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光熹帝国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刘辩求才

第十二章 刘辩求才

    如果要问颍川荀氏年轻一代的才俊,当然要首推荀彧荀攸两叔侄。

    两人一个工于战略,一个长于战术,且都是年少成名。荀攸被何进辟招为黄门侍郎,而荀彧此时刚被举为孝廉,出任守宫令。(注1)

    初入宫廷的荀彧对这里的人和事都还不熟悉,所以对贸然推门而入的刘辩露出了惊疑的表情。

    不过看着刘辩粉雕玉琢、俊俏白皙的模样,他也能猜出刘辩必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只是疑惑南宫乃国家政要之地,什么人的孩子竟然可以随意出入?而且看着刘辩披发赤足,仅穿着一件单衣,瞅着自己的目光炽烈火热,不停地做着吞口水的动作,荀彧心里猛地一阵恶寒。

    被刘辩看的浑身不自在,荀彧只好拱手问道:“小友何来,有何赐教?”

    “敢问阁下可是颍川荀彧,荀文若?”刘辩朗声问道。

    “正是在下。”荀彧恭敬的答道。虽然眼前的少年行为怪异,可是他已隐约察觉到少年的身份必是不凡。忽的一下,他想到了身居北宫的那两位少年。

    “俺可找到你咧!”刘辩激动的蹦出了一句河南腔。

    他上前一把握住了荀彧的手,仔细的打量着他的模样:皮肤虽然不似自己这样白皙,可也算是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约七尺的身高颇显挺拔伟岸,举手投足间更让人觉得温文尔雅。只是在他年轻的面孔上,总是有着一种不符合他年龄的沉着与老练。

    很多史料上都记载荀彧有仪容、多美姿,是一个标准的帅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正在荀彧被刘辩的热情弄的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看到刚刚见过的尚方令魏翊去而复返的跑了进来。一进门,就气喘吁吁的说道:“史……史侯殿下,你跑……跑的……太快了。也不等等小……小臣,这是您的鞋。”

    听魏翊所说,刘辩这才发现自己竟还打着赤脚,接过魏翊递过来的鞋,一边套上鞋一边歉意的对荀彧说道:“久闻先生才名,常恨无缘相见。刚刚听忠贤提及才知先生已供职守宫令。大才毗邻,小子一时心急,便跑来与先生相见。衣冠未整,甚是失礼,望先生包涵!”

    荀彧听到魏翊的话,证实了他心中对少年身份的猜想。他未出仕前便已听说这位史侯殿下的许多事迹。虽然他对妖星转世之类的无稽之谈嗤之以鼻,但是刘辩的放荡不羁,对谨守礼法的荀彧来讲却是难以接受的。

    不过不管荀彧心中有何芥蒂,刘辩毕竟是大汉皇子,对荀彧这种正统士人来讲,刘辩如此的求贤若渴、放低姿态就是对他最大的赞誉。这个时代的文人还是很吃礼贤下士这一套的。

    刘辩的低姿态让恪守君臣之礼的荀彧受宠若惊,急忙躬身施礼道:“臣不知史侯殿下驾到,多有失礼,万望恕罪!”

    刘辩爽朗一笑,牵着荀彧的手跪在塌上说道:“荀先生身具管(管仲)、乐(乐毅)之才,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辩恨不能常伴先生左右聆听教诲,怎会还有怪罪之说呢?”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人人都爱听好话,即使是才情卓越的荀彧也不能免俗。刘辩把演义里吹嘘诸葛亮的话都套在了荀彧身上,一顿奉承话送上来,虽然荀彧极力表现平静,可眉角间还是露出喜色来。和刘辩的关系,自然也更熟络了一些。

    不过虽然刘辩的话很受用,但荀彧还是要自谦的说道:“殿下过誉了。彧乃乡野村人,才智浅薄,怎堪‘先生’二字?殿下此说,折杀卑职了。”

    因为一路跑来,刘辩的额头已冒出了一头的汗水,可他身上却只穿一件单衣。如今已是深秋时节,天气渐凉,魏翊怕这一冷一热间,刘辩的身体会生病,便解下身上的袍子想要披在刘辩身上。

    “殿下莫要着凉,赶快披上臣下的衣服。”

    刘辩看也没看就推了回去,说道:“我经常锻炼,身体还吃得消。反倒是忠贤日夜为我cao劳,饮食没有规律,睡眠又不充足,若要再冻出病来,我心里却要过意不去了。”

    看着刘辩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丝毫没有做作演戏给他的意思,荀彧不由得心下一动。又听刘辩继续说道:“先生谦逊,既然不喜我如此称呼,我便呼先生表字文若可否?”

