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 第551章 太子太保

第551章 太子太保

    大唐五品以下的官员任免,归吏部。小说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员任免,归政事堂宰相们。而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就直接归皇帝了。

    宰相们有推荐之权,但最终拿决定的还是皇帝。

    东宫,显德殿。

    早朝。

    内侍高声宣唱,公布了皇帝最新的人事调整任命。

    “大唐皇帝令:......”

    李由兵部尚书改任户部尚书,长孙无忌由吏部尚书改任兵部尚书,杜如晦由户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

    李免去朔方节度使之职,改任汉京营造使,兼山南东道大都督、宣抚使、兼襄、邓刺史。

    罢朔方节度衙门,改设朔方道,任命长孙无忌为朔方道大都督兼灵州刺史。

    陇右道拆分出河西道,任命柴绍为河西道大都督兼甘州刺史。

    几项任命一出,殿中百官,不少人很惊讶。

    此前毫无消息透露,一下子就是几项重要的人事调动。

    倒是如房玄龄等一众宰相,早朝前皇帝已经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了,这种重要任命,皇帝的意思早定了,大家商议了一下,也就支持通过了。

    李已经好些天没来参加朝会了,他的三天假期早就过了,但皇帝又给他加了假,许他在灞上一边休息一边筹备着营建汉京的事宜。

    因此李很爽快的就呆在了灞上。

    不用半夜就起来准备上朝,因此李可以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遛遛马,练练枪,然后就去洗澡沟游泳。

    洗澡沟夏天水满,相当适合游泳,许多熊孩子也成群结队跑来游泳。

    这个时候的人,不得不说都是对孩子放羊式的养,也没有谁整天盯着孩子。孩子小,也要去放牛看羊扯猪草,孩子们完成任务后,夏天就喜欢游泳戏水,也没有人管。顶多知道了打一顿,可第二天孩子就又去了。

    李小时候在外婆家也是这样的,谁管啊。

    不过为了安全,李还是吩咐了几个水性好的家丁,让他们准备了船,每天在沟里巡逻。孩子玩水如果遇抽筋之类的,就马上救援。

    一般情况下,也就随孩子们去了,只是给孩子们划定了几块游泳区,水较浅的回湾,水浅水也不急,再外面拿网拦了一下,有个两三亩地大小,还有人在旁边看护救援,倒也不用cao心出事。

    大人们也喜欢下沟里游泳,以前这里叫洗澡沟,就是因为大家夏天都来这洗澡。

    现在水多了,更好洗了。

    大人们洗澡的地方,也专门划了几块地方,方便大家。

    李还有一块专属的游泳区,水清澈无比。

    每天早上李要来游上一会,中午和傍晚,也都要来游一回。天天来游泳,李感觉自己的身体肌rou线条更好看了。

    洗澡沟到了夏天,简直就是个水上乐园。

    李承乾天天跟着李后面,有李的亲手调教训练,很快就从一只旱鸭子变成了一个游泳健将。

    而且学会了好多种游泳姿势,这可比另一边的小孩子们的狗刨不一样。

    其实一开始李承乾根本不会水,身上绑着好多个猪尿泡下水,要么就抱着一个充气的羊皮,在水里瞎刨,看着李直摇头。

    李教会承乾游泳,很简单,也很粗暴,把他身上的猪尿泡摘下,把他抱的充气羊皮拿走,然后直接往水里一扔。

    李承乾扑通扑通的吃了几回水,然后李再指点一下,已经能浮在水面上了。再指点他姿势,几次下来,已经游的很样了。

    学会水后,天天就想泡水里。

    泡到皮都皱了,嘴唇都青了,都不想起来,李往他屁股上拍了几巴掌后,才算老实了。

    一大早,晨泳小半个时辰后,李上岸。

    李承乾还有些不舍的上岸的跟在后面,爷俩都是赤着上身,穿条大裤衩,脚上一双木屐,肩膀上搭条毛巾。

    头上一顶草帽,鼻子上架一副水晶墨镜,用天然水晶做成的宝蓝色墨镜,用黄铜合金做的镜架,戴在脸上既防太阳光,又相当的时尚和sao包。

    天气热,李让红线给自己把头打的很薄,挽起一个小髻在头顶。若不是怕被人喷,李是很想把头剪了的,不过如今这年头人们一般很难接受短。

    因此李也只能改良一下,头打薄打短。反正大家也会经常修剪头,要不然头经年累月的涨,那长上几十年,估计得长上四五米。

    一般大家会把头控制在披肩的长度,再修理一下鬓角什么的,很少会有人如李一样,把个满头秀,打薄的剩下不多的一把。

    不过这样子,确实凉快了许多。

    从沟里回到别墅。

    “相国,有圣旨到。”

    那边是老熟人王内侍。

    “李相国,陛下有旨,请接旨。”

    王内侍看着李打个赤膊,穿着条短裤,鼻子上还架了那么两片水晶,也不由的无语。再看太子,就是小一号的李装扮,心里忍不住叹息。

    “王内侍请稍等,待我沐浴更衣,摆香案迎旨。”

