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科幻小说 - 如何写网络星际争霸小说在线阅读 - 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是创新思维的基本方式

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是创新思维的基本方式

    创新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同时,必有其规律性、可把握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方法、技巧成为人们研究和运用的最热点。笔者认为,把创新思维的基本技巧提升到规律、模式、方式上去认识和把握,是自觉把握创新思维所必需。本文以分析传统思维方式为切入点,阐述一种适合于创新思维的思考模式——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企求帮助人们自觉地把握创新思维。

    一、传统“归类定性”思维模式的特点

    人类习惯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归类定性”的思考模式。人类通过长期实践,在头脑中把已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进行种种分门别类。即通过逻辑的归纳推理,而形成许多概念,(每一概念实际是一个“类”)。当遇到新的认识(思维)对象时,就自动地把它纳入某一个类中,从而说明新对象的性质,明确它“是什么”。这时,似乎认识就完成了基本阶段,然后进一步则参照对该类事物过往的经验去加以应对、行动。请看下面两例:

    比如:张三这个人是新认知对象,那么在分析其性别、年龄……特征后,思维就会自动把他(张三)归到男人或女人,青年人或老年人……的类别中去。比如张三是男姓的,这时就给他一个定性:“张三是男人”。然后,进一步可能会想到,既是男人,就当娶妻子,做父亲……应有男人的气质……。

    又如,(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对中国经济现状的认识。经分析后,就会把它归入市场经济范畴,说:“中国现在已属于市场经济国家”。这就是“定性”,然后就会想到,中国应当和可以有条件加入“世贸”……等等。

    “归类定性”思考模式的大致程序和公式是:

    (1)思维抽象产生概念,形成种种“类”。

    (2)头脑中原信息的类:A、B、C、D、……N。

    (3)遇到新认知对象:X。

    (4)寻找分析X的属性、特征。

    (5)对比、归类:如果X特征与C类相似。

    (6)定性:那么“X是C”(即归入了C类型)。

    (7)按类型,遵循经验去设想对应措施。

    这种“归类定性”的思考模式,是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而形成的,是行之有效的认知方式,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性方式。在逻辑上说就是归纳与演绎的结合。这种思维模式由于它具有惯性,当人们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自然而然地沿袭这种思路去思考,所以也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它会起到阻止人们选择其它思考途径、方法、方式的负面作用,因而对思维的创新有不利的一面。

    从创新思维的需要角度去看,这种“归类定性”思考模式,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归属性。这种思考模式总是把多样的思维对象最终归属到某一个“类”、“概念”中去。是一种把“多”还原为“一”的思维途径。把思维对象归属、纳入某个类型以后,就似乎到了认知(思维)的目的。因而具有聚焦性、还原性的特征。

    二是静态性。这种思考方式是从静态性角度去对认知对象进行分析、对比、归类的,较少关注认知(思维)对象的变化、发展趋势、可能性。因而只适应对一般相对静态的稳定的事物的认识。

    三是排它性。这种思考模式当把认识对象归属于某一类型后,就从一定角度给予定性。它既然已归属于这个“类”,就不再属于其它“类”。因而养成人们对事物习惯地只寻找一个所谓“惟一”的、“正确”的答案。一旦找到了一个答案,就不会再去思索其它的可能的和更优的答案。

    四是重复性。这种思考模式从整体讲是带有重复性的。它把新问题,新认知对象归入原有的认知范围内,虽然丰富了原有认识(信息),但它不会让人们去寻找新的认知渠道和方法,因而不适应于创新性思维。

    上述分析说明,传统的“归类定性”思考模式,虽然是基础性的,有效的,然而作为一种思维定势,人们要开展创新思维,就必须对它加以突破和超越。

    二、发挥思维主体能动性,超越传统思维模式

    超越原有思维模式,突破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思维是思维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思考的过程。思维内容虽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然而思维过程是主观的,思维主体的作用是根本的。因而能否突破思维定势,关键在于思维主体的能动性,在于思维主体的自觉性、自为性。思维主体要突破思维定势,必须明确下面几点:

