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天意不绝炎汉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 刘协论诸侯 刘辨建祠堂

第四十九章 刘协论诸侯 刘辨建祠堂

    洛阳城西北,邙山东汉皇陵。

    邙山,蜿蜒于洛阳、孟津、偃师三境,背山面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被认为是死后长眠的理想之地,故而,邙山之上古墓众多,“无卧牛之地”。也亏得如此,刘辨在邙山上立起五营二坊之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孝灵帝以前,已有光武帝、孝安帝、孝顺帝、孝冲帝四位皇帝安葬在邙山,分别是光武帝的原陵、孝安帝的恭陵、孝顺帝的宪陵和孝冲帝的怀陵。

    原陵坐落在邙山之北的黄河滩上,而恭陵、宪陵、怀陵则皆在邙山以南。刘辨虽已改变历史,董卓占据洛阳后,仍将灵帝葬于邙山,也在邙山以南,曰“文陵”,位于孟津西南。

    刘辨身穿素服,在陵前已经跪了半日。众诸侯与百官也身着素服,跪于刘辨身后,刘辨不起身,众人也只得硬着头皮奉陪到底。

    刘辨虽然去了后世十数年,但与其他穿越人士不同,他是货真价实的刘辨,刘宏是他货真价实的父亲,所以他与刘宏之间有货真价实的父子之情。刘宏的一生或许荒yin无耻,但在其去世前,早将有限的军政大权转交到了刘辨手中,足见其对刘辨寄予的厚望。刘辨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父亲的那份不甘以及对自己寄予的深切冀望。

    可惜因为刘辨的疏失,导致了刘宏的早死。刘辨每每想起,岂能不痛心悔恨不已。

    刘辨身体强健,长跪之下自然无恙,可百官中早有身体羸弱之人不堪久跪,摇摇欲倒。

    这种时候,也只有刘协能跟刘辨说得上话,一则刘协就跪在刘辨侧后,二则这件事也可以算得上是他们的家事。

    刘协道:“皇兄请节哀,久跪伤身,还请皇兄善保龙体。”

    刘辨道:“协弟啊,若非为兄疏忽,又怎会让阉党有机可趁,所以……父皇也可以算得上是我害死的,我现在只想长跪不起。”

    刘协道:“皇兄莫非忘了,那日父皇将玉玺交给你时,说过些什么?”

    刘辨默然,刘协又道:“父皇曾说,‘这汉家江山往后就靠你们兄弟两个了’,皇兄不为自己着想,也应以大汉江山为重,如今逆贼未除,皇兄若再自损龙体,置社稷何?”见刘辨已经为这几句话所动,又道:“况且,父皇乃是被jian党所害,与皇兄何干,协弟年幼,不懂那许多大道理,却也知道,皇兄不应再消沉下去。”

    这几句话说得极为得体,实在不像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儿童所说,刘辨闻言,回过头来,捧起刘协的小脸蛋,虽然眼角还闪着泪光,仍给了刘协一个微笑。刘辨心想,难怪历史上父亲一直想传位给协儿呢,协儿的确天资不凡,而最为可贵的是,协儿的心性也似乎极为坚韧,如果是换做一般小孩,遭逢此番大变,心里一定会留下阴影,甚至性格扭曲,从此变得孤僻呆傻也不一定,而协儿遭逢此番大难,似乎变得更成熟懂事了呢。倘若引导得当,协儿今后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改日,一定为他寻得一名优秀的老师,悉心教导,除此之外,我还须将协儿带在身边,将二千年后的知识也灌输给他。

    刘协见刘辨终于露出笑脸,也开起玩笑来:“皇兄身体强健,自是无恙,可皇兄看看身后,百官之中早有人支撑不住了,我看再跪下去,就会有一帮老臣要旧病复发啦!”

    刘辨顺着刘协的目光往身后望去,果然见一帮老臣东倒西歪,正在咬牙强撑。刘辨于是拉起刘协,对高俅道:“摆驾回宫。”

    回宫路上,刘辨有意考校一下刘协,试探着问道:“协弟,你觉得那些诸侯怎么样,他们都是真心的想扶保王室吗?”

    刘辨一直都与刘协共乘一车,倒也不虞这些话会被众诸侯听见。

    刘协闻刘辨发问,想也不想,答道:“未必!协儿记得皇兄曾经总结过大汉五毒,其中之一就是‘州郡诸侯拥兵自重’,我看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想学何进、董卓,只是手中实力不够罢了。”

    刘辨闻言,不禁又对刘协高看一分,继续问道:“那为兄将他们全都一股脑的杀了,你看如何?”

    刘协闻言一惊,问道:“皇兄是说现在吗?”

