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重建专案组!
过年真累,过年真忙。 初四上午给老卢拜年,下午给两位导师拜年,初五给李家亲戚拜年,跟大姨夫杭俊生、大姨子李晓慧一家吃团圆饭,再次拜托已退休的杭俊生父母代为照看富瑞公寓的家和大杂院的老房子,连夜乘飞机去东海,从东海坐车回南-港。 南-港机场有晚上飞都的航班,都机场没有晚上飞南-港的航班,初六要上班,只能这么安排。 老李总一样要工作,留在东海。 李妈以照顾孕妇为己任,在滨江小区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同“李行长”一起回思岗。人才市场开招聘会,有良庄农民合作基金会的摊位,这么大事“李行长”是要去的。 南-港的家装修好了,韩妈不打算再跟韩总去东海,同李妈一样以照顾孕妇为己任,过去几天忙着在良庄“安营扎寨”。总住小单家不太方便,把“李行长”和李妈行李搬到建工集团。 老总、副总和项目经理回良庄住的地方,据说条件好得令人指。 从现在开始她们打算两边跑,周一到周五陪“李行长”在良庄,周六周日和“李行长”一起来市里团聚。全是老卢惹的祸,非要李晓蕾当他的“接班人”,把老韩家搞得鸡犬不宁。 家里没人,下班回来冷冷清清,饭都没得吃。 韩博干脆把行李再次搬到技术大队宿舍,打算周六下班再回去。 新的一年,全新的开始,做得第一件事跟“李行长”差不多,公安警力紧张,技术民警更紧张,必须想方设法挖掘编制潜力。 跟政治部协调把看门的两位老民警安排到车管所,把万鹏等年轻技术民警送到东港、南岗等县公安局挂职,充实区县公安局技术中队力量,同时面向社会招聘十五名高中以上学历、政治面貌清白的文职人员。 公安局招职工不需要去人才市场,民政部门有一大批等待安置的退伍士兵,省内有几家非公安系统的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很想当警察却无法入警的学员,招聘他们既不需要政审也不需要军训,只要进行业务培训。 “这三个小伙子在部队就是开车的,办完手续可以让他们直接上岗。这三个孩子在警校念得是侦查专业,培训一下,让他们搞指纹。俞美琪是学文秘的,懂计算机,形象也不错,培训一下让她去前台……” 未来的技侦支队有点像医院。 法医室、dna实验室、痕迹文检室、理化室、警犬技术室和筹建中的心理测试室、电子物证室类似于医院的科室,各室技术民警类似于医生。 局里经费紧张,在刑事技术上投入这么多,其它方面必须精打细算。 主城区三个分局的法医解剖一直殡仪馆进行,殡仪馆条件差,想达到法医解剖室的行业标准不仅要装修还要添置一些设备,局领导想想为什么要搞个三个,为什么花那个冤枉钱。 技术大楼有附属楼,陈局拍板把附属楼作为法医解剖中心,采购冰柜,搞停尸房,添置一辆运尸车,以后有尸体全往技侦支队送,三个分局技术中队法医过来解剖,解剖检验完再往殡仪馆送。 这么一来就要运尸工,就需要开运尸车的司机。 值得一提的是,法医几乎天天跟尸体打交道,这么搞以后还不用总往殡仪馆跑,他们无所谓,其他同志不高兴。我们是技侦大队,不是殡仪馆,哪有这么干的。可是不高兴归不高兴,领导作出的决定,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未来的dna实验室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简单,将由接案室、试剂准备室、样本预处理室、dna提取室、pcr建立室、扩增室、测序室和数据处理室八个功能室组成,在样本预处理室、dna提取室、pcr建立室、扩增室之间还将配置独立的缓冲区。 总共才多少编制,一个实验室不可能配8个技术民警,要招聘职工打下手。与法医室职工不同,他们要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 痕迹文检室的全称应该是痕迹、指纹及文检室,痕迹和文检不需要职工,但指纹需要。 接下来要建立全市前科人员指纹库,各区县公安局技术中队在现场采集的指纹,以及各基层所队包括交警部门采集的指纹将汇总到这里。 许多指纹需要修补之后才能输入数据库,比对系统也只能从数据库中“捞出”相似的指纹,输入和最终比对时依然需要rou眼,工作量极大,两个搞指纹技术的民警忙不过来,必须招聘职工。 此外,搬家之后离市局太远,来回吃饭既耽误时间也不方便,要有自己的食堂。 服务器机房好几个,法医中心有跟手术室差不多的解剖室,有可以同时保存2o具尸体的停尸房,跟医院一样不能停电,必须有自己的电工。 总之,未来的技侦支队想正常运转,光靠在编民警是不够的。 虽然职务依然是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但级别已经是正科的陈文其热情高涨,民政部门和几所警校推荐过来的同志安排在哪些岗位比较合适,几乎全考虑到了。 “教导员,你看呢?”韩博看完人员履历,征询起意见。 年前一起提的正科,即将出任支队副政委的韦绍文同样高兴,合上会议记录笑道:“陈大跟我商量过,我感觉没问题。” “那就这么定。” 