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朔风疾在线阅读 - 第245节 归化(二)

第245节 归化(二)

    众人对鹿善继所言连连点头,刘之纶哼了一声也不说话了,其实他不过说几句气话,根本没打算弹劾李榆——丰州对朝廷来说就像个火药桶,要拼命掩着盖着,谁敢去点燃它谁就是众矢之的。

    鹿善继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吾在此常闻‘人人皆可为圣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孔夫子也庸众人类’之言,无一不是出自心学泰州一派何心隐、李贽等人之口。阳明先生创立心学本意是弥补理学不足,倡导实践求知,然世间智者少而庸者众,随意曲解以致杂说纷起,尤以王艮之泰州学说大行于市井,其学说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易使人心惑乱、不辨是非,理学中人早已将其摒弃,只是没想到几十年后却在关外出现,老夫以为丰州问题的根本在于心学。”

    心学肇始孟子,开启于宋之程颢、陆九渊,由阳明先生王守仁集其大成所创,强调“心即理”,主张“知行合一”从内心中感悟道理,以达到“致良知”的目的,反对将人欲与天理完全对立。心学自创立之初便对程朱理学形成冲击,响应者云集,并形成众多流派,各派虽然见解不同,但总的来说分成两大类:一类相对保守,主要存在于大明高官中,如聂豹、徐节、张居正等,主张提高个人休养,通过内心感悟致良知,以理解并实践圣贤的言行,这一类流派喜谈心性而不求实务,逐渐被士林冷落,最终回归理学正统,但也把空谈心性之风带进大明官场之中;另一类比较激进,尤以泰州人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为甚,主要存在于下级官员和读过书的百姓中,如王艮、何心隐、李贽等,他们公然以离经叛道自居,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纲常礼教,反对官府管束、反对贵贱不均,总之现实存在的就是他们反对的。泰州学派提出“自然天则,不着人力安排”,“凡涉人为,便是作伪”,倡导发挥人之自由天性,主张众人平等——“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这一流派太过狂悖,被朝廷视为“逆端”严厉打压,张居正暗使湖广巡抚杀何心隐于狱中,给泰州学派沉重一击,多年以后李贽也入狱自杀,这一学派烟消云散,不过谁也没想到,沉寂多年后,泰州学派的言论会出现在关外,并且还在指导丰州不断发展。

    鹿善继的分析让众人恍然大悟,宋统殷说道:“伯顺言之有理,那个李富贵曾放言‘衣冠华夏未必在关内’,难道他也想当圣人自创一派学说?这等狂悖之言也说得出口,的确像是泰州一派,伯顺说说我等该如何应对。”

    “心学主张‘知行合一’,力行实践以求大道,与丰州现状确有大补,但难在致良知,求利而不求德的结果必然是百姓唯利是图、肆意妄为,他们肯定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才有一席之地,理学正统非争不可。丰州粮食不足,以商济农理所当然,开工商书院对解决丰州生存确有必要,这是拦不住的,但须将其纳入我们掌中,所谓经世致用之学也要符合理学正道。”鹿善继语气坚定地答道。

    “前辈高论,我们就是要争理学正统,春耕之后开议政官会议,我去和他们谈。”刘之纶起身向鹿善继行礼——在丰州做官就是不自在,刘之纶也不得不向公议大会和议政官会议低头,这个巡抚算白当了,还是大明好呀,小官听大官的,大官听皇上的,只要权柄够大,坐在马桶上也能决策大事。

    春耕、秋收是丰州的头等大事,各有十天公役修缮水利,公役之后再由百户所组织大家劳作,一般要持续一个月以上,在此期间各级官署只留老弱值守,其他人都得下到田间地头,春耕过后才会回来。刘之纶对农耕还是很重视的,不下去看看总觉得不放心,休息了几天觉得没事了,又扛着锄头出去干活,这回跟在他后面的除了刘二,还有两名巡检,而且专门给他挑了块菜地种萝卜。

    刘之纶种了几天萝卜,鄂尔泰、李槐、李富贵三人找到巡抚府,身后还跟了个提塘司知事张世安——这家伙也升官了,现在是锦衣卫千户,不过刘之纶一向讨厌锦衣卫,两人虽然同是朝廷命官,却从来没说过话。

    “大人,京师出了点事,有人要找我们的麻烦,让老张向您说吧。”李槐低声说完向后一招手,张世安立刻上前禀报。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去年忠义救国军入关,方咨昆下令抓了一些辱骂他们的读书人,交给边墙守军看管,本意是让他们吃点苦头接受教训也就罢了,可大家出关时都把这些倒霉蛋忘了。边墙守军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欺负一下读书人,那肯轻易放人,你们平时不是很神气吗,今天兵爷就叫你们站岗放哨、洗衣做饭、打洗脚水,不听话就打。这帮读书人被兵痞像奴仆一样使唤了几个月,年底时大同巡抚张廷拱病死任上,新任巡抚胡沾恩上任后接到状子才把他们放回家,这时已经死了好几个人,其中还有两个秀才。事情惹大了,夷人、兵痞也敢欺负到读书人头上,这还有王法吗?大同的读书人抱着孔子牌位到官府门口示威,要求严惩凶手并揪出幕后黑手,太原的读书人以三立书院为首也积极声援。大同巡抚胡沾恩、SX巡抚许鼎臣被读书人闹烦了,不约而同把罪名全推到归化镇头上,并致信刘之纶,指出归化难逃干系,他必须迅速摆平此事。

