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其次伐交
夜袭之战后,李傕的西凉军一路败退至眉县附近,蒋奇的西园军一直在其后紧追不放,不过谨慎的蒋奇并没有过于深入,只是命赵云领着麾下的一千骑兵死死咬住西凉叛军的尾巴,自己则领大部队在后面与赵云前后呼应。 赵云的骑兵机动性强,速度极快。李傕几次想设套消灭这支缠人的骑兵,可都让赵云灵敏的逃了出去。 最后,西凉军停在了眉县不再跑了。再这样一直让人在屁股后面撵着跑,恐怕就要跑回凉州了。自己还有近两万的兵马,尚有一战之力,没必要一直被蒋奇的一万来人追着跑。 西凉军与朝廷的胜负尚未可知。 西凉军在眉县附近开始布防,蒋奇见叛军突然停了下来,摆出了一副玩命的架势,立刻也停了下来,和赵云汇合,与叛军对持起来。 停下来的李傕在军帐里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参加的西凉将领各个垂头丧气、沉默不语。本以为能拿下长安,关中称王,想不到情势会突然急转疾下,一夜之间便被人打得丢盔卸甲。不但三万人马损失了三分之一,粮草辎重也丢失殆尽。 幸亏西凉军四处劫掠了一部分粮食,勉强够全军半个多月使用。李傕一面派人去河东催粮,一面召开军事会议研讨西凉军下一步的行动。 看着下属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沉默不语,李傕只好把目光瞅向了贾诩。 说实话,现在李傕对贾诩已经渐渐有些不满。当初就是他极力向自己陈说朝廷的缓兵之计,是在对西凉军温水煮蛙,劝自己造反进军洛阳。还说什么一旦掌握朝廷就可号令天下,就算不成,能拿下长安也可雄踞关中。可最后自己竟处在如此进退不得的境地,李傕开始心里开始有点后悔走上这条造反之路。 不过事到如今,李傕也明白就算自己后悔朝廷也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只能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 “文和,你觉得我等下一步该当如何?”李傕问道。 贾诩是军帐里唯一个穿着黑色襦袍的文士,和旁边铠甲鲜明的将领显得大相径庭。不过贾诩的身体却十分的健壮,咋一看仿佛是一员武将。四十多岁的年纪,鼻宽口阔,一对三角眼目光阴沉。 听出了李傕的话有所不满,贾诩的目光猛地一缩,随即微微一笑,露出了一副自信的表情,捻须说道:“我军虽遇小挫,但元气并未大伤。从一路来搜集的情报来看,朝廷的援军应该只有两万多人,且还是倾巢而出,后方必然空虚。如今之计,将军应先解决掉眼前这支孤军追击的兵马,然后再联络关东诸侯从朝廷背后袭取洛阳。趁朝廷军心大乱之际,我军再集中兵力与朝廷决战!” 李傕听后皱了皱眉。他的内心其实并不想和任何人平分天下。联络关东诸侯,就意味着将来夺取洛阳后自己不能独霸朝廷。这样的结果让他有些难以接受。随即摇摇头说道:“关东诸侯各个畏首畏尾,难成大事,恐难以响应我军。不如我们先打败眼前这支烦人的追兵,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与朝廷决一死战,到时看看究竟鹿死谁手!” 见李傕如此说,贾诩自然明白李傕心里的小心思。也不再这个话题上多说,而提起了另一件事:“羌兵、马腾韩遂等军皆是我等外援,起兵以来未尝出力,将军可召他们前来汇合,到时兵力强盛,更加的胜券在握。” 李傕微微点头。贾诩说的颇有道理,自己起兵以来虽然有那么多的盟友,可大多数都是自己独立对抗朝廷。虽然这其中也有李傕不想别人分享胜利果果的小心思,可其他盟友也确实和他们缺乏配合。 马腾韩遂虽然在击败皇甫嵩时配合一把,可之后就在岐山附近按兵不动不见了动静。而羌兵自从让自己带入中原后,只顾自己四处劫掠,根本和他没有任何配合。更不用说益州牧刘焉那个老狐狸,除了口头上讲两句支持的话之外,完全是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李傕觉得,是时候也让这票人出把力了。 于是,李傕即刻下令派人去召马腾韩遂及羌兵等人与自己汇合,又安排使节出使益州,希望能劝说刘焉出兵助阵。另外,他还下令属下整顿军队,准备先消灭眼前这支追击的西园军。 