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218章抗日先遣队北上 红二六军团会师

第218章抗日先遣队北上 红二六军团会师

    【史要】中央“三人团”成立,“‘红七军团’抗日先遣队”北上,“红二、六军团”会师,“川、陕

    苏区”反六路围攻……

    却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后,“中*共*江西中央苏区”大片缩小;“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形势日趋恶化;“红军”要想坚持内线作战,打破“国民党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

    且因,孔荷宠的叛变,导致了大批“红军”将领动摇叛离,中*共*及“红军”的处境岌岌可危了!

    因此,“中*共***********”《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并委托李德草拟了《五、六、七三个月战略计划》,将“突围”《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

    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在实施“战略转移”前,为了作好“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中*共***********”《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组成的‘三人团’”,秘密主持筹划“战略转移”。

    从此时起,“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再也没有开过会,一切均由“三人团”说了算。

    “三人团”为了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变更“国民党军”战略部署;《决定》组成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向浙西、皖南进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

    于是,一九三四年七月六日,由寻淮洲《任》“军长”、乐少华《任》“政委”的“红七军团”奉《命》从瑞金出发,经福建的长汀、连城、永安等地北上,向浙西、皖南进军;对外则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旗号,并派曾洪易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

    七月十五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布》了“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行动。

    《宣言》表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愿意同全中国的民众与一切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开展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同时,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政权”的“投降卖国政策”,并指出“只有全中国民众的武装的民族革命战争,才能打倒日本与一切帝国主义,取得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与保持中国领土的完整”。

    “红七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出发后,在罗炳辉的“红九军团”的掩护和配合下,于七月下旬,就进占了闽中的大田、尤溪、樟湖板等地。

    接着,“红七军团”从樟湖板偷渡闽江,迅速占领了闽江北岸的黄田和谷口;并击溃该“地区敌保安师”的“守备部队”,胜利地完成了“北上”的第一步行动《计划》。

    “红七军团”渡过闽江后,按预定《计划》应该经古田、庆元、遂昌进军;然后,北上浙西、皖南。

    但是,“中革军委”却突然改变《计划》,《命令》“‘红七军团’由谷口东进,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希图以此“调动和吸引更多的‘国民党军’回援”。

    于是,“红七军团”主力改向水口、福州方向前进,一部兵力继续北上。驻守水口的“国民党军”李楚瀛的“第八十七师”四个营,惧怕被歼连夜逃去。

    八月一日,红七军团进占水口,逼近福州。

    国民党当局为之震惊,“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匆忙从漳州飞抵福州,并急《令》驻闽东宁德、福安、霞浦等地的李楚瀛的“第八十七师”主力回防福州;同时,急调在湖北整训的张贞的“第四十九师”由长江航运东进、经上海后驰援福州。

    八月七日,“红七军团”向福州发起攻击,以求克城。

    但因,福州城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红七军团”缺乏攻坚装备而攻城不克;“红七军团”遂撤出战斗,转移至北石岭、桃源地区。

    八月中旬,“红七军团”由桃源北上,进入闽东的宁德、福安、霞浦游击区,并与由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人率领的“闽东游击队”会合。

    尔后,“红七军团”采取突袭手段,一举攻克罗源、庆元等地;于九月三日,进抵由“中*共*横峰********”黄道创建的、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

    九月九日,“红七军团”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由闽北的浦城古楼出发,向浙西挺进。”三天后,“红七军团”进入浙西的江山境内,并出敌不意地袭占了清湖镇。

    此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得悉“‘红七军团’在浙西活动”,急《命》各县“加强防守”;并要求“‘浙江保安纵队’疾驰遂安堵截”。

    于是,张贞的“第四十九师”也加速追击,企图把“红七军团”消灭在浙西地区。

    为摆脱不利态势,“红七军团”《决定》“北上皖、赣边区寻求发展”。

    遂于九月十六日,“红七军团”渡过常山港后,进到芳村;并以遂安为中心,在浙皖边的淳安、寿昌、衢县、开化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折向安徽的歙县、屯溪等地发展。

