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北斗七星高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 破例

第四十七章 破例

    被驱逐的李忠臣终于到了长安。在紫宸殿上,他痛哭流涕的把淮西兵变的经过呜咽着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若不是老臣的义子李希烈从中周旋,老臣很可能再也见不到陛下了。老臣丢失了淮西,有负陛下的信任,望陛下能发兵助老臣收复淮西,手刃那些乱臣贼子,救淮西百姓于水火。”

    德宗看着声泪俱下的李忠臣,冷冷的说道:“西平郡王时至今日还不醒悟吗?之所以受到淮西兵变士兵的驱逐,爱卿难道就没有反思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对得起朕对爱卿的信任?是不是对得起淮西的百姓?”

    群臣之中虽然有的人已经知道了淮西兵变之事,但是为了表示自己毫不知情,也故意和那些真的不知情的大臣一样,假装很吃惊的样子看着这一切。

    听到德宗用这种语气指责李忠臣,宰相卢杞第一个跳出来弹劾道:“启禀陛下,西平郡王在淮西拥兵自重、藐视朝廷、拖欠赋税,多行不法之事,造成淮西将佐离心,士卒怨恨,如今天下藩镇都在观望此事,还请陛下严惩,以儆效尤!”

    白志贞和赵赞也随声附和的要求严惩。

    真是墙倒众人推,群臣也顺着德宗的意思落井下石,纷纷指责李忠臣有负圣恩、咎由自取。

    但是德宗却红脸白脸一起唱,没有继续深究,对群臣说道:“朕向来念及勋旧功臣曾有功于朝廷,西平郡王往日之功足抵今日之过,既然淮西没有西平郡王的容身之地,那朕就在长安给爱卿安排个宅邸,爱卿就安心就留在长安吧。”

    舒王听到德宗说要让李忠臣安心留在京城,马上就想到了仆固怀恩旧宅之事,知道这个机会不容错过,马上跳出来说道:“启禀父皇,臣听说仆固怀恩旧宅在先帝时期就被查封了,儿臣请父皇下诏派人适当修缮,赐给西平郡王居住。”

    德宗听了点点头,说道:“嗯,准奏。着工部会同京兆府共同尽快修缮后赐予西平郡王居住。”

    正说到这里时,一个小太监溜边跑进来对俱文珍使了个眼色,俱文珍走过去附耳倾听,然后俱文珍对德宗小声说道:“启禀陛下,淮西李希烈派的人已经到了,正在宫外求见。”

    德宗听了心中暗想,动作还真快,李忠臣前脚刚到,李希烈的人后脚就到了,于是下旨召见。俱文珍扯着嗓子喊道:“宣淮西大将吴少阳觐见。”

    其实吴少阳与李忠臣接踵而至,他这一路并没特意着急赶路。因为李忠臣携着家眷,男女老少上百人,虽然没有过多的财物,但是随身的细软和衣物也不是少,一路上又要讲究吃喝坐卧,故而动作缓慢。而吴少阳则不同,他和手下都是军人,再加上顾忌二百多车的财帛安全,自然是晓行夜宿,不敢耽搁,以防路上出现意外。所以,吴少阳押送着车队虽然后发两日,但是却与李忠臣前后脚赶到了长安。

    吴少阳进殿跪拜高呼:“臣淮西留后李希烈麾下指挥使吴少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双手高举李希烈的奏疏和财帛账册。

    俱文珍把奏折和账册拿给德宗,德宗看了看,然后说道:“众位爱卿,淮西李希烈被部下胁迫,已经被拥戴为淮西留后。他给朕上书,首先把西平王这些年的贪墨所得和拖欠的赋税尽数押送进京,又跟朕保证忠于朝廷。众位爱卿,你们认为朕该怎样处置为好?”

    群臣各个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李忠臣看到群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自己说话,那种无地自容的感觉真的很羞愧。

    颜真卿看到此种情形,心中不由得一震:这么大的事情,群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莫非真如裴度猜测的那样,李希烈不仅对太子表忠示好,同时也和舒王、宰相有私下的往来吗?

    德宗看着眼前的一幕也有些奇怪,以往朝中议事,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今日居然没人说话了。看来不仅是这个李忠臣确实已经是身败名裂了,而且任命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也是众望所归。

    当德宗的目光落在卢杞脸上之时,宰相大人只得说道:“启奏陛下,臣认为李希烈在此次兵变过程中处置得当,事后又能主动纳税并向朝廷表示忠心,臣认为李希烈堪为各藩镇表率,陛下应正式下诏,任命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

    宰相的话一说出口,众位大臣纷纷表示赞同,舒王虽然也奇怪卢杞今天的举动,但是看群臣都表示同意,心中不免得意,看来淮西李希烈这个外援还挺有人缘。

    但颜真卿此时却多了一份警惕,陛下以往对任何事都有好恶倾向,今天却一反常态不发表意见肯定是对李希烈心有所属,而这么多大臣居然没有不同意见,很可能裴度的判断是正确的,李希烈必然还私下联络了舒王和宰相,否则大家不可能意见惊人的一致。想到自己如果此时再不开口恐怕会酿成大错,于是马上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既然李希烈忠于朝廷,陛下下诏任命李希烈为节度使的同时,可安排一些官员去淮西上任,比如节度副使等职位。”

    德宗一听,心中高兴,说道:“还是鲁郡公所言甚和朕意,只是不知鲁郡公认为何人可堪节度副使的重任啊?”

