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赛前准备
“邦辰!” 李过的面前出现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迈着性感的猫20步,款款走向自己。 但当李过靠近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李过揉了揉眼睛,发现有点晕头转向,再次醒来的时候,李过面前出现的是博士,海因里希。 “邦辰,啊,不对,博士!” 博士呵呵一笑:“李过,你有轻微的脱水,还有轻微的高原反应,所以就不要乱动了,就待在这里吧。” “那球员们呢?” “没什么事,一个个壮的像小老虎一样,可比你强多了。” 李过听后呵呵一笑,心里踏实多了。 第二天,李过接受了巴西记者的采访,首先记者问到了中国足球和巴西的联系。 “你知道健力宝计划吗?” 记者摇摇头。 李过解释了一下,那就是中国足球和巴西足球真正最早的接触,也是中国足球第一次向巴西学习。 “可我知道你推崇的是德国足球,”记者问道。 “是的,未来的足球越来越激烈,越来越依靠整体,在济科的时代,踢完一场比赛,球裤还是干干净净的,但现在不行了,无论你的技术多么的强大,一场比赛也会****翻在地上几次。” “也就是技术无用论?”作为一个巴西人,记者对这一点非常不服气。 在前世,巴西世界杯上的惨案,李过知道,但李过不能说,现在的巴西人依然是很骄傲,他们甚至觉得明年世界杯冠军已经是巴西的囊中之物了。 当然巴西人也绝对有骄傲的资本,就凭他们球衣胸前明晃晃的五颗星星,所以李过不会纠缠于这个问题,而是说:“足球的伟大就在于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意大利,巴西,你很难说那种风格更好,对吗?” 这话说的还算有点道理,记者心想,因为谁要是敢说技术无用,那他一定是瞎了。 李过进一步说道:“在亚洲,日`本队必须学习巴西,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抗太差了,但中国就不一定了,我们的球员身体对抗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记者换了个话题,“揭幕战巴西和中国,你怎么看,你的球队找到我们的弱点了吗?” “也许有,但我肯定不可能告诉你。” 说完,两个人都笑了,记者继续问:“你最喜欢,或者最惧怕巴西队的那名球员?” “当然是内马尔。” 记者点点头,这个回答是显而易见的,内马尔现在是巴西队的第一球星了。 “卡卡之后,巴西队很难说有什么巨星了,什么法比亚诺,甘索这样的都算不上,只有内马尔是真正的巨星。”李过说。 这话记者听了以后不是滋味,以前的巴西足球是多么的强大,现在巴西队想找出一个好一点的前锋都难了。 “那么谈谈对巴西组织能力的感受吧?” “我不知道,我听说很多球场还没有完工,但在巴西利亚,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城市很干净,很漂亮。” “是的,还有些小问题,但巴西人天生热爱足球,所以这些问题最终都不是什么问题。” 李过呵呵一笑,比了一个大拇哥。 ***** 中国队的球员确实如同博士说的一样,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达到比赛的要求。 陈格林的回归让李过有了最满意的一套阵容,对巴西队的揭幕战,李过是有想法的,中国队未必没有机会,虽然李过知道在前世巴西队是2013年联合会杯的冠军。 在亚洲,中国队不需要过于精妙的跑位,依靠球员身体和技术的优势就差不多了,但在世界舞台上,中国队就必须依靠整体足球了。 李过在地上摆上“帽子”,要求球员按自己摆的帽子进行跑位和进攻,这招还是阿勒代斯教给李过的。 在一轮进攻之后,李过喊了暂停,“沈锐,你的球应该传到3号帽子那边。” 沈锐看了看,点点头。 李过继续说道:“别看就是一点点的差别,但真正比赛起来就差远了,还记得我交给你们的吗?足球要像水一样流动。” 但中国队的进攻还是硬桥硬马,很难做到水银泻地一般,李过知道这需要时间。
练过一套战术之后,李过又重新摆了摆帽子的位置,继续训练下一套战术。 就在此时,陈安跑过来在李过耳边耳语了几句。 “什么?有人偷拍?” 陈安点点头。 “靠,巴西人很看得起我们啊,还派足球间谍来了。” “我找人赶走他们?”陈安说道。 李过想了想说:“不用了,让他们看吧。” 很快,李过把草坪上的帽子重新摆了摆,球员们愣了,因为这是乱摆啊。 “愣着干什么,继续练啊。” 球员只能是硬着头皮跑位,但很快,奇葩的一幕出现了,纪科和屈波因为跑位重叠撞到了一起。 不远处的足球间谍扑哧一笑,同样扑哧一笑的还有巴西队的助理教练佩雷拉,“亚洲足球的水平20年没什么进步啊。” 他作为巴西队的助理教练,参加了1994年世界杯,所以他是有资格这么说的,当时他看过韩国队比赛,那水平确实是很一般,很菜。 但一旁的巴西主教练斯科拉里不这么看,“你不觉得中国人是故意的吗?” “为什么?” “他们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挺好的,为什么突然在中段的时候出现了混乱?” “难道他发现我们派去的人?” 一旁的足球间谍直摇头,“不可能的,我是请工作人员帮忙的,大家都是巴西人,不可能出卖我的。” 斯科拉里不在乎这些,把电脑关了,“以后这些就不必了。” 佩雷拉额头冒险,“我也是觉得中国队比较神秘,才找人去打探一下的。” 斯科拉里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中国队,也不是本次联合会杯,而是明年的世界杯,在巴西队的胸前再绣上一颗心。” 佩雷拉点点头,“我知道了,以后不会再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