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江户之围(中)
说到这里,张继站起身道:“言尽于此,请各位好自为之,我们就此别过”。代善、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也跟着站起身。德川庆喜等人则一言不发,似乎并没有挽留的意向。 张继一行人走到和室正门的时候,武田信雄站了起来,他右手紧紧按住悬挂在腰间的佩刀,说道:“既然如此,就委屈各位在这里盘桓一阵子吧,得罪了。” 张继大笑道:“我们既然敢来,难道还怕你们强行留人么”。 张继话音刚落,秦谋也将右手放在了悬挂在腰间的佩刀上,随时准备出手。 这时,德川庆喜轻轻地摆了摆手,说道:“武田信雄将军,让他们走吧,这样做,除了玷污我们自己的名誉,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事到如今,你认为大久保利通和岩仓具视会因为我们手中有几个人质就改变既定的作战方案么?别说是张大人他们四位,即便是睦仁天皇陛下在我们手中,到了该炮击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形势逼人啊,谁也改变不了的。” …… 江户,德川幕府,天守阁,和室。 德川庆喜、远山妙高、服部平治和武田信雄等人相对而坐,默然不语。 突然,一声沉闷的巨响传来,震得几案上的茶具也微微颤动。 德川庆喜说道:“炮击开始了,位置应该是城外妙香山上的檀越寺吧?” 远山妙高点点头,说道:“按照他们在地图上标出来的序号,应该是这样的。” 正在这时,一名幕府军斥候冲了进来,惊慌地大喊道:“德川庆喜大将军,不好了,城外妙香山上的檀越寺遭到炮击了。” 德川庆喜轻轻地点点头,摆了摆手,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武田信雄看着德川庆喜,感觉他仿佛在一夜之间苍老了几十岁的样子。 德川庆喜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远山妙高参政,服部平治参政,请传令下去:第一,全体幕府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打开城门,准备接受改编。第二,发出安民告示,安抚江户普通民众,并开仓放粮,赈济贫病者。” 武田信雄急火攻心,脱口而出道:“德川庆喜大将军,万不可如此啊,我们数百年的基业……” 德川庆喜疲惫地摆摆手,说道:“罢了,既然失败已经变得无可避免,我们又何必多造杀孽呢?武田信雄将军,请执行命令吧。” …… 第二天深夜,江户,横须贺城内,汤本馆。 这家汤本馆就是之前沈葆桢昌等人曾经下榻过的那一家。西南四藩倒幕军和倒幕义军兵临江户城下之后,张继再一次以“想通过泡温泉洗去疲惫、放松心情”的理由搬出了西南四藩倒幕军和倒幕义军的中军大营,和容闳、秦谋、代善、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珪等人住进了汤本馆。 此时,张继一行人正坐在和室里,一边品尝着新鲜的三文鱼刺身,一边畅饮着江户当地出产的佳酿“醉卧美人膝”。 这件和室布置得极为雅致,木质的地板擦拭得光可鉴人,两只青花瓷瓶上中插着盛开的鲜花,纸质的屏风上绘着工笔仕女图,一旁还用草书写着著名侍僧大沼枕山的名句“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字体飘逸,形神兼备。 张继举起酒杯,环顾四周,笑着说道:“半年来,我们栉风沐雨、亲冒矢石,吃尽了苦,受尽了累,耗尽了心血,终于迎来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满饮此杯。” 容闳、秦谋、代善、刘步蟾、林永升和叶祖珪也纷纷举杯,互相致意。 容闳笑着说道:“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真的是殊为不易,我们扶植日本以牵制俄国的战略意图终于要实现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我们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推行‘新政’了。” 秦谋也笑着说道:“是啊,我们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今天上午,远山妙高已经代表德川幕府前来递交了请降书,大久保利通藩主和岩仓具视大人派遣木户孝允前去接收德川幕府的档案文件,涩泽荣一前去查封德川幕府的国库,岩仓具视前去改编幕府军,关于举行受降仪式和‘大政奉还’仪式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启程回国了。”
张继将杯中酒慢慢饮尽,缓缓地说道:“是啊,不过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确保扶植日本以牵制俄国的战略意图不被动摇,我们还需要再做几件事情。” 代善不解地问道:“张大人,德川幕府不是已经投降了么?我们已经取得最终的胜利了啊。” 张继笑着说道:“德川幕府已经投降了不假,但是要说我们已经取得最终的胜利却还为时过早。现在,我们推翻了德川幕府,却还没有建立起新的中央政府,也还没有保证能在新的中央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了,现在,日本大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不会偏离我们预设的目标太远。但是,现在,也正是各方势力激烈角逐的时候。任何微小的不确定性因素都有可能在时间的累积作用下,导致最终结果的巨大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内。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扶植日本以牵制俄国的战略意图已经推进到了最后关头,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小心谨慎的一贯作风,把这最后的件件事情做好。” 秦谋已经明白了张继的用意,正色道:“张大人,您有什么安排,就请下令吧。” 张继点点头,说道:“现在,很多事情还没有最终定下来,我也没法形成什么固定的安排,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当务之急有四件事情:第一,争取受降仪式和‘大政奉还’仪式在江户举行;第二,争取新的中央政府迁都江户;第三,争取新的中央政府的人事结构对我们最有利;第四,争取以条约形式将新的中日关系固定下来。我们必须在回国之前将它们全部完成,只有那样,我们才能放心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