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397章 赵东阳的请求

第397章 赵东阳的请求

    张寻与王建在利州相逢一笑泯恩仇,二人约为兄弟,当众订下了楚、蜀两军修好的盟约。盟约中规定,双方互派使节;三年内不增修边界壕垒;互相遣返逃亡士卒;保护往来商旅等等。并且约定,一次出动两万人以上的大规模用兵,不管目标是针对谁,都要在出兵前向对方知会。

    另外,为了避免边境冲突,双方还明确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龙、剑、阆、文等州都归了王建,依旧称为龙剑军。王建表义子王宗弼为龙剑节度使。原本属于龙剑军治下的利州则脱离龙剑,划归到了山南西道治下。

    楚、蜀两军的关系突然升温,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因为张寻与王建两人交厚,都是顾念旧情之人。明白人则看得清楚,这盟约是建立在互相都忌惮对方的实力基础上的。张寻和王建因为都有心头事尚未摆平,因而都不想过早与对方为敌。

    王建那边,还要对付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张寻这边,显然是要先让自己在山南西道的统治地位名正言顺。他再次作书一封,发往洋州。“诚邀”朝廷任命的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茂贞赴任。

    这一回,李茂贞很快就给了答复。他不仅明确拒绝前来赴任,反而要向朝廷请辞山南西道节度使的职务,并上表推荐张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这个李茂贞,还挺识趣的嘛。”参军奚康笑道,“楚王,这回可要饶了他?”

    张寻呵呵一笑:“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大家难道不觉得,这昭信军的地盘嵌在兴元和邓州之间,很是碍眼吗?”

    “是啊!”宋蛮大声说道:“就差金、洋两州,咱们山南西道和山南东道就能连成一片了!这个李茂贞呆在金州,还真是耽误事!”

    “奚康,立即给李暮、裴仲、褚良、黑齿暖男等节帅写信,让他们分别作书,上奏朝廷,以庞从促成楚、蜀两军和解之功,保举他为昭信军节度使。”

    “属下明白!”

    此时以张寻的势力,完全可以做到自己不发一言,而天下趋从了。如果护国、静难、威胜、镇国等军的节度使一齐上书,要求朝廷赐官或是罢免某人,朝廷如果不答应,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我军是否还要做好战争的准备?”参军郑准凡事总爱做最坏的打算,他未雨绸缪道:“对于李茂贞的安排,楚王心中可是已经有了方略?万一李茂贞不从,咱们恐怕还是要以武力相逼。”

    张寻点了点头:“两手准备。一边备战,一边给李茂贞写一封信。告诉他,我将助他做凤翔节度使。”

    原来,张寻真正打算收拾的目标,竟是凤翔节度使杨守立。

    金州。自从得知张寻与王建修好,李茂贞就从洋州返回了金州。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可能坐上山南西道节度使的位子了。他识时务的自己辞去了朝廷的任命,却没想到,张寻仍然没有放过他,不论金州还是洋州,他都呆不下去了。

    但好在张寻没有赶尽杀绝,还给他留了一条生路。如能从金州移镇凤翔,甚至可以算作一件好事。凤翔远比金、洋两州富庶。只不过,如果答应张寻,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必须要服从张寻的调遣,成为楚王阵营中的一员了。

    李茂贞没有经过太多思索,就答应了张寻的条件。现在的形势,容不得他做别的选择。坦白说,如今金洋二州已是楚军的囊中之物,张寻还能承诺帮他做凤翔节度使,已经是一种恩赐和重用了。

    张寻接到李茂贞的回复,深感满意。既然已经跟李茂贞达成了共识,便可以把事情跟朝廷报备一下,讨一个圣旨了。张寻于是亲自上表,要求调昭信军节度使李茂贞为凤翔军节度使。而原凤翔军节度使杨守立,则征召入朝,为神策军右卫大将军。

    对于纷至沓来的藩帅请命,大唐天子李晔虽然倍感烦扰,却又不得不交给朝臣去商议。在内阁有张浚、朱朴两位相公在,这些奏请自然轻松予以通过。再次呈到李晔面前时,已经仅需盖上玉玺了。

