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南明活曹cao在线阅读 - 第34章 繁华集市

第34章 繁华集市

    在担任知县之后,杨磊将皂班、壮班、快班都头换成自己人马之后,借着这个机会到各处看看,以了解民情。

    正如前文所说那样,历来有扬一益二的说法,虽然因为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还没有引进,丘陵地区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但平原地区已经人烟密布,鸡犬相闻,虽然经过土暴子之乱,但现在其发达程度并不比南宋差多少(四百多年,四川经济早应该恢复了。同样类比,明末清初四川大屠杀,全川人口不足八万,经过两百多年发展,四川人口竟然迅速的增长到5千万)。

    千里嘉陵江正好在这里大转弯,冲积平原富饶,水土茂盛,徐家集周围四五里没有什么大的山脉,远远望去比前世八十年代初农村也差不了多少。(除了引进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之外,都是刀耕火种,差别不太大)。

    令杨磊感到惊讶的是明末四川经济的繁荣,徐家集为相如县十大集市之一,只算中等规模,但集市足足有半里多长,一百多米宽,星罗棋布的分散着百余户人家。

    简单统计了一遍,一个小小的徐家集竟然有七八余家杂货店,四五家客店饭店,再加上工匠铺什么的,大小商户工户什么的足足超过40余家。

    古代一般逢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赶场,赶场的时候整个街道上都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群,大家从七乡八里的赶到场口买卖货物,采办日常生计。

    在这街口简单统计,当天赶场的足足超过2千余人,男女老少穿着自己最要好的衣服,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场口买卖货物。

    听陪同乡亲讲,现在虽然正值年关,但赶场的还没有平时赶集的多,在土暴子之乱前,徐家集到处都挤满人,那才叫繁荣。

    为了采办生活油盐酱醋,大家从十里八里开外赶来,虽然有一小半民众穿得破破烂烂的,但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整洁,大家在衣服上打着一个一个补丁,穿梭在人群之中。

    大多数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外面罩着麻布做的短卦,脚上穿着布鞋。

    但也有很多人穿着棉布短卦,脚上套着棉布鞋。

    这之中也有一些穿得非常考究的生意人,他们大多数穿着绫罗绸缎,以显示自己雄厚财力。在洪武年间生意人是不能够穿绫罗绸缎的,但到了明朝中叶之后,这种限制慢慢取消了。

    街面上到处都是人,在狭隘之处人群也会拥挤在一起,旁边老人感叹不已,大家劫后余生,土暴子在的时候大家提心吊胆,现在可好,官军光复相如县城,广元守备大人杨展将军也在百丈关劝降了王朝阳的叛军,现在方圆四五十里没有土暴子踪迹,大家现在不像过去那样恐惧。

    现在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老百姓也不时一点都不担心,大家最担心的就是拉杂役,五天前游击将军余朝宗率部路过徐家集,硬是逼着里长拉了50个壮丁帮忙拉军粮什么的。

    那可是生离死别的场面,父母苦喊着叫唤儿子的小名,儿子小腿跪在地上不想离开。

    但现在民众好像忘记当日场景,虽然有的还窃窃私语,但现在年光将近,大家可不想再提这种晦事。

    场口里面到处塞满着嘈杂的人群,街中饭店旁边有卖艺的,高声吆喝的,大家围着圈子看大家表演,表演不错的高声叫喊着鼓掌,也在这时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精致饭碗走到众人前面,低声央求着,也不强逼大家,大方的逃出几枚铜钱叮叮当当的落在碗里面。

    场口到处都是摆摊的,大家按照所卖东西自觉的分为几个大类,然后在箩筐、背篓上面展示着自己的货物,与过往人群小声交流着。

    买卖完成之后,需要称重的用买主的称,如果感觉不太准的,场中有一个公称,大家付上两枚铜钱之后使用公家称称重。

    街面上什么东西都有,有买鸡鸭鱼及其繁殖所下蛋的,有买rou的,有卖各种农业杂粮的,还有卖各种农具、菜刀,砍刀什么的。

    听旁边老人说那些卖农具、菜刀砍刀与各种生活用品的很多都是祖传的,非常注重信誉,本镇王铁匠打造的菜刀砍刀那是远近闻名,很多人专门跑到徐家集前来购买。

    大家日常买卖主要使用铜钱,有的商人脖子上竟然将铜钱挂在脖子上,来回与大家讨价还价,成交的就解开绳索取出相应数量铜钱交付给大家。

    场中也有使用碎银的,非常麻烦,大家需要看碎银成色,有的拿在手中掂量一番,报出数字,如果双方有出入的再用小称称重,然后换算成铜钱交付。

    但民众常常抱怨一些店铺老板非常刻薄,若是看到对方是外地人常常瞒称。

    杨磊不信,让亲兵杨彪购买了一丈白布,然后拿碎银支付,本来约5钱3分的碎银,店家看对方憨厚老实,硬说不到5钱,称重时再使用了一点小手段刚好5钱。

    店家一个劲抱怨杨彪不老实,不足5钱的碎银竟然口口声声超过5钱,看着店家这个样子,杨彪颇为气恼,拳头捏得直响。

    连看了十余家店铺,简单估算了一下大小店铺四十余家,如果按照洪武帝朱元璋所定的三等九则原则缴纳商赋,光这四十家店铺商赋就超过百余两。

    这还只是集市上的店铺,那些乡村里面也有一些店铺,如果全都征收上来,那商赋更多。

    除此之外,还有贩卖鸡鸭鱼rou,贩卖各种农业作物的那更多,大家担着背着货物来到集市,摆开之后,等着买主前来,经过一番交涉之后完成交易。

    刚刚完成交易,就有几个敞开衣襟的汉子跑过来要求缴纳税赋,大家哭丧着脸,缴纳十个、二十铜板。

    大家先卖掉货物换得银两铜钱之后,在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集市上叫卖的足足超过两百余人,一天下来足足超过4两纹银,一年即便按100个计算,如此也超过4两百两纹银之数。

    这还只是一个徐家集,相如县有十余个集市,一年光店铺缴纳的商赋就应该超过千两纹银,光土特产税就超过4千两,如此足足有5千两白银收入。

    但现在账面上不足50两,如此难怪财政紧张。

    这可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在大明全国每年税银不过几十万两而已,而像徐家集这样普通的乡镇全国何止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