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在线阅读 -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军演 再革官制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军演 再革官制

    ‘单是严惩,还不够。’,等到这些宰相,意见都说得差不多了,李忱淡淡地说道。

    明媚得阳光,透过大片玻璃窗,照射进这间会议室,让会议室都有些热了。可是宰相们,没有感觉到热,反而感受到一股淡淡地寒意。

    当了皇帝好些年,李忱越喜怒不形于色,不管高兴、生气,通常都看不太出来。只有在熟悉的人,李忱比较会表现出情绪,通常宰相们在议事的时候,李忱都是淡淡地。

    可是今天,同样是这种淡淡地表现,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寒意。皇帝这回要动真格了,严惩还不够?难道皇帝要大清洗了?

    从李忱在报纸上,公布此事,表明有大动作得意思,宰相都很识时务得,表示,应该要严惩,没人敢顶风作案,替那个倒楣的县令,或者确实牵涉进去得县令说情,可是,很明显,皇帝觉得还不够。难道大唐官场要有一番动作了?所有宰相都这样想到。大唐目前平静太久了。

    自从几年前,平定了幽州战事,大唐平静了几年。一直在进行整军得行动。大唐目前最重要的有三件事情,或者说两件。

    第一件,就是加大力度开陇西和被破坏的幽州。每当哪里生天灾,第一时间,移民司的人就会去,然后五军都督府得人也会。开始整编厢军,移民陇西和幽州。

    再来就是两件合而为一的事情,藩镇以及军队重新整编。大唐目前藩镇大概剩下十多个,只剩下之前得三分之一。然后这些藩镇,都被收缩了权限,加设了几个五军都督府管辖得部门。

    每个藩镇都设立了参谋部,以前得宦官监军都被撤销了,节度使不在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单纯就是负责某一镇军事防务。

    而军队,也照李忱最初得设想,开始分成三等军,保甲法也开始在大唐落实。

    经过几年平静,大唐几乎快把这些事情处理完了。几年间数十万百姓,都被安置到了陇西和幽州。军队也整编完成,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军演。

    兵部正忙前忙后,张罗着军事演习。虽然只是简单两个藩镇。甲等军攻城,乙等军守城,涉及兵士数,不过三万。可是因为李忱话了,以后这种军演,每年一次,人数就是四万人左右得演习。

    然后每五年一次,人数加倍,牵涉藩镇也加倍。最后每十年,会有一次大得军演。人数不确定,不过规模绝对在五年一次之上。

    ‘好战必亡,不用你们说,我也明白。’,对于群臣得反对,认为这样做,开支会很大,李忱这样说。

    ‘但是,前面你们记得,后面呢?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每个人都只记得前面,不记得后面。安史之乱是怎么生的,不就是因为内部地区平静太久,文酣武嬉,导致安禄山一起兵,连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吗?’

    ‘朕宁可平日多花军费,也不愿意事到临头,现无可用之兵。每年军演,督促地方,切勿懈怠。演习视同作战,虽然不能真正代表实战,但是总比没有好。’

    中国历史上,每每都会这样生,天下太平,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等事到临头,需要用兵的时候,才现内地军制**,军士缺乏训练,武器装备不是腐朽,就是被人盗卖一空,导致军队不堪一击,每每都要闹得很大。

    结果不是赶紧重新编练军队,就是调集边军,剿灭叛乱。像明朝,一点点倭寇,居然可以让陪都城门紧闭,如临大敌。李自成等作乱,若是一开始,靠内地防守军队,就能剿灭也不需要调集边军,导致边防空虚。

    有人说,若是当年崇祯出逃到南京,或者至少把太子送到南京,或许明朝还可以称一段时间。只是,在李忱看来,靠南京那种几百个倭寇就紧闭城门,不敢出战得军队。满人兵临城下,恐怕守军就会开城投降了。

    这样的军队,养了有什么用?他宁可平常多花费一些军费,也不要养出这样没用得士兵。况且,这样废物一样得军队,平常也要花钱养得。就算平常花得少,可是一旦要用,那些文官又要抓破头皮,去想哪里愁军费。

    他宁愿平常多花钱,也不愿生这种事情。一开战,就要开拔费,就要犒赏。花费一大堆。导致朝廷更不愿意开战,遇到事情,宁可息事宁人,也不愿意动兵。

    其实他也不愿花那么多军费,穿越前玩文明帝国这款模拟游戏,内6城市不需要防守得地方,他是能省就省,养那么多兵做什么,军费建造和维护,都要不少钱。假如军队过时了,升级军队又要花钱.。

    科技不断进步总有新的建筑出现,有钱练兵、养兵。不如把钱省下来,盖一些有用得建筑,或是花费在科研上面。

    可是,那是玩游戏,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让他把某一地给放空。军费开支是必然得。

    加上历史教训,他知道这钱绝不能省,你不知道哪天会上。况且保持高昂军费,好处很多。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平常就让军队习惯这样的训练,虽然花费高,可是一者,不会把军队放到霉。这样训练可以抓紧一点。

    二来,对外也可以强硬一点,反正要动兵。他把军队那些开拔费、犒赏什么,都取消了。边军是说打就能打。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汉唐雄风,将会在他手中重现。

    最重要得是,内6防守,随时准备应对入侵,避免祸起萧墙。虽然他做了很多防治,但是谁也不知道,哪天会用的上。他不想节省军费,结果被后代那些败家子浪费掉,或者被文官饷方设法得给侵吞了。

    他把这些构想,跟所有宰相都说清楚,军费不能省,假如真的不够,就要检讨一下,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平常不养兵,一时就没得用。那时候,问题才大。

