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宣府告急
在场众人,可不是只有施泰张大嘴巴不敢相信,郕王府一众太监和护卫也都是觉得不可思议,那边周云义等夜不收更是震惊万分,便是早就知道“土木堡之变”的陆清这会也是惊得合不拢嘴。 御驾亲征可是一个国家仅次于皇位更迭的大事,且不说此次御驾亲征担任大军主力的三大营有十几万人马,就是随驾的文武百官也是数以百计,勋贵家将更是不计其数,这么多人要在短短两天之内动员完毕,还要从京城出发赶到几十里外的怀来,这效率,这速度,不光是本朝没有,翻遍史书也找不到第二例,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闻所未闻!(如此动员速度恐怕除了后世的五大流.氓能够一比,其他国家也都要自愧不如吧。) 想当年太宗爷也经常御驾亲征讨伐北元,可太宗爷在亲征之前便提前数月乃至一年就开始准备大军的粮草供应,为此征用大量民夫、牛马车辆,并组建专门的运粮队伍,直到运达的粮食可以供应北征大军在漠北食用数月后方才停止。 除此以外,太宗皇帝还要安排自己亲征后太子监国、六部留守等事谊,直到一切安排妥当后方才出征,宣宗皇帝北征时同样也是如此,否则,不管军情再如何紧急,御驾也不会轻动一步的。 须知这御驾亲征可是和国运相连的,寻常将军出征败也就败了,大不了再选将调兵去打就是,可皇帝亲率的大军要是败了,那可就要动摇国本了,一个不好便是王朝覆灭的下场。因此,历代天子但凡决定御驾亲征,便无论如何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尤其是粮草这块,更是重中又重,不管这个皇帝再如何天纵神武,在粮草不周的情况下,也万万不会轻率出征的。 可当今天子竟然只用了两天时间就率领三大营十几万大军出了北京城,这等胆量,这等速度也实在是太叫人“刮目相看”了!就算之前接到边关急报,朝廷在派驸马井源挂帅援救大同时已经做了些准备,可这前后加起来也不到五天,短短五天时间,大军能够筹集到的粮草能有多少,战争所需的物资又能准备多少? 难以置信,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难怪后世史书提到“土木堡之变”时会有大军缺粮,人心不安、士气不振的描述,原来根子竟是在这里——打一开始大军就没有携带足够的粮食! 士兵吃饱肚子才能打仗,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小孩子都知道,难道正统皇帝朱祁镇他会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难道那些文武大臣们也都不知道?提督三大营的英国公张辅可是靖难第一功臣张玉的儿子,又是平定交趾的主帅,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张辅也会不知道? 脑袋瓜子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不可能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人人都视而不见,这中间肯定出了什么差子,可这差子出在哪呢? 陆清皱眉凝想。 郭太监倒是没有露出多少惊讶之色,他与西宁侯宋瑛兵出大同时就已经知道皇帝要御驾亲征,且知道京城那边只比自己晚了一天,因此惊讶也只在初听到消息时惊讶,这会却是已经不感到如何吃惊了。但是御驾已到怀来的消息还是让他有些忐忑的,这忐忑却不是对大军仓促出征的不安,而是对自己即将见驾的不安,这种不安就好似后世小学生在学校做错事要见家长一般。 “皇上怎会如此仓促?咱家虽是内廷出来的,不通武事,但这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咱家还是知道的,三大营可是有十几万人马的,这人吃马嚼,每日所耗粮草乃天文数字,只两天功夫如何准备齐全?大军若是断粮如何了得噢!” 施泰早将对郭太监的不满抛到了脑后,这会一脑子里全是担心亲征大军来了,看得出,他虽然被赶出皇宫“发配”到郕王府,但骨子里仍是对皇帝无比忠诚的,说这话时可是一脸的着急,伪装不出来的。 杨俊看了眼一脸着急的施泰,却道:“皇上的决定是仓促了些,但大军粮草的事情不用担心,我宣府有七大粮仓,储粮上百万石,届时直接往大军启运就是,反正御驾要往大同必经我宣府,有我宣府在,大军又何虞无粮,施公公你就不必担心了。” 闻言,施泰一拍脑门,喜道:“噢,咱家倒是忘了你宣府有那七座粮仓的,想来皇上早就安排到了,嘿,咱家这真是杞人忧天,瞎担心了。” 