    荀彧无奈,只好说道:“诚如殿下如愿。”

    能和荀彧拉近关系,刘辩高兴的说道:“今日能与文若相见乃人生一大快事,须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

    刘辩看了看外面的太阳。

    “莫使金樽空对日。忠贤,派人回宫去取我的衣服,再叫人备些酒菜,我要与文若不醉不归。”

    听到刘辩要拉他喝酒,荀彧也未及细品刚才刘辩所说《将进酒》里的句子,吓得他急忙说道:“臣下正在当值期间,不便饮酒,望殿下海涵。”

    看着荀彧一付老实的三好学生模样,刘辩只好无奈的说道:“既然文若不愿饮酒,那、那饮茶总可以吧。忠贤,派人就去取一些茶来!”

    此时饮茶的习惯还没有像唐宋时期那样普及,虽然在巴蜀地区已经开始有人烹茶饮茶,并且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宫之中,但是饮茶的习惯还只存在于大汉帝国的上层社会,一些贵族阶级把茶叶作为一种清热解毒的药材来饮用,类似保健品的作用。

    整个大汉帝国也只有刘辩和他身边那些亲近之人把茶叶作为日常的饮料,而且也不是人人都爱喝。刘辩曾经亲手烹过一壶茶,唐姬喝了一口喊了一声苦就不再喝了——女人似乎天生对茶不感冒;蒋奇喝起来如牛饮水,一连几杯喝完便嘟囔说没有酒好喝;只有魏翊还算比较识货,喝起来有点品茶的感觉,但是对把茶作为日常的饮料饮用也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荀彧家乃颍川大族,家里也有从益州采买来的茶叶以备药用。但是把茶作为社交饮品,荀彧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心下好奇刘辩会怎么做,便没有再出言阻止。

    魏翊来时只有一个人,只好亲自返回刘辩的寝宫。

    屋里又只剩下了刘辩、荀彧两人,刘辩再次露出了一付对荀彧垂涎三尺的表情,搞的荀彧心里一阵发毛:只听说史侯殿下不守礼法,放浪形骸,可别是还喜欢龙阳之癖吧?

    心里想着,荀彧不自觉的离刘辩坐远了一些,还多加了一个垫子塞在屁股下。

    刘辩并未留意荀彧的动作,心里暗自盘算着怎么能将他收于麾下。自己在士族文人之中并没有什么好名声,朝堂上那些士大夫们之所以支持自己,不过是想依靠何进的力量扶自己上位,对付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罢了。若是比贤名,自己的那个弟弟刘协倒是胜过自己许多。

    况且自己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空桶子皇子而已,毫无实权且尚在幼学之时,身负大才的荀彧怎么会屈身于自己这个黄口小儿?

    百思不得其法的刘辩不由得微微皱眉,荀彧见他锁住眉头似乎满腹心事,不由得心下好奇:按理说以刘辩的年龄本应是衣食无愁,生活的无忧无虑。可此时见他却是一付少年老成的心事重重。

    忍不住好奇,荀彧问道:“殿下眉有愁色,不知所虑何事?”

    刘辩见荀彧相问,自然不会说是因为无法将他收于旗下而发愁,掩饰的说道:“小侯忧心国事,故而发愁。不成怠慢了文若,万望见谅!”

