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东方列强在线阅读 - 第1332章金国救市

第1332章金国救市

    长安城内,随着金国朝廷开仓放粮,城中的粮价逐渐趋于稳定,不过还是维持在正常价格的一倍左右,并且呈现出回落后又继续慢慢上升的态势。

    虽然相比平常价格高了许多,而且缓慢增长,但是长安附近的百姓见官府放粮,金国朝廷开始介入,有了个主心骨后,情绪逐渐稳定,抢粮的风波便慢慢停歇下来。

    不过这并不是说,关中的这场危机就过去了,事实整个金国的情况依然一片狼藉。

    遍布各地的种棉大户,棉花纷纷滞销,棉农破产,没有能力买粮,很快就会爆发饥民潮,各个作坊倒闭,雇工失业,数万人的生计没有了着落,商号和钱庄倒闭,金国明年的税收堪忧,这都是问题。

    如果金国的赋税从一千万,跌到三四百万,想一下都让人头疼,金国近三十万大军的军阀都开销不起,整个朝廷根本无法运转。

    这一次金国的储粮肯定要耗光,而经济被重创之后,整个关中大地满目狼藉,百业萧条。

    金国出现这样的危机,内阁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几个大学士说话也不如之前硬气,让豪格从新掌握了一点主动权。

    不过这种愁云惨淡下的政治胜利,让豪格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眼下他面临崩溃的局面,并没有乘势追击扳倒孟乔芳、韩朝宣等人,而是坐下来一起商讨怎么收拾这一片狼藉。

    虽然这次内阁有责任,豪格对他们处置,有舆论的支持,但是豪格的势力毕竟衰落,他离开了孟乔芳等人,很难控制和处理眼下的局面,所以豪格只能放他们一马。

    眼下这种情况下,金国朝廷必须要有国策和方案出来稳定人心,所以一场大的议事,就十分必要了。

    长安城,皇宫,勤政殿内,豪格坐在皇位上,近三十多位四品以上的大员,包括六部的尚书侍郎、大理寺和谏台的官员都一起参加,他们分别拿着象牙笏,站在宫殿的两旁。

    这时户部上书虞胤出列站在大殿中央,正抱着象牙笏出列道:“陛下,粮价就是定心盘,户部以对关中的粮号实行的管制,严厉禁止囤积居奇,并在情况最严重的几县,也开仓放粮,基本将粮价压回到了三两每石。”

    豪格点了点头,他是极力想恢复关中的平静,“户部的决策还算及时,粮食就是人心,一旦粮价控制住,军心和民心都会安定,避免出现剧烈动荡。”

    金国细作已经得到消息,明军正在大规模的调兵,趁势攻打关中的意图,已经相当的明显。

    眼下大战当前,金国朝廷不能展现出稳定粮价和关中的能力,会对军队士气产生致命的影响。

    豪格停顿一会儿,又补充道:“朕听悬镜卫的人禀报,长安城中谣言四起,有声音在抱怨,这次危机都是官绅大族与民争利,大肆改种棉花所至。你们听说了么?”

    如果没有明朝的威胁,这将是豪格夺权的重要机会,可是由于大战在即,他不得不放弃,这次改变金国政治格局的机会。

    孟乔芳抱着象牙笏出列道:“陛下,城中却有这样的声音。这次危机是明国设计,官绅也是受害之人,散播这种谣言的人,显然别有用心。臣已经派人搜查,抓捕他们了。”

    孟乔芳还是有些紧张,怕豪格以此做文章,所以先站出来定个性,主要的责任在明朝,是他们太卑鄙,官绅也是受害者之一。

    有他这个郡王先定下调子,相信后面也没有人敢出来推翻他的说法,否则就是与金国的官绅集团为敌。

    豪格皱了下眉头,在收到明军调兵的情报后,他已经冷静下来,晓得现在不是对付汉族官绅的时候。

    这时他看了孟乔芳一眼,冷声说道:“孟卿说得有理,不过光抓捕散播谣言之人还不够,朝廷也必须加强宣传,说明这次事件完全是明人设计,来套取大金的财富,来祸害关中百姓,让民间仇恨明国与朝廷同仇敌忾。另外开仓放粮时,也要多宣扬朝廷的恩惠。眼下正是大金的存亡之秋,朕希望朝廷能和百姓团结一心,共抗暴明!”

