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御口钦定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寒冷。 李世民站在殿前,看着阴沉沉的天空,似乎又要下雪了。他拢了拢身身上的袍子,下雪也好,瑞雪兆丰年。冬天不下雪,那才叫大好不妙。如果哪年冬天不下雪,那么上到皇帝下到百姓连年都过不安心。 这意味着明年肯定会出现灾情,没有雪往往就有旱甚至有蝗。 一阵凛冽的风顺着廊庑盘旋。 听说在岭南的崖州岛,一年四季都见不到雪。汉京的冬天大雪纷飞,崖州岛上却火热如盛夏。而在更遥远的越南州,甚至连冬天都不会有,一年就春夏两个季节。 交州则有雨季和旱季两季。 朕的江山,真是万里辽阔。若是有机会,也下一次江南,却趟岭南,甚至去那天涯海角看看就好。 打了个寒颤,李世民笑着摇头,往殿中走。 屋外寒风凛冽,屋里却温暖如春。 但坐在御案前,看着那些奏章,他的眉头却又一下子紧皱起来。 真是让人烦啊。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堆堆的奏折,而这些,全都是弹劾李超的。 来自各方各面,有来自岭南的,也有来自朝廷御史台,甚至不是御史的许多官员也都上奏弹劾李超。 弹劾的内容五花八门。 有说李超在岭南行事嚣张,逼反了冯冼,大开杀孽等等。也有人说李超在岭南巧取豪夺,大肆贪敛。 还有人说李超故意挑起事端,说他越过朝廷,直接跟真腊和扶南几国谈判,甚至其不经朝廷同意,就跟真腊签订协议,答应真腊一起出兵对付林邑和扶南联盟,说李超借机拿朝廷名义讹诈了真腊几百里北方国土,并入他自己的封地。 有人弹劾李超的灭林邑计划,说他不顾林邑为大唐藩属国之事实,要主动出兵侵略林邑的事情。 其它的事情还有许多,反正如今李超在朝中,一半的人极称赞李超,而另一半的人又天天弹劾李超。 又看完一本,李世民直接扔进了旁边的箱子里,那已经堆了大半箱了,而在不远,还有好几口盖着的大箱子,那里也一样装着弹劾李超的折子。 所有弹劾李超的折子,最终都装进了一口口的大箱子,堆放在角落,根本不会有批复。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就没有一本弹劾到点子上。 李超在岭南做的那些,他赞叹还来不及呢,那是大功。什么冯冼宁陈,李世民会在乎他们怎么想的吗? 不肯交权,还想割据,做梦。 就该李超这样的强硬手段,不给他们半点机会。 李超对于真腊几国的处理,确实有过越过朝廷。 不过通过六扇门的调查,还有李超的奏章。他倒也对南蛮的局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了,真腊、林邑、扶南三家结成两个阵营互斗,李超没有调停,也没有去支持林邑和扶南,反而站到更强的真腊这边,这就不是维持南蛮局势了。 李超要破局。 李超要让大唐灭了林邑,夺取林邑之地。这是李超在奏章上直言不讳的,林邑本就中国之地,眼下有机会收复当然要收。 至于说越过朝廷,李超的解释是广南离京太远,事情紧急,如果等朝廷回复,只怕错过时机。况且,他这个处置大使,也是有便宜处置之权的。 倒也不能说李超是完全越权。 所有弹劾李超的奏章之中,也并不是完全言之无物。真要鸡蛋里挑骨头,总是能挑出来的。李超这样的地位,好多人弹劾他,不过是想着借李超扬名。甚至在揣测君意,认为李超如今地位太高,皇帝会想要拿下李超。 李世民摇摇头,他需要拿下李超吗? 不,也没理由。 经历汉京之乱后,李世民越发需要李超这种久经考验十分忠诚的重臣。此次岭南之行,越发证明李超对朝廷的重要性。岭南归附大唐也五六年了,一直都是地方豪首们事实割据,李超一去,就把事情平了。 拿起六扇门的密折。 看了几眼,他眉头皱起来。 上面写着李超曾经跟太子提起,要在封地训练骑士。从封地府兵中挑选七岁孩童,打小在身边训练,十四年的侍从骑士训练,每年一次考核淘汰。能够完成十四年训练考核的,最终授予骑士衔,赏给一座庄园。 这些骑士,将成为领主的护卫,甚至是那些府兵们的军官。 这个骑士,李世民摇了摇头。从朝廷律法和制度上,李超的这个骑士倒不声违法。毕竟朝廷有规定,封地领主可以拥有一支护卫,一里两个名额。 李超打小训练骑士,这也只能说是一种挑选护卫的方式,只要数量不超额,没有什么不对。李超就算给那些通过训练的骑士授衔给庄园,这庄园只要是李超自己私人土地,他要送给谁,朝廷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嗯,李超的骑士合法合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李超的这个骑士可就让人不是那么放心的。