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光熹帝国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章 亲政(修)

第四十三章 亲政(修)

    当万年公主和唐姬赶到高安馆时,发现刘协的黄门与宫人都在正堂外低声抽泣,而张韬等人则垂目,沉默的站在了一旁。

    见此情形心里一沉的二女急忙跑进了正堂里,却看到了令她们匪夷所思的一幕。

    正堂里刘协躺在地上,而刘辩跪在他旁边,一会儿捏着刘协的鼻子嘴对嘴吹着气,一会儿又用力按着他的胸部,嘴里念念有词的说着:“一、二、三、四!”

    二女虽然看不懂刘辩在干什么,不过也能明白刘辩应该是在救刘协,便站在一旁紧张的看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刘协却始终不见醒转,所有人都开始担心起来。万年公主忍不住哭出声来,唐姬搂着她的肩膀,也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可刘辩仍然不肯放弃,固执的继续做着人工呼吸。宫廷的太医虽然及时赶到,但看此情形,也只得束手呆在一旁。

    过了很长时间,几乎连刘辩都要绝望的放弃的时候,刘协忽的长吁了一口气,悠悠的醒了过来。

    “协弟!”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万年公主也忍不住破涕为笑,可此时刘辩却流下了眼泪。将刘协扶了起来抱在了怀里。

    “辩哥,我这是怎么了?”刘协茫然的问道。

    “没有,有我在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的。”刘辩坚定的说。

    “什么?”刚刚苏醒,刘协愣愣的有些不知道刘辩在说什么。忽的看到了地上白绫,这才记起刚才放生的事,害怕的哭了出来。

    失去了平时的沉稳练达,刘协哭的就像一个孩子,一个符合他现在年龄的孩子。刘辩突然觉得,此时的刘协才最可爱。

    刘辩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安慰着他,过了好一会儿,刘协才停止了哭泣。

    太医过来诊过脉后,又开了两付安神补虚的药,刘协总算没有什么大碍。万年公主与唐姬也围过来安慰着刘协,为了防止刘协再出意外,刘辩决定今晚就留在高安馆。

    入夜之后,万年公主和唐姬都已经离开,只有刘辩坚持留在高安馆守着刘协。此时的刘协精神已经恢复了不少。往日里那种封建礼制教育下的行止规范、谨守礼仪的性格又体现了出来。

    刘协跪伏于地,对着坐在床榻上的刘辩深施大礼,口中说道:“臣协叩谢陛下相救之恩。”

    对于刘协的如此郑重其事,刘辩无奈的苦笑了一下,说道:“协弟不必如此见外,你我兄弟一心,干嘛还要说一个谢字。以后不要称呼陛下,还是叫辩哥为好。”

    刘协一脸正色的答道:“陛下不可,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纲,君臣礼制不可……”

    “行了!”刘辩急忙摆手阻止了刘协的说教。他的性格洒脱,不拘小节,而刘协却像是封建礼制规范的模板一样,内敛、庄重,谨礼守制。

    “今后若是无外人在场时,你称呼我为皇兄,我仍称你为协弟如何?”刘辩不想在他最头疼的礼制上面纠缠,便退让了一步。

    刘协沉吟了一下,刘辩见此急忙又假装愠色的补了一句:“朕乃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协弟莫非是想违抗皇命?”

    刘协吓得急忙说道:“臣协谨遵皇兄之命。”

    看着刘协诚惶诚恐的样子,刘辩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他实在不明白刘协是如何成长的,听说他的启蒙老师是王允,有那个刻板的老头来教学,看来真是什么老师出什么学生。

    刘辩心里开始盘算着找机会将王允调的远远的,反正董卓已经被他收拾掉了,不需要王允再施美人计来拯救大汉帝国。没有历史上最大功绩的王允在刘辩眼里不但显得多余,而且更像一个定时炸弹,他那要将李傕郭汜等西凉余部入罪的奏书,就是一份把帝国推向混乱的催命符。

    不过调离王允那也是等到刘辩亲政后,根基稳固的时候。此时的刘辩笑呵呵的走到刘协身边,伸手扶起了他。

    刘辩将刘协拉到榻上与他并肩而坐,幽幽的说道:“先帝子嗣艰难,留下来的只有你我和万年三人。宫廷幽深,我们平时甚少来往。如今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因为我成了皇帝而有了隔阂。民间的布衣草民尚且能兄弟相亲,即使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亦能寻一处桃园结拜兄弟,同衣同食,情同手足。可皇宫内省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亲情。”

    刘辩说的深情,刘协也不禁动容。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垂髫少年,原本率真的性情还没有完全被岁月与礼教抹杀,刘辩的所说所讲,岂不也是他内心最深的渴望?

