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二章mdash;mdash;北极熊的咆哮(2)

第四十二章mdash;mdash;北极熊的咆哮(2)

    彼得大帝出生于1672年的5月30日,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诺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一位英俊的男人,从流传下来的画像中,我们依然可以一睹其风采。

    彼得同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一样,也是在幼时即位,只不过相比起伊凡,彼得要好得多,毕竟在1682年即位时,就已经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了,知道点东西,而伊凡雷帝才三岁就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皇冠。在彼得等位时,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跟他并立为沙皇,这就比较有趣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要是在咱们中国出现俩皇帝,这俩人不最终死一个,这事就不算完,你看历史上有哪个称帝失败的人有好下场的,西汉王莽,死了吧,东汉袁术,也死了吧。而且就在跟我们不同的欧洲国家,出现共管的情况也是因为这俩人结婚了,比如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又比如英国“光荣革命”之后迎接玛丽和威廉共同管理英国,还真没怎么出现过兄弟姐妹一起管理国家的。可是现在,就出现这种情况了,这是由他同父异母的jiejie索菲亚公主决定的。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外国人的名字,外国人对待自己的名字就不能仔细认真点,把自己的名字当回事,一讲到西班牙,那就是一群伊莎贝拉、费迪南,再来到与之相邻的法国就是一群弗朗索瓦、路易、波旁,到了英国就是一堆伊丽莎白、维多利亚,到荷兰就是威廉,到奥地利就是查理、卡尔,到了俄罗斯就是索菲亚(带有拜占庭血统)、伊凡。而且相同人名出现之后,欧洲人对待的方式相当简单粗暴,第一个出现的就是一世,第二个就是二世,以此类推,推着推着就推到十几世甚至二十几世,比如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都已经推到十六了。这就给我查阅资料造成了点麻烦:这个伊凡三世是谁?那个维多利亚女王又是谁?这怎么又出现了一个路易?!天啊,又是查理?!!真切希望欧洲人能像咱们中国一样起名字,这样以后再看就明白轻松多了。

    因为在彼得之前的上一位沙皇是费尔多,是彼得的哥哥,自幼体弱多病,是个病秧子,但是他的情况还是好的,最起码比他的两个哥哥要好,他的两个哥哥都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从而让费尔多继承了国家。但是最终他也没能撑上多久,年仅二十一岁就驾鹤西归。现在沙皇的位置又空出来来了,这个位置又成了各个野心家争夺的焦点。

    在沙皇费尔多统治时期,索菲亚公主所在的家族把持着政权,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费尔多就去了,为了不让自己手里的权力被别人夺了去,索菲亚站了出来,她准备让自己的亲弟弟伊凡去做在这个位置上。虽然她想得挺不错,自己所在的家族大权在握,而且自己的亲弟弟伊凡又是彼得的哥哥,这更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啊,无论是势力,还是说继承传统,似乎伊凡成沙皇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是,多少事就是坏在了这个但是身上,但是伊凡这个苦命孩子比较痴钝,说白了就是傻,一个国家怎么能让一个傻子当国王呢,要是真让一个傻子当了国王,这个国家不还得废了。于是在一些主教的建议下,当时年仅十岁的彼得成了新沙皇。这个决定可惹恼了索菲亚,你们做决定做得挺high阿,这是完全那我当空气阿,真忘了在俄国到底谁说了算阿。而且,她担心彼得即位后,彼得母亲的家族回取代自己家族的位置,为了保住自己和家族的权势,索菲亚把心一横,直接唆使射击军发动了叛乱。果然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在射击军的枪口下,反抗者屈服了,索菲亚如愿以偿地把伊凡推上了沙皇的宝座,这就造成了两兄弟同为沙皇的奇景。虽然这样的结果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只有一个沙皇,但是能把伊凡推上去也不错,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己成为了摄政,这权力的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在这简单说一下发动叛乱的射击军。射击军是由俄国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所设,是一支使用火绳枪的部队。射击军设立之后为俄罗斯的荣耀与土地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支精锐的部队。但是如同很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部队最终堕落一般,射击军最终沦为了二线部队。虽然射击军堕落了,但是它的影响力却丝毫不减,因为它负责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防务,也就是整个国家的心脏都在它的枪口之下,就如同罗马帝国时期掌控罗马的将军,甚至可以明码标价卖出皇帝的位子。这也是为何索菲亚会唆使他们发动叛乱的原因。