从七岁开始训练,经过十四次考核淘汰,最终训练出来的骑士,这得多么优秀? 能文能武,甚至可以说不弱于讲武堂的学员训练了。 经过十四年的训练,这些骑士都能成为精锐中的精锐,甚至成为优秀的中层军官。 李超想干吗? 只是单纯的训练一支精锐护卫,还是有更长远的打算? 这个李超,总是让人无法放心,时不时的总要搞点事情出来。 若是碰到一般的皇帝,就这一条,都足以把李超拿下了。 不过最后,李世民还是叹气一声,然后把这密奏也扔到了那个大箱子里。 “陛下,马相、高相等五位大臣求见,说有关于氏族志的要事禀奏。” 李世民抬头。 “让他们进来吧。” 说到氏族志,李世民眼里很不高兴,上次送来的那个氏族志草稿,都是什么跟什么啊。居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 马周五人进殿,行礼。 “几位爱卿免礼平身,坐。” “陛下,上次草稿被退回后,臣等回去之后商议许久,有一个新的编修想法,想先奏报请示一下。” “哦,那说说看,这次打算怎么修。” 马周把一份刚写的简要提纲呈给一名内侍,由他转呈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只看了一扫,脸上就露出了笑意。 他本以为这次送上来的也还是什么崔郑为上呢,却没料到,这上面写的居然如此符合自己的意图。 皇家一等,勋戚二等。 以本朝官职爵位定排序,不论从前。而且许多过去不是士族的庶族地主阶层出身的官员勋臣,也都能列入,甚至排在前面。
而过去的门阀士族,这次却只能按官职爵位排到后面。他们的官职爵位,是远不如新贵们的。 马周他们暗暗打量皇帝,发现皇帝脸上笑容越来越盛,也是长松一口气,看来这次确实猜对了皇帝心思。 高士廉余光去瞧马周,想不到马周这次眼光这么准。 也许这不是马周的意思,而是李超的意思?高士廉心想着。 “很好!”李世民看完,“非常不错,氏族志就应当按这个方向编!” 李世民觉得心情很好,氏族志将是大唐新士族的排名榜。 他很清楚,大唐王朝是由三股士族力量建立起来的,一支是关陇集团,一支是山东集团,一支是江南集团。 关陇集团是北魏鲜卑贵族组成的军事集团,其中也包括了胡化的汉人和西域的胡人,皇家李氏家族就是关陇集团出身,李家当年还是西魏八柱国家之一,李家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一员。 而山东集团,则包括山东士族和山东豪杰。山东士族的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并且有强大的宗族乡里基础,他们有极强的政治能量,进可控制朝政,退可控御乡里,还掌握学术。 而山东豪杰,则是隋末混乱时寒门地主集团,他们是在隋末时迅速崛起的地方豪强。如今朝中的军功新贵,就是以山东豪杰为主。这也是当年李世民还在秦王府时,最强的支持力量。 江南士族也是一股重要力量,唐初,他们一面参与了大唐制度典章的制定,一面又在江南地区继续发挥影响。 这三支力量,对于大唐的建立和前期国力恢复壮大,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李世民却绝不允许这些力量凌驾于朝廷之上,关陇和江南士族都在衰弱,可山东士族却借着与山东豪杰出身的新贵的联姻,依然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李家排第一,勋贵排第二,而同时李世民早就通过联姻,跟朝中顶级勋贵都联姻,结成姻亲,因此勋贵们又都是皇戚,他们占据第二,无疑对皇族地位更加巩固。 第三的,则就是按官爵高低来排序了,只论本朝,不论从前。五姓七家也好,关陇贵族也罢,甚至是江南士族等,不管过去多煊赫,只论当今。 马周因不是勋贵,也不是皇戚,因此他虽出身普通,可因为如今是宰相,所以也排在第三等。 那些旧士族,如果没有显爵高官,就只能排到第四等。 “灞上李家排在第几?”李世民笑着问。 马周和高士廉对视一眼,然后如实道,“臣等拟将灞上李家,排在李姓第二,天下家族第三。”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 马周道,“请陛下明示。” “家族排第二的是哪家?” “回陛下,洛阳长孙家。” 李世民开口,“灞上李家是皇族一支,不用单列。天下士族排名,皇家第一,这第二,当定灞上李家,洛阳长孙家列第三吧!” 皇帝钦定,马周他们当然没有意见。洛阳长孙家和灞上李家,都是姻亲,也都是勋贵,两家谁前谁后,还真不好说。 现在皇帝开了金口,说李家定第二,那自然就李家第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