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科幻小说 - 鸟丝奇遇记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大宋号称八十万禁军,其实真正的禁军只有三十万,其他边镇之中的军队虽然也叫禁军,但是大家更习惯称他们为镇军,镇守边关的军队。只有远离边关地区各州府之中的军队才能称之为禁军的。而那些收编的难民则都编制成厢军,哪里有空闲的地方就塞到哪里。

    厢军是啥部队?说白了,就是连禁军都不如的奴兵,是的是奴兵,近似奴隶的兵卒,给禁军种地的种地,打工的打工,一旦被打上厢军的标志,那么世世代代都无法出头了,除非你武力出众被禁军中的长官看中,否则你全军一辈子都是厢军,也就是水浒传中所盛传的贼配军。而事实上很多书中所描述的宋朝重文轻武达到变态的程度并没有那么夸张,啥所有的军卒都需要刺配,其实真正需要刺配的只有厢军,而犯人被发配充军也是被发配到厢军之中的。禁军的地位虽然比文人要低贱很多,但是相比于普通百姓,军爷两个字还是称得的。至少当兵的在地方抢掠几个客商,只要不被文官们抓个现行,他们拿这些兵痞也毫无办法。

    不过就算只有八十万禁军,每个禁军每月发饷银平均两贯钱总要有吧,每个月一百六十万贯,每年至少就是一千九百二十万贯,适逢闰月年,每年还得多发一个月的,两千万贯的军饷,这还不算军队其他消耗,怪不得六千多万贯的国库收入不够呢,要是搁在赵羽的算法里,六千多万贯呢,打造精品军队可以打造多少?就阳方军镇这地方,不用多了,有一万人这种兵员,人手一把神臂弓,总造价也不会超过一千万贯,不敢说横扫欧亚大陆,至少南北通杀还是很轻松的,啥蒙古人,啥西夏人,随便两队三段射,一万骑兵能近身么?不过这也只能想象罢了,据孙九所说,阳方军镇能攒下这百多具神臂弓,那也是机缘巧合,整个大宋所有的神臂弓加一起,也绝对不会超过三千具,主要还是原材料稀少,但是普通能射百步的弩弓,大宋所有军队凑出三五万具还是不成问题的,并且这些武器还都是编辑在册的,那些各个军镇自己打造没编辑在册的更是多如牛毛。真正的数量绝对超过十万具以上,但是这玩意的损耗率实在是太高了,一般弩弓能用两三年就不错了,真正打起仗来,一场千人的小战斗,损耗个二三百具弩弓以及三四百套兵器盔甲都是小数目的。反正报上去自然会给拨新的,虽然质量越来越差,但总算还有进项,甚至有些州府,这些活都是包给军镇的。

    至于军户的税收问题,孙九的解释让赵羽大感意外,搁在鸟丝身上他还以为宋朝的时候,军户是不需要缴税的,其实真正穿越到赵羽身上,才知道,所谓的不缴纳税收,仅仅只限于军人本人,他们的家人还是要缴纳人头税的,并且种地还是要缴纳田税,唯一不需要缴税的群体就是所谓的厢军了,不过脸上刺字,被人当奴隶一样呼来喝去的感觉绝对不好,甚至厢军并不指的是男人,就连老弱妇孺全都是厢军编制的,而厢军最好的命运也莫过于跟上一个好的禁军头领。就像是阳方军镇,一千镇军可以配给一千厢军为辅兵的。说辅兵算好听的,其实就是给配一千奴兵,但是阳方军镇中真正配给到的只有五百厢军,战斗减员几年之后,一直就没再补充过。为啥?

    这就要说到大宋这个奇葩国度了,搁在几十年前,厢军就是包袱,甩都甩不掉,是啊,换作是哪个长官突然手下多了几千上万张嘴等着吃,估计他也得头疼。但是自从发现厢军可以产出之后,这个情况就悄然改变了。手下厢军也是军啊,军不需要缴纳人头税啊,虽然他们不需要缴纳田税,因为他们没有田地。但是他们能种地啊,哪个官员家里不是良田百亩以上啊,大一些的官员,名下万亩良田都是有的,官员名下的田地是不需要缴纳田税的啊。并且这些田地租给佃户种植,租子只能收一部分,毕竟佃户们要生活,佃户们也要缴纳人头税,这些都是钱,一人一年一贯也不少的。而让厢军们去种植,只要管吃,佃户们的人头税钱就省下了吧,并且只要够吃管穿,厢军们也不会需要其他花费。至于说积极性问题,这都不是事,你不干活?活活饿死有没有,不要太多好不好,甚至有些心狠的官员们拿厢军根本就不当人看的。为啥徽宗时期厢军最多的时候多达两百万人以上,但是现在呢?百万都不到,人都去哪里了?一百万人呢,又不需要他们打仗,没有战斗减员。再加上他们生孩子的速度可一点都不比普通百姓慢。二百多万人不增反降的原因可想而知了。

    好在现在厢军比较吃香啊特别是有些手艺的工匠,基本上都会被各个武官们抢走,就拿阳方军镇来说吧,首先,山上有树,地里有泥,工具有铁匠。建房子这就不花任何钱,普通人去挖矿,挖来了打铁,工具有了吧,泥瓦匠烧砖砌墙,木匠砍树打造房梁以及桌椅板凳,家具装修都有了吧。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吴蒙真的想玩大的,在这阳方军镇辖区之内打造一座小型宫殿,也就是多去抢几千厢军的事情。

    吴蒙没这心思,赵羽可有这心思,混在一方当个土皇帝的感觉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对于穿越过来的鸟丝而言,面对大宋朝廷之上各个鬼精一般的大臣,远不如自己在边关做个土皇帝来的划算,特别是有这么些个步卒打底,他可是有信心吞并下足够大的土地,至于对朝廷的忠诚,去见鬼吧。要不是边镇之中单凭各个军镇的实力完全抵挡不住辽国和西夏的大军,他们这些边镇早就反了,你们以为种家军,折家军都心甘情愿一代代的拿人命往边关去填啊。要不是粮食不够吃,他们才不伺候东京汴梁城里那群大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