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千眼观音】是观音菩萨的变化身,又叫大悲观音、千眼千臂观音、千手圣观自在、千臂观音、千光观自在,等。 据说观音菩萨为体悯生苦,大发慈悲,誓要度尽众生,若愿不能偿,自己的头便裂十份,身体分解为千份。茫茫世界,芸芸众生,照应极难,於是他将身躯化四十二段,每化为一尊观音,惟仍穷於应付。此时阿弥陀佛前来告诫,说观音不应残害身体,应以扩大法力实愿宏愿,并施法将观音四十二段合为一体,除原有两臂,留四十手臂,每臂手掌现一眼,表示一个身及二十五***有***(***有***代表因果),二十五乘四十即一千,故名。 千手千眼观音,身洁白,有十一面。下三面,中白左红右绿;中三面,中绿左白右红;上三面,中红左绿右白,这九面为静面;再上面是一忿怒面,有三眼,发棕色上指;顶面为佛面(阿弥陀佛),十一面代表所有诸佛,千手代表一千轮王,千眼代表贤劫时千佛。用野兽皮盖住左胸,身穿绸裙衣,腰系宝带,身著八种服饰。中央二手合掌胸前,代表领会一切法性。右二手持水晶念珠,表接续慈悲;右三手以施胜印,表解救饿鬼;右四手持****,表利益众生事业。左二手持金莲,表无轮回过患;左三手持净瓶,表洗除烦恼,左四手持弓箭,表方便及智慧双运。其馀九百九十二手以施胜印,施众生各种成就。 因观世音菩萨其功德为大悲,曾起四十八誓,欲除众生之无明、迷妄,救度世人使免坠三涂之苦。然众生造业之速,救不胜救,绝望之馀毁其誓句头逐裂为十块,身手也碎成千片。 幸其种姓上师阿弥陀佛以法力加持,将碎片合为千手千眼。令勿退道心,大悲度众。十一面观音之面表断十一无明,足十地十波罗蜜而证得第得十一地妙觉。亦为法、报、化、三身所组合,下三层九面为九位化身佛。第四层为报身佛金刚手。顶上为法身佛阿弥陀如来。 或谓‘二十七面’表示济度二十五有的二十五面,加上本面与本师阿弥陀佛。或说十波罗蜜中,前六度各开三种,后四度各开二种,合为二十六面,再加本面而成二十七面。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盘,得大涅盘。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千手千眼观音的咒语,就是有名的“大悲心陀罗尼”亦名大悲咒。据《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述,过去无量亿劫有千光王静住如来出世,以怜念一切众生,故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观世音菩萨一闻此咒,从初地超第八地,心得欢喜,遂发身生千手千眼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的大誓愿,应时身上具足千手千眼。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述,诵持此尊之陀罗尼者,可免受饥饿死、恶兽残害死等十五种恶死,而得眷属和顺、财食丰足等十五种善生,或治各种疾病、虫毒、难产、死产等。《千眼千臂神咒经》说有延命、灭罪、除邪yin、转女身等利益;《千手观音治病合药经》亦说可治诸种疾病、虫毒等,并说夫妇和合之法。 《大悲心陀罗尼经》谓此尊有密迹金刚力士等二十八部的护法眷属。此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列其一一形像及真言等。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刍君荼央俱尸,三、魔醯那罗达,四、金毗罗陀迦毗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鸠兰单托半只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毗多萨和罗,十一、梵摩三钵罗,十二、五部净居天,十三、释王三十三,十四、大辩功德天,十五、提头赖吒王,十六、神母女,十七、毗楼勒叉王,十八、毗楼博叉王,十九、毗沙门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众,二十二、摩尼跋陀罗,二十三、散支大将,二十四、难陀跋难陀,二十五、修罗、干闼婆、迦楼罗王、紧那罗、摩睺罗伽,二十六、水火雷电神,二十七、鸠盘荼王,二十八、毗舍阇。 于莲华部(或称观音部,为密教金刚界五部之一,或胎藏界三部之一)诸尊之中,此尊为最胜之尊,莲华部皆以大悲为本誓,但以此尊为莲华王,故特以大悲金刚为密号。其种子为逳(hri^h!),系嵔高喐奥(harai^ah!)四字所合成之字,表示贪(ra)嗔(i^)痴(ha)三毒转入涅盘(ah!)之义。 根据《千手仪轨》所载,此尊的根本印是以二手作金刚合掌,手背稍曲相离,二中指相合,二拇指、二小指分开竖直。此印称为莲华五古印,或称九山八海印、补陀落九峰印。《姥陀罗尼身经》另说总摄身印等二十四印;《千眼神咒经》再加心王印,而说二十五印。 