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强词夺理
若说是熟悉,那边是凌苏还真认识此人,正是先前自己曾经在平山寨遇到的吴善,这吴善本是平山寨的贼,无恶不作,但在险些被凌苏杀死的时候,徒然之间就心有所悟,正好遇到了法海,向凌苏讨了人情,将之收入门下。 只是此刻这吴善的形貌已经于先前大为不同,不但已经受了戒,头顶上显出来了明显的戒疤,一身的气质也已经从原先的恶形恶状,变成了如今慈眉善目,得道高僧的模样。 那吴善显然也是认出来了凌苏,不由打了一个佛号:“南无阿弥佗佛,原来是凌道长当面,贫僧有礼了!” 凌苏也没有想到却在这个时候再次见到了吴善,尤其是他的直觉告诉自己,吴善此来,恐怕多半是为了这个石球。 果然,不等凌苏说话,就见吴善看向了李英兰,行了一礼,说道:“却不知道这位前辈如何称呼?” “哼,白云派李英兰,你是谁?”李英兰现这吴善将目光盯着自己怀里的石球,便有些不客气起来,毕竟在她看来,现在这石球已经是自己这边的了,这个吴善一来就盯着,显然是不怀好意。 “阿弥陀佛,原来是李师叔,小僧法号戒恶,如今在警世宗法海大师门下修行,在这里见礼了!”吴善仿佛没有注意到李英兰的语气,十分恭敬的说道,说起来他是法海的弟子,而法海与凌苏李英兰乃是同辈,他叫一声师叔也不为过。 凌苏此时见吴善的修为,竟然同样也到了炼虚合道的顶峰,不由心中暗叹这吴善果然不愧是明悟了自身的人,修行的进度竟一点也不比屡有奇遇的凌苏差,而且凌苏还料定,这吴善距离渡劫成就真仙也已经不远了。 人都说修真无岁月,但同又是两个资质差不多的人,为什么有人修炼百年就能白日飞升。而有些人纵使实力强大,有移山填海之能,却还不能飞升!这其中的差距就在心神感悟,无论佛门还是道门都讲顿悟。据说当年心如神尼本是旁门散仙,却只静坐三日就顿悟佛门**,创立了禅心宗。全真道师祖王玄甫,也是凝望苍松三日,而体悟生灵之道白日飞升。 这都是顿悟地实例,但天下只有一个心如神尼。更只有一个王玄甫,也可见这种顿悟是多么难得一见。虽然先前吴善那生死之间的际遇或许比不上这两位,但也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让他去了恶根,修行道路上一片坦途,当初法海也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要收他为徒,甚至为了化解吴善先前所做罪孽,还说出来了做十万功德抵还的话来。 其实此时吴善也感觉事情棘手,这李英兰的名号她是听过的,毕竟这白云派紫霞剑的传人,实在是引人注目,而凌苏,他更是与之交过手,现在纵然他跟随法海,得以修炼佛门正法,修为大进,这两个人任何一个,他都没有把握能够胜过,何况现在两个人还一起出现。如此一来,若是两个人强行要将这法宝带走,恐怕吴善还真拦不住,但这件事情乃是法海亲自吩咐,他受法海救命授业之恩,又怎么能够不尽力,思虑之间,很快便定下了心思,决定先看看能不能够说服凌苏,将这石球交出来。 其实这也是巧了,前日里天邪血阵的一场大战,他也曾经参加,后来事情完结,他便带着吴善,在西南一带游历,希望吴善能够有所感悟,早日渡劫成就真仙,突然之间,却心有所感,占卜了一卦,算到了有一样佛门重宝将要出世,想着吴善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法宝,有心成全他,便让他来取,还说了这佛门宝物可能落在邪道之人手中,让吴善快些赶过去。吴善自然不敢掉以轻心,急惶惶的就赶了过来,正好就遇上了凌苏等人。 “李师叔,您手中所拿的乃是我佛门宝物,李师叔能够自妖人手中护住此宝,小僧在此处谢过了,还望师叔物归原主,小僧感激不尽!” 眼见这吴善真的如同自己所料的来讨要这个石球,李英兰更是心中不愉,忍不住那眼睛瞪了吴善一眼,说道:“你说这法宝是你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师叔请看,那石球之上应该还有我佛门的符文封禁,而且我警世宗曾有记载,当初了空大师将自身所用的佛宝封禁在西南雪山之下……”吴善被李英兰眼神一瞪,登时就感觉到一股剑意,心中一惊,连忙缓声解释道。
这李英兰这下子也不好说一些什么了,毕竟这四派三宗虽然互有龌龊,但明面上大家都还是一团和气,这个时候睁着眼睛说瞎话,她还真做不到,因此气势一下子就落了下来。 吴善眼看李英兰似乎是无话可说,登时心中一喜,正想要继续说几句场面话,然后将这石球讨要回来,却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句话:“这石球上面的确是有佛门的符文封禁,不过仅仅是靠着警世宗的记载,就说这宝物乃是属于警世宗,恐怕此言不妥吧。” 再一看,凌苏已经将那石球从李英兰手中接到了自己的手里,一看到如此,吴善忍不住一皱眉,说道:“凌师叔若是不信,也可以将这石球中的法宝取出,其中封禁的正是我警世宗了空大师当年所用的法宝玉金环……” 吴善本以为说到了这里,凌苏却应该把手了,却没想到他摆摆手,笑道:“倒也不着急取出来,我就姑且算是这其中藏着的是玉金环不假,我也承认这玉金环乃是了空大师所用的法宝,不过……”凌苏说到一半却拉着长生,瞅了吴善一眼,接道:“不过……师侄以此就说玉金环应当归属佛门。就不觉有些牵强吗?当年了空大师既然将此法宝封在石中。埋在雪山之下,就是留待后人取用。也就是说如今这玉金环乃是无主之物。谁找到了就归谁!如今师侄开口讨要是否自觉不妥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