    从小失去母亲的他虽然有着祖母董太后与父亲汉灵帝刘宏的关爱,可毕竟帝王之家礼教森严,举手投足间都要合乎礼仪,哪有像刘辩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刘协眼圈通红,默然无声的垂下了脑袋。

    发现气氛有些凝重,性格洒脱的刘辩不由得晒然一笑,拍了拍刘协的肩膀,转移话题的说道:“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了。如今大汉正值多事之秋,你我兄弟应该齐心协力重振大汉雄风,匡扶社稷,开疆辟土。到时百年之后,青史留名,成就一段世人传颂的佳话。”

    刘协愕然的抬起头,看着刘辩充满信心的表情,也庄重的点点头,说道:“皇兄所说,也正是臣弟平日之夙愿。臣弟愿辅佐皇兄平定天下,立万世不拔之基。”

    刘辩呵呵笑道:“到时天下大定,你我暮暮垂老之时,我便退位与协弟寻一处山林,躬耕田园,悠然自乐。到时没有了皇帝,也没有陈留王,只有你我兄弟二人相互扶持,过一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刘协仔细品味着这句话,神情驰往着那毫无压力,神仙般的生活。

    忽的想起白天太后赐死之事,刘协不禁神色一黯,小心翼翼的说道:“皇兄所说甚好,但只恐太后难容臣弟,赵王如意之祸,近在眼前。”

    刘辩也在沉浸于幻想田园生活的美好中,听得刘协一说,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刘协所说的赵王如意之祸,是指汉初吕后害死刘邦的三子赵王如意的事。

    原本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及其所生的儿子刘如意,有意立刘如意为帝,但却遭到了吕后与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才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后来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吕后专权,对戚夫人及赵王如意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她原打算将赵王如意传诏到京师杀掉了事,但却被善良的汉惠帝阻止,将赵王如意接到自己身边,每日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可即使这样吕后还是找到机会,趁刘盈外出狩猎将赵王如意毒死,赵王如意的母亲戚夫人最后也悲惨的被吕后杀死。

    同样的故事与今日的情形如出一辙,只是唯一的区别是何太后虽然有着和吕后一样的政治野心,却没有吕后那样的政治手腕。而且,刘辩也不是任人摆布的刘盈。

    对于刘协的担心,刘辩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协弟不要忧虑,你不会有赵王如意的那样结果,太后也当不了吕后,而朕更不是那孱弱的孝惠帝!”

    刘协怔怔的看着满脸豪气的刘辩,眼眶含泪,喃喃的说道:“皇兄,你……”

    “这件事你就不用担心了,我自有办法。”刘辩自信的说道。

    刘协信任的冲他点了点头。

    二人抵足而卧,刘辩又将自己的治国理想与抱负说与刘协听,一宿畅谈,刘协对刘辩越加的钦佩。

    早上,二人又一起用过小食后,刘辩才离开高安馆。传诏卢植入宫,在濯龙园召见了他。

    卢植现在掌管北军五营,又是太尉、辅政大臣,是京师里的第一实权人物,刘辩要想夺权亲政,就必须取得卢植的支持。

    刘辩本以为会很难劝说深受儒家仁孝思想教育的卢植支持自己与何太后夺权,谁知卢植在听完他的想法后,只是沉默了片刻,便拜伏于地,口中说道:“臣植愿听从陛下吩咐。”

    没想到卢植答应的这么痛快,刘辩不禁微微一愣。正在疑惑之时,卢植却自动给出了他的答案。

    “如今天下四方贼起,民不聊生,我大汉此刻已到生死存亡之际,急需一位强主扶危救世。而陛下天资聪颖,胸有沟壑,必可复我强汉昔日之威。臣,相信陛下。”

    相信我?刘辩愣了一下。直视着卢植坚定、信任的目光,一时间眼圈通红。

    士为知己者死,人的一生要找一个完全相信自己的人真的很难,刘辩惊讶于卢植为何如此的无条件相信自己,却不知道早在竹林开始,到他完败董卓,一路以来他的所作所为卢植一直都在一旁冷眼旁观,在他心里早就把他视为拯救大汉帝国与天下百姓的雄主,一个能完成自己心中梦想的人。

    经历的桓灵二帝的荒yin无道,经历了十常侍的篡权误国,卢植一度丧失了信心,曾经万分绝望。但是刘辩的出现又让他看到了大汉复兴的希望,和别人不同,卢植在刘辩那幼小的身体里,看到了别人无法比拟的智慧与力量。上天并没有抛弃炎汉,送走了两个坏皇帝后,大汉终于又得到了一个好领袖。

    此时刘辩并不知道卢植心里的想法,感动于他的无条件的信任,刘辩郑重的说道:“卢卿真是我大汉的赤忠之臣。朕,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卢植又再次一拜,说道:“太后贵为国母,此番陛下当谨慎行事,莫不要给他人口舌之便。”

    卢植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劝告刘辩太后毕竟是他的母亲,不是董卓之流,即使是要夺权也不要做得太过分。

    刘辩自然明白其中道理,点头应道:“这个朕当然省的,所以要请卢卿帮一个忙……”

    刘辩将心中计划尽说于卢植,卢植领命离开,依计行事。

    又过了两天准备好后,刘辩拿着一本《左传》来到了何太后所住的嘉德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