军事会议开完,正待诸将校准备退去时,有士卒跑进营帐里禀报:张济回来了。 李傕没想到张济会活着回来,愣了片刻间,便命众将先别走,与他一起出营察看。 从营帐里走出来,李傕就看到张济一行十余骑已经进入了营地,缓缓向自己走来。及到面前,李傕看着张济的样子不由得一愣。 以前的张济怎么也算是西凉军的高级将领,掌权之人,麾下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可此时的他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身后的部下只有十余人,还各个带伤,有两个人还伏在马背上奄奄一息,显然是受了重伤。张济本人也在脖子上吊着胳膊,满脸的污秽,一副死里逃生的样子。 两人相见,还未等说话张济便嚎啕大哭起来。李傕也懵了,仔细的一打听后才知道,张济这一次可以说真的是死里逃生,部下死的没剩几个人了,最令他伤心的是唯一的侄子张绣为了掩护他逃走,也战死在了沙场上。 张济无子,张绣是他唯一的继承人,如今也战死疆场,便意味着老张家断了香火。看着张济蹲在地上痛苦的鸣咽,李傕内心不由得产生了一股内疚感。毕竟当初是他让张济断后当替死鬼,才使得他沦落到今天这个份上的。 好言安慰了张济一阵,便命他回后营休息养伤。 第二天,李傕按在军事会议上的部署,集中兵力向蒋奇的西园军发动了反攻。 本来一直在身后穷追不舍的西园军,见西凉军摆出一副玩命的架势向自己攻了过来,立刻脚底下抹油遛了。不过他们并没有向后方跑,而是全军转道南撤。 西园军古怪的军事行为让西凉军摸不着头脑,进军长安的门户再一次大开,李傕却没有因此欣喜,而是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如果自己不顾南撤的西园军,率兵再一次进军长安的话,到时若是西园军绕到自己背后,自己岂不是腹背受敌?可若是分兵去追击西园军,进攻长安的兵力便会不足。 这两难的局面让李傕犹豫再三,实在无法选择只好打定主意按兵不动,等待羌兵与马腾韩遂与自己汇合,到时自己兵力集中,优势明显时再从长计议。 在李傕加紧联系盟友的同时,朝廷的伐交工作也开展起来了。 首先针对益州刘焉的要求,刘辩将他留在京城里的儿子送还了益州。而且还是优惠大奉送,一下就送回了两个儿子——次子刘诞和四子刘璋。 之所以这么做刘辩也是在存着为将来打算的小心思。刘璋暗弱,性格优柔寡断易于朝廷解决,而刘诞为人比较忠于朝廷,对汉室也比较亲近。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是庶子,长子刘范仍在京城为质。两个人地位相同,都不是合法的益州继承者,若刘焉死去,两子必然会有所争夺,到时朝廷也可以趁机取事。 安抚刘焉的同时,刘辩也开始着手解决马腾韩遂的问题。 说起马腾韩遂,可以说两个人都是东汉末年西凉羌乱的悲剧缩影。 原本两人也都是忠于朝廷的官吏,韩遂还是和曹cao同期的孝廉,早年进京劝说何进诛杀宦官。后何进不用其计,便又返回凉州,正好赶上了当时因为东汉官员的残酷压榨和深刻的民族矛盾所引发的羌族大叛乱。韩遂被劫持其中,胁迫当了叛军的一名首领,自此开始了叛乱生涯。 而马腾则原本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曾任凉州刺史耿鄙麾下的军司马,随耿鄙讨伐韩遂等人的西凉叛乱。后耿鄙不敌叛军被杀,马腾也被迫投降韩遂与之结为异性兄弟。 后来经历了一系列叛军内部的争权夺利,马腾和韩遂逐渐成为了叛军的领军人物,同时两人也被朝廷视为心腹大患,悬赏通缉。韩遂还因此将自己原本叫韩约的名字改成了韩遂,以逃避朝廷的追捕。 不过虽然多年来两人一直反叛朝廷,可对于自己的叛乱之路其实两人的心里并不是看好的。原本身为朝廷官吏的他们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重返正途,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今次响应李傕郭汜一起进犯长安,也只不过存着引起朝廷注意的心思,为将来归顺朝廷捞取更大的资本。他们两人对于李傕郭汜的西凉叛军能够成事并不看好,所以在配合完西凉军大败皇甫嵩后便一直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曹cao和荀彧都敏锐发现了这一点后,纷纷向刘辩提出招安马腾韩遂的意思。