    李进屋,冲了个凉,换上正式的紫袍玉带,出来,香案已经设好了。

    “李接旨。”

    “门下:昔宗周煌煌、威名远扬;功臣昭昭,分封四方。检校尚书左仆射、加平章事、京兆尹、兵部尚书、太子少詹事、朔方镇节度使、灵州刺史、太子少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李,收复朔方、明德有功,安稳河套、益显臣节,宜进太子太保,加食邑一千户,实食封二百户通前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两千户。”

    “免朔方节度使、兵部尚书职,改户部尚书、山南东道大都督兼山南东道宣抚使,襄、邓两州刺史,汉京营造使、余如故。”

    武德六年六月十八日。

    中书令臣高士廉宣

    中书侍郎臣于志宁奉

    中书舍人马周行

    侍中臣杨恭仁

    门下侍郎臣裴矩

    给事中臣温彦博等言

    ......

    谨奉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

    武德六年六月十八日。

    可

    这是一封很标准的诏书,上面各种各样的签名、盖章就有一大堆。中书和门下两省的主官次官等都签名盖章了。

    这是一封完全有效的诏书,可不是皇帝的私旨。

    是经过了中书和门下的诏书。

    李的太子少保,升成了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是从二品,而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再往上,可就是三师三公了。

    另外还给李加了一千户虚封食邑,二百户真封。现在李总共有两千户真封了,大唐第一实封功臣。

    不过如今的实封,制度早已经改变。

    两千户真封,一户换五十亩边疆之地,两百户,算是加了一万亩地了。不过边疆的地嘛,也不值钱。

    荒地,还得自己去开垦。

    倒是实际的差事,变动较大。

    朔方节度使,到底是让李世民给免了。

    毕竟在朔方收复之后,这个节度使的权柄过高。

    “王内侍,谁接替了朔方节度使之位?”

    “陛下已经撤去了朔方节度使衙,改为朔方道,另外陇右道也分出了一个河西道,现在天下一共十七道了。长孙相国出任朔方道大都督,柴侍郎出任河西道大都督。”

    “哦,原来如此。”

    李世民挺干脆的,直接把朔方节度使给撤消了。挺果决的,朔方镇就跟原来的行台一样,确实权柄过于大了,现在朔方既然挺安稳的,也就没必要保留了。毕竟当初设这个衙门,也是因为朔方还在敌手,弄一个节度使,是为了全面的方便的统筹整个朔方方面。

    不过长孙无忌去朔方,也还是让李有些小意外的。

    长孙无忌还当了兵部尚书,自己转当户部尚书,李世民还真是看中自己能赚钱的本事了。

    但李世民怎么不把京光尹这个职位也免去呢?

    自己现在也完全是虚领啊,还是说李世民根本不想让别人来担任这个要职,因此故意让他虚领,然后以两个少尹实际理事。就跟尚书省一样,尚书令现在一直空缺着,以左右仆射实际主持尚书省。

    “恭喜赵国公啊!”

    王内侍笑着拱手。

    “辛苦王内侍了,这么热的天赶来。坐,上茶。”

    王内侍坐下。

    “李相,陛下让我转告李相,暂时不要急着去山南,前期选址这些,交给下面人就好。京里还有好多的事情,要指着李相呢。这讲武堂的招生考试快要开始了,陛下要你来主持这次的入学考试,你还是讲武堂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和总教官呢。”

    嗯,我什么时候又多了个副校长的头衔了?

    王内侍对李很客气,虽然这么热天赶来一趟,热的浑身是汗。但李相是什么人,皇帝红人啊。

    现在虽然免了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可那边又加了户部尚书,还加了汉京营造使、山南道大都督、宣抚使,襄、邓刺使,太子少保都升为了太子太保,实封都一下子加了二百户。

    圣眷不衰啊。

    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的头衔可都没去呢,和国舅长孙无忌都是一样,就算去了地方,也是带着宰相头衔去的。

    说不定哪天,又回了中枢。

    李世民不说,李都快忘记还有讲武堂那档子事了。

    哎,一个招生考试,也还要来让他主持,李世民还真是指使惯了。

    “陛下对于此次讲武堂招生非常看重,在朝堂上说了,要把这次考试办成大唐的武举考试。这事,李相还要多尽心费力啊。”

    “陛下还让某问李相,这讲武堂设在哪里较好?”

    讲武堂设哪里?

    李本想说当然是设在长安城里啊,不过再想一想,讲武堂毕竟是个军校啊。军校嘛,还是有点敏感的,还是应当设在城郊好点。

    不如就设在灞上吧,灞上本来就是长安城外的一处制高点,居高临下,控扼长安东南方向,把守着通往蓝田那边的武关。

    把讲武堂设在这里,既免得放在京城里太过敏感,二来这边地方了大,建校舍cao场等随便圈地,而且军校也算是一支军事力量嘛,驻在这里,还能加强长安外围的防御呢。

    当然,李也有点私心的,建在灞上,不也能让灞上更加热闹嘛。

    推荐一本牛逼到爆的书,《甲午崛起》一百八十个机械化师组成的6军,八十万官兵组成的海军,一万八千架战机组成的空军。率领着他们的,是三岁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