    也就是有这样得经验,宰相才知道,当李忱在造势得时候,通常是有大动作了。像那次为了军费开支问题,李忱提前在报纸上,提出东汉黄巾之乱,和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讨论该如何防止事件重演。

    李忱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讨论,大部分宰相都认为,藩镇这样设计,已经可以防止了。设了几个防区,朝廷还能直管,地方也有一定得自主权,只要不越境,能自行剿灭叛乱,这样就应该足够了。

    只要不再像安禄山那样,一个人身兼数镇军权,就不会生这样的事情。唯独李德裕提出了,若是将兵久不cao练,也一样没用。天宝年间,朝廷不是没有防御能力,安禄山得兵力,不见得比朝廷彍骑要多。

    可是朝廷将兵,疏于训练,多是些游手好闲得无赖子弟组成。边军却是久经战事,安禄山经常sao扰边疆部落,士兵都饱经战火,朝廷军队一处即溃,最后还是调了其他边军,以及招集异族兵马,才讨平了安史之乱。

    李忱就顺势提出了,各藩镇要经常举行军演得事情。然后摆道理、讲事实,说服了宰相。此后永为定制,他的后代子孙也要遵守。虽然说,可能因为承平日久,哪怕开支巨额军费,也会因为流于形式,导致军务荒废,可是总比没有好。

    总比平常,管都不管。火烧眉毛了,才现军队不堪一击。虽然不能像美国佬那样,有事没事就找个国家打一打,练一练兵,实战测验一下武器性能。但是这各年代,常备兵,还是经常训练得常备兵,已经足以应付很多事情。毕竟面对得,了不起就是游牧民族那样,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根本谈不上什么训练得军队。

    只是,这次,连李德裕都猜不到,李忱打算做什么。严惩还不够,是嫌平静太久,朝臣无事可作,要好好动一动了吗?

    没错,李忱要对唐代得官制,进行一番整改,之前他动了军制,现在要动地方行政制度。他老早就想这么做了,之前生过,因为争水,导致家破人亡,县令收了好处,偏帮富户,最后还是靠着巡游得戏班,把这件事情揭出来。

    他早就对这个不满了。打算要对地方制度下手。要改得很多,先他要对大唐的监察制度下手。

    大唐的地方监察制度,从大处来说,先要说到唐初设置得十道。这十道其实并没有固定治所,甚至连固定得官员都没有。朝廷直接向地方派出官员,无论按察使、黜陟使,还是御史台派出的巡察使,都是临时得。

    直到玄宗朝,改十道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故定得对某一区实行监察工作,才有了固定得治所、僚属。

    只是,这些都是大地方,落实到州县得督察,要靠录事参军和主簿来作。州一级,靠录事参军督察州级官员是否失职。县一级,就是靠主簿。

    虽然有道一级得采访处置使督察,可是毕竟人力不够。一个道管得地方很大。难免有疏漏。如果县令和刺史违法,很有可能就一手遮天。李忱就是要改革这种情况,或者说,要彻底实行一个大改造。

    先要提升地方监管力度。其实,唐代到中期,对地方管制日趋严格。从玄宗朝一系列得错施救可以看出来,不过,一切都被安史之乱给毁了。唐代朝廷与地方的权利,由最初得内种外轻,长安重,地方轻。到后来的内轻外重,长安轻,地方重。

    这一切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朝廷没钱,很多官吏宁可往地方走,都不愿意到朝廷任职。朝廷对节度使倚赖日深,虽然还有很多节制,可是外重内轻,始终无法避免,一直要到宋朝,强干弱枝政策,才彻底扭转局势。

    李忱登基以后,其实已经改善很多了。他把财政权,从地方收回朝廷。如今又把藩镇彻底改制,有点类似宋朝那样,不过又不够全面。

    李忱的军事防御策略,有点像洋葱,一层又一层,内外并重。最外层是最强得边军,负责对外征战。中间是一层又一层的防御体系,各藩镇依照地理特性区分地方,各有防御关隘,全部直属朝廷,一切都受朝廷控制,可是又有一定自主权。

    此外,所有军队都不得越境。无论甲等、乙等、丙等,都各有防区。边疆甲等军,未奉皇帝、兵部、以及五军都督府调令,任何关隘都不准让其过境。乙等军也是,更别提本来就是受训得丙等军。

    并且每一只军队,都从基层受到朝廷约束。有直属五军都督府得指导、参谋。士兵一入伍都会受到告诫,除非有调令,否则不准越境。此外,新兵也是一个重要的防御措施。

    训练新兵得五军都督府,直属朝廷。最糟糕得情况下,甲等勾结乙等军,让其可以越过关隘,清君侧啦,或是谋反啥得。还有直属朝廷的丙等军,除非要亡国了,否则这只军队绝不离境。毕竟他们都是来受训,几个月就回去了。你想让他离家太远,新兵也不愿意。

    最后,无论哪一层军官,都会受五军都督府调派。高层受到兵部调派,中低层都是五军都督府。每只军队都会不断有中低层,毕业自军官和士官学堂得学员补充进去。避免任一只军队,被某人私有化。如果是传统皇朝,恐怕这样就会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可是这一切,都**典约束了,全军统一cao典,让新任军官,不会两眼一摸黑。

    这样的改革,李忱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他当然可以模仿宋朝,强干弱枝,彻底弭平可能得藩镇之祸。宋朝已经证明,这种制度有效。

    可是,宋朝得缺点也很明显,李忱当然要设法改造。既然这种方法不知道效果,那就要更进一步,彻底实行一种从上到下的改革,将地方势力彻底弭平,消除藩镇之祸。

    这次得事件,刚好给了李忱机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