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光熹帝国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 收尾

第四十一章 收尾

    清晨天亮之后,洛阳城里的王公大臣们都知道了昨晚发生了的事,一个个皆唏嘘不已。

    事发突然,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由于刘辩前期的低调,很多大臣对昨晚的事是刘辩的一手策划还是很难相信,有些人甚至以为曹cao才是擒住董卓的主要首脑。

    此时的刘辩懒得去解释这些事情,董卓虽然被控制住了,可还有很多收尾的工作要做。毕竟城外还有一支董卓的飞熊军虎视眈眈,远方还有李傕郭汜的大军飞奔而来。而城内刘辩不得已对袁绍等人解除了软禁,毕竟袁氏一门乃士族领袖,在朝堂的影响力很大,自己没有任何理由的长时间软禁容易激化内部矛盾,自己现在要对付的是外部的西凉军,不想出现内乱难以收拾。

    袁绍等人一获得自由,就马上联络党羽密谋议事,只可惜现在刘辩已经掌控了大部分洛阳城内的局势,急切间,袁绍等人都不敢乱动。

    所以时间还是站在对刘辩有利的一方。现在刘辩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的将城外的那支西凉军吃掉。

    对此,刘辩也是早有准备的了。

    对于董卓的反应,刘辩没有预料错。没有了李儒在身旁出谋划策,董卓在魏翊的威逼利诱下终于写下了劝降信。刘辩在拿到信后第一时间送到了城外的西凉军那里。

    城外的西凉军此时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发现包括上西门在内的洛阳诸城门紧闭不开后,他们便感到了必是城内出了事情。

    城外西凉军的领军是董卓的弟弟董旻,在几次呼门不开后,愕然发现上西门的守将竟然已经换成了蒋奇。虽然董旻再三强调自己是勤王而来的西凉军,可蒋奇咬死就只让董旻带着部将胡轸进城,余下的兵士退下十里驻扎。

    无计可施的董旻只暂时带兵退下。虽然他率领的士兵是西凉军中的精锐,号称飞熊军,由江湖中的奇人异士组成,其中不乏像胡车儿那样“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的猛士。可毕竟人数较少,出来时简装出城,身边没有任何攻城器械,要想拿下天下第一雄都洛阳无异是痴人说梦。

    因为不清楚城里的情况,董旻等人也想不出什么应对的方法,只好在营地里干着急。直到董卓的书信前来,董旻等人才了解了城内的大致情况。不出所料的董卓已经被小皇帝控制,书信的内容大致也是劝他们放弃抵抗归顺朝廷。

    随着董卓的书信前来的还有刘辩的一道诏书,里面的内容提到了朝廷对董卓以及全体西凉军的封赏,对他们释放出了怀柔的信号。里面还特地加封了董旻为大鸿胪、鄂侯,封胡轸为偏将军、关内侯,其余像李肃等人也皆有封赏。虽然大鸿胪贵为九卿之一,可却是毫无实权的清贵职位。其余的西凉军将领也是将他们调离了军队。诏书里刘辩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们放弃手中的兵权转作朝堂中央供职加以控制。

    西凉军里也并不全是愚钝人士,不是所有人都想放弃手中军权,仰朝廷鼻息的过日子。只是像胡轸、李肃这样心里有所想法的人在西凉军中地位并不高,就算振臂一呼响应者也是寥寥。所以胡轸等人把心里的那点想法寄托在了董旻的态度上。

    董旻是董卓的弟弟,又是现在这三千军士的领军,若他狠下心弃董卓于不顾,取代董卓的位置反走洛阳,到时也许会是另一番局面。

    只是董旻和董卓的感情深厚尽人皆知,不太可能抛弃董卓将其置于死地,不过胡轸李肃等人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想法试探了一下董旻的意思。

    在董旻看完董卓的信后,胡轸上前说道:“三将军,(董旻家里行三)朝廷的用意不明,若我等就此归顺,其实不是砧板上的羊rou任人宰割?”

    董旻问:“文才有何想法?”

