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章 崇文馆中 选贤纳士
正午刚过,崇文馆门口,两名守卫靠在石狮子上昏昏欲睡。
猛然间听到开道铜锣声,两人立刻清醒。
崇文馆地址偏僻,平日里断无达官贵人从此路过。
既有开道铜锣,定是奔崇文馆而来。
两人都在心内猜测,今天是哪位大人来此。
若是中书令或者安国公大人,他们均不喜排场,定然不会这般声势浩大。
一支队伍转过街角,两名守卫目瞪口呆。
龙旗招展,金瓜武士开道,皇帝龙撵出现在大街上。
其中一名守卫慌慌张张跑进崇文馆去找馆主连哲,另一名守卫立刻跪到地上,不敢乱动。
馆主连哲刚用过午饭,正寻思去小憩片刻。
守卫来到面前,结结巴巴说道:“馆,馆主,大事,大事。皇上,皇上驾到,快去,快去门口。”
连哲睡意全无,连忙整理衣冠,对守卫吩咐道:“快去,将馆内所有人召集起来,到门口接驾。”
连哲当上馆主已近两年,当年是房源丞相亲自任命。
然皇帝,他从未见过。算上先帝,崇文馆也没有皇帝来过。
一刹那,连哲有些六神无主。猛然间警醒,自己怎能在此处发愣。
先到门口,接驾再说。接驾来迟,可是大罪。
连哲一路小跑,气喘吁吁来到大门外。
二十四名金瓜武士位列两旁,他不敢上前,只能远远跪下,大声喊道:“崇文馆馆主连哲叩见陛下,
迎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说罢,连哲不敢抬头,跪在那里,心中直打鼓。
“馆主平身,朕不请自来,有劳馆主。”平淡声音响起,连哲偷眼观瞧,面前瘦削青年,身披龙袍,面色和善。
“谢陛下。陛下圣驾光临,崇文馆蓬荜生辉。”连哲过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
这时崇文馆内,近百名守卫、侍者、连带四十余名留在馆内文士全都来到大门处,跪倒接驾。
皇帝简短几句,让守卫与多数侍者散去。苏城与馆主陪伴皇帝进入崇文馆大堂,随后那四十余名文士也都进来。
“朕今日前来,颇为唐突。
诸位先生不必拘礼,就座便是。朕初次前来崇文馆,还请馆主为朕介绍一番。”皇帝平易近人,出乎不少人意料。
待众人都坐下,连哲起身为皇帝介绍在场诸位文士。
崇文馆是朝廷开设选贤任能之地,各地州府推荐当地有识之士来此。
朝廷各衙门经常会来此选拔人才,刑部侍郎周通便是由此平步青云。
在座四十余人满是期待,希望自己一鸣惊人,进而平步青云。
“诸位先生,皆是国之栋梁。朕有一问,需向诸位先生请教。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当今天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诸位先生可有高见?”
皇帝此言一出,让其中不少人有些失落。
原本以为皇帝必会如那些士家大族一般,崇尚玄学,清谈。众人面面相觑,大部分人皆不愿率先出头,
一鸣惊人自是最佳,若一言触怒皇帝,恐怕今生仕途无望。
此时还是需要谨慎,察言观色,摸清皇帝脾性再说。
这时一名中年文士起身施礼,此人年届四旬,京口人氏。
“至尊,末学郑介铭。末学以为,如今天下疲惫,急需休养生息。
朝廷本可轻徭薄赋,与民将息。然朝廷连年用兵,国库空虚。如此两难之境,亦有解决之道。
太史公有云,豪强者,大者倾郡,中者倾县,小者倾乡里。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与王者同乐。
饱暖思****,故而豪强多有骄纵枉法者,其中甚者巧取豪夺,更有杀人害命者。
末学听闻朝廷动雷霆手段,一举铲除洛阳豪强何家、宋家、隋家。此举大快人心,亦可解国库危机。
然若要治本,需以田亩数目为准,官绅一体,皆要纳粮上缴赋税。
若要推行此举,至尊需与天下官绅为敌。此举势必开创历朝历代之先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举若成,则是千秋未有之盛世。
末学愿为至尊此举尽绵薄之力,还请至尊恩准。”
“先生见解精辟,朕心甚微。如今户部官员缺乏,先生可愿去户部为朕分忧。
巡官一职,委屈先生,待日后以功行再定升迁。”皇帝开口,郑介铭连忙答应。
户部巡官,也算中等官职,若是日后升到侍郎,便可施展抱负。