    荀彧听刘辩所说不由得眼前一亮:这史侯也并非如外界所传那样醉心玩乐,不知守礼,如今看来却也是一个心系天下之人。

    见荀彧面露疑惑,知道他不太相信自己的话。刘辩便慨然一笑,解释道:“辩虽年少懵懂,贪玩好动,但也毕竟是大汉皇子。高祖创业艰难,光武帝中兴大汉也曲折非常,如今祖宗江山传至今日,大汉帝国已经岌岌可危。朝政昏聩、盗贼蜂起,我大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辈皇族更应该愤然而起,用我们的鲜血筑成新的长城。起来……”

    说到最后刘辩差点唱了出来,强忍住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说道:“奈何辩人小力薄,有心无力,只好自娱以解心中愁恨。外人不知,便道辩放荡不羁、不遵礼法。须知朝政腐败多时,外戚宦官乱政是其根本。士大夫之流虽以两次党争,可均以失败告终。如今大汉多是敢怒不言者,心冷避居山林者,甚至见风转舵阿谀宦官之辈比比皆是。怪不得有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变脸士大夫’!”

    荀彧被刘辩说的满脸通红,只好喃喃的说道:“如今十常侍权势滔天,士人隐忍一时乃是以图将来一逞。”

    刘辩冷哼一声,说:“等到以后将何进捧上高位再来个外戚专权,那些依附之人便个个身居高位?”

    荀彧一愣,心下大感诧异。十常侍权大,清流士大夫们为对付他们只好联合何进。可何进志大才疏、根本不是一个治国的材料,与他的联合只是一个政治的联合,一旦宦官集团倒台,换来的也许是像梁冀那样更腐败的外戚专权。而那些依附的世家大族,也许正像刘辩所说窃据高位,而皇权旁落,却无人关心,大汉帝国仍会在这个政治怪圈中不能自拔。

    荀彧想到了在何进手下任黄门侍郎的侄儿荀攸,也是家族投资在何进身边的一个筹码,不由得脸上更加的发烫。

    许是发觉自己的态度过于激动,刘辩沉默了下来。奇怪着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想来是想不到如何收荀彧当手下,闹心闹的。

    荀彧也沉吟不语,思考着刘辩的话。

    两人正在尴尬之间,魏翊备好茶具壶水,还带着刘辩的衣服正好回来了。

    魏翊所带来的茶具都是按照刘辩以前那个时代仿制的,只不过都是铜制品。刘辩本想用紫砂制壶,却苦于不知道紫砂的产地宜兴现在是东汉的哪个地方。

    茶盘、茶壶、茶碗等茶具一件件的摆在案上,荀彧看的是目瞪口呆。任凭他博学广闻,也哪会知道喝茶还要用这么多东西,更甭提接下来刘辩所展示的泡茶的功夫了。

    泡茶的热水,也是魏翊先煮好带来的。跟随他旁边的,还有两个小黄门,几人不由得刘辩反对,便侍候着刘辩将衣服穿好。

    刘辩喜欢喝酒,也更喜欢喝茶。茶性高雅,喝茶可以宁神静气,修身养性。忙整天于宫廷中的尔虞我诈的刘辩,闲暇时一个人泡壶茶自斟自饮,也是一种减压的好手段。

    须臾间,一壶茶便已经泡好。刘辩为荀彧和自己各斟了一杯茶,举起茶杯冲说道:“小子无状,刚才口出狂言。现便以茶代酒,与文若陪个不是,望文若见谅。”

    荀彧哪敢让刘辩向他赔礼道歉,急忙躬身答道:“小臣岂敢,殿下忧国忧民,心系天下,万丈豪情令人钦佩。”

    刘辩却不受他的虚礼,摆手说道:“忧国忧民谁都可以做到,心系天下表面看上去谁都那样,豪言壮语人人都会说,可若是只说不做,那就是误国的空谈!”

    荀彧听刘辩所说不禁莞尔,远大志向人人会说,在他颍川求学时便有很多同窗慷慨激言、指点江山,可真正言行一致,照所说的去做的也只是那寥寥的数人罢了。

    未见刘辩前,只把他当成一个幼学之年、只知玩乐的童子,可相见之后,荀彧却被刘辩那种真性情所吸引,以前他所接触的人大都是方方正正、知书达理之士,刘辩这种豪放不羁的豁达性格,却让他想起了颍川书院求学时的一个同窗。

    若是奉孝在此,与史侯相见又是一番什么情形呢?荀彧心里想道。

    刘辩见荀彧沉吟不语,又加了一把劲说道:“天佑幸甚,今日能得遇颍川大才荀文若。久闻文若赤胆忠心,心怀大汉,若能助本侯一臂之力,扶大汉于危倾之间,真乃社稷之幸,天下之福。”

