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联合帝国真理部历史研究所内参之二
剑桥安西帝国史第二卷(中世纪,845-140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伦敦,安西历1234年5月版。 第四章安西帝国的军事制度 安西帝国的立国思想,称之为“先军政治”,我们目前时代的大唐联合帝国和平部,在德罡大帝时代就已经创立,和平部是一个战时机构,其命名原则据说是出于“只有打赢战争才能给我们和平,打赢战争是为了给我们和平”,不过在和平时期,这一机构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其立法正式名称和日常事务称之为兵部。 大唐联合帝国和平部的当然长官是皇帝陛下,其正式称呼为天下兵马元帅,其当然副职是安西亲王,称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关西副元帅),而另一位天下兵马副元帅(关东副元帅)的当然人选,是大唐帝国皇太子。由于历史上,位于洛阳的关东行台很少启用,所以在85%的时间里,天下兵马副元帅只有安西亲王一人,不多的几次设立关东副元帅一职的情况,都是灭国之战。中世纪最后一次设立关东副元帅,是西牛贺洲征服战争时的事情了,此后,近代中期的三次世界岛内战中,关东副元帅也曾设立过。所以在大唐联合帝国的社会传统认知中,关东副元帅是一个杀气非常旺烈的职位,一千余年来,这一职位有人选担任的一百四十七年间,整个地球大约减少了一亿三千万的人口,绝大部分是非汉族。 和平部下属的机构包括兵部(国防部)、枢密院(总参谋部)、军器监(总装备部)、交通监(总后勤部)、大唐武勇忠君爱国亲民天主教会(总政治部)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主管军政、军令、军器、军需和军心。这些部门的长官,和大都护平级,一般授辅国大将军(一级上将)军衔,也有以镇军大将军(二级上将)军衔出任者。 和平部直属陆军部队称为禁军,在关东有南衙十六卫,驻防于五京;在关西有北衙十军,驻防于五都;其余为大都护府-建设兵团-节度使体制的地方府兵。每个大都护府有对应的2个节度使主管生产建设兵团,每个兵团负责2个师,3万战兵的兵员、后勤、装备等的供给,并有对应的屯田、商业、工业等一整套的配套任务,而生产建设兵团的机构,特别是自治道的生产建设兵团,一般和当地的德隆集团分公司、德云社分部以及道府州县政府机构有很高的重叠度,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战时体制下,生产建设兵团的各级单位才是安西帝国的基层行政单位。在海军方面,类似的体制称为大都督府。 在公元845年时,整个安西帝国的野战力量共有安西、北庭、平西、定远、伏波、安南6个大都护府,12个节度使军,24个师,大约36万人,中央机动部队的北衙十军,共10个师,15万人,共约51万常备陆军,以及西洋、南洋两个大都督府下辖的约1500艘战舰,10万水师部队。关东部分的唐中央帝国,则有中央机动集团的南衙十六卫,24万人,边境的安北、安东、平南、征东4个大都护府,8个节度使军,共16个师,24万人,约48万常备陆军,以及北洋、东洋大都督府的约1000艘战舰,6万水师。 在耶州府则有圣殿、条顿、医院三个骑士团驻防,约两万两千人。按照第三次耶路撒冷教义公会的决议,骑士团是神之武装,负责维持神京的永久安定与中立,不参与世俗政权的战斗,其兵员完全来源于志愿者,但实际上,由于经费和后勤原因,以及安西亲王的教皇身份,三大骑士团基本上听命于安西帝国皇室,是独立于大唐国防军和大唐皇室的特殊武装。
大唐联合帝国除了国防军、骑士团之外,还有庞大的内卫部队,内卫部队和刑部的警察部门,有一个联合指挥机构,称为友爱部。友爱部下属三支轻武装力量,分别是大唐武装警察部队、大唐民兵团练总队和大唐城管纠察总队。这三个机构都是大都护府建制,分别负责地方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和重要场所的守卫;乡村治安的维护和城市秩序的维护。而刑部公安司下属的捕快警察,国安司下属的反恐警察和国保司下属的维稳警察,则作为拥有逮捕权的侦查部门而存在,仅装备自卫性武器。到920年左右,友爱部下属的准军事、半军事化武装,大约一共有一百万人,他们同时作为大唐国防军的预备役部队而存在。 864年,整个大唐联合帝国的军费开支,在2.5亿贯德元左右,约占当年帝国财政总支出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