    很快的,朝廷诏书一一颁发出来,张寻的几个目的全都达成了。庞从成了昭信军节度使,李茂贞则移镇凤翔。

    凤翔,朝廷征召的消息传来,节度使杨守立拒不奉诏。

    倒不是杨守立敢于对抗朝廷。他其实心里明白,真正想要收拾他的,并非天子李晔,而是楚王张寻。如今这关中乃至整个山南,都已是楚王的天下了。他隐隐有些后悔,悔当初没有跟张寻搞好关系。但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要想不任人宰割,他只能以强硬对强硬。虽然胜算不大,但不拼就是死,拼一把,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杨守立不奉诏的消息传到兴元府,张寻似乎早有准备。他当即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凤翔用兵。根据踏白司提供的情报,凤翔的总兵力最多在五万上下。而单只山南西道的兵力,就超过了十万。以张寻目前能够动员的兵力来看,拿下凤翔简直易如反掌。

    就在张寻准备出兵凤翔之时,他忽然接到了一封从遥远的潞州传来的书信。写信的,正是昭义军节度使赵东阳。对于赵东阳信中说的事,张寻有些犹豫不决,遂将施惊墨、奚康、郑准等人全都召集到了一起。

    “李克用正亲率大军,围困赵州的李存孝。”张寻开门见山说道:“赵东阳请求咱们帮李存孝一把。诸位觉得,这事能不能答应?”

    张寻说完,众人竟然都陷入了沉默。大家都清楚赵东阳跟张寻的关系不一般。所以在这件事上,就难以仅凭利害关系来分析。没人敢贸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张寻有些不耐烦,先看向了施惊墨。

    施惊墨连忙说道:“按理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存孝命在旦夕,咱们似不该袖手旁观。”施惊墨没有说一句肯定的话。

    张寻又看奚康,奚康却皱着眉头说道:“可赵州离我们遥远,利益并不切实相关。且我军又正要对凤翔用兵,如果节外生枝,去救李存孝,恐怕反而会拖累我军原本的部署啊!”

    有了施惊墨和奚康两人带头发言,大家也就不再顾忌什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除了施惊墨说了那么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多数人的意见,都是不要去管李存孝。毕竟,张寻和李存孝没有什么交情。即便救了李存孝,对方也不大可能为张寻所用。而且,说句直白点的话,李存孝多半会念赵东阳的好。而赵东阳与李存孝两个勇悍之人若是结成了盟友,这对楚军来说,可未必是什么好事。

    此刻张寻的内心是矛盾的。他看出来了,赵东阳对李存孝心生招揽之意,因此才会放下面子,来求他帮忙。按说兄弟的请求,他不能不帮。但打心底里,他不希望赵东阳和李存孝搞到一起去。

    李存孝号称“河东第一猛将”。每次作战,他都身披重甲,率领骑兵冲锋在最前面。正面突击,很少遇到敌手。而且他骑术精湛,作战时独驭三马,胯下战马稍有疲态,他就于阵中换乘另外一匹,这般连续作战,没有他冲不跨的敌阵。就是有了李存孝这样一把尖刀,河东军才能无往不利。如果这样的猛人到了赵东阳的麾下,强强联合,张寻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但是,如果一点也不帮赵东阳的话,赵东阳会不会心生衔恨呢?

    思前想后,张寻决定,亲自上书朝廷,让天子下诏,为赵州之战劝和。虽然明知此时天子的诏书已经等同于一张废纸,但张寻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转眼已是景福二年的年末,隆冬已至,雪比往年都大,十天竟有九天下雪。征讨凤翔的事情只能等到明年开春再进行。张寻继续留在山南也没什么事,他又不习惯汉中的天气,便摆驾去了余州,住在了菀窳阁。

    有人等你的地方,才能叫做家。虽然张寻在邓州住的时间更多,但是这菀窳阁,却更能让他找到家的感觉。因为安化公主李婵,就住在这菀窳阁。李婵虽然也在邓州住过一段时间,但因为与张寻聚少离多,因此最终还是返回了菀窳阁。

    自从张寻与安化公主邂逅成都摩诃池,一晃十年光阴已逝。李婵已经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老姑娘了。虽然早已是张寻的人了,却仍然没有正式过门。忠义军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张寻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私事。直到他晋位楚王之后,才终于觉得,是时候给李婵一个名分了。

    菀窳阁的顶楼上,雕花的窗棂旁,张寻斜倚在贵妃榻上,怀中紧紧的搂着李婵。李婵微露香肩,微笑着给张寻讲最近阁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张寻似听非听的望着窗外的大雪,不时点点头,或拿起凭几上的葡萄,喂给李婵一颗。两个人都希望,这样再平常不过的日子,能多一些,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