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宠冠后宫38
宁舒差不多能知道边境军是怎么回事,天高皇帝远的,很多的兵痞欺辱百姓甚于戎族,兵过如梳。 欺负自己人,内斗是人最擅长的,让有些兵打戎族,兵败如山倒。 国库空虚,还要凑钱养活这些人。 “要钱没有,既然戎族每次都能撞开城墙掠夺,与其让她们掠夺,还不如交换一点东西,我们可以给粮食,给茶叶,给丝绸,但是戎族也要拿出同等价值的东西。” 打仗死人多没意思,要搞搞经济战。 要东西,拿铁矿,煤矿来换呀。 要把一个调教得多优秀很难,但是要养废一个人多简单了,要什么给什么。 当以前需要命换来的东西,现在可以用自己拥有的东西换取,茶叶,丝绸,精美的陶瓷,富饶的国家里享受的东西,他们都能得到。 形成经济依赖,要不听话了,直接经济制裁。 “太后娘娘的意思是要跟戎族开通贸易吗?”谷学士一下明白了宁舒的意思,摇着头说道:“娘娘,这不可,如果给商人大开方便之门,商人重利轻国,这万万不可。”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末尾,地位并不是多高。 宁舒淡淡地说道:“当然要是朝廷的人,其实皇要的生辰礼物很简单,那是在边境建立一个贸易站,当然,钱由你们凑,边境军既然无所事事,修贸易战吧,行不行试一下知道了。” “再来,边境的百姓也经不起摧残了,士兵也是人,能减少损失减少损失吧。”宁舒十分光棍地说道:“反正国库里没钱,算后宫再怎么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不省不下军饷的。” 宁舒微笑着说道:“如果能建成贸易站,到时候皇长大了,知道是各位的心意,肯定感动无,不管成不成功,没有什么现在的情况更糟糕了。” 朝臣:…… 是要让他们掏钱了? 还生辰礼物? 一个贸易站需要不少钱,而且貌似太后的意思是要大干一场,可是谁到边境去监工,那些边境军可不是吃素的,说不定回不来了。 “太后娘娘,只怕是建立了贸易站,但是可能会很混乱,东西价格混乱,戎族是未开化蛮横之人,到时候乱砸乱抢,百姓的性命都得不到保证。” 立王爷直接说出了其的隐患,宁舒说道:“所以要请各位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价格和贸易战的法律,至于安全问题,不是有驻边军吗?” “娘娘,这可能行不通。”立王爷好无奈,贸易站虽然听起来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很困难。 宁舒微笑着说道:“皇很期待生辰礼物哦,太得快点建起来,现在戎族已经在蠢蠢欲动了,一定要再冬天之前建好。” 让他们出钱出力,朝臣的心里很是不爽,宁舒说道:“这样吧,哀家拿出这些年的俸禄,还有一些珍珠宝,后宫的姐妹们也会为贸易站添砖铺瓦。” 谷学士躬身说道:“臣等领旨,只是臣并没有多少家产。” “按照自己能力来吧,当入份子。”宁舒说道,有些王公大臣的日子相当舒服,家产万贯的,知道跟人要钱。 “希望能快点拿一个章程出来,据哀家所知,这些地方还是有资源的,尤其是天山之下的河流,里面有品质极好的玉石,经过流水的打磨,高山流水玉石,那些被雪笼罩的高山,希望有一天,这些地方都纳入大周的版图。”宁舒站起来,高声说道,“算戎族也得对大周俯首称臣。” 宁舒说得慷慨激昂,下面的朝臣跪下来,心里愁啊,把钱掏出来舍不得啊,刀子剜心啊。 退朝了,宁舒赶紧将孩子交给身边的喜儿,甩了甩胳膊,这孩子越来越重了。 以后都抱起来有点累人。 宁舒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库房,将银票拿出来了,还有一些金饰,金子可以融了,但是一些玉石不行了。 宁舒将后宫的嫔妃召集起来,说让大家捐点款,实在国库里耗子都没有。 这些妃嫔听说是给小皇帝的生日礼物,倒也给面子,一些人都拿出了一些。 扶敏给得较多,一张万两的银票还有一些首饰。
“这些都是先皇赐给臣妾的,既然国库吃紧,臣妾都拿出来。”扶敏说道。 宁舒点点头,“哀家替边境的百姓谢谢你。” 扶敏有些羞涩地笑了笑,然后又回自己的宫里了,整天闷在宫里不出来。 估计是没从痛失爱人的情绪缓过神来。 这件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臣们凑钱的凑钱,门阀世家捐款的钱较多,加后宫的捐款,也差不多能修一个贸易站了。 问题是现在谁去监工,边境的环境较恶劣,如果和军队起了冲突,回不来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谁去了? 宁舒问谁去的时候,下面鸦雀无声的,好吧,宁舒是非常想去的,但是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世界本源又没有,这个皇宫里肯定是没有世界本源的。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下来,朝臣们都低着头,忍着痛捐钱算了,现在还要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路途遥远,一年半载也回不来。 最后是谷学士站了出来,说道:“臣愿前往边关。” 谷学士是三个辅政大臣最弱势的,没有门阀家族可以依靠,要服众必须要做点成绩出来,而且现在国库里拿不出来银子。 用这种方法解决也不是不错的,虽然谷学士是觉得太后想甩锅,朝廷基本没怎么出钱,又要弄这么大个工程。 “别弄得多复杂,能遮风避雨,能容纳很多的摊位行了,实际跟菜市场差不多。”宁舒直接说道,“哀家会派遣一队人保护你,再配给免死金牌,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先斩后奏,多召集一些民间木匠,军队也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提枪能杀敌,下田能插秧才是国家牛叉军人。 “臣知道了,臣一定使命必达。”谷学士说道。 /html/book/39/3916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