    刘之纶大发雷霆,严令抓捕肇事者从重治罪,大统领府被逼急了,把方咨昆不轻不重打了七鞭子,然后全力以赴解决危机。大同的事好办,那里的官场大多是自己人,找人吓唬一下领头闹事的,再给苦主塞点钱也就打发了。太原却有些麻烦,读书人越闹越起劲,还发出揭帖指责丰州通贼,还是李建极看出猫腻,其中肯定有当地士绅鼓动——这几年平阳、泽潞商人和丰州合作,白道黑道一起上,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太原人却举步维艰,他们一定眼红了。李建极派人找到太原府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明确告诉他们,马上把闹事的读书人摆平,生意可以让给他们一份,顽固对抗也好办,绝对让他们的生意出不了太原城——丰州有SX镇的官军做同伙,还与流贼暗中有往来,确实不好惹,太原士绅面对威胁利诱认怂了,太原城的风潮迅速平息。但背后的主谋好对付,冲在前面的读书人可不买账,太原闹不起来,他们又自筹路费跑到京师告状,大有不达目的不罢手的架势,朝廷的清流也兴奋起来,主动出手予以相助,还唆使国子监的监生参与其中,似乎想把事情闹大。

    “巡抚大人,这帮腐儒堵在通政院门口拦官告状,骂我们是通寇的汉jian,还伙同京师的无赖混混砸了几处我们的店铺,连卖我们盐的小贩也挨了打,不能容他们再胡闹了。”张世安气恼地说道。

    刘之纶鼻子哼了一声没说话,心里却骂了一句活该,张世安性子急,恶狠狠地又说道:“这帮丑类胆大包天,不收拾一下是不行了,只要巡抚大人点头,我就去弄死几个。”

    “大胆,读书人为天下传承圣学岂容尔等肆虐,你身为朝廷命官,却贩卖私盐、私货东虏,别说骂你是汉jian,砍你的头也理所当然,你若敢乱来,本官就先治你的罪。”刘之纶拍案而起,指着张世安的鼻子大骂。

    “巡抚大人说得对,读书人当然不可加害,不过‘汉jian’一词出自于建酋多尔衮,他们居然用来骂我们,中间难保没有东虏jian细,对这些家伙用不着客气。”李富贵拉住要发火的张世安,皮笑rou不笑地对刘之纶说。

    鄂尔泰皱着眉头,挥挥手大声说道:“张世安,你立即去一趟京师,请你的锦衣卫朋友帮忙,把煽动闹事的金国jian细抓出来,一个也不许放过。”

    刘之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面前几个人说不出话,李富贵又接着说道:“张世安,你在去金国的商队里面安排人手没有?要叮嘱他们,务必查清东虏今年的动向。”

    “下官已经安排好了,这次由范二喜带队,他在金国人头熟。会设法去沈阳联络辽东提塘所的人,”张世安点点头,迟疑一会儿又说道,“不过,我们虽然策反了几个诸申俘虏当提塘,可他们的官职太低,很难打听到确切消息。”

    李富贵把手一挥:“那就想办法让他们立功当大官,大统领府再给提塘司加个差事,以后凡向辽东输出大宗粮食、布匹均由提塘司审核,硝石、精铁及军器所用则由提塘司cao办,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下官明白,就是创造机会让我们的人升官发财。”张世安笑着答道。

    打发走张世安,鄂尔泰、李富贵、李槐三人又恭恭敬敬等候训示,刘之纶斜靠在座椅上,冷冷地说道:“你们早已商量好了,还演什么戏,是来向本官示威的吧?”

    “属下不敢,我等只想让大人明白,丰州没什么可向大人隐瞒的,有些事大人现在也许想不通,但总有一天会明白的,请大人相信丰州绝不会背叛大明。”李槐起身拱手说道。

    “那本官就拭目以待了,”刘之纶冷笑一声,随手把一封公文扔在桌案上,“这是察罕脑儿卫建议设立工商书院的章程,你们打算如何处置?”

