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3 陛下能不能?
我可以教导教导你! 国立法术学院的门口出现了极其短暂的死寂,随即就爆发出一阵难以遏制的嗡鸣。 就是那位来自皇宫之中的宣旨太监刘在辉,也用一种极度错愕的眼神看着李旦,就好像看着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 “李校长这是怎么了?怎么会说这样的话?” “就算公孙先生来的不是时候,李校长心中不忿,也不至于这样忘乎所以吧?” “这是头脑发晕好不好?是不是被玉面侯给传染了?” …… 不但是国立法术学院的学生,就连那些来到桥头上观光赏景的人们,也对于李旦的这个态度有一种恍惚听错的错觉。 不为别的,就为现在站在李旦面前的已经不再是笑话玉面侯冯锐,而是这位姓公孙的男子。 公孙大酿,朝歌的人们见了他不管是谁都会尊称一声公孙先生。 久而久之,很多人甚至忘记了他的本名,只当公孙先生就是他的本名。 这位公孙先生,原本只是一介平民,也没有在国立法术学院就读过,教授他修行的,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堂。 然而,正是这个小学堂之中走出来的修行者,在五十几年前一次朝歌会武的盛会上,一举击败了来自于国立法术学院的十八名高材生,荣登榜首。 自那一天开始,公孙先生就已经成为朝歌的一个平民传奇。 而后,据说公孙先生还曾经向朝歌本地几位的星级**师挑战,具体的过程因为事情过度隐秘而不为人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经过那一番轮番挑战之后,公孙先生冲破了星级**师的壁障,一跃成为三星**师。 有传言认为,因为本身就是自学成才,所以公孙先生最擅长在自我摸索之中找寻到前进的方向,虽然他修行的道路未必和正统修行的方法一致,但是他对于修行本身的感悟可能远超自身境界。 只要有任何一位天师境界的超级高手,能够乐于教导教导他,他很可能一飞冲天,甚至都有可能成为殷王朝一位崭新的天师。 这种传言,究竟是真是假,没有任何人深究,本来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做不得准,但大家普遍认为,想要教导公孙先生,真的是需要天师境界才有可能。 就是这样的一位强大存在,李旦居然声称可以教导教导他! ……………… ……………… 公孙先生十分错愕,在长达数秒钟的时间之内,一直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四周嗡嗡的议论声,终于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耳朵一直都没出问题。 所以,他看着李旦的眼神就显得阴沉起来:“既然如此,还真要请李校长好好教导教导。” “好好”两个字,被公孙先生咬得很死,就像是从牙缝之中逼出来的一样。 内心的错愕早已经转化为愤怒,成名已久的公孙先生在李旦的口吻之中感受到了蔑视,所以越发感觉屈辱。 一个小小的九级法师学徒,就算是隐藏实力,至多也不过九级法师吧,居然还想要教导教导我这位三星**师,简直就是不知死活! 在这一刻,公孙先生极其的和李旦的交手即刻开始,让所有的人都看看,究竟是谁在教导谁! “何必呢?” 潘绍坤叹息道:“公孙兄,你也是成名已久的星级**师了,李旦再怎么说也是后进,以你的身份,来这里挑战李旦,似乎怎么看都不合适。” 公孙先生看都没看潘绍坤,惨白着一张脸,问道:“依潘**师之见,今天这事应该怎么办?” “就这么算了吧。” 潘绍坤很直接的给出意见,说道:“你成名多年,荣耀非凡,而李旦深受陛下赏识,不日就将正式出任国立法术学校的校长,两位都是朝歌的能人异士,本该和平相处才是。” “算了吧?” 公孙先生就像是看白痴一样,看了潘绍坤一眼,问道:“那么,潘**师,我若说今天我闲来没事,教导教导你,你会不会也说算了吧?” “你……” 潘绍坤就有点语塞,看着公孙先生的眼神下意识的不善起来。
是的,传言是说了,想要教导公孙先生,至少也需要天师境界,但这种传言,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终究只是传言,他公孙先生一个小小的三星**师居然要教导潘绍坤这个堂堂六星**师,这不是胡闹吗? 这是和李旦要教导公孙先生是一样的道理,所谓的屈辱,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杀伤力有多么的巨大。 然而,潘绍坤恼火的看着公孙先生看了半晌,终于还是叹息一声,说道:“公孙兄,这不是可以随随便便闹意气的事。听我一句劝,今天这事到此结束,不再提了吧?” “那潘**师的意思就是,我也可以教导教导你?” 公孙先生却是步步紧逼,咬着牙说道:“只要潘**师承认这一点,我可以就此罢手。” 潘绍坤有点恼羞成怒,脸色都涨红了。 李旦笑眯眯的看着潘绍坤,说道:“潘**师,盛情好意我都心领了,不过你应该早就明白,有些事既然已经到了头上,就不可能随随便便三两句话就能掀过去。我不能,你也不能。” “陛下能不能?” 说话间,小桥之上再一次的响起迅疾的马蹄声,有一名太监纵马狂奔,手中擎着一份明晃晃的圣旨,直接冲到了李旦的身前。 翻身下马,这个太监首先照着李旦微微躬身,给了潘绍坤一个饱含敬意的眼神,又用一种友善的目光,在刘太监的身上一扫。 刘太监心中微凛,微微躬身算作还礼。 刚刚杀到的这个太监,姓魏,名九,名字本身似乎是上不了台面,但是朝歌大小官员在太监魏九的面前,却都会有矮人一头的感觉。 只因为,太监魏九不是一般的太监,而是御书房之中侍候皇帝陛下的秉笔太监。 可以说,殷王朝但凡不涉及到三公九卿之类的重大事件,一应圣旨,不是由魏九起草,就是由魏九首先过目门下中书的草案。 魏九,堪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