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王蔡会
(万分感谢书友“奥登大帝”的慷慨打赏,欢迎回来呵呵!~) 此时王允正在自己书房读书,他出身于山西王家,家学渊源深厚,相比于大部分寒门子弟来说,可以说一出生便有着优良的条件,而他本人自幼就聪颖好学,颇得家族栽培,先天条件与后天努力,加起来才造就了今日的大汉司徒王子师。 不得不承认王允是个真正敏而好学之人,他自知学无止尽,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扩充自己,与后世那些有一点点小小成就或名气就沾沾自喜掉进钱眼里一般浑然忘了自己本业为何的所谓专家教授比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学究,一肚子墨水更是来自于长年积累,虽说他并不像是经学家郑玄一类潜于研究,却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涉猎范围极广,当然不能说每个都精通但都有一定的熟悉,乃是一个饱学渊博之士。 他正在读地乃是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后世有鲁迅先生评此书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sao”,可谓贴切入理,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大多喜欢以史为鉴,现在的王允还未在浩瀚史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同样喜欢读史,从中既可以品味前人,又可以警戒自己,还能指引前路,历史是有规律发展地,有些人便能够从中总结出一些东西来。 不过王允毕竟年龄也不小了,少年时虽然也有练习骑射,这些年早丢光了,人老了就容易疲劳,哪怕看这书才不到一个时辰,所以他就先将书册放下,揉了揉老花的眼睛,然后慢慢站起身来,走出书房去,刚准备在院子里走走,就碰到了前来通报的仆人。 仆人自然向其禀报了外面蔡邕来拜见的事情,由他定夺。 “蔡伯喈?”王允默念了一遍这个并不陌生的名字,却是心想这蔡邕可是很少打交道,从年龄来看,两人差距看上去倒不是很大,蔡邕今年五十七,王允也五十有三了,两人也都出自于官宦世家,如果按照历史上后来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来评出身的话,都属于上三品,年龄相近出身差不多,而且两人的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都曾受到宦官集团的打击,而且又都在后来大将军何进掌权时复出,如今董卓权倾朝野,这两人也都为董卓所用,而且如今都算是身居高位,只是在外界看来却不尽相同,蔡邕算是董卓跟前红人,王允却是文臣之首,与董卓也似乎貌合神离。 别说外界不理解,就是王允对蔡邕也很不以为然,虽然蔡邕文化造诣的确很高,士林之中地位和影响力当今天下更是少有人及,但因为编汉史而归服董卓一事他被不少人误解,蔡邕或许是个纯粹的文学家,王允却更像是一个政治家,对蔡邕虽不能说不喜欢,却因他种种而有排斥之心,当然既为政客自然也有其虚伪,不管在谁面前都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否则早就被董卓看穿哪里还能够如今这样平安。 王允在脑中过滤了一遍两人的交往,多少就猜到了蔡邕此来的意思,他也无意为难,就让人请他进来,到厅堂里还让人备好酒菜,因为现在时间快近黄昏了,自己也多少有些饥饿之感,而且有客前来,很多时候在饭桌之上也更好交流。 蔡邕倒是很快被请进来了,此时王允已经在桌案主位坐下,毕竟年纪大了,也不可能像是年轻人那样的活力和精力,所以他坐得有些松散,看到蔡邕进来也只是随性地对后者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来,好像是故意挤出来的一般,然后说道:“啊哈!