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六国联军压秦境
在秦国打的义渠国俯首称臣的时候,芈八子来了。他来的这个时间或许只是个巧合,说明我们的芈八子姑娘和义渠还是有那么一些缘分的。这难道是冥冥之中只有定数? 芈八子,芈是她的姓,但是八子却不是她的名。那么八子是个什么东东呢?上文已经说过,芈八子只是秦老板的一个小蜜。秦老板那可是秦国的老大,是国君。他是可以合法拥有很多小蜜的。不仅可以有很多的小蜜,小蜜之中还分等级高低。八子,就是其中的一个等级。 古代的婚姻制度其实也是一夫一妻。别以为我说错了,真的是一夫一妻,但是还多了两个字,多妾。连起来讲,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就算是国君也只能有一个老婆,那就是皇后,或者叫王后。除了王后以外的其他女人都只能叫妾。所以,皇后是后宫的老大,因为只有她一个女人才能算是国君的老婆。 在秦王朝的时候,这些妾的地位等级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是: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御(也有写作长使)、少御(也有写作少使)。所以,芈八子的后宫地位其实是很低下的,排在第五位,夸张的说,她和王后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八子甚至连正眼看皇后的资格都没有。 由此也还可以看出,即使是两千多前的时候,美人,依然是地位很高的,美人,好像在什么时代都比较吃香。 本来一个身份卑微的八子是不值得花篇幅来讲述的,但是这个芈八子,不一样。不过,这需要还等些年头过后去了。现在的芈八子,还是依旧让她在后宫的一个小角落里继续呆着去吧。芈八子嫁过来两年以后,公元前325年为秦惠文公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稷。 公孙衍从秦国辞职以后,来到了魏国。虽然前期公孙衍带兵打的魏国惨不忍睹,但是后期毕竟还是一起合作过,也是因为魏国的糖衣美女炮弹,他才失去了秦国的工作,所以这个时候到魏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公孙衍也是个人才,而魏国正当缺人手,于是公孙衍在魏国也找了一份将军的工作。是金子在哪儿都可以发光的。 既然端了魏国的饭碗,也定当为魏国好好做事。这个时候的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的厉害。秦国又在旁边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上来咬上一块rou走。 公孙衍开始联系齐国的田盼大将军。田盼是齐国的国宝级武将,战功无数,有他在齐国的边疆,赵国就不敢轻举妄动。公孙衍会见田将军,劝说魏国和齐国一起合作共同攻打赵国,只需要各自派兵五万便可以轻易击败赵国。 田将军多年和赵国打交道,深知赵国的实力,他说,你说的太轻巧了,这点兵力去攻打赵国是远远不够的。 公孙衍说:“如果把难度说的太高了,我们两个的老大是不会同意的。只要我们把序幕拉开了,一旦战场上有失利的时候,两个老大都不会坐视不理的,必然会派兵增援。到时候你我两人联手拿下赵国还不是小事一桩?” 于是,魏齐两国开始领兵合作,进攻赵国,果然如公孙衍所料,战斗打响以后,两国老大被拖下水了,不断的增援兵力,终于打败了赵国。两国都在这场战役中尝到了甜头。 魏国当时的宰相惠施也是公孙衍合纵政策的支持者,他多次陪着魏惠王朝见齐国齐威王,并且与齐威王互相推尊为王。再把魏国的太子送往齐国作为人质,让和齐国的合纵深度进一步增加。 公孙衍也在为合纵战略做着不断的努力,他开始游说韩、赵、燕、中山四国,一起共同称王,这就是历史上的“五国相王”事件。想让五个国家合纵成为友好国家,互帮互助,共同抵御秦国。 五国相王事件也标志着周王朝彻底走向了没落的边缘。对中原各国完全失去了掌控权。换做一起,周王朝强大的时候,没有周国的允许,谁敢?但是,历史一直是以实力为发言权的,周王朝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各国的发言权,只是在一个蜗居里苟延残喘。 