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光熹帝国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 潜龙飞天(修)

第四十五章 潜龙飞天(修)

    程立与鲍信并不熟识,刚刚也是第一次见面,今见他赶来叫上自己不由得心里疑惑,拱手施礼,问道:“鲍使君有何事?”

    鲍信来到他面前,拱手一礼,笑问道:“吾有一事请教先生。”

    “请讲。”

    鲍信盯着程立的眼睛,目光灼灼。

    “敢问先生刚才的计策是何用意?”

    程立也直视着鲍信的眼睛,目光平静,看不出任何波澜。

    “自然是想解兖州百姓于倒悬。”他答道。

    鲍信冷笑了一下,道:“恐是想让兖州换做他姓吧!”

    程立一脸正色,问:“兖州原本何姓?”

    鲍信一时语滞,竟愣在原地。

    其实程立的主意有个明显的漏洞,刘岱虽然可以向朝廷要求这么多,可朝廷也可以不顾刘岱的反对直接派兵过来。若刘岱派兵阻拦便是与朝廷撕破脸,公然谋反。失去了道义上的优势。其实只要刘岱上表求助便是给了朝廷可乘之机,这种明显的昏招以程立的能力不难会看出其中的问题。可他非但没有提醒刘岱,反而怂恿他上表,可见他心怀叵测。

    所以鲍信才会叫住程立,大声质问他是不是想兖州易主。然而兖州原本就是刘姓天下,程立的一句反问倒让鲍信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以前他也是有着赤胆忠心,怀揣着匡扶汉室之志。只是尝到了权利滋味后,迷失于其中,开始有了别样的心思。不过和其他醉心于争权夺利,扩大地盘的野心家相比,鲍信的心里还是装着天下的福祉和百姓的疾苦。

    在喃喃半响后,鲍信才红着脸支支吾吾的说道:“桓灵失政,群贼四起,我等固守一方也是为了能使百姓免去倒悬之苦,安居乐业。”

    理由说的很高尚,可依然掩盖不了割据一方,分裂大汉的行为。但奇怪的是程立并没有反驳鲍信苍白的理由,反而却在微微的点头。

    天下乱起,不但各地军阀心怀异志,各自为政。很多对大汉朝廷失望的士人也准备另觅明主,希望能在乱世中施展拳脚,再造乾坤。

    程立对鲍信的话并不反感,在他心里也希望能有一个“明主”能统领兖州,甚至是天下,结束这乱世之苦。只是在他的眼中刘岱并不是一个值得投效的明主,袁术也不是,至于袁绍,还有待考察。这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刘岱的能力并不配统领兖州,如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还不如先让势力占优,有着大义名分的朝廷接管兖州。

    鲍信见程立对自己的话颇有认同的表情,心里大感惊异。便试探地问道:“先生看兖州何人可居?”

    程立心中也无人选才想到让朝廷接管的,见鲍信发问,也不隐瞒,摇头答道:“兖州之地,非雄才大略之人不可居之。某观天下,无一人配之!”

    鲍信深吸了一口气,好狂的口气,在他的眼中天下群雄竟无一雄才大略之人。

    鲍信看着程立凛然的样子,突然想到了那个人。也许普天之下也只有他能使眼前的程立折服吧。

    鲍信微微一笑,道:“天下之大能人辈出,只是一时蛰伏,或潜于他处静代时机。先生怎说天下没有一能人可居兖州?”

    程立一怔,好奇的问道:“使君可知何人可配?。”

    鲍信道:“有一人胸有治国韬略,身负平世之能。平黄巾贼乱,诛阉党十常侍,辅佐当今天子擒董卓,败西凉叛军,屯田开荒,收理流民,乃天下第一治世之才。昔日汝南许子将(许邵)曾评此人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jian雄’。就连当今少年天子也赞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听鲍信如此描述,程立也猛然醒悟,知道他说的是谁,心中莫名的一动,沉默了下来。

    虽说是闻名已久,可是却一直无缘一睹风采,如今听到鲍信所说,程立竟生了想见一见他的念头。

    **************

    光熹三年五月,兖州刺史刘岱上表请求援助的奏章传到了朝廷,要钱要粮要权利,就是不要朝廷派兵前来。

    朝廷的大佬们对这份无耻的奏表都异常愤怒,纷纷大骂刘岱居心叵测。袁隗更是提出要将刘岱治罪的想法,不过他意在激怒刘岱,是指与朝廷关系彻底破裂,意图不良可以忽视。倒是卢植认为这是朝廷插手兖州事务的好机会,上表向刘辩谏言,派一员重臣领兵入兖。