    “陛下圣明!”孟乔芳听了,心里松了口气,豪格这样说,那就代表事情已经定性,不会再追究官绅和内阁的责任,他连忙带头行礼,众多官员也齐齐弯腰行礼,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行完礼,豪格又看向虞胤,说道:“虞卿,你接着说。”

    虽然没有追究孟乔芳等人的责任,不过豪格对他们的不满却没有消除,所以主持稳定关中,重振金国商业的事务,交给了虞胤来主持。

    虞胤点了点头,“陛下,眼下粮价虽然稳定,不过还是有大量的棉农和失业的雇工,吃不起平价粮,如果朝廷发粮赈济,朝廷的财力却杯水车薪。另外工坊倒闭雇工失业,也将影响我大金今后的商业和明年的财政收入,朝廷开拓丝路的策略,也会因为工坊大量倒闭,而最终失败。”

    “户部可有什么策略,来改变眼下的情况。”豪格皱了下眉头,“从情报来看,近期必有大战,如果朝廷赋税减少,那将会出大问题。”

    虞胤抬起头来,看向豪格,行礼道:“陛下,只能朝廷出来救市,才有机会平稳的渡过这次危机。”

    “朝廷救市?”豪格问道:“怎么救?卿家直说。”

    虞胤从袖子中取出一份奏折呈上,“臣以拟定了策略。”

    豪格让旁边的内侍将折子取过来,展开观看,而虞胤则解释道:“臣的第一条策略是由户部出价,以正常的价格收购市场上堆积的棉布,让工坊获得一定资金,维持一定程度的生产,解决一部分雇工的生计,也为今后全面恢复保存一些作坊。”

    豪格在奏折上看了看,抬起头来,问道:“现在关中棉布堆积如山,还要继续生产?”

    殿上的韩朝宣皱了下眉头,“按市价收购棉布,那得要多少银子?明军在关东虎视眈眈,朝廷本不富裕,银子用来买布,打仗御敌的军饷怎么办?”

    韩朝宣是兵相,几十万大军嗷嗷待哺,他必须要先保正军队的稳定。

    如果军队的供养出了问题,那关中治理好,解决了危机,却让明军打进来,那也是给他人做嫁衣。

    虞胤先给豪格行了一礼,然后看向韩朝宣,回道:“韩相放心,朝廷花出去的银子,是可以收回的。关中的棉布价格之所以暴跌,是因为一时间销售不出去,供大于求,所以才堆积如山,无人问津,但是以现在棉布的价格,运往西域、蒙古、青海,还是有销路的,只是我朝行商的运送能力不足,本钱也不多,无法组织大规模的运送,才导致短时间内关中的货物无法疏散、搬空。如果朝廷出面,将这些布匹收购,组织人力运输,应该能把这些货物运到它处销售,或者换些牛羊,缓解关中的粮食不足。”

    豪格听后,似乎有些明白,“虞卿的意思是,朝廷收购之后,再组织人手运送,将关中的布运出去,可是真能卖出去么?”

    虞胤点点头,“陛下,据臣的了解,现在关中的布匹价格降到了一钱每匹,但明国江南棉布产地却依然在三钱每匹,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棉价虽然下跌,但因为不产棉布,所以还在正长的范围。明国那边把手关隘,压低棉价,可我们还是能往西面运的。”

    危机之后,关中的商号都受到了打击,商业活动陷入停滞,许多商号都欠下大笔银子,没有能力组织商队,继续进行贸易。

    这个时候就体现了金国打通丝路的正确性,如果没有向西的丝路,那金国就只能和明朝贸易,而明军只要把关隘一封,金国的货物就没了销路,只能低价卖给明朝,但现在有丝路,他们就还有另一条路。

    虞胤的计划是,由金国朝廷注入资金,将关中的棉布,运到西域、蒙古,甚至莫卧儿销售。各作坊虽说,还是巨额亏损,但毕竟可以回笼一部分资金,继续运作,而金国朝廷损失并不大,还能换一些牛羊回来,弥补粮食不足。

    豪格点点头,抬手示意道:“虞卿接着说。”

    虞胤道:“只要棉布运出关中,布价就会逐渐回升,等作坊恢复后,百姓手中的棉花,就能逐渐出售,而等棉花一卖,他们就能自己买粮,减少朝廷的赈济费用。”

    这对士绅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没有人反对。

    虞胤接着说道,“当然,这次危机造成的危害太大,朝廷也只能帮到一部分,不可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所以朝廷还是需要,从新规划种植,将棉花种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将失业的雇工组织起来,帮助朝廷修建工事,从是一些劳动,慢慢渡过眼下的危局。”

    豪格微微颔首,很满意虞胤的策略,于是又翻看了一下奏折,却抬头问道:“虞卿的奏疏上,为何没有说明朝廷需要多少投入?”

    虞胤躬身道:“因为数目庞大,户部还没有得出具体的数目来,不过据臣估算,朝廷救市,只少要拨银三百万!”

    殿上大臣听了这个数目,顿时一阵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