼎进宫,觐见秦王政。

    秦王政在分封一事上态度坚决,没有妥协的余地,但他也不愿意重蹈昭襄王的覆辙,他想加快统一进程,先把统一大业完成,把土统一了,然后再来对付“分封”这股势不可挡的洪峰。

    矛盾就出现在这里。功臣们当然估猜到秦王政的心思,所以以统一大业来要挟咸阳宫,假如秦王政在“分封”上让步,他们就竭尽全力摧毁楚国,反之,他们就把统一战争拖延下去,利用年复一年的战争把咸阳宫拖进进退维谷的险境,继而迫使咸阳宫在“分封”上妥协。

    这种情况下,是继续统一战争,置大秦于分崩离析的险地,还是暂停南征,转而集力量稳定新占领疆土,尽快恢复国力,然后再动南征,完成统一大业?无疑,仔细权衡利弊后,秦王政会选择后者。

    选择“稳定”做为大秦未来几年的展战略,最困难的不是实施这一战略,而是如何说服朝堂上的公卿大臣们,让他们接受这一战略并齐心协力去实施具体政策。

    任何策略、政策都要人去实行。策略的好坏,政策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政治理念是否正确,不在于拟制的具体政策是否合适,而在于执行的人是否忠诚于这一政策原旨并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假如执行者敷衍推诿、阳奉阴违,甚至故意歪曲政策,错误地执行政策,背离这一政策的原旨,那即便策略是正确的,政策是合适的,也同样遭遇失败,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而造成的恶果就是民怨沸腾,央权威严重受损,央的政治目的全部落空,并且给央和王国带来深重的危机。

    秦王政可以不顾一切,凭借君王的特权强行推行自己的策略,但具体政策谁来拟制?具体政策又由谁来执行?当然是央和地方的士卿大臣们来辅佐他拟制和执行具体政策。在这一过程,主动权完全cao控在士卿大臣们手上,他们在拟制具体政策的时候,在执行具体政策的时候,可以想方设法利用手上的权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让本阶层利益最大化,比如最大程度地掠夺普罗大众的权力和财富,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君王一个人治理不了国家,君王只是统治阶层的领袖而已,当君王和整个统治阶层利益一致齐心协力的时候,国策就能够得到忠实的执行,反之,君王和士卿大臣们之间就会矛盾重重,严重的时候甚至直接危及到国祚的存亡。

    理论上君王和整个统治阶层的利益是一致的,君王和士卿大臣们应该能齐心协力,但实际上这种理想化的政局根本不存在,君王和士卿大臣们总是因为权力和财富的分配而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这时候就需要双方的妥协,妥协得好,政局平稳,国策能基本得以执行,反之,政局动荡,国策在执行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双方再一次妥协。如此周而复始,君王和士卿大臣们始终在妥协求展,在展不断地妥协。

    今天秦王政把武烈侯召回京城,就是想和这个政治上的盟友商讨妥协之策。

    秦王政见到武烈侯后,并没有就其回京所遭受的“冷遇”表示任何歉意,相反,在与武烈侯分析局势的过程,直接把大秦政局今日的危机归结为源自武烈侯的国策变革策略。“冷遇”是秦王政对他的惩罚,是秦王政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

    的确,正是因为大秦国策由“郡县制”改为“郡国制”,武烈侯强行撕开了“分封”的口子,才导致了今日的危机。这一点毋庸置疑,宝鼎并没有反驳的理由。

    宝鼎在昨夜的反思,还是决定不顾一切代价把大秦推上“稳定”之路,让大秦提前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恢复大秦的国力,恢复土苍生的元气,唯有如此,唯有让天下的普罗大众切身感受到统一带来的好处,切实拿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大秦才会得到天下普罗大众的认同,大秦的统治才会逐渐走上正规,大秦统一后所面临的巨大危机才会慢慢缓减直到化解。

    “事实证明,我拟制的变革策略并没有错误。”宝鼎为自己辩解。

    宝鼎改变了历史,宗室、老秦人的汹涌崛起彻底改变了大秦的政局,秦王政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通过关东系和楚系完全掌控朝政,所以即便没有实施“郡国制”,秦王政也会在事实上失去对被占领疆域的控制,央的权威会遭到最大程度的削弱,大秦会更快地走向分裂和战乱。

    宗室有与生俱来的号召力和政治优势,老秦人则控制着军队,这两个庞大的贵族势力对大秦政局的影响过了新楚系,也过了关东系,因此他们在统一大战必然会肆无忌惮地掠夺权力和财富,公然与央对抗。过去宝鼎就是这两个庞大贵族势力的“代言人”,宝鼎也借助这两个庞大贵族的实力达到了变革国策的目的。

    然而,贵族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永无止境。原决战是个转折点,过了这个转折点,大秦政局便风起云涌,尤其宗室和老秦人这两个庞大贵族更是迅走向了“分封”之路,而其他派系的贵族们也是不甘落后,在后面推波助澜。这不但违背了秦王政和武烈侯的政治理念,也对央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威胁。

    “现在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也不是讨论谁对谁错,而是要寻找解决的办法。”

    秦王政听出宝鼎语气里的怨气,脸色顿时变得冷峻,语气也十分严肃。

    “昨天几位宗室都去了蓼园,可有结果?”秦王政直接问道。

    当前解决的办法无疑是打破贵族们的联合,以分化和拉拢的手段把脆弱的贵族联合体击垮,然后就可以各个击破了。

    宝鼎微微点头,“王国的利益就是老嬴家的利益,这个道理很浅显,稍加提醒就可以了,但要让他们坚决支持咸阳宫,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

    秦王政摇头,冷笑道,“除了分封,还有什么可以打动他们?世袭也重建了,土地也私有化了,如果再实施轻赋薄徭之策,他们所得到的财富会更多,但他们在乎财富的多少吗?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更大的权力,有了权力也就有了财富,所以寡人没有进一步妥协的余地了。”

    宝鼎苦笑无语。

    =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