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四十章mdash;mdash;北欧雄狮(4)

第四十章mdash;mdash;北欧雄狮(4)

    他最强悍的敌人就是三十年战争中两大战神之一的华伦斯坦,那个率领着被马克思称为“华伦斯坦的蝗虫”的、那个拯救帝国并将帝国推向辉煌的、那个自己私心养寇自重的、那个功高震主最终死于龌龊的暗杀而非是战场这个高贵的战士最好的归宿的伟大统帅,华伦斯坦。

    面对咄咄逼人的古斯塔夫,面对即将失败的战争,面对愁云惨淡的前景,纵观眼下,也只有华伦斯坦能够当起这一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华伦斯坦临危受命,当时的情况十分险恶,首先,帝国军队因为前统帅蒂利伯爵的两次关键战役的惨败,几乎被古斯塔夫彻底摧毁。第二,屡战屡败使得国内军队普遍士气低迷,甚至可能都有了“恐古症”,只要对面是古斯塔夫就腿肚子打颤。第三,国内军需物资不足,战争就是在打后勤,古斯塔夫在没有巩固后方之前,不也一直在登陆地附近转悠么,军队缺吃少用还怎么打仗。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慢慢来,但是时间不等人,古斯塔夫在列克河之战之后,短暂休整之后就向帝国内部进发,5月17日,古斯塔夫就已经占领了慕尼黑,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地,慕尼黑是天主教联盟发起者巴伐利亚的首府,慕尼黑的占领对整个天主教阵营的士气产生了重大打击。如果不在短时间内重振军势,稳定住战局,帝国可能就会以战败告终。

    首先,他重建被古斯塔夫摧毁的帝国军队,虽然帝国军队被击毁,但是他利用残存的军队为骨干,迅速重建了军队;第二,他利用自己巨大的资源开始筹集物资,这期间可能采用了一些非常手段,毕竟“华伦斯坦的蝗虫”可不是白叫的,但是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了大量物资;第三,也是现在帝国最需要的,那就是提振帝国内部已经低落到接近冰点的士气,他在慕尼黑沦陷的当月,从萨克森手里夺回了波西米亚的首府布拉格,并很快收复了整个波西米亚。他知道自己军队的野战能力不如瑞典军队,于是采取迂回包围、深沟防御的策略,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深沟防御,不与瑞典军对交战,而是进行迂回,企图编织一个牢笼,来困死这头桀骜不驯的北欧雄狮。

    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将走向他们宿命的地点,一个如同烟花般绽现自己最缤纷耀眼的光芒,一个将在这次战斗中体会到失败的滋味。世界上可能是存在一种宿命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伟大的人物,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拿破仑和威灵顿的滑铁卢对决,冥冥之中似乎只能有一人站在当时的最高峰。这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两大战神的唯一一次正面厮杀,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史诗战役即将开始。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场史诗战役的始末。

    1623年11月,华伦斯坦带着帝国军准备在吕岑过冬,当知道到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靠近时,华伦斯坦命军队在吕岑挖壕掘沟,并在11月16日(旧历11月6日)晨将帝国军部署在周围阵地上,建立起一条防御性阵线,右翼以城镇为掩护,在郊外风车旁部署了14门炮的炮兵阵地,并把剩余的10门炮部署在阵地前沿,他的主要战线部署在一条大壕沟后面,总共有8000名步兵和8000名骑兵,步兵据守中央,骑兵分列两侧,在阵地前沿还有滑膛枪分遣队占据壕沟,他还效法瑞典的作法,缩小了列阵纵深,步兵十行纵深,骑兵6行。

    古斯塔夫拥有1.3万名步兵和6000多名骑兵,以小分队部署为主,组成规模不大的方队,占据更多的前沿阵地,古斯塔夫将20门野战炮沿前沿阵地分两条战线,每条战线中央部署六个步兵旅,两翼个6个骑兵中队,在第一条战线两侧的骑兵中间都分别夹杂部署了5个200名滑膛枪兵组成的方队,每个侧翼有1000名滑膛枪兵

    古斯塔夫保留了两只预备队:一支是部署在第一战线后面的步兵,一支是部署在第二战线后的骑兵,他还决定分散部署他的20门大炮,在前沿阵地分开以5门大炮为一组的4个炮兵阵地,古斯塔夫亲自指挥右翼,左翼由萨克森-魏玛的伯纳德指挥。