宣府有七座储粮上百万石的粮仓? 听到杨俊所说后,陆清下意识的看了眼他,心中却没有安定下来,反而更加困惑,既然宣府有七座储粮共上百万石的粮仓,那为何大军还会缺粮呢?朱祁镇既然率大军是从居庸关出的京,那必定是经怀来至宣府,如此说来,这七座粮仓就在大军的眼皮子底下,那大军缺粮一说又是从何而来? 难道是那些编写史书的文官们为了将土木堡之变的罪责全部推到王振身上而故意编造了大军无粮说,以此证明王振的胡闹?亦或是....... 不知怎的,陆清心下突然一紧,因为他想到另一个可能,那便是如果宣府这七座粮仓压根没有向大军送粮呢? 细细想想,这应该不可能,宣府将帅就是有一万个胆子怕也不敢断皇帝亲率大军的粮草,若他们真这样干了,那朱祁镇统帅的这十几万三大营精锐就不是去打也先,而是先要征讨宣府的叛贼了,这么一来,又哪里会有什么土木堡之变!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不可能是守卫这七座粮仓的官员自个拒绝向大军送粮吧,又或是如后世某些人分析得那样,是留守北京的兵部文官们做了手脚,故意让大军得不到粮草吧。 这种分析简直就是儿戏,兵部留守的官员们得有多大能量,多大的仇恨要将大明的皇帝置于死地,要将那些随军的同僚们置于死地啊,要将大明的十几万精锐将士置于死地啊!疯子才会干这种事,这种事也不是疯子能干成的! 陆清断然不会相信这种不靠谱的说法,虽然土木堡之变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武将勋贵集团的衰败,文官集团开始一家独大,霸占朝堂,但要是认为这些文官们为了能够称霸朝堂而设计出这么一个惊天大阴谋来,那也真是太让人觉得可笑了。 要知道,眼下文官的精英们可大多数都跟在朱祁镇的身边随军呢!留守的不过是二三线人员,这些随军的文官大佬们得有多大的牺牲精神,才肯拼着把命送掉也要为自己留在北京的那帮同僚取得大明朝廷的控制权啊!这帮子家伙一个个从科举道路上斩千军、杀万马才熬到如今的高位,一个个全是人精,让他们不顾性命为别人谋利,恐怕太阳打西边出来他们也不会干。
可问题是事情真的发生了,所以必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这出问题的环节会是在哪里呢? 真他娘的头大,陆清有种想骂娘的冲动,知大势而不知细节无疑也是种痛苦,要是早知道自己会被老天爷送到这个时代来,他保证之前一定将所有有关正统十四年的史料啃个滚瓜烂熟,一个字都不给漏下! 可惜老天爷没有给他提前准备的时间,现在,他只能罩在这一团团的迷雾当中,一点点的去摸索真相,打住,我可不是来摸索真相的,我是来阻止这场惨剧的! 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刻也不能耽误,既然知道朱祁镇已经到了怀来,那就赶紧带着郭太监去吧! 念及此处,陆清忙对杨俊道:“杨大人,既然御驾已到了怀来,那在下这就护送郭公公前去见驾,告辞!” 已决定不去招惹锦衣卫的杨俊自然不想再看到陆清,也不想再看到郭敬,左右他已经与郭太监撕破脸皮,也不怕他秋后算帐,只要朝廷还需要他杨家镇守宣府,他就不怕郭太监会背后捅刀子。至于郭太监这帐吗,来日方长,将来总有报的时候,吞下去的银子也总有吐出来的时候,也不急这一时,反正他大同镇守太监手伸不到他宣府来!给他面子是客气,不给他面子是本份,你能奈我杨家如何! 正欲挥手示意陆清赶紧走,却听西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与此同时,北边的官道上又来了十数骑。 西北两边同时有快马赶到,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转了过去。 “报!” 西边纵马过来的两名急递使者最先赶到,他二人一看到杨俊,便双双翻身下马,当先那人急声报道:“禀都司大人,大同急报,瓦剌也先部已于前日大破阳和关口,大同总督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战死,都督同知石亨和镇守太监郭敬下落不明,四万大军皆没!” “什么!” 杨俊大吃一惊,没等他问个明白,北边的十数骑已经赶到,为首一个年轻的汉子远远见了他便叫喊起来:“大哥,大哥!” 杨俊听声音耳熟,扭头一看,却是二弟杨能,不由问道:“老二,你不在马营呆着,跑这来做什么?” 说话间,杨能已经打马奔到,顾不得喘口气,便急冲冲的对杨俊道:“阿剌寇边了,独石、赤城、龙门告急,父亲命你马上率部援救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