《千手仪轨》又言,结根本印时,诵根本陀罗尼,即能作四种成就:一者息灾,二者增益,三者降伏,四者敬爱钩召。世间、出世间果报皆得圆满。然此陀罗尼甚长,因而常诵‘唵(om%,归命)■日罗(vajra,金刚)达摩(dharma,法)纥哩(hri^h!,种子)’的小咒。又,此尊四十手随众生根机,相应于五部五种法,能满足一切愿望。即以四十手表示此尊的本誓。兹依《千打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载,略述如次: (1)息灾法佛部:化佛(表不离佛边)、罥索(安稳)、施无畏(除怖)、白拂(除恶障)、旁牌(辟除恶兽)、钺斧(离官难)、戟矛肖(除贼难)、杨柳(除病)。 (2)调伏法金刚部:跋折罗(降伏天魔)、金刚杵(摧怨敌)、宝剑(降伏魍魉鬼神)、宫殿(不处胎宫)、金轮(菩提心不退)、宝钵(除腹中病)、日摩尼(得眼明)、月摩尼(除热毒病)。 (3)增益法宝部:如意珠(丰饶资具)、弓(得仕官)、宝经(得聪明多闻)、白莲(得功德)、青莲(生净土)、宝铎(得妙音声)、紫莲(见诸佛)、蒲桃(稼谷成熟)。 (4)敬爱法莲花部:合掌(人非人爱念)、宝镜(得智慧)、宝印(得辩才)、玉环(得男女仆使)、胡瓶(善和眷属)、军持(生梵天)、红莲(生诸天宫)、锡杖(得慈悲心)。 (5)钩召法羯磨部:铁钩(善神拥护)、顶上化佛(得佛授记)、数珠(佛来授手)、宝螺(呼召善神)、宝箭(遇善友)、宝箧(得伏藏)、髑髅(使令鬼神)、五色云(成就仙法)。
又有以此尊为本尊,为修敬爱、息灾等法而行的修法,称为千手观音法,或称千手法。此外,有以此尊为主尊而建立的曼荼罗,称为千手观音曼荼罗。此有数种,如《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说十肘曼荼罗,《姥陀罗尼身经》所出为五重曼荼罗,《千打经》出三重曼荼罗,《补陀落海会轨》出六重曼荼罗。 诸经所载千手千眼观音形像不一,有身作檀金色,一面千臂者;有身作黄金色,半跏坐于赤莲花上,十一面四十手,前三面呈菩萨相,本面有三眼,右三面白牙向上,左三面为忿怒相,后一面暴笑,顶上一面现如来相者;有身作金色,千臂千眼五百面者。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为二十七面千臂,跏坐于宝莲花上,千手中有四十(或四十二)臂持器杖。又依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千手系表以四十手各济度二十五有,故千臂非必具足,但有四十手即可,乃表观音菩萨广大慈悲之化用,故多以千臂称之;且各面各手所代表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亦随各尊本誓之不同而异。 其千眼系于千手之掌中各有一眼。然若为四十手者,则仅有四十眼。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四十手所持之物或所呈之手相各为:施无畏、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宝弓、宝箭、军持(瓶)、杨柳枝、白拂、宝瓶、傍牌、钺斧、髑髅宝杖、数珠、宝剑、金刚杵、俱尸铁钩、锡杖、白莲花、青莲花、紫莲花、红莲花、宝镜、宝印、顶上化佛、合掌、宝箧、五色云、宝戟、宝螺、如意宝珠、罥索、宝钵、玉环、宝铎、跋折罗、化佛、化宫殿、宝经、不退转金轮、蒲桃,另外,也有将四十手加甘露手而成四十一手;或加上中央的莲华合掌及入定印,而作四十二臂。各手之功德成就法及印言等,一一具载于经轨中。《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则说十八臂,文云(大正20·101b):『面有三眼,臂有千手,于千手掌各有一眼,首戴宝冠,冠有化佛。其正大手有十八臂,先以二手当心合掌,一手把金刚杵,一手把三戟叉,一手把梵夹,一手把宝印,一手把锡杖,一手掌宝珠,一手把宝轮,一手把开敷莲华,一手把罥索,一手把杨枝,一手把数珠,一手把澡罐,一手施出甘露,一手施出种种宝雨,施之无畏,又以二手当脐,右明显左仰掌,其余九百八十二手,皆于手中各执种种器坏印,或单结手印。』 关于此观音的三昧耶形,也有多种说法。或说相对于果德的阿弥陀,圣观音为因德,故以初割莲花为三昧耶形;或谓对其他观音而言,此尊是果德,故用开敷莲花。或如《千手陀罗尼》、《千打经》等所言,求智慧则用宝镜,求善友则用宝箭,应其所求,四十手所持之物皆是三昧耶形。或指莲花上的宝珠,谓此宝珠能随愿出生一切,故无须采用四十手上各别的三昧耶形。莲花表示本有的理性,宝珠表示万德具足,因此莲上宝珠即相应于莲华部的果德──此尊的本誓。 千手千眼观音元壁画240cm×200cm敦煌莫高窟3窟北壁 画中千手千眼观音庄重直立于中央,四周有辩才天、婆薮现、金刚,上空飞天持花供养。此画衣纹与人体上的线条各有变化,但刻划都极细致入微,造型十分严谨,反映了画工们的深厚造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