    胡轸顿了顿,说道:“不如我等返回西凉,由三将军主持大局,再图良策。”

    董旻听胡轸所说不由得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虽然他也和胡轸一样怀疑朝廷用意不明,不过要让他取代董卓他却一点都没有想过。董旻家中父亲早亡,大哥董擢也英年早逝,所以二哥董卓一直是家中的支柱,对待他这个弟弟也是照顾有加,董旻一直跟在董卓的身后,是不可能弃他不顾走上背道而驰的道路的。况且董旻也自认为在没有董卓那样的能力,自己上位掌管西凉军的话,根本控制不住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到时祸起萧墙自己也不是没有身首异处的可能。

    所以,董旻最后下定决心的说道:“二哥待我不薄,我怎忍心弃他而去。况且我等并无大罪,朝廷也不能不顾非议的妄加杀戮。此时既然有二哥的书信保证,又有朝廷的明诏,我等应即可卸甲归顺朝廷。”

    胡轸等见其意已决,也毫无办法。毕竟以他们的智商也想不出其他的好主意,而率众哗变的话他们又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最后也只好听天由命。

    董旻派人去城里送信,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刘辩在得知城外的西凉军放弃抵抗后大喜过望,派蒋奇率众出城去收编飞熊军。

    董旻等人仍是按照诏书的内容调离的西凉军一系,而对于这三千人的精锐飞熊军,在随后的日子里刘辩彻底将他们肢解。因为军中的能人异士比较多,所以大部分人都被刘辩编为了宫廷侍卫,还有一部分骑兵编进了蒋奇的西园军一系和北军中的越骑营中。

    最后飞熊军这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天下强军,最终未能来得及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名震天下,而是湮没无声的消失匿迹。

    收编了飞熊军后,刘辩的在洛阳城里的军力大增,使得袁绍已经无法再在武力上一较长短了,刘辩算是彻底控制住了洛阳的局势。

    内部稳定后,刘辩把目光望向了千里之外的李傕郭汜的五万西凉军。其实在西凉军的内部系统里,李傕郭汜等人地位并不是很高,真正资格老,地位高的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等五员中郎将,李傕郭汜等人只是仅次于他们的校尉一职。

    不过由于李傕郭汜军事能力很强,屡立战功,所以在军中颇有威信,名望超过了胡轸、段煨等人。同时他们也深受董卓的信任,故在董卓急于抢占洛阳,只带三千飞熊军前行时,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四校尉。

    董卓以下,董旻、段煨、胡轸等人都已归顺朝廷,可远在凉州、河东看老家的牛辅、董越、徐荣三人却态度不明。更让刘辩放心不下的是手握重兵的李傕郭汜等人,他们可不会像只有三千人翻不起大风浪,和董卓又关系深厚的董旻那样好摆布,一封简简单单的董卓的劝降信解决不了问题。刘辩可不想历史上的李傕郭汜之乱再次重演,所以暂时对他们只能采取绥靖政策和调拨离间之计。

    刘辩下诏封李傕为镇西将军、郭汜为征西将军、张济为安西将军、樊稠为平西将军,诏书里又明示说他们四人谁先回凉州,就封谁为凉州牧,李傕郭汜等人必然打破脑袋往回赶。不管他们当中谁先回凉州,都必然引起其他三人的嫉妒和不满,原本历史上就是李傕和郭汜就是因为不和搞内乱才失败的,刘辩这条计用的不可谓不毒。而李傕郭汜等人原本是牛辅手下的校尉,如今一跃成了将军,名在牛辅之上,回到凉州后和牛辅等也会势同水火,必然也要有番争斗。

    凉州问题对大汉来说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多年来的叛乱丛生几乎将帝国的国库拖垮,历史上大汉的逐渐式微也是跟凉州的反复叛乱有很大关系。虽然现在刘辩控制住了凉州之主董卓,可董卓的西凉军对刘辩来说仍是个庞然大物,以现在的实力还是无法一口吞下。而凉州的长治久安也不是一时间就能解决的。所以刘辩需要时间来稳固朝政,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既然暂时还无法解决凉州之乱,那就只能让他更乱一些,让他们忙于内乱暂时无暇波及帝国中央。

    李傕郭汜等人接到朝廷的诏书和董卓的书信后,同样大概了解到了京师里发生的事,不过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想要马上去营救董卓的想法,而是在听到诏书后马上调转马头返回西凉,其中郭汜还骗李傕要从长计议,结果当晚自己便率兵开拔,返回西凉,气得李傕破口大骂,自己也急急的率军跑回西凉。

    在得知李傕郭汜大军返回凉州后,刘辩心中一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自此他所设计的剧本终于收尾完结,大汉帝国的最后一点危机也暂时的被他化解了。

    原本历史上正是因为董卓之乱导致的关东诸侯讨董,使得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力量逐渐做大,大汉帝国最终分崩离析。

    然而现如今,经过了十年多的等待,三年的准备,穷全力而一击,刘辩终于化解了大汉帝国即将到了危机,也改变了自己原本历史上的命运。本来即将要落入深渊的大汉帝国,在来自未来的穿越青年刘辩的努力下,终于被硬生生的拉了上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