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书 信
三月二十六,甄府女眷在二门处送走了甄明杰,而甄老爷子则带着几个儿子一路送到了码头,看着结伴而行的三个少年才子离岸远去,眼里满是希冀,他们可都是甄府的希望呀。 随着甄明杰的离开,二房也搬去了杏花胡同,偌大的甄府如今东院只有大房,西院只有四房,平静下来的甄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越加显得空荡,老太太嘴里虽然没说,可每日请安时清冷不少的厅里让老人脸上的笑意也淡了几分,因此对囡囡看得越重要,李元芳这个继母似乎也对抱养两个孩子的心思淡了下去,没有再提起,听大太太的意思似乎最近一直在调理身体,估计是准备自己生养了。对此,甄婉怡放下心来,囡囡跟着老太太过肯定要比跟着继母要好些,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反正看老太太的身体也不像是短寿的。 如今府里快要成年的儿女都有了着落,四太太她们也开始各自筹备嫁妆,日子过得平淡又充实。让甄婉怡诧异的是甄文怡竟也天天来芷兰院报到。可仔细一想,似乎也是应该的,新媳妇给婆家的见面礼大多都是自己亲手做的衣裳鞋袜手帕,此时再不多练一练,到时候只怕要被人小看了。 时间就在这样的安静详宁中度过了春季,迎来了火热的夏天,伴着夏天的到来,京城的消息也传来了,慕子归不负众望的中了进士,二甲第六名,而甄明杰和齐昌明则是双双落榜。从他们到京城后,甄家三老爷便安排这几人在自家居住下来,用心指导,为此荣嬷嬷和齐太太都特意上门来谢过。 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甄老爷将自己锁在房里一个晚上,第二天出来就集合了众人,“如今明哥儿再回来读书也起不到好的效果。我已书信一封给老三,让他给明哥儿和游志在国子监报名,等九月初便直接去上学。距现在也不过二个月多了,我已经让老三留他们在京就不来回颠簸了。” 四老爷与四太太齐齐起身道:“谢谢爹。” 甄老太爷一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如今天热,你们夫妻俩就辛苦一点,去趟京城把明哥儿的亲事定下来,然后让他在京城好好读书。” 四太太大喜,与四老爷对看一眼,连连点头不已,“好的,我们收拾好就去京城。” 老爷子摆摆手,“你们到京城后先找处宅子,以后明哥儿说不定要在京城待好几年,你们要做长久准备,宅子找大一点,多少银子找我来拿就是了。” 四老爷忙道:“爹,这买宅子的钱哪能找您拿呢,儿子这两年倒腾了点生意,买个宅子还是有能力的,再说才分家,儿子手里也有钱。” 老爷子听了顿了顿,半晌才缓缓点头,上次分家时拿出的银子几乎将家底都掏空了,现在真让他拿钱只怕也是为难的了。“那行,只不过别委屈了孩子。” 四房这边正收拾着,四太太靠在罗汉床上养神,只慧香莲香几人轻手轻脚的对着帐,甄茹怡便赶了过来,“母亲,今天祖父让人带消息到家里来,说是让相公在三伯父那里读书,是不是真的?” 甄婉怡扶着四太太坐起,四太太才叹了一口气,“竟然是你祖父给你带的消息,自然就是真的了,不过,你婆婆是怎么想的?” 甄茹怡这才注意到四太太脸色的苍白,忙道:“母亲可是哪里不舒服?请了大夫没有?” 甄婉怡接过话来,“昨儿得了消息母亲睡得晚了些,或是着凉了,今儿便有些微烫。” 甄茹怡一听“呀”了一声,“母亲您可得注意身体呀,六哥年纪还青,以后有的是时间,反正已经是举人了,进士迟个几年也没有关系,咱家又不是供不起读书的人家。我婆婆昨儿听到消息也是一整晚的没睡,今天若不是起不了身,只怕要与我一起过来谢谢祖父呢。” 四太太听了嘴角扯出一丝淡笑,点点头,“你能这样想便是最好的了。亲家母怎么样了,还好吧?你若没事就早些回去侍疾,省得游志在外还要担心家里的事。我过段时日会与你父亲一起去趟京城,将你六哥的亲事定下来,你问问你母亲,要不要与我们同行,一起去京城,如果游志一个人在京只怕身边也得有个照顾的人才行。”
甄茹怡咬了咬唇,“嗯,女儿会与婆婆商量的。” 甄婉怡送走甄茹怡回来,看着正在喝药的四太太,“这大热天的也难为七姐了。” “夫妻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游志如今落榜,她的日子必然不好过。就她那别扭的婆婆也够她受的了。” 甄婉怡犹豫道:“齐太太会不会答应让七姐跟你们一起去京城呢?” 四太太点点头,“会的,如果七姐儿这点事也说不好,办不下来,那她可就真的别想过好日子了。” 甄婉怡有些明白,四太太刚才那番话就是让甄茹怡借甄府的势,如今齐昌明要借甄家三老爷的助力去国子监读书,那就不可能让甄茹怡留在清河城,总不能让一对刚成亲的小夫妻分居,给齐昌明纳个妾吧,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齐太太与甄茹怡一起去京城罢了。而且甄婉怡隐隐觉得这种想法最有可能实现。 果然没有几天,甄茹怡再一次来甄府里,带来的确切的消息,“母亲,我婆婆说想让相公在京城安心读书,所以打算将家里的事儿交给一位堂叔打理,然后与女儿一起去京城照顾相公。必竟我与相公都年轻,有婆婆在一旁指导着心里也踏实。” 四太太点点头,“这样也好,我们这边也需要收拾,你六哥去京城的时候事带的东西不多,此次我们得给他带去,所以怕是还要一些时日,你让你婆婆也收拾好,不出意外,七月上旬我们便可以起程了。” 甄茹怡自然是感谢不已,留下四色点心就回去了,又和上次一样饭都没用。 四太太看了点点头,“以前就说你们几姐妹里头,七姐儿最沉稳做事周到,如今果然没看错,再多的事儿也要分个轻重缓急,知道在娘家给婆家长脸,想来在婆家也不会丢娘家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