    这时,张贞的“第四十九师”和“浙江保安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分“左、右”两路尾追不舍,又从江西临川调来“补充第一旅”进至上饶阻截,并声称:“三天内将‘红七军团’全部消灭。”

    “红七军团”为避免损失和寻求新的发展,《决定》“放弃遂安,迅速摆脱敌人”,改向“皖、赣边”前进。

    九月三十日,“红七军团”到达“皖、赣边”的婺源地区。

    十月九日,“红七军团”在查湾附近与张贞的“第四十九师”遭遇;由于,“红七军团”连续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疲惫不堪;两军交战,“红七军团”不支而被迫撤出战斗,转移到皖南的东至。

    十月二十一日,“中革军委”又《电》令“‘红七军团’向‘闽、浙、赣苏区’转移”。

    于是,“红七军团”又经浮梁、德兴间的山地,通过敌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并于十一月初,在葛源以北重溪等地,与由王如痴《任》“军长”兼“政委”的“红十军”会合。

    而此时的“红七军团”由于长期在敌占区行军作战、损失惨重,军需、兵源却得不到补充,已由出发时的六千人锐减至了不足二千人。

    因此,十一月四日,“中革军委”《决定》将“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以方志敏《任》“军政委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红七军团”改编为“红十九师”,寻淮洲《任》“师长”、聂洪钧《任》“政委”;“红十军”改编为“红二十师”,刘畴西兼“师长”、乐少华兼“政委”。

    如此,“红十军团”壮大了,成了一支不可小觑﹑总兵力达一万余人的队伍。

    且说,贺龙的“红三军”在豫西南、鄂西北兜了一圈后,转战后到“鄂、川边”;接着,又回到了湘西南的鹤峰。

    到了鹤峰后,“红三军”召开了扩大会议。

    会上,段德昌对夏曦极为不满,对于夏曦的胡来蛮干、致使“洪湖苏区”丢失深表痛惜;于是,提出“要率领‘红九师’杀回洪湖去”。

    因此,夏曦指使“保卫局长”江奇将段德昌诬陷为“改组派”加以砍杀。

    可惜,这位“洪湖根据地”的创始人、后被“中央军委”追誉为“共和国历史上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的段德昌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冤死在了江奇的屠刀之下,令人扼腕长叹!

    同时,被害的还有“湘、鄂西”军队的创始人王炳南、陈协平。

    接着,夏曦解散党委,另外成立了由他自己和贺龙、关向应、卢东生、叶光吉、盛联钧、宋盘铭七人组成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夏曦《任》“负总责”。

    然而,时隔不久,夏曦又以“改组派”的罪名开始了第四次“肃反”;新一轮“肃反”中,“革命军事委员会”中的叶光吉、盛联钧、宋盘铭也被杀害了。

    夏曦的第四次“肃反”开始后,贺龙再也忍不住了;他气愤地对夏曦道:“别杀了!再这么杀下去,‘红三军’都要给杀光了!”

    贺龙的愤阻终于起了作用,夏曦被斥责得哑口无言、这才有所收敛;然而,这时“红三军”的人马已从原来的五万多锐减至四千人了。

    一九三四年五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

    六月十九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的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

    于是,在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及重庆的酉阳、秀山纵横二百多里区域内开辟了“黔东根据地”。

    七月二十一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内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孙秀亮为“主席”,以贺龙、关向应、卢冬生、夏曦、宁国学、冉云、夏国安、刘本玉、孙秀亮、邓吉星、李佛如、朱绍田、钟炳然等八十人为“委员”。

    如此,“红三军”终于在黔东站稳了脚。

    且说,“三人团”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后,又将由高永生的“红十六军”改编的“第十六师”、萧克的“红八军”改编的“第十七师”、严图阁的“红十八军”改编的“红十八军”组编成“红六军团”,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

    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又成立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命令》率“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苏区”、到黔东去同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取得联系。

    八月七日,萧克率“红六军团”从江西省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出发,突破“国民党军”在衙前、五斗江的封锁线、开始“西征”。