曹cao认为马韩二人虽然从贼叛乱,可自从叛军进军以来,动作缓慢,很有观望之意。朝廷将他们招安,就算不能让他们对李傕郭汜的叛军反戈一击,也可以拆散叛军的联盟,减弱他们的声势。 刘辩对此也颇为动心,和曹cao钟繇他们计议了很长时间,终于拟好了对马腾韩遂的招安条件。 刘辩下诏拜马腾为安狄将军,领安定太守,彭阳侯,驻军临泾。拜韩遂为安降将军,领北地太守,庆阳侯,驻军戈居、泥阳一带。 诏书里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马腾韩遂两人不但能领军,还可以主政,完全是标准的割据一方的诸侯了。虽然在刘辩的内心里并不愿意诸侯割据势力的增长,可是由于凉州地区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刘辩本身急于解决西凉叛军,恢复生产,积累实力的心情,都不得不让刘辩有所妥协。不过相应的,朝廷也会要求马腾韩遂二人遣家眷入京为质,让朝廷能够对他们二人有所牵制。 诏书拟好后,如何送去向马腾韩遂招安却也成为了一道难题。毕竟朝廷与马腾韩遂的叛军相互仇视,彼此间缠斗了很长时间,大家虽不说仇深似海,可相互间也积怨极深,隔阂很大。马腾韩遂的态度谁也不能完全把握,谁也不敢保证马腾韩遂二人看完诏书后会不会突然翻脸斩杀来使。所以前去宣诏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对于使节的人选必须谨慎考虑。此人不但要能言善辩能够劝服马腾韩遂,还要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胆色。 正当刘辩在脑海中思考合适人选的时候,刘备却主动自告奋勇的表示自己愿意替朝廷出使宣诏。 面对刘备的毛遂自荐,让刘辩不由得踌躇起来。刘备的能力他还是相信的,无论领兵打仗还是主政一方都绰绰有余,可他从来没有听说刘备还是一个舌辩之士。原本历史上像这种出使他国,进行复杂的外交活动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孙乾或者诸葛连这样的文化人去做,可没听说过哪回是刘备亲自cao刀上阵的。 有些不放心的刘辩问刘备:“玄德此行可有把握?用不用再找人从旁协助?” “陛下放心,臣只需一人前去便可持诏说降马腾韩遂等人。”刘备说道。 一个人就可以搞定,还挺自信的。刘辩看着刘备自信满满的样子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此次出使颇有凶险,玄德多带几个人?” 在一旁的张飞听到刘备要孤身前往叛军处宣诏,也担心的说道:“大哥,不如我跟你前去,也好保护大哥周全。” 刘备摇头道:“人多反而不密,若被李傕郭汜等人知晓反倒徒增变数,臣一人秘密前往才为上策。” 接着刘备又正色对张飞道:“大战在即,陛下驾前正是用人之时,翼德岂能轻易离去,安心在陛下帐前效力才可。” 张飞诺诺退下。刘辩见刘备执意孤身前往,也只好任命他为使节招降马腾韩遂,只是心里不明白刘备从哪里来的这么自信。 其实刘备之所以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自从加入朝廷后他一直寸功未立,虽然经天子的赏识出任了北军军师令一职,可拥有雄心壮志的他怎么会安于现状。眼见曹cao又是又是屯田、又是随军献策,做的风生水起,俨然一股治世名臣的上升势头,刘备的心中自然眼红。自诩能力不比别人差的刘备深知如果要想在朝廷出头,完成自己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抱负,就必须不断的在政治舞台上表现自己。所以他才会主动要求出使宣诏,还是单枪匹马的深入叛军营地,目的就是想借此一鸣惊人,吸引天子与众臣工的眼球。 刘备不是有自信,而是明白富贵险中求,不做点惊天动地的事情,怎么闯出自己的名声,捞取政治资本。 怀揣着写好的诏书,刘备独自一人离开长安,迈向了完成他人生抱负的第一步。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