    在索菲亚当上摄政之后,她越看越觉得彼得特别碍眼,可是吧又不能弄死他,干脆就让他滚蛋吧,眼不见心不烦,于是就把彼得和他的母亲流放到了皇村。

    之后的时间里,索菲亚当着她的女摄政,而彼得则在慢慢地长大。彼得的少年时代似乎并没有受到这种被放逐的生活的影响,不像伊凡雷帝那样因环境产生了冷酷无情多疑的性格,少年彼得兴趣广泛,热情好动,经常与附近的外国侨民往来,从中学习到了西欧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但是对彼得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这些知识,而是那些见闻,这些外国侨民,就像是一扇扇窗,让年少的彼得得以瞥见外面的世界,大海的壮阔与雄浑,新大陆的风险与危机,欧洲大陆的波云诡谲,英国处死国王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给彼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欧文化在彼得的心灵深处悄悄地扎下了根,给年少的彼得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对彼得之后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彼得除了跟外国侨民看眼界之外,他最喜欢的还是军事游戏,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支“少年军”,这“少年军”的成员都是和彼得年龄相仿的少年,他把他们编为两支军团,分别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他用正规军的标准来训练这两支少年兵团,并且时常组织演戏进行对抗。在旁人看来,这就是彼得在玩小孩子过家家,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些“娃娃兵”,最终帮助彼得平息了叛乱,彻底坐稳了沙皇的位置。

    时间就在彼得增长见闻、训练“少年军”和索菲亚独揽大权中慢慢流过,彼得和索菲亚虽然是相看两厌,但是也算是相安无事,这种状态持续了七年。但是到了1689年,彼得解决了人生大事之后,两者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变得水火不容。

    因为按照传统,如果沙皇年级太小的话,是可以有摄政的,但是沙皇结婚之后就代表着沙皇成年了,就可以亲政了,既然沙皇可以亲政了,那之前的摄政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消失了,但是索菲亚完全没有让位的意思,反而公然在官方文件中用上了“公主陛下或大公”的尊号,这赤裸裸的就是想要夺权阿,这是打算破一个记录阿,记录就叫做“俄罗斯第一位女沙皇”。这就是彼得打死也不能接受的了,之前我还小、条件不足我也就忍了,你摄政就摄政吧,结果现在好不容易轮到我了,你还不想给我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1689年7月8日举行的宗教典礼上,索菲亚决定给彼得一个下马威,她挑衅地参加了一个只有男人才可以参加的教徒游行,结果你参加就参加吧,混在队伍中间让别人看不见,没准彼得一世就捏着鼻子忍了,但是她还唯恐天下不知,手捧着十字架和圣像,趾高气扬地走在了游行队伍的前面。这可就不能忍了,彼得看了之后怒不可遏,当即骑马离开,拂袖而去。

    此后不久,两者再次公开反目,这次冲突是由欢迎戈里津从克里米亚远征归来的庆祝庆典所引起的。其实这次远征并不成功,但是索菲亚为了笼络手握兵权的戈里津,决定大战旗鼓地嘉奖。但是彼得心里跟明镜似的,可不好糊弄,你们不是这样搞吗,那好,那我不参加了,自己自己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索菲亚对彼得的这种行为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对她的直接挑衅,直接打脸阿。自此之后,双方的关系已完全破裂,冲突一触即发。

    不久,索菲亚得到了密报,说彼得已经武装好了两个军团,准备向莫斯科进攻。她紧急召见了射击军总监沙克洛维蒂,商量计划。沙克洛维蒂回去之后召集射击军指挥官召开秘密会议,宣布了攻打彼得所在的皇村,并且抓捕彼得及其军官、谋臣的计划。现在,似乎1682年的那一幕又将重演,索菲亚将在射击军的支持下掌控大权。可是,就在行动的最后关头,一些军官动摇了,他们给彼得报了信,将整个计划和盘托出。彼得听了之后立马就跑了。第二天,倒戈的军官率领着军队赶了过来,他的亲信也筹建了一支雇佣军,再加上他的两支“少年军团”,彼得的实力大增,同样大增的还有彼得的信心。手握重兵的彼得派人给莫斯科的军官发出命令,要他们不得擅自行动,否则一律处死。射击军不愿冒险同支持彼得的军队作战,抛弃了索菲亚,索菲亚从此退出了俄罗斯政治舞台,从此,彼得大帝开始摆脱索菲亚的掣肘,开始了自己传奇的执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