    刘辨点头。

    刘协毕竟儿童心性,不知刘辨是在逗他,闻言一本正经的说道:“不可!这些人尽管各怀鬼胎,但毕竟是仰仗了他们之力,皇兄才能将董卓击败。皇兄若无端将他们杀掉,必然大失天下之望。且杀掉他们,也根本解决不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他们死了,他们的后人及部下还是会拥兵自重,而且势必与兄长成水火之势。”

    刘协之言虽不全面,却也说道点子上了,刘辨闻言欣慰的摸了一下刘协的头,赞叹道:“协弟果然聪慧异常,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见识,为兄甚慰啊!”又紧紧地抓起刘协的双手,肃然说道:“有我兄弟二人携手,重振汉室声威,自然不在话下。”

    刘辨那颗小脑袋,如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亦严肃说道:“皇兄,协儿一定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好早日为皇兄分忧。”

    刘协粉嫩嫩的脸上强摆出严肃的神情,其实有些不伦不类,而且一个黄口小儿之言,怎么看也教人难以相信,但刘辨从刘协的眼中中看到了坚韧、倔强的神色,所以,他是由衷的,相信这位弟弟。

    这下来的几日,刘辨又将荀爽、马日磾、朱儁、丁管、黄琬、高览、苟且、于偆等人厚葬,而董卓为拉拢士子之心,早将荀爽、马日磾、朱儁、丁管、黄琬等人好生收殓安葬,于是刘辨只将其墓冢修缮扩建一番即可,而高览、苟且、于偆等人则连尸首也寻找不到,只得建起衣冠冢。

    刘辨又在城中择地建起一座祠堂,名曰“忠烈祠”,堂前树一石碑,上书“忠肝义胆,万年不朽”八字,祠堂内,将将荀爽、马日磾等人的灵位供奉于其中,享万年香火,更率百官以王侯之礼参拜。刘辨还遴派官员专司祠堂官理,隶属太史,还将这次事变中牺牲的所有人造书立卷,曰“忠烈籍”,存于太史部中,还规定,以后凡是忠于王事的人,都可以编进忠烈籍,再供于忠烈祠中。

    荀彧等人在祠堂外自然是痛哭不已,但对刘辨的这一举动感动不已。刘辨的这一举动,对所有有忠义之心的大汉臣民都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就连张飞、关羽等人参拜之后,心中也升起一股愿望,就是死后能在忠烈祠中供奉自己的牌位,以供后人膜拜。

    刘辨还派人收殓何进、何苗尸首,将其好生安葬。何苗也算对刘辨有功,勉强编入了忠烈籍,而何进,刘辨能帮他收殓尸首就已经不错了,自然是草草了事。而刘辨此举也赢得了天下士子的好评。

    其实如果不是生在皇家,而是作为寻常百姓,甥舅之间应该是可以非常亲密的。可惜,自古皇家无亲情,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利,多少人摒弃亲情,骨rou相残。刘辨所以安葬何进,还真不是因为他大度。事实上,何进的形象早与刘辨“后世”的叔叔重合,刘辨只恨不得生啖二人之rou,哪里能原谅他们,只是毕竟人已死,万事皆休,刘辨不忍心何进曝尸荒野罢了。

    待诸事完毕,刘辨也收到了徐晃、荀攸两方的战报。

    徐荣坐镇函谷关,防守谨严,又有牛辅援军相助,二人结成掎角之势,徐晃、郭嘉毕竟兵少,几番用兵,虽然多次挫败二人,只是函谷关却也一直攻不下来。后董卓败军又到,董军之势愈强,徐晃、郭嘉更是寡不敌众,连防守新丰都极为勉强。幸在黄忠、张颌、乐进、于禁等人领兵追到,取下弘农郡,函谷关孤城难防,董卓方才继续退走。董军又在华阴摆下阵脚,徐晃等人几番攻打,怎奈董军防守甚严,后又因兵粮无以为继,徐晃等只好退回函谷、新丰一线。

    至于荀攸那边,疾驰至南阳的三万大军,却在宛城遭遇了孙坚的抵抗。原来孙坚背盟而去,并未回到长沙,而是逃至南阳。原来袁术逃走时,孙坚就曾分出兵马接管宛城。孙坚的确善战,趁荀攸等人不加防备,猝起发难,三万人马折损近半。幸在荀攸机智,夏侯渊等人勇猛,方才转败为胜。只是将孙坚逐出宛城后,早已过去许多时日,荀攸等再想偷袭武关,一则兵少不足用,二则董军已得知消息,奇袭之效已失,无奈之下,只得留曹仁、曹洪防守宛城,荀攸与夏侯渊、夏侯惇回返洛阳去了。

    刘辨得知消息,不禁大失所望,不过也怪不得徐晃、荀攸等人,毕竟董卓实力还在,而孙坚“完全是自己一手逼反的”,但刘辨并不灰心,此刻的刘辨信心早已大涨,暗自想道:且容你们多蹦跶几天吧,待我稳定洛阳局势,早晚向你们讨回来。

    洛阳北宫,百官朝会殿。刘辨自登帝位以来,第一次正式的朝议。

    何进、董卓两大jian贼为铲除异己,大肆屠杀,以致朝中百官人数大减,许多官位已经出现空缺,不过刘辨此时无心处理百官的问题,当务之急,亟需解决的是却众诸侯的问题。

    首先,毕竟赖众诸侯之力,刘辨才能将董卓赶出洛阳,封赏自然不少。

    众人得到刘辨的封赏,自然高兴不已。

    刘辨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出言试探起众诸侯来:“董贼已逃至长安,虽然战败,但其麾下仍有大军数十万,朕意继续追击,不知哪位爱卿愿为国出力啊?”

    不知哪路诸侯会主动请命,请继续关注明日更新。

    (第四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