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在线阅读 - 第三十节唯一赢家

第三十节唯一赢家

    到了第四日,眼看着王韶将一船船鲜茧运回上海,顾丰盛号、张恒和、陈裕昌几大丝行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联袂来找王韶。至于邱启昌和大广庄,他们已经和王韶成为仇家,自然不会来找。

    “三位前辈大驾光临,在下真是诚惶诚恐啊。”

    “光华贤弟太客气了,比起你这位后起之秀,我们真是自愧不如啊,去年光华贤弟就大举建设缫丝厂,莫非早就知道了今年的情况部。”年龄最长的顾福昌笑道。

    “顾老先生如此说,可折杀晚辈了,晚辈又非能掐会算之人,焉然从去年开始就知道今年的情况,建这个缫丝厂,主要是想着蚕农缫丝太过辛苦,可用机器代替而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果然说的不错。”张颂贤感叹的道,他当初听到王韶要与人合开缫丝厂时,还私下嘲笑过对方不切实际,幸好没有传到对方耳中。

    “光华兄,不知我等是否也可以建缫丝厂?”陈裕昌道,他明明年龄比王韶大的多,倒是厚着脸皮称呼王韶为兄。

    “诸位都是想打听如何办缫丝厂的吧。”

    三人脸下难得都红了一下,同行是冤家,在他们想来,如果王韶想称霸生丝业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帮助他们办缫丝厂。

    “这是好事,如果诸位购买机器有困难,和平洋行会尽量帮忙。”王韶微笑的道。

    多一些人办缫丝厂,虽然可能对王韶的缫丝厂展开竞争,只是对中国整个生丝业而言,却是一件大这是好事,将蚕农从缫丝中解放出来,并将生丝质量提升上去,中国的生丝出口量才会越来越大,将其他国家企图抢占中国生丝出口份额的念头打消。

    在原本历史中,中国生丝出口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辉煌后,在二十世纪初被日本生丝全面超越,日本人一度占据了世界生丝贸易的四分之三,正是通过生丝贸易加清廷的赔款,日本人完成了原始积累,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而现在虽然日本人已经开始生产生丝,只是出口极少,甚至不足自用,如果中国人现在就多采用机器缫丝的话,日本人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下中国的脚步。

    如果王韶只是单纯为了自己发财,当然不会帮助顾福昌、张颂贤等人,只是王韶志不在此,现在聚敛钱财只是为日后起事打基础,这些大丝商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王韶的臂助,王韶当然愿意帮助他们。

    “光华兄真是宰相胸襟。”张颂贤赞道。

    凭心而论,如是自己抢先占了缫丝厂的先机,绝不会毫无代价的去帮助后来者建立缫丝厂。

    “不知三位打算投资多少,在哪里建厂。”

    顾福昌道:“老夫比不得上光华老弟财大气粗,打算投资十万两建厂,至于建厂的位置,不知光华贤弟有何意见?”

    张颂贤道:“顾老比不上,在下更是比不上,先打算出资五万两,厂建在哪里,就要听光华和顾老的意见了。”

    陈裕昌亦道:“我也打算投资五万两,建厂位置会和顾老,张兄在一起。”

    王韶明白过来,要说这些人银子比不上王韶,打死也不相信,他们投资规模纷纷小于王韶,既是试水,也有尊重王韶之意。

    “南浔山青水秀,又是鲜茧产区,我看三位将厂建在镇上就非常好。”

    王韶以前曾看过一遍文章,说中国生丝衰落首先是长三角生丝的衰落,可长三角地区生丝明显质量最好,又有上海这个方便的出海口,为什么长三角生丝会首先衰落呢?那篇文章给出了答案,这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缫丝厂选址不对。

    当时长三角缫丝厂九成以上集中在上海,远离生丝产地,长三角又是开发最成熟地区,当蚕农无法通过增加桑树来扩大养蚕规模时,为了增加收入,只能自己对蚕丝进行深加工,这导致蚕农对鲜茧惜售,上海的缫丝厂收不到足够的鲜茧,常常处于半开工的状态,这自然增加了缫丝厂成本,导致后来商人不愿投资缫丝厂,而是采取租厂形式生产,结果成本大大高于日本,导致机丝无法和日本竞争,蚕农自己生长的生丝由于质量不稳,也无法和日本竞争,结果自然只能衰落。

    如果将缫丝厂建在蚕茧产区则不同,一旦桑树扩张到了尽头,蚕农还可以通过进入缫丝厂做工增加收入,不会导致蚕农惜售,缫丝厂也能全年开工。

    其实对于顾福昌三人来说,也不适合将工厂建在上海,此时租界还不允许华人租地,他们要将厂建在上海,只能建在租界外,王韶的缫丝厂在租界内尚有人敢打主意,如果在租界外,三人的缫丝厂恐怕会麻烦不断,而南浔则不同,这是他们的老家,有什么麻烦也容易解决。

    三人原意也是把工厂建在老家,后世大家纷纷把工厂建在上海,是因为当时租界废除了对华人租地的限制,租界内远比外面安全,税率又更低,如今没有这些条件,他们自然不会跑去数百里的上海建厂。

    “光华贤弟说的好,我们决定将缫丝厂就建在南浔,只是那些机器设备……”

    “三位前辈放心,如果信得过我,我帮三位前辈代买如何?”

    “好。”

    三人闻言大喜,他们办缫丝厂最怕的就是不懂那些机器设备,虽然他们也和洋行有联系,可是却担心被洋鬼子坑了,而且即使买回来也不知如何使用,如今有王韶帮助代买,买回来后,王韶总不能不派人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吧?

    问明了蒸汽机和丝车价格后,三人欢天喜地的告辞而去,过了一日便将所需银子全部送了过来。

    只是三家最快,缫丝厂也要在明年春丝上市前才能建起来,今年的春丝收购,唯一的赢家只有继昌隆一家,蚕农争先恐后将鲜茧卖给继昌隆,一个春季,继昌隆总共收购了七千多担鲜茧,足够一年使用,而各家丝商,收丝最多的顾丰盛也不到一千包,和平洋行收丝虽然只有三百来包,但一切都可以从鲜茧中得到补偿。

    大广庄更是雪上加霜,本来指望今年翻身,可是今年生丝不但量小,而且质量更差,勉强收了七百来包,将生丝运回广州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显赫一时的大广庄只好解散了事,由商人各自运丝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