    面对刘辩赤裸裸的招揽和炙热的目光,荀彧陷入的矛盾之中。得遇明主、一逞心志,确实是他心中所想。而刘辩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却让他心动。可荀彧成长于世家大族的环境之中,难免被家族的利益所牵绊。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所有士族不成条的规矩。他的侄子荀攸已经作为黄门侍郎辅佐何进,应该算是拥立刘辩这一党的,自己就不应该再掺进来,出仕之前家中长辈族长们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可他也听出是要他独善其身避免参与夺嫡之争中。

    想到这里,荀彧只好说道:“彧末学才浅,难堪大任。殿下错爱,彧实不敢当。天下人才济济,殿下何必心思只放在彧一人身上?”

    看着荀彧拒绝,刘辩颇感失望。不过还好他的情商比较高,很快就挥去了心中的不快。像荀彧这样的大才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收服的,刘备请诸葛亮不也是三顾茅庐的吗?现在荀彧已经出现在自己眼前就不会放手让他离开,以后多接触,联络联络感情,时间久了相信荀彧也不是石头一块!

    想到这刘辩也展开了笑颜,说道:“文若过谦了。既然文若不愿,小侯也不勉强。但不知天下人才,文若是否可以引荐一二?”

    荀彧举才的本事也是史书留名的,既然荀彧暂时不愿投靠自己,刘辩也要压榨一些他别的价值。

    推荐些人才给刘辩倒不与家族的利益产生什么冲突,荀彧拒绝了刘辩,内心也有些过意不去,认真思索了一番,荀彧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刘辩听后大吃一惊!

    “议郎曹cao曹孟德!”

    刘辩看着荀彧足足愣了数秒,心里面五味杂陈:完了、完了!下手晚了。荀彧已经见过曹cao了,凭曹cao的那种个人魅力,荀彧恐怕早就对他五体投地,倾心相助了吧。

    心下懊悔,刘辩嘴上酸酸的说道:“荀公与曹cao相熟?”

    荀彧奇怪刘辩的态度变化,只好小心的回答说:“我初来洛阳时,曾赴袁本初所设酒宴,席中正遇曹孟德慷慨激歌,指点江山。被其所吸引,便与其交谈一番,发现其身居萧何之能,韩信之武,张良之谋,王陵之忠。殿下若能得他辅佐,必能力挽狂澜、匡扶汉室!”

    刘辩心里一阵腹诽:这都把曹cao捧成神了,不但囊括了汉初三杰,还加上了一个王陵之忠。不过事实上曹cao不管从内政、军事、谋略上来讲还真是一个全才。初期对大汉的忠心也是日月可鉴。只是最后随着权力的增大,野心才开始膨胀起来。

    所以像曹cao这种雄才伟略的人很不好控制,既要控制其野心,也要充分利用其才能。刘辩觉得要收服曹cao确实要很费思量一下。

    见刘辩沉吟不语,荀彧也猜不到他心里所想。只好举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还未到嘴边茶香便已钻入鼻孔令人精神一振,茶水初入口时颇觉苦涩,但很快茶叶那种韵味深长的醇厚甘爽就占据了味蕾,令人又感到甘醇宜人。

    以前喝茶时怎么没有体会到这种清新感觉?荀彧心下奇怪,忍不住闭上眼睛体会着这茶叶所带来的脱俗之感。

    刘辩见荀彧一付享受的样子有些发笑,强忍着笑意正色说道:“曹公孟德我也有过一面之缘,奈何福薄,曹孟德现已经避居乡野。他日若有机会,必将细细查访。”

    荀彧点点头,曹cao退隐之事他也略有耳闻。

    刘辩看着荀彧,心里盘算着怎么样才能与他更拉近关系。也不知道荀彧有什么爱好,自己也可以投其所好。

    正思索间,刘辩猛然看到在荀彧身旁的榻子上,还放着一个围棋盘。心下一动,便有了主意。

    *****************************

    注1:荀彧在公元190年才正式出任汉献帝刘协的守宫令,为了推展剧情,提前让他登场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