    颜真卿知道自安史之乱以来,大唐历代皇帝对武将都有所猜忌,如果仅提出武将,德宗难免怀疑,为了让德宗放心,颜真卿说道:“老臣认为御史中丞范希朝(字致君)忠心耿耿,以前曾久居军镇,谙熟军务,可任命其为淮西节度副使。至于其他人员,还请陛下圣裁。”

    “朕还想派一个监军使到淮西,鲁郡公以为如何?”

    颜真卿当然知道德宗还是最放心身边的太监,但是让太监去当监军使毕竟要走向宦官掌权的老路上去,可是德宗的意思很明显,于是含含糊糊地答道:“老臣以为监军使一职已经很久不设,但是其弊端前朝已有定论。如果因淮西情况特殊,陛下意欲临时派一名监军使去,只要不成常例,老臣请陛下多听听百官的意见。至于人选,还请陛下向俱总管咨询。”

    德宗当然听出了颜真卿话里婉转否决的意思,但是心中还是很高兴,因为至少颜真卿没激烈反对,这就意味着派监军使的事情成功了一半,因为宰相卢杞一般情况下都会秉持自己的意思。于是,看了宰相卢杞一眼,问道:“众位爱卿,淮西局势复杂,朕欲特例派一名监军使去淮西,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话虽然是对着满朝的官员说的,但是目光最后却落在了卢杞身上。宰相卢杞当然知道德宗的意思,虽然心里也不情愿,但还是违心地顺应圣意说道:“既然陛下也说淮西局势复杂,破例一次派一名监军使,只要不成常例,臣以为可以。”

    宰相一吐口,百官更不用多说了,纷纷表示同意“破例”一次。

    俱文珍一听颜真卿和卢杞居然能同意内宫派一个监军使到淮西去,虽然也说是临时破例,但是心中还是十分高兴,因为按朝廷的规矩,监军使代表皇帝监视地方军队,对军队调动有否决权。代宗时期因为宦官势力被打压,监军使一职已经多年不设置了,今日德宗提出以后,大臣们居然能破例同意,俱文珍自然高兴。

    德宗满意的把目光转向身边的俱文珍,问道:“俱总管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给朕?”

    俱文珍马上说道:“老奴以为宫闱令窦文场做事一向忠心谨慎,可以为陛下所用。”

    ......

    后宫。

    俱文珍得意地对众位手下太监说道:“都看见了吧?只要咱们把陛下伺候好了,早早晚晚会想到咱们。今日是破例派一个内宫人出任监军使,只要到了淮西别把差事办砸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说道这里,俱文珍盯着窦文场再次嘱咐道:“你给咱家记住了,你这次可是咱们北司重新崛起的开始。你到了淮西,如果因为贪图小利而坏了大事,将来可别怪咱家翻脸。要想活得长久,最好记着咱家今天的话。”

    窦文场吓得直冒冷汗,忙不迭地连番保证:“公公放心,小的知道事关重大,一定尽心完成使命。如果这次办砸了差事,不用公公动手,小的自行了断。”

    ......

    东宫。

    太子把今天朝会的情况跟王叔文和世子李淳说了一遍。最后特意说道:“散朝时鲁郡公特意跟本王说,虽然李希烈暗通曲款,但是却不可尽信他。你们说说,鲁郡公此话何意?”

    李淳听了以后,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似乎那天裴度说的话今天得到了验证,可是此时又不能说裴度跟自己明确提出过警告,毕竟裴度已经离开了东宫,以后许多事情还需要王叔文分析谋划,此时再说出裴度如何有先见之明,会让王叔文感到有嘲讽他的意思。于是说道:“儿臣以为鲁郡公的话绝非随口一说,必定是感觉到今日朝会不寻常。满朝官员对李希烈的任命竟然没有丝毫反对之声,是否说明李希烈给父王写密信的同时,私下里也和舒王、宰相有秘密来往呢?”

    太子听了李淳的话,微微点头说道:“很有这种可能。”

    王叔文听了心里也是有所怀疑,但是毕竟当时自己没考虑到这一点,此时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太子无需多虑,李希烈是否左右逢源,日后早晚会知晓。即便他此时示好太子只是权宜之计,但东宫毕竟没有阻碍他接任淮西节度使,谅他将来也不至于走到舒王那边去,最多还是骑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