    在祷告之后,一场大雾延误了新教联军的进攻,加上当地复杂的水网,上午大部分时间了,双方都在雾里互相炮击,这场雾为华伦斯坦的援军——帕本海姆赢得了时间,帕本海姆抛下了步兵,率领3000多骑兵以最快速度赶往吕岑。新教联军佯装撤退,引诱帝国军追击,但华伦斯坦没有上当,但是帝国军的左翼指挥霍克未能控制住部队,导致帝国左翼骑兵缓慢靠进了壕沟。

    到了11时,大雾有所消散,瑞典军队完成进攻部署并发动攻势,古斯塔夫发现帝国军左翼霍克的部队已开至壕沟,缩短了与新教联军前沿的距离,古斯塔夫下令右翼骑兵进攻,负责掩护的滑膛枪兵分队推进至滑膛枪射程内开始射击,瑞典骑兵在古斯塔夫国王的带领下继续缓慢前进,在进入帝国军滑膛枪兵的射程时突然策马疾驰,冲进了霍克的骑兵阵地,在壕沟及壕沟附近展开激烈rou搏。

    部署在壕沟内的帝国滑膛枪兵很快被大规模混战冲的七零八落,开始的冲击和短兵相接的能力让瑞典骑兵获得初步的优势,但当帝国军被赶回第二战线时,瑞典骑兵的进攻因为帝国军的纵深部署而势头受阻,随后瑞典骑兵又再次集结发动新一轮的冲击,瑞典的右翼又恢复了进攻势头。

    瑞典军队向前推进,越过壕沟,冲散了滑膛枪兵,迫使霍克的骑兵后撤以重组队形,在古斯塔夫国王的带领下,瑞典骑兵乘胜追击,击溃了霍克正在重组的骑兵,摧毁了滑膛枪兵的支援队伍,帝国军左翼土崩瓦解,随后瑞典骑兵又转过头来,冲向帝国军中央的步兵方阵。在中央,瑞典步兵也同样占据上风,他们已经跨过壕沟,夺取了七门大炮,调转炮口对付帝国军。

    但新教联军左翼就不那么乐观了。华伦斯坦下令在吕岑放火,吕岑就成为火海,浓烟顺着风势,向新教联军左翼——萨克森-魏玛的部队吹来,同时他们还受到在风车附近的帝国军大炮轰击,因距离较近,给他们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更糟糕的是,大雾重新笼罩在战场上,在烟雾的掩护下,华伦斯坦的克罗地亚轻骑兵发起冲击,冲入了萨克森骑兵的阵地中,萨克森骑兵坚守阵地,但人数较少,萨克森-魏玛稳住部队士气,用第二战线抵挡进攻,第一战线的部队在滑膛枪兵分队的掩护下重新集结,新教联军左翼的萨克森部队最终守住了阵地。

    古斯塔夫·阿道夫试图弄清在烟雾笼罩下的战场形势,策马穿过阵地右翼,将最强大的骑兵团投入战场。在华伦斯坦的左翼崩溃时,帕本海姆率领的3000多帝国骑兵赶到战场,他派遣轻骑兵进攻瑞典的辎重部队,试图分散瑞典军队的注意力,然后自己亲自率领重骑兵冲向暴露在外的瑞典军侧翼,帕本海姆改变了原来的半旋转骑兵射击战术,改为古斯塔夫一直倡导的方式:骑兵缓步向前,逐步加快,近距离一轮手枪射击,最后拔剑冲锋。在帝国重骑兵的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下,瑞典骑兵缺乏全套盔甲,虽顽强抵抗,但最后还是被迫退出阵地

    帝国骑兵的进攻势头,很快就迫使新教联军很快就丢掉了经苦战得到的壕沟,让华伦斯坦也不禁大叫“我就知道帕本海姆会的!”

    不过在瑞典的滑膛枪兵分队和骑兵预备队的支援下,联军的撤退没有演变成大溃败。瑞典的滑膛枪和大炮近距离向不断推经的帝国骑兵疯狂倾泻火力,帕本海姆被击中胸膛,他按住伤口,被推车抬下战场,死在自己的马车上。

    当古斯塔夫赶往左翼稳定局势时,透过烟雾他看到他的一个步兵旅正遭受巨大的压力,他带领着他那个人数不多的卫队冲进混战中,一个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臂,另一发打中了他的坐骑,他的坐骑受惊,带着他离开护卫,冲入混战深处,他侧身遭到刀刺,一名帝国骑兵向他背后开枪,他从马鞍上掉了下来,但脚被马镫绊住,被坐骑拖着乱跑,最终他挣脱了脚蹬,脸朝下趴在地上,身负重伤,精疲力竭,随后一发手枪子弹从他右眼和右耳之间射入头部。