公元前324年,秦惠文公在张仪的鼓励和支持下也开始称王。秦国改年号为秦惠王元年。大家都称王了,我们大秦国岂能落后呢? 这场魏齐两国的第一次合纵取得了胜利,这引起了秦国的高度重视。若是别的国家也跟依葫芦画瓢,来攻打秦国,秦国的日子也不好受。于是,秦国决定给魏国来一个下马威。 张仪发现了其中的危机,亲自率兵狠狠的去收拾魏国,打的魏国被迫与秦国再次讲和,并且宣布依附于秦国。然后张仪又和齐楚两国的大臣进行会面,共同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条约。以保障秦国顺利向东推进的战略。并且秦、楚、齐的合作完全有能力抵抗你相王五国的联合攻击。 五国相王的事件,也引起了当时的实力强国齐国和楚国的不满。你们成王经过大哥我的同意了么?你们是翅膀长硬了么?是欠收拾么? 秦国和楚国达成合作以后,秦国在攻打魏国的时候,楚国也派兵攻打魏国。魏国成了合纵战略的最大的冤大头,本来几个国家一起干的事,秦楚两国却只找魏国算账,魏国被打的坚持不住,国内势力都开始全面倒向依靠秦国。 合纵?玩个屁的合纵,再合纵下去,老本都没了。第一场合纵彻底失败。 由于魏国宰相惠施和公孙衍的合纵策略让魏国再一次被打成了狗,魏国老大心里很是冒火,你们当初给我说的好处呢?今天这种被打成狗的局面就是你们的业务能力的体现?决定开除惠施,公孙衍,并且想故技重施,拉拢张仪。 张仪和秦惠文公一起商量,决定将计就计,演了一场戏,秦国也开除了张仪。张仪于是投奔了魏国。 魏老板以为是自己手段高明,轻松离间了张仪和秦老板的关系,加上本来很看重张仪的才能,等张仪跳槽过来以后就封张仪为魏国相国。
张仪来魏国实际上是肩负着秦惠文公的信任,假意到魏国当丞相,实际上暗中是要为秦国的东进提供帮助。 张仪在魏国担任宰相期间,让魏国继续以秦国为依托,来实现魏国的长治久安。因为魏国的地境处于咽喉位置,交通要道,为了体现魏国对秦国的依附诚心,魏国同意秦国借道,秦国的军队可以从魏国进过。 于是秦国的大军大摇大摆的从魏国国境穿越,一路向东开始去攻打最东面的齐国。齐国也是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或许是长期的胜利让秦国也有点狂妄自大,劳师远袭,再一次犯了秦穆公那时候的错误,齐国奋力抵抗,把秦国打的落花流水。秦国吃了这一场败仗,士气大减。 秦国吃败仗是当时各国最乐意看到的事情。大家都怀揣着“趁你病,要你命”的想法。于是,合纵战略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大家都想着原来秦国也不是那么厉害嘛,齐国都可以打败他,要是我们联合起来,岂不是要灭掉秦国?要是秦国没了,天下还不是在我手中了? 国际风向突然转向,楚国、齐国两个带头大哥开始游说其他国家共同商量合纵战略,想要联合起来一口气灭掉秦国。 魏国再一次尴尬了。你妹啊!老子要合纵的时候,你们要连横,老子连横了你们却要合纵了。你们这是要闹哪出啊?各位大哥,你们考虑过我大魏国的感受吗? 好吧,既然大家都要合纵了,秦国自古以来都是我大魏的生死敌人,我堂堂大魏国怎么能依附在敌人的裙摆之下呢?魏惠王说:“张仪啊,现在风向又变了,你的连横策略现在是不合事宜了,不符合国际潮流啊,呃,你还是走吧。” 公孙衍可是我大魏国的人,并且是合纵策略的倡导者,依照目前的国际风向,用公孙衍做我魏国宰相才是正道。 于是,在公元前319年,张仪被驱逐出了魏国,公孙衍一举成了魏国的宰相。 在合纵策略成为主流思想的这个国际形势下,公孙衍担任魏国宰相以后,先开始迅速的、成功的、有效的联合起了各个诸侯国,齐国、赵国、燕国、楚国开始纷纷加入合纵。组成了一个大的合纵国。 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合纵国终于展开了行动。众人都心想,你秦国不是很牛吗?很狂妄吗?看你这次怎么办,伸长脖子等着受死吧。 公元前318年,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六国联军,准备出兵一起攻打秦国。合纵战略 六国联军气势汹汹直奔大秦国边境而来,秦国应当如何应对? 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