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再去林兰家
而福满海也不是自己回来的,而是在摔掉了油瓶底后因为太伤心,就在原地哭了一个多小时。 还是下班回来后的福高明夫妻看孩子这么久还没回来,出去找到了才把他带回来的。 但看着没底的油瓶,还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儿子,以及他那一身一嘴的油跟泥还沾着草叶……福高明夫妻俩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了。 问清楚了情况才知道,他打着油后太兴奋,被石头绊了一下,护住了油瓶自己摔倒了。 但却在摔倒的时候被地上的石头撞到手臂了,原本抱着的油瓶往旁边一墩……就没底了! 当时福满海都傻了,等反应过来油底瓶不管横拿竖拿都留不住油。 于是他把直接用脱了衣服包着,可瓶里的油早就流光了,剩下沾到的那些,还很快浸进了衣服里。 福满海傻了! 傻过了之后……看到还没有完全浸进泥土里的瓶,他竟然直接趴到地上用嘴去舔…… 那天,刘秀梅一边洗那件沾满了油的衣服一边掉眼泪。 福高明沉默的坐在门坎上修家里的板凳,锤子都砸手上不止一次,也一声不吭。 并且……从此之后,他们家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碰油瓶子这类东西了。 往事如风,福满满醒来后起身的声音惊动了福运来,她也跟着坐了起来。 “来来你是早醒了吗?”福满满了然的问着。 “也才刚醒来而已!”满运来摇了摇头,又问道:“姐……家里还有没有用过的松紧带吗?” 本来应该是用女孩子扎头发的那种橡皮筋最好。 但现在还很少有的卖,而且现在的女孩子,也基本都是用发绳或者是发带来扎头发。 “应该还有,我去给你找来。”福满满几乎不假思索了回应着。 刘秀梅一向细致,两个女儿要用的东西,都会特意给她们分出来一份。 而姐妹俩房间的东西,多数还是由福满满来负责整理保存的。 福满满很快就从衣柜下面的一个抽屉里,把绑成一卷的松紧带拿了出来,“还有不少呢!要给你剪吗?” “不用!”福运来摇了摇头,接过这一卷大概小手指宽,微微发黄的松紧带。 这东西其实也挺难得的,家里做外裤什么的,都不太舍得用。 只有做里面穿的,才舍得剪下一截。 福运来这一次没有避开她姐,把松紧带收起来后,又在柜子里找起了需要的布料来。 从厂子里带回来的瑕疵布其实都还不算特别小,福运来找来找去,都觉得用来做她计划的东西有些浪费。 “来来你想找什么?”福满满看福运来瞎翻了半天,好似也找不到东西,忍不住问着。 “姐,我想找一些更碎一点的布!”福运来比划着她需要的大小。 “更碎一点的布?你准备用来做什么?”福满满拧着眉问着。 福运来比划的大小,说大肯定不大,但说小也不算小!至少福满满原本想的那些零碎肯定是不行了! 福运来冲着她姐神神秘秘的笑着,就是不说。 福满满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就在里面选一块吧……其它的布料要么整块的,要么更零碎,也不符合你用。” 那也只能这样了! 福运来回过头去,再把她刚才舍弃掉的两块布料拿出来。 这个碎布,跟福运来获得的那些相比,其实也真的是比较细碎了。 其中,一块是白底粉色小碎花的,都只有比两块手绢大小。 而另外一块稍微厚实一点的蓝色布料,不管手感还是颜色都不错。但却只有小孩子一只裤腿的料子,所以放这里一直没能用上。 把这两块布放进包里,福运来看向福满满,问道:“姐,我准备去找林兰,你呢?要一起去吗?” 这是她刚才收拾东西时灵机一动想到的。 尽管福运来觉得,按照现在这个时代这些人手巧的程度,做的那个小东西应该不会太有市场。
但想想还有家里没有什么布料的,或者是舍不得把好好的布料,裁掉那么一小块用来做那种小东西的…… 或许,她也不能小看? 可福满满根本不给福运来继续想下去的机会,直接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无奈,福运来只得跟家人告别,再次去了肥皂厂这边。 今天肥皂厂这边也是放假的。 这样的消息,福运来只是随便在大杂院里问问都能问出来。 毕竟几大厂子都是在这一片,像这样的知者众多的事情,基本上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福运来到林家的时候,林家还静悄悄的,她推开半掩的院门,就看到几个正坐在前院墙根下休息的孩子。 他们看到福运来,立刻就有人打招呼:“来来姐,你是来找我兰姐的吗?” 福运来好笑的看着这群孩子眼巴巴的样子,赶紧从兜里摸出早准备好的糖果,一人分了一颗。 然后把剩下的塞给最大的那个:“把这些放好,弟弟meimei醒了就分他们!” 小男孩听话的点点头,然后在其他孩子羡慕的目光中,努力把所有的糖都塞进他的小口袋中。 福运来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才刚准备跨入二门,刚才领了她糖的小孩子中,就有人飞一般的抢先一步冲了进去。 等她进去,发现那孩子已经一边叫着兰姐,一边推开了林兰家的门,显然,他是提前帮忙叫人呢! 果真,林兰迎出来的很快。 看她头发都没有梳的样子,应该也才从午睡中醒来不久。 “你今天也放假吗?”林兰意外又开心的把福运来迎进了家门。 鞋厂所在的区域离这边太远,就没有附近的几个厂里的消息那么灵通了。 福运来笑着点点头,并且把她们接下来也可以正常上下班的事儿说了。 林mama也在家,听着两小的话,立刻安排了起来:“那可正好,待会我也让兰兰他们收拾一下,晚上正好去她外婆家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