一见郑介铭得到官职,其他人立刻心热起来。
猛然间听到开道铜锣声,两人立刻清醒。
崇文馆地址偏僻,平日里断无达官贵人从此路过。
既有开道铜锣,定是奔崇文馆而来。
两人都在心内猜测,今天是哪位大人来此。
若是中书令或者安国公大人,他们均不喜排场,定然不会这般声势浩大。
一支队伍转过街角,两名守卫目瞪口呆。
龙旗招展,金瓜武士开道,皇帝龙撵出现在大街上。
其中一名守卫慌慌张张跑进崇文馆去找馆主连哲,另一名守卫立刻跪到地上,不敢乱动。
馆主连哲刚用过午饭,正寻思去小憩片刻。
守卫来到面前,结结巴巴说道:“馆,馆主,大事,大事。皇上,皇上驾到,快去,快去门口。”
连哲睡意全无,连忙整理衣冠,对守卫吩咐道:“快去,将馆内所有人召集起来,到门口接驾。”
连哲当上馆主已近两年,当年是房源丞相亲自任命。
然皇帝,他从未见过。算上先帝,崇文馆也没有皇帝来过。
一刹那,连哲有些六神无主。猛然间警醒,自己怎能在此处发愣。
先到门口,接驾再说。接驾来迟,可是大罪。
连哲一路小跑,气喘吁吁来到大门外。
二十四名金瓜武士位列两旁,他不敢上前,只能远远跪下,大声喊道:“崇文馆馆主连哲叩见陛下,
迎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说罢,连哲不敢抬头,跪在那里,心中直打鼓。
“馆主平身,朕不请自来,有劳馆主。”平淡声音响起,连哲偷眼观瞧,面前瘦削青年,身披龙袍,面色和善。
“谢陛下。陛下圣驾光临,崇文馆蓬荜生辉。”连哲过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
这时崇文馆内,近百名守卫、侍者、连带四十余名留在馆内文士全都来到大门处,跪倒接驾。
皇帝简短几句,让守卫与多数侍者散去。苏城与馆主陪伴皇帝进入崇文馆大堂,随后那四十余名文士也都进来。
“朕今日前来,颇为唐突。
诸位先生不必拘礼,就座便是。朕初次前来崇文馆,还请馆主为朕介绍一番。”皇帝平易近人,出乎不少人意料。
待众人都坐下,连哲起身为皇帝介绍在场诸位文士。
崇文馆是朝廷开设选贤任能之地,各地州府推荐当地有识之士来此。
朝廷各衙门经常会来此选拔人才,刑部侍郎周通便是由此平步青云。
在座四十余人满是期待,希望自己一鸣惊人,进而平步青云。
“诸位先生,皆是国之栋梁。朕有一问,需向诸位先生请教。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当今天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诸位先生可有高见?”
皇帝此言一出,让其中不少人有些失落。
原本以为皇帝必会如那些士家大族一般,崇尚玄学,清谈。众人面面相觑,大部分人皆不愿率先出头,
一鸣惊人自是最佳,若一言触怒皇帝,恐怕今生仕途无望。
此时还是需要谨慎,察言观色,摸清皇帝脾性再说。
这时一名中年文士起身施礼,此人年届四旬,京口人氏。
“至尊,末学郑介铭。末学以为,如今天下疲惫,急需休养生息。
朝廷本可轻徭薄赋,与民将息。然朝廷连年用兵,国库空虚。如此两难之境,亦有解决之道。
太史公有云,豪强者,大者倾郡,中者倾县,小者倾乡里。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与王者同乐。
饱暖思****,故而豪强多有骄纵枉法者,其中甚者巧取豪夺,更有杀人害命者。
末学听闻朝廷动雷霆手段,一举铲除洛阳豪强何家、宋家、隋家。此举大快人心,亦可解国库危机。
然若要治本,需以田亩数目为准,官绅一体,皆要纳粮上缴赋税。
若要推行此举,至尊需与天下官绅为敌。此举势必开创历朝历代之先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举若成,则是千秋未有之盛世。
末学愿为至尊此举尽绵薄之力,还请至尊恩准。”
“先生见解精辟,朕心甚微。如今户部官员缺乏,先生可愿去户部为朕分忧。
巡官一职,委屈先生,待日后以功行再定升迁。”皇帝开口,郑介铭连忙答应。
户部巡官,也算中等官职,若是日后升到侍郎,便可施展抱负。
一见郑介铭得到官职,其他人立刻心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