    八月十一日,“红六军团”通过“国民党军”的两道封锁线,抵达湖南省桂东县以南的寨前圩地区。

    “红六军团”进入湖南后,“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西路军总司令”何键急《令》刘建绪“指挥王东原的‘第十五师’、章亮基的‘第十六师’,从永新尾追”;并《令》“段珩的‘第十九师第五十五旅’及四个保安团沿途阻截”,企图“将‘红六军团’消灭在湘南”。

    然而,“红六军团”乘“国民党军”部署尚末形成之际迅速西进。

    九月三日,在灌阳以北的文市地区,“红六军团”击溃了王东原和章亮基部八个团的追剿;并于第二天,渡过湘江,占领西延城。

    九月九日,“红六军团”突破“国民党军”的合围圈,由西延进至湘西南之城步的丹口镇,并乘虚袭占了通道城。

    九月十九日,“红六军团”在靖县的新厂歼灭了尾追的“湘军”两个团;尔后,“红六军团”继续西进,通过锦屏、黎平等地,进入了苗、侗两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

    “红六军团”在“苗、侗族”人的协助下,顺利地渡过清水江。

    九月二十六日,“红六军团”又在清江地区击溃了“国民党军”的追剿,经镇远、台拱进至黄平的瓮谷垅地区。

    这时,“黔军”也设防堵击。

    十月一日,“红六军团”在施秉、黄平之间突破“黔军”防线,乘虚占领了黄平县城;接着,继续向石阡前进。

    十月七日,“红六军团”进至石阡西南的甘溪街;与“桂军”遭遇,战斗失利被迫向东南转移。

    尔后,在施秉的大庆地区又遭“国民党军”的拦击,“红六军团”被截断一部。

    此时,“红六军团”处于“国民党军”二十多个团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严重;“红六军团”只能利用高山密林,采取灵活的游击战与敌周旋;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转战,终于在石阡以南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

    而此时,“红三军”得知“红六军团”的情况后,“军长”贺龙与“政委”关向应立即亲率“红三军”主力南下接应。

    于是,“红六军团”在转战两个月后,终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在黔东北印江县木黄镇与“红三军”胜利会师了。

    因为,“红三军”已在九月十日恢复“红二军团”番号;故而,史称“红二、六军团会师”。

    “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会师后,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的干部配备作了统一调整;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并以“红二军团政治部”为“红六军团政治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的行动。

    “红二军团”由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红六军团”由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

    十一月二十六日,撤销了原“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同时,成立了“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贺龙兼《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任弼时兼“军区政委”。

    同时,批判和纠正了“肃反”风,夏曦被调《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

    但是,因其在“肃反”中作恶积怨过多;后在征途中、于毕节涉水过河时被卷入漩涡,众皆眼看、无人施救;结果,溺水而亡。

    而江奇竟然就在第四次“肃反”时被查明“是‘国民党特务’”,即被气恼致极的夏曦亲自处决了。

    随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联合行动挺进湘西,为“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十月二十八日,“红二、六军团”从渝东南酉阳的南腰界出发,向湘西挺进。

    十一月七日,攻克湘西的永顺。

    “红二、六军团”攻打湘西,有“湘西王”之称的陈渠珍迫于形势,被时《任》“湖南省主席”何键趁机收编,陈渠珍《任》“国民党第十四师师长”。

    于是,何键急《令》陈渠珍“率部堵截”,陈渠珍即纠集三个旅的兵力向永顺扑来。

    “红二、六军团”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遂主动放弃永顺、退至城北九十里处的十万坪设伏。

    十一月十六日,陈渠珍部尾追至此进入伏击圈;“红二、六军团”奋起痛击,陈渠珍部大溃,被歼毙、俘虏三千余人。

    于是,“红二、六军团”乘胜追击;十一月二十四日,占领大庸、桑植;接着,又于十二月七日,进占沅陵;十二月十七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至此,“红二、六军团”的“湘西攻势”取得重大胜利。

    “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一部,并攻占了大庸、桑植、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经过“川军”三路围攻的“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又历经了“川军”的六路围攻。

    原来,一九三三年三月,“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川军”的三路围攻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于一九三三年十月,《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限于“三个月内将‘川、陕苏区’的‘红军’肃清”。

