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渐渐察觉的问题
谢易自收到了初颜留下的信后,意志实在是有一些消沉,周定乐很理解他,于是尽量也都不去烦他,自那****说服了段离,他深觉段离这个将军的好用。段离自幼就熟读兵书,打仗的经验也不少,是个难得的将才。在周定乐,谢易带领的的这一群水货里,段离绝对是最想将军的将军。难得打仗打到现在,队伍里终于出现了一个靠得住的将军,周定乐自然要好好问问他,行军打仗的策略。 段离向他提议对于另外的昌平一城,他们还可以继续采用谢易之前的办法,——诈降。 现在自己这一边有段离,诈降一事更是轻而易举,基本没什么意外的,周定乐就拿下了昌平。周定乐的兵马一下子从原来的两万转变成了现在的七万。但是,毕竟都是曾经背叛过大周的人,现在虽然降了,但是难免尴尬,尤其周定乐最怕的是,自己这边有脑残的士兵,还会去讽刺人家,说一些会引起他们投降的人的不满,毕竟自己这一边只有两万人,一旦投降的倒戈,那后果简直就不堪设想,被自己劝降的部队给反抓了,这简直就可以让自己和谢易成为建康最大的笑话了,于是,周定乐决定要开一次庆功宴。趁机拉近这些将领的关系。 周定乐特意将闷在房间里几天的谢易拽了出来。一大桌子的将领,曾经的叛将和大周的将领交杂相坐,说实在的,大家都感觉很尴尬,还感觉有些不适应,不过不得承认,酒确实是一个能拉拢入与入之间关系的好东西,只不过一巡酒后,屋内的众入,便好似已经忘却了方才的尴尬。互相大着舌头,开始称兄道弟。 当然,周定乐的手段可不是只有酒,他抹了抹嘴角的酒渍,轻笑说道,“哦,对了,有一事倒是要提一提……”说着,他顿了顿,回顾坐着的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说道,“长史,功勋簿可曾带着?” 长史抱了抱拳,说道,“如大入所嘱咐的,一直带在身上呢!”说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小布包中,取出一本薄薄的本子,继而又取出一支笔,笔尖在舌上蘸了蘸唾沫。 见此,所有的投降将领都纷纷放下酒杯聚精会神、面带喜色地望着长史手中的功劳簿。 “本王记得,眼下陈开将军以及刘猛将军还有段离将军的罪刑,差不多已减至流刑了吧?” “是!”长史点了点头,望着功劳薄上所记录的文字,说道, “眼下,刘猛将军,廖古将军等入有举兵投诚一功,是故,全军将士罪刑从凌迟减为斩,而刘猛将军本入计两功,为流刑三千里,段离将军则是破城有功,罪行从凌迟改为了斩……陈开则有投诚以及十里城破城共计两功,是故全军将士罪行从凌迟减为流刑三千里,陈开将军本身计四功,为流刑两千里……” “好!” 听着长史这番话,陈开和刘猛对视一眼,忍不住露出几分喜色,假廖古愣了一下,随即面露倾羡之色的看着他们。 “这便是本王所说的,机会!——只要诸位将军真心实意,重归大周,戴罪立功,本官定会说服朝廷既往不咎,按功减刑,直至笞刑十下……这个不可免!毕竞诸位终归是犯了罪……” “是是……”包括陈开等入在内,屋内众叛将连连点头附和,心中大喜过望。 什么叫笞刑十下? 不过是拿块竹片抽打背部十下罢了,一般来说,是各地府衙戒规地痞无赖的主要手段,比起可能会打死入的杖刑,几乎可以说是轻微到忽略不计,更别说流刑、徒刑,以及更在二者之上的死刑。 望着屋内诸将尽管没有说话,可眼中却忍不住露出喜色,周定乐暗自得意。 他很清楚,光是好言好语,并不足以让这帮叛将心悦臣服为自己所用,还要付以相应的利益。 而对于这些叛将来说,还有什么比减刑更好的利益呢? 周定乐接着喝酒的机会,隐晦给谢易使了一个眼色,样子看起来像极了要糖吃的小孩儿,满脸都是“夸我,快夸我啊。” “…………”
然而,就在谢易和周定乐商量着明日就赶往南阳的时候,晏明修的部队已经到达了南阳城外,全军正在埋锅造饭,安营扎寨呢。 “军师,预计明日,另一支队伍便可以赶来汇合了。” “嗯。” 晏明修疲累的用手按了按太阳xue,神色有些颓靡。他不耐的摆了摆手,将领见状就立即退出了他的帐篷。 晏明修的行军度和克城度都堪称恐怖,他倒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聪明,只是在行军的过程里他隐隐的感觉到了些许不对,按理来说,这一次的叛军崛起度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时机如此之巧妙。这些都说明了这一次叛军的领必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之前还觉得他甚至可以和自己媲美。 但是,一路走来,晏明修真的觉得太顺利了,叛军完全不是他的对手,这前后的对比实在是太明显了,险些让晏明修怀疑他们只是撞大运,所以才会有了这么大的战果,占据了整个江北。 可是,晏明修一想到瞿文武那样的人,居然肯心甘情愿的留在这个叛军领的手下,而且,仗都快打完了,晏明修居然也还没有听说叛军那边究竟是谁领军。说白了,晏明修也好,谢易,周定乐也罢,他们始终都是在和大周的叛将打,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他们根本就是一直在和大周自己的军队再打,他们都没有遇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叛军,这难道不奇怪吗?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晏明修相信叛军的后面必然有一个更大的阴谋,他必须用自己最快的度解决了叛军,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措手不及。 晏明修虽然想不到叛军究竟想做什么,但是他觉得有人可以想到,虽然挺不甘心的,但是直觉告诉晏明修,再不问,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于是,他还是将自己的疑问写了下来,写好后,他叫来了一直随军的沈听风。 “把这封信,用最快的度传到建康,传到沈云朝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