    “请巡抚大人示下。”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答道。

    “天下正理在于儒学,书院乃传道授业培养贤才之所在,岂能胡乱开立,”刘之纶轻蔑地拍拍公文,想了想又说道,“归化不同于关内,以商济农也不为错,这样吧,丰州书院的生员不多,欲学工商者尽可进书院受教,所需教习人等也可引入,本官以为工商书院就不必设了。”

    “就依巡抚大人。”李富贵马上同意,他早就在暗骂诺敏,这个人老实厚道也肯做事,但土生土长没什么见识,李榆、巴图也是拍脑袋乱想,工商书院是那么好开的吗?且不说经费从何而来,单是教习就不好找,丰州能传授西学的恐怕也只有高一志、王徵和韩霖三人,而这三人说不准哪天就入关了,还不如先把人先塞进丰州书院,能学多少算多少,其他的事以后再说吧。

    刘之纶没想到对方答应得如此痛快,楞了一下挥手示意三人出去,自己恍恍惚惚回到卧房,这次是身体真的受不了了。傍晚,金声来探望,他才从床上坐起来,双眼含泪拉住金声的手,把一肚子苦水向外倒。

    “正希,这里比我原想的还要糟,简直是个贼窝,站在台面上的是李槐,鄂尔泰、李富贵在台下如同谋主,李榆却好似打手一般,他们目无王法、肆意妄为,说不定哪天还会倒向东虏,可我却无能为力,我想去找李榆谈谈,如果他不听话,那就随他的便,这个弟子我们不认了,我和你一起辞官回家。”刘之纶沮丧地说道。

    “元诚,你已经无路可退了,朝廷就是要把我们和汉民绑在一起互相牵制,这一点上汉民看得很清楚,所以刻意回避你,”金声握着刘之纶的手,面容严肃地继续说道,“丰州所发生的一切根本不是汉民掌控得了的,其他人也不知道以后会走到哪一步,但他们无路可走,只能硬着头皮摸石头过河。让二十多万人在苦寒之地生存下去太难了!汉民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维持内部稳定,其他的听从天意,他见到你又能说什么?汉民倒向东虏绝无可能,丰州人不会走大明的老路,也绝不会上东虏的船,他们为了生存必须面对现实,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交情归交情,绝不会混为一谈。其实在我看来,大明暮气沉沉,已经无力对付东虏,和议也许更为现实,所谓平息辽乱痴人说梦而已,而丰州朝气蓬勃,‘自由、平等、仁爱’更能被普通汉夷百姓接受,今后东虏之劲敌非丰州莫属。”

    刘之纶捂头沉思,金声语气激昂地又说道:“不要对朝廷抱希望了,官员贪墨成性,官军怯战懦弱,百姓揭竿而起,大明如同一辆破车,就快要散架了,而丰州人心向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家园流血流汗,汉民自己也在察罕脑儿卫吃苦受累,有他们戍边,大同、榆林两镇才可保平安,元诚,汉民是我们的弟子,他是什么人你清楚,我们应该信任他、帮助他!”

    刘之纶惊讶地看了金声好一会,才缓缓开口道:“也许你说得有理,但我还要多想一想。”

    刘之纶冥思苦想之际,离巡抚府不远的一座新宅院内正上演着一出针对他的闹剧——这里是丰州商会,有一座砖木三层楼阁和前后两个大院。穷得盖不起房子的农牧会眼馋,也厚着脸皮硬挤进来,李建极一度为其取名为“乡贤院”,赵吉从此路过,看到门上挂的牌匾大为恼怒,命人摘下来下来砸个粉碎,还把商会和农牧会的人臭骂一顿——你们识字懂礼吗?,还好意思称自己为“乡贤”,我都替你们脸红,马上给我把称呼改了。李建极不怕李榆和大统领府,就怕这种不讲理的马贼,找人疏通赵吉后,又把这里又改名为“议事院”。

    刘之纶到了丰州之后,议事院一直惶惶不安,商人在丰州陆续投下去五十多万两白银,除非舍弃钱财否则没有退路,而流民、夷人则明白朝廷的黑手伸进来,他们绝对没好果子吃,原先还指望李榆和大统领府对抗朝廷,可李榆躲在鄂尔多斯不回来,大统领府只求维持现状,大家都害怕呀!刘之纶要改大统领府为总兵府就是个信号,如果大统领府没有了,保护他们的《归化誓约》也就没用了。本来巫浪哈作为商会会长,应当出面领导他们和朝廷作对,但巫浪哈也不傻,带着马大嫂、刘娜仁、杨婉三员女将去议事院露个面,表示自己只想做生意不想管政事,而且提醒他们,在草原上公议还是很起作用的,不如在这方面多想点办法,如果支持他们的人够多,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议事会头疼了,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好在商会、农牧会的架子还在,于是派人四处许好处、拉人气,尽量忽悠老百姓听他们的话,这也很不容易,大家各有各的打算,尤其是农牧会那帮人,要钱要房子时拍胸口保证听话,可他们也怕得罪乡亲,一旦涉及到具体利益就毫不相让。

    议事院里天天吵个不停,把住在附近的赵吉吵烦了,连喊带骂又出面干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