    一是要有自觉性的思维要求。

    重复性思维是一种自发自在性的思维,而创新思维本质具有自觉性、自为性。“归类定性”的传统思考模式是人类认识的基础性思维方式,是长期实践的积累,已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思考途径。它一方面发挥着思维的正面效应作用;另一面由于其习惯性,因而也起到抑制其它思维途径、方法的作用。人们只要一遇到新问题,自然会沿用此模式去思考,所以说是一种思维定势。而只有克服这种思维定势,才能拓展思路,才能开创新思维。因此具备思维的自觉性、自为性,是思维主体实践创新思维的根本要求。

    二是着重前瞻性的思维方向。

    传统“归类定性”思考模式的思维方向是回归性、重复性的。它把新认知对象归属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它以认识思维对象归属何种类型,即其性质“是什么”为思维方向。因而它忽视认识(思维)对象的发展趋势、发展可能性,这就难以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因而必须另辟蹊径,改变思维方向,使思维着重于面向未来,把思维方向定位在对对象的前瞻性、发展性、可能性上,这是超越旧思维模式的最基本要求。

    三是寻求多样性的思维角度。

    如前所述,“归类定性”思考模式具有单一性、排它性的特征,一旦把新的思维对象归属于某一类型后,即感到满足,认为已达到思维之基本目的。把问题的已知答案当作惟一性的答案,而不自觉地排除了其它角度、途径、答案。因此,要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必须自觉地开展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的思维,使思维由线性转向面性,使之处于像球型的扩散、辐射状态。这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要求。

    四是建构灵活性的思维条件。

    要突破相对固定、稳定的传统思维模式,就要在思维环境上创造一种适应思维灵活性的条件。这种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努力做到使思维有广泛的空间(范围)。比如思路不要狭窄,程序不要刻板,激励想象力,对想入非非的现象不能指责……。另一方面是,在给定思维题目、任务、目的时,要有较大的模糊性,不应过于精确和微细。模糊性是灵活性的舞台。思维范围广、模糊性较高,就为思维的灵活性创造前提。

    对思维主体提出的上述基本要求,既是克服自身传统的、习惯的思维定势所必须,也是建构创新思维所需要的思维模式的基本要求。下面介绍的“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正体现着这样的特点。

    三、“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的内涵

    系统理论是人类认识史、思维发展史与时俱进的产物,是时代的宠儿。创新思维方法当然必须具有系统性,要有系统思维;同时,一切现实性的东西,无所谓创新,创新必然是活跃于可能性上面,创新必须以“可能性”为思维方向。因此,下面介绍的思考模式称之为“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

    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内涵着六个子系统:

    一是情感性思考子系统。主要是从感情、直觉、心理、预感……角度去面对思维对象,而不寻求逻辑论证和说明。

    二是事实性思考子系统。是对思维对象的客观事实、信息的切实把握。它要求尽量不带有主观感情、立场、利益的干扰,以客观的中性的态度、角色去思考思维对象,而不作出主观的判断。

    三是价值性思考子系统。即从思维主体(或其有意或无意而代表的群体)的利益、价值观角度,对思维对象作出正面的建设性的、积极的(日常讲的有利条件方面)分析与判断、评价。

    四是风险性思考子系统。是对思维对象审慎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诸如困难、阻力、不利因素、危害……等等,是一种从负面角度的思考。

    五是可能性思考子系统。是对思维对象发展变化趋势、未来、众多可能性的思考。要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可随意运用“诱因”(即诱导联想的中介),以力求有新意,有超越性的想法。同时诸种可能性的思考期间,不具有相互排斥性。因而是散发性的思考。这个子系统是整个思维系统的核心和关键。代表着前瞻性的思维方向。