    于是,刘湘调集四川的所有兵力共二十万人,分六路向“川、陕苏区”进攻;六路“川军”又分东、西两线,而以东线为主。

    在西线,以邓锡侯为“第一路军总指挥”,率“川军第二十八军”由广元、剑阁向南江挺进;以田颂尧为“第二路军总指挥”,率“川军第二十九军”由苍溪、阆中向巴中挺进;以李家钰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率“川军新编第六师”和“第二十三师”由南充、蓬安向巴中挺进;以杨森为“第四路军总指挥”,率“川军第二十军”由广安、岳池向通江挺进。

    而在东线,则以王陵基为“第五路军总指挥”,率“川军第二十一军”的“第三师”由开江指向宣汉、达县挺进;以刘存厚为“第六路军总指挥”,率“川军第二十三军”由开县向万源挺进。

    此时,“红四方面军”已发展成五个军、兵员八万人。

    原“******”的三个师扩编为“******”、“红九军”、“红三十一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由原“红十一师”为基础,加上“川、陕地区”的“苍溪、长池独立团”等部队扩编组成为“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另外,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

    因此,此时的“红四方面军”并不惧怕“川军”来攻。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由徐向前指挥‘******’、‘红三十三军’之全部及‘红九军’、‘红三十军’各二个师,在东线回击‘川军第五路’、第六路’;由王树声指挥‘红三十一军’及‘红九军’、‘红三十军’各一个师,在西线回击‘川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第四路’。”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各路“川军”先后出动,向“川、陕苏区”推进;十二月中旬,刘湘发起总攻,企图“攻占宣汉、达县、仪陇、旺苍等地”。

    在东线,刘存厚的“川军第六路”在飞机掩护下,于十二月十六日强渡前河、州河。

    但谁知,王宏坤的“******”与何畏的“红九军”乘其半渡之际进行反击;结果,刘存厚的“川军第六路”被歼三千余人,所部大溃。

    同时,余天云的“红三十军”也在达县东南给王陵基的“第五路军”以杀伤,并攻占了宣汉、达县。

    不过,“红八十八师师长”汪烈山不幸在此战斗中牺牲;因而,“红三十军”于十七日退出宣汉、达县,撤退到固军坝、罗文坝、马渡关、红灵合一带据险阻击。

    此时,“第五路总指挥”王陵基以为“‘红军’溃败”,《命令》所部“发起进攻”。

    余天云见其冒进、即组织反击,王陵基的“第五路军”损失严重、攻势顿减,“红三十军”乘胜反击至马鞍山。

    二月十日夜,“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一部经马鞍山右侧袭占楼门口,全歼驻守马鞍山的一个旅,并击毙守军“旅长”郝耀庭。

    与此同时,“红九军第二十五师”西出毛坝场;袭击了王陵基的“第二十一军第三师”师部驻地所在地胡家场;王陵基的“第五路军”大溃,败走马渡关。

    “川军”急忙调整部署,《令》刘存厚的“第六路军”西移至马渡关以东接防,王陵基的“第五路”调至马渡关以南胡场、毛坝场、隘口一带固守。

    并且,刘湘慌忙又从后方急调“川军”四个旅、一个“边防旅”和“独立第四团”加入“第五路军”;并撤掉王陵基“第五路总指挥”之职,由“第二十一军第一师师长”唐式遵接任。

    于是,余天云的“红三十军”遂停止追击,“马鞍山战斗”结束。

    而在西线,邓锡侯的“川军第一路”、田颂尧的“川军第二路”、李家钰的“川军第三路”、杨森的“川军第四路”也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中旬开始,在北起广元、南至营山的嘉陵江东岸发起全线进攻。

    于是,王树声指挥“红三十一军”和“红三十军”、“红九军”各一部,分别在广元的元坝子、苍溪的三川寺、阆中的鸡山梁实施阻击。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一日,“红四方向军”为避敌锋芒、诱敌深入,主动撤出仪陇城;然后,在北起旺苍坝、南至千佛岩、东到尹家铺一线继续抗击。

    二月中旬,再次收紧阵地至恩阳河、鼎山场至江口一线,与“川军”对峙。

    三月三日,刘湘下达《总攻令》;于是,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各率部,分别向旺苍坝、恩洋河、玉山场、鼎山场推进。