    当炮火停歇硝烟散去之时,士兵们发现了国王的坐骑,这匹马因为伤痛狂奔乱跳,马鞍上空空如也,沾满了鲜血。瑞典骑兵终于重新夺回壕沟,打退了帕本海姆的部队,在壕沟中发现了古斯塔夫的尸体,他的死亡让顺风顺水的瑞军右翼放弃了进一步行动,一名上校军官拒绝发起冲锋,带领部队离开战场。统帅的战死,部队士气低落,开始溃散。华伦斯坦派遣渥大维·皮科洛米尼试图重新集结帝国军,皮科洛米尼率领着他庞大的骑兵预备队支援帝国军左翼,向瑞典军右翼发动了7次全面联合进攻,最终夺回了7门大炮,击退了瑞典人。

    与此同时,中路由老兵组成的的瑞军步兵仍在继续向坚固的帝国军中央和右侧发动猛攻。他们在帝国军猛烈的火力下损失惨重。两个久经沙场的步兵团,“蓝团”和“黄团”损失惨重疲惫不堪,而剩余部分则开始后撤。很快瑞军前锋线大部都开始陷入混乱。局势朝有利于帝国军的方向发展,此时是下午2时。

    王室的牧师雅克.法布里修斯召集了一些瑞典官员在自己身边,开始吟诵圣歌。这让瑞军溃兵成片地停下来。瑞军三把手,敏锐的克尼普豪森趁势迅速平息了溃退,将二线和预备队维持在对方火力范围之外,瑞军前锋线得以重新组织。

    下午三点左右,新教军的副主帅伯恩哈德在获悉古斯塔夫二世的死讯之后从左翼返回接管了总指挥的职责。他向全军发誓要赢得这场战役来告慰古斯塔夫二世的在天之灵,而非像往常一样对国王的死讯秘而不宣。搏杀过后,双方均损失惨重。黄昏降临之时,萨克森骑兵夺取帝国军在风车旁的炮兵阵地。帝国军只得从战场撤退。下午六点左右,帕本海姆的三四千步兵在行军一整天后终于抵达战场。尽管夜幕已经降临,他们仍希望向瑞典人发起反攻。不过华伦斯坦认为这徒劳无益,下令全军向莱比锡撤退,增援的步兵作为掩护。夜幕降临,溃不成军的帝国军丢弃了华伦斯坦的所有大炮和其他辎重,撤往莱比锡,新教联军因疲惫不堪而无力乘胜追击

    吕岑会战是新教徒的战术胜利。不同于新教徒的夸大宣传,瑞军的损失略高于帝国军。但大部分瑞典军的伤员很快便能够在几周之内归队。而帝国军则相反,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回归作战序列。瑞典军达成了战役目标。神圣罗马帝国对萨克森的攻势被粉碎,华伦斯坦只能选择撤退到波西米亚过冬,瑞典维持了与萨克森选侯国的同盟。而此战一个更为深远的结果则是新教势力的领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阵亡。失去了他的统一领导,德意志的新教诸侯陷入了混乱和分裂之中。哈布斯堡家族得以在之后重整旗鼓并挽回一些古斯塔夫二世造成的损失。更为关键的是,古斯塔夫二世之死让法国人能够更加牢固地控制反哈布斯堡同盟。瑞典在联盟中只能接受更为次要的角色。最终整场战争在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而宣告结束。

    此战过后,华伦斯坦被巴伐利亚公爵强力抨击,皇帝也一天天质疑他。之后,华伦斯坦与瑞典进行秘密谈判,希望和解并使外国军队撤军,但被皇帝视为通敌。1634年1月,皇帝决定解除华伦斯坦的一切职务并收买华伦斯坦的元帅去执行密令暗杀他。2月25日,决定去投靠萨克森的华伦斯坦被他亲自拯救的神圣罗马皇帝谋杀。

    新教失去了领袖,群狮失去了狮王,瑞典失去了国王,但是他留给了继任者一个强大的国家,一支身经百战、战力强横的军队,一个崇高的国际地位,更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古斯塔夫军事改革。在他的基础上,瑞典终成北方强国,如愿以偿地霸占着波罗的海,直到另一位同样伟大的人物带领他的国家和军队打败瑞典为止,他就是被称为彼得大帝的彼得一世,他的国家就是后来打败战神拿破仑的沙皇俄国,俄国的故事,该从何讲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