    刘辩的想法和卢植一样,只是对于选派何人入兖州犯了愁。若论资历、声望与对大汉的忠心。卢植、皇甫嵩、朱儁都是领兵入兖的合适人选。只是卢植还要坐镇朝堂辅政,和袁隗等人周旋。而朱儁要在豫州防着袁术,把皇甫嵩调到兖州倒是可以。只是他在长安守卫战中身中箭矢,前两天又金创迸发,虽经军医调治已无大碍,但刘辩却不敢再大用皇甫嵩。

    历史上皇甫嵩是在公元195年病死的,距离现在还有四年。而此时皇甫嵩的箭伤反复让刘辩很担心。刘辩初登皇位,还需要倚仗他的资历与威望为自己保驾护航。

    为了能让皇甫嵩养好身体,躲过四年后的死期。所以刘辩才把他从长安调回洛阳入将军府。

    汉羌和谈取得的巨大成功,彻底解决了困扰朝廷多年的羌乱问题。大规模的羌族叛乱很难再发生,再加上有刘备在那里坐镇,羌族那面只剩下如何发展以及逐步汉化的问题。而凉州方面张济的野心并没有李傕郭汜那么大,能力也一般。更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这一点是刘辩欣赏的。马腾韩遂等人也比较老实,对朝廷的态度也表现的比较忠心。可以预计朝廷的西面恐怕不会再有大的战事,所以将皇甫嵩调回来影响并不大。

    至于皇甫嵩调走后,朝廷西面的武力保障,刘辩选择了徐荣来代替。

    徐荣虽然没有皇甫嵩那么高的名望。但出身于西凉系,对于凉州、羌族以及三辅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至于能力更是让了解原本历史上徐荣如何的刘辩放心。

    故而刘辩命徐荣为长安尉,负责在长安编练新军。因为新军的兵源多为三辅地区的健儿,故此成军后被命名为三辅军。而徐荣建立新军有功也被封为了三辅中郎将。

    刘辩心里明白让皇甫嵩带兵入兖是不太可能了。而卢植在上表的同时,其实已经向刘辩推荐了一个人选。包括荀彧、钟繇在内的很多重臣亲信都对这个人选点头,觉得可以委以重任。

    只是刘辩却对这个人选犹豫不决,因为卢植向刘辩推荐的是典军中郎将曹cao。

    原本以曹cao屯田、平叛的功劳,刘辩的想法是在朝堂上赏一个职位给他。而卢植、荀彧的强烈推荐,却让他陷入了为难之中。

    刘辩对曹cao的态度一向是既用且防,即爱其才,倚仗其能力可又担心驾驭不了这支随时也会伤到自己的双刃剑。

    在刘辩的眼中曹cao就是一直潜龙,而军队与地盘就是风和云。只有将曹cao拴在自己眼前,困于朝堂之上刘辩才会放心。可一旦外放曹cao,给了他军队和地盘,他这只潜龙就会乘风踏云一飞冲天!

    历史上正是曹cao入兖州,建立了他统一北方的根据地,更利用黄巾降军建立了一支彪悍勇猛的“青州兵”。渐渐发展,最终成为了雄踞北方的霸主。

    所以卢植等人的推荐,刘辩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不同意。不过平心而论,曹cao却也是带兵入兖州的好人选。历史上正是曹cao入兖州很快平息了席卷兖州各地的黄巾叛乱,而且他也没有卢植、皇甫嵩那么高的声望,由他领兵入兖,也不会受到刘岱强烈的抵触和警惕。

    而且,刘辩对曹cao的看法一直以来都是基于原本历史上曹cao的所行所为,然而此时的曹cao却丝毫没有历史上那白脸jian臣的样子。对于大汉,对于刘辩,他都是抱着一股赤诚的感情。从擒董卓开始就一直辅佐在刘辩身边,屯田、平叛、羌族和谈屡建功勋。刘辩一路接触下来,也不觉得曹cao会是心怀异志的人。相反,刘辩觉得曹cao是个才华卓异、情感真挚的人。绝对不像是刘备那样说哭就哭的“演技派”,乃是一个性情中人,不然卢植、荀彧、钟繇等人也不会一致推荐曹cao带兵入兖州。

    但是,此时的曹cao表现出赤胆忠心,也许是还没有尝到权利的真正滋味,等真正迷陷于其中,就有可能不会像现在这般了。

    可能性还是有的。刘辩越想越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

    卢植见刘辩迟迟不给答复着了急,兖州问题越拖变数越多,等刘岱反应过来,到时再派人入兖州又相当麻烦了。

    猜到刘辩有可能对曹cao有疑虑,只好毛遂自荐,要亲自领兵入兖州。

    刘辩更不可能同意了。你走了洛阳谁来坐镇?

    无奈之下,也只好决定派曹cao入兖州。不过在曹cao临行前,他还是要找曹cao谈一谈,敲打一番。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