伯喈能来,当真是叫寒舍蓬荜生辉啊,吾心甚喜之。来来来……既来此,允这儿也无甚规矩,最大的规矩就是随意,伯喈先坐便是了。” 蔡邕也不是一个刻板守礼之人,虽说是乘坐马车而来,但每日精力耗在了浩瀚史册里,很费脑细胞此时也很是疲劳,所以听得王允这样也不客气就在对面客位直接坐了下来,看着王允吃一点小菜,喝一口酒,啧啧有味,毕竟有求于人姿态还是要放低,口中便赞道:“王司徒真乃仙人邪?” 王允右手一顿,手中箸便停在了案几上,抬起眼皮看了蔡邕一眼,道:“蔡左将此言何解啊?”时人称呼常以官职相称,而蔡邕现任大汉四大将军的左将军,所以会有蔡邕直接叫王允王司徒而王允也干脆叫他蔡左将。 蔡邕便笑道:“一壶小酒、数点小菜,若桌案登空,司徒腾驾,岂不如云中仙人乎?”说是仙人,说的却是第二声,取得自然是“闲人”的同音,但王允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不同的词自然是不同的格调,“哈哈哈……好意境!” 这说白了就算是蔡邕的一个小小马屁,取得的效果看上去是不错,至少两人之间的气氛一下子就融洽了许多,王允自然清楚这一点变化,不过他也并不排斥,心道这蔡邕看来也不是全然不知人情世故,只是或许性格使然不适于朝堂,才有方今处境,虽然看起来他现在混得比自己还要好。 既然已经开了一个好头,蔡邕自然不会放过“乘胜追击”,就开始与王允聊起了历史变化,准备切入自己的题。 王允刚看了《史记》,也有一些新的感悟和体会,也不吝于这时候与蔡邕交流共享一番,实际上蔡邕的造诣自然要比他高一些,对他加深心得也是有着不小的帮助,两个人一时间酒菜相伴,闲坐尔雅、高谈阔论,蔡邕已是须发近白,眉目清颧、骨骼秀颀,才真是翩然若仙者,便是王允也不得不赞叹,话语间渐渐两人就已经达成了默契,只是这种事情不需要说出来,彼此心中自知便是。
直到最后,王允突然问了蔡邕一个问题:“伯喈觉得那吕奉先,如何?” “文武兼备,大汉栋梁。”蔡邕毫不迟疑,给了八字评语,这算是很高的评价了。 王允听他这样一说,就露出了稀奇的神色,道:“那吕奉先真当得了蔡师如此称道?” 王允现在虽贵为大汉三公之一,在朝中文臣中间几乎说一不二、声望极高,但论起士林中的影响力,比起蔡邕来说他还是差了一些,虽然对于蔡邕向董卓靠近心中有些鄙夷、不满,但表面功夫却还是要做足,而且他也没有下作到将政见上的不合涉及全部,此时出于文坛之望叫一声“蔡师”倒也没有什么。 不过对于蔡邕的话他是不是真感到稀奇这就是两说了,毕竟吕布这段时间风头正盛,对于王允来说这些都应该是重要信息他不可能没有听说,心中也恐怕早有了一杆秤,如今做出这种神色,蔡邕也不是笨蛋,心里虽有疑惑却也没有直接点明,顺着王允的话题往下说道:“王司徒可曾听说了那五原飞将令否?” 王允点头,“这首诗题材虽新,却又一种磅礴的气势,其情也可感,其志也可嘉,此诗一看这吕奉先倒叫人生起佩服之意。不过对于外面仅凭一首诗,而觉得这吕奉先文武兼备,未免太过于片面。” 蔡邕点头,王允的确是这样的人,这句话也是一针见血,不过他毕竟了解吕布太少,蔡邕也不想和他争论什么,这话题也是他先开地,蔡邕就笑道:“看来司徒对这奉先不以为然啊。” 王允道:“也不是,不过是近来听他之事颇多,对他也有些好奇,就想知道伯喈对他如何看法,却没想到竟对他如此高看。” 蔡邕笑而不语,心中却是一叹,突然想起自己那幼女,现在孤身一人呆在河东那儿,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前段时间还稍有信件过来,如今却了无音讯,虽然只是短短半月,蔡邕这个为父地却是担心不已,如果不是这边实在走不开,而且那儿也有自己放心的人照应着,他现在就不是还在洛阳了。 又听王允又道:“那对那刘玄德三人,蔡师又觉得如何了?” 蔡邕一愣,“刘备……” 王允笑着,轻声道:“听说前日,这刘玄德还曾拜访过伯喈,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