韩博翻翻台历,抬头道:“支队正式挂牌成立还剩二十几天,你们二位辛苦一下,协助新同志办理入职手续,争取三天内办完,抓紧时间组织培训。” “韩支队,大队地方太小,去全面不太合适,培训能不能安排在警校学校?” “可以,我等会儿打电话,我来安排。” 陈文其正准备打听政委到底是谁,韩博手机响了。 “小韩,我韦国强,刚刚给这边的局领导汇报,接电话不太方便,现在出来了,有什么事?” “老帅”打来的,陈文其二人很默契地起身走出办公室,让顶头上司跟即将管不到自己的“老帅”通话。 接下来要说的他们在场也不太合适,韩博没跟往常一样示意他们无需回避,透过窗户遥看着院子里刚上班正跟同事说笑的李佳琪,说道:“韦支队,年前去江城培训的路上跟几位前辈闲聊,他们聊到十一年前的12.26案,您绝对有印象,长江区文化局女干部旬丽遇害的案子……” 12.26案,把市局搞得灰头土脸的案子,印象太深刻! 作为主要侦办人之一,韦国强当然不希望留下遗憾,听完汇报,斩钉截铁说:“既然有希望就查,我现在抽不开身,要是能抽开身我亲自查。” “我就知道您会支持。” “我是刑警,只要是刑警谁不想破案。得对,现在技术条件好,以前破不了的案子现在能破。我回不去,你多费点心,我可以给你推荐几个当年参与侦办熟悉案情的老同志,你也可以挑选你认为更合适的同志,重建专案组,好好查查。” 案件不破,专案不撤。 12.26案是当年的大案,重启侦查不需要成立专案组,只需要重建,他是刑警支队长,有权作出这个决定。 本职工作不能耽误,还要督办两起毒案,分身乏术,确实需要助手。而且破案需要经费,技术大队没这个预算,只能由支队出。 “老帅”果然没让人失望,韩博很高兴。 “韦支队,您当年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能查的您当时全查过,时间又过去十几年,接下来没必要也不可能再次大范围摸排,有三个人应该够了,一个老同志,两个新同志。新同志从长江分局刑警队抽调一个,从我们支队抽调一个,您看怎么样?” 老少结合,支队和分局结合,这么安排最合适。 韦国强一口同意道:“行,就这么办,老同志我推荐田国钢,他全程过参与侦办,跟我一起搞近半年,熟悉情况。后来调出刑警队,一直在基层工作,现在好像在临江派出所。我等会儿打电话问问,联系上之后跟分局协调一下,让他尽快去你那儿报到。”
不愧为“老帅”,办事雷厉风行。 韩博权衡了一番,沉吟道:“韦支队,分局人员由分局推荐,支队这边我想让苏海冰同志进入专案组。他是大队长,我不在时他可以全权负责,调查起来有个大队长身份也会方便一些。” 便衣大队天天上街抓小偷,大队长上专案,大队工作暂时由教导员负责问题不大。何况苏海冰既有能力又可信赖,韦国强当然不会反对。 接下来各联系各的。 苏海冰接到电话很意外,他正在长途汽车站门口蹲守,急忙跑到马路斜对过的立交桥下问:“韩支队,让我上专案,你没开玩笑吧?” “怎么,不太愿意?” “怎可能不愿意,是没想到我能有机会参与侦破大案。” “年前的爆炸案你不是参与过么。” “那不一样,恶性爆炸案,全市的头等大事。要说参与,全南-港公安谁没参与,武警都参与了,他们只是不知道具体案情而已。”苏海冰回头看看四周,又好奇问:“韩支队,到底什么案子,能不能先透露点。” “陈年旧案,由于被害人身份比较特殊,当年虽然影响极大,但基层民警知道的并不多,你可能不知道。总之,这个案子当年需要保密,现在重启侦查同样要保密。具体案情等你移交完工作,进入专案组再跟你细说。” 南-港能有什么影响极大的陈年旧案,苏海冰猛然想起一个传言,惊问道:“韩支队,是不是十几年前让当时的局领导集体下台的案子?” 正因为影响极大,这个案子后来极少有人提及,韩博倍感意外,不禁笑道:“消息挺灵通,被你猜中了,保密纪律你知道的,不要我提醒。” “明白!” 当时的市领导要是没退居二线现在可能是省领导,领导当然不可能是凶手,但只要涉及到领导就很敏感,苏海冰哪敢乱说。 就在他忙不迭找教导员交代工作之时,韩博正在接今天下午的第十个电话,听取长江分局刑警史原波的汇报。 “韩支队,事情比我们想象中更顺利,蒋辉比我们想象中更狡猾,同时对李固确实很信任。” 取得重大进展,史原波激动不已。 他打开门确认周围没第二个人,接着道:“蒋辉留给李固的是一个女人的手机号,李固以前从来没打过所以不知道,今天中午被滚石开除,他打通这个号码,那个女人问清他身份让他等电话,等了大约半个小时,蒋辉用另一个手机号回拨的,约定今晚见面。” “是不是我们南-港的号码?” “不是,号码归属地是东海。” 既然他会露面暂时就不需要上技术手段,韩博追问道:“约定在哪儿见面?” “天鸿大酒店,在长江路上。我们正在做准备,一共四组人,四台车,只要他露头,就别想再离开我们视线。” 贩毒被逮着是要掉脑袋的,蒋辉极可能是在试探,他不会轻易相信贼猴子,哪怕认识贼猴子好几年。 自己能想到,专案组一样能想到。 督办不是侦办,韩博不想干涉民警办案:“知道了,我等你们好消息。” …………………… ps:想想还是暂不开防盗,满地打滚求订阅,拜托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