    “红四方向军”为集中兵力、再次收紧阵地,撤至贵民关、观光山、得胜山一线。

    “红四方向军”在后撤中,利用有利地形重创“川军”;仅在镇龙观附近即歼敌四千余人,逼迫“川军”后退。

    五月十五日,刘湘在成召开“各路军总指挥会议”,《决定》“发动新的总攻”企图“先夺取通江、万源”。

    六月中旬,“红四方向军”在通江城北面沿小通江东岸至万源城南进行阻击;王树声的“红三十一军”在“游击队”配合下,于六月十五日攻占城口。

    刘湘以为“‘红四方向军’攻取城口后要向云阳、万县进攻”,忙将唐式遵的“第五路”主力及刘存厚的“第六路”一部由通江东调至万源。

    “红四方向军”见“川军”主力东移,乃《令》“红九军”、“******”、“红三十军”各一部坚守贵民关、观光山一线;主力则向纵深迂回、围歼“川军”。

    八月八日,“‘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以万源西南地形险要、守军兵力弱的青龙观为反攻的突破口,寻求将唐式遵的‘川军第五路’主力歼灭。”

    于是,八月十日夜,以“******”、“红九军”主力和“红三十一军”一部为“第一梯队”,“红三十军”主力和“红三十三军”一部为“第二梯队”,向万源发起攻击。

    王树声的“红三十一军”突进南天门直插奇龙观,先歼敌一个营部,继又歼敌一个旅部,攻占青龙观要隘。第二天拂晓,“红三十一军”一部又乘胜向纵深楔入。

    与此同时,“******、“红九军”主力从“左、右两翼”发起进攻;击破守军的阻击,攻占孔家山、大面山、黑钵山、龙池山等地。

    八月十六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至河口场、庙垭场;徐向前《决定》以“红四方面军”主力东进,迂回万源附近,围歼刘湘部主力。

    而此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竟然《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

    于是,刘湘部主力即乘“‘红军’西向”之隙,撤至东起井溪坝、西经东升场、马家场直至双龙场之线,遂与“红四方面军”对峙。

    至此,西线各路“川军”也遭受沉重打击;纷纷退至小通江,企图依托两岸山地,抵御“红四方面军”的反攻。

    八月二十八日,余天云的“红三十军”及王宏坤的“******”、何畏的“红九军”渡过通江,一举突破“川军”防线、迫敌后撤。

    九月八日,“红四方面军”突破青江渡防线,向巴中疾进。

    西线各路“川军”,见“红军”攻势迅猛,纷纷夺路溃逃。

    “红四方面军”乘势追击,徐向前亲率“红三十军”及“红三十一军”一部,于九月十一日收复巴中。

    尔后,“红四方面军”实施大纵深迂回,昼夜兼程、直插“川军”后方;进至旺苍坝东南的黄木垭,与田颂尧的“第二路”溃逃之敌十余个团相遇,激战终日、予以全歼。

    九月十七日,王树声的“红三十一军”尾随邓锡侯的“川军第一路”追击;歼敌一部,并收复了南江城。

    两天后,又在三江坝、旺苍坝等地歼敌另一部,前锋直逼广元。

    九月二十二日,余天云的“红三十军”南向攻克苍溪城。

    同时,何畏的“红九军”一部向西追击,收复了仪陇、阆中城。

    到九月下旬,邓锡侯的“川军第一路”、田颂尧的“川军第二路”、李家钰的“川军第三路”大部溃逃至嘉陵江以西,杨森的“川军第四路”则逃回营山、渠县地区。

    至此,北起广元、南至阆中的嘉陵江东岸基本被“红四方面军”占领;以刘湘为“总司令”的“国民党川军”对“川、陕苏区”发动的“六路围攻”,在历经十个月后,终于以“川军”伤亡六万余、被俘二万余及缴获各种枪支三万余、炮百余门、击落飞机一架,取得了重大胜利。

    从而,“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站稳脚,蒋*介*石*企图“三个月内将‘川、陕苏区’的‘红军’肃清”完全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