    六是目的性思考子系统。是指思考某一个具体思维过程的目的性。因而它是调控整个“系统可能性”思维模式(系统)的子系统。相对于其它子系统来说,它是系统的“软件”。它对其它子系统思考活动要起建构、调节、诱导作用。通过它使各个子系统形成有机配合、结合,使整个思考系统整合和运转起来,从而能够发挥系统效应。

    上述六个思维子系统,实际是分别反映人们思维过程中的不同角度,在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可以分别扮演的不同“角色”。六个子系统构成一个以可能性为思维方向的相对完整的思维系统。我们称之为“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

    四、“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的运用

    在把握上述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内涵的基础上,要自觉实践和运用这种思考模式,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的六个角度(子系统)的划分。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描述,而是人们思维过程的客观需要。就像一个立体物,必有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xue方面雪。上述思维的六个角度,是人们思维中的客观存在,把它揭示出来,就能变客观为主观,变自发为自觉。它促使人们不被局限于某种思维角度而难以自拔,而能自觉地扮演不同思维角色,从而扩展思维空间。同时,能自觉运用系统结构的互补互动规律,以发挥系统思维的效应。

    二是,明确这个思考模式作为一个系统,一方面它的综合效应、功能不同各个单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通过子系统相互的作用,才能形成优化的思维效果。另方面,人的思维需要有条理,不能搞复杂化,复杂化就易产生混乱,就像吃饭也要一口一口地吞,不能胡吞乱咬。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只应从一个角度去思考,从一个子系统中去深入。因此运用时不能把综合性、系统性与混乱性、无序性相混同。要善于发挥目的性子系统在思考过程中对思维角度灵活转移的调控、诱导作用,和综合判断作用。

    三是,认识这一模式的六个子系统,在思维过程中时序安排的灵活性及其依据。思维过程中哪个思维角度在先,何者在后,既要有灵活性,也要有一定的依据。正如有学者比喻的,一方面允许舞蹈表演者根据自己安排用自由式的舞蹈动作表演,去表达其主题;另方面,在正式的芭蕾舞表演中,则是由编舞者创造和设计出固定的舞步和程序的。两者可以兼容,以体现灵活性。而如何安排思考角度的时序,大致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1)总的是以有利于创新思维展开为原则。比如,如果安排事实性思考角度在先,反映尊重客观;如果可能性思考角度在先,有利于打破原思维定势;……(2)针对思维进程的实际状况,实现灵活的转移。比如,当思维已陷入过于乐观时,可向风险思维角度转移;当可能性思考角度已较深入时,可向事实思维角度转移;……而且在一个具体思维过程中,允许某一思考角度反复进行,相互促进。xue3雪在这六个思考角度中,有以扩散、辐射思维为主的,有的是较多地体现集中、辐轴思维的,而且也都涉及显思维和潜思维的作用。而创新思维成果必须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显思维与潜思维的不断交替深入的结果。因而,在开展和转移思维角度时,要考虑有利于这些基本要求。xue4雪明确对思维角度转移、深入的调控,是目的性思维子系统的功能。正是这种功能的发挥,使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得以动态地展开。

    四是,对系统可能性思考模式的实际运用,为便于人们接受,还可以作种种延伸、比喻。英国思维学方面的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对创新思维技巧的研究很有造诣。他创造的“水平思考法”和“六顶思考帽”,被众多跨国企业用以培训员工的创造性。他以不同颜色的帽子作比喻,灵活地、实用性地表达了上述六个思维角度。红帽表达情感思考,白帽表示客观事实思考,黄帽代表正面的价值思考。黑帽显示风险性角度思考,绿帽是要求作创造性思考,而蓝帽则代表对思考过程的调控。这样人们容易记忆和运用。而且用帽子作比喻,更具有模糊性,因而也更便于灵活思维。因此,这一思考法在实践中,对个体思维的创新或群体思维的协调,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六顶思考帽》一书。该书由冯扬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