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朕狠狠的羡慕了;能得孔圣指点,乃贫僧之幸
成仙? 成佛? 那有什么意思? 正如御弟三藏法师一样,人家明明一个念头便可以成佛,却始终以一个凡僧的身份行走三界,也就是如今要立下宗门,这才应下了如今这唯识宗初祖的身份。 李世民在了解到人族先贤可以飞升火云洞之后,这心里面便总也安分不下来了。 虽然他是紫薇大帝的化身没错,但也正如当年伏羲大帝所言,既转世为人,便是人。 这是人族的特性。 至于那些主动舍去了自己人族身份,反而要是成妖入魔的,终究也是少数。不是目光短浅之辈,恐怕就是有些迫不得已的苦衷。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到怎样的地步才能有飞升火云洞的资格,但在自己之前的秦皇汉武,两位此两位可称得上是千古大帝的人间帝王,依旧没有这个殊荣。 据李世民了解,除了当年的三皇五帝,以及几位功绩出众人王之外.剩下的便是引发了当年百家争鸣的诸子,但那也不是人人都能这个资格。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当年诸子即便没能飞升火云洞,也都被天庭招揽走了。 比如医家的扁鹊的,兵家的孙子,公输家的鲁班等等。 飞升火云洞的,如孔圣人及其门下诸位弟子. 但也有一部分,隐居人间,既不受天庭招揽,也不去火云洞受约束的如墨子、鬼谷子等。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似乎飞升火云洞,就成为自己当下为之奋斗的一个的目标可想要如愿以偿,那又得立下多大的功业才行? 最起码也得开创一个时代吧? 那么朕要率领大唐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一统神州,恐怕不太够。如若四洲皆在大唐掌控之下. 千古一帝? 错! 万古圣皇! 李世民心中的畅想,瞒不过法海的双目,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话:“陛下似乎有些好高骛远了。” 三藏法师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入耳之后,却直刺心灵,将他此前的“妄想”涤荡一空,李世民这才回神,但他也不在意,反而小声向三藏法师问了一句:“御弟以为朕之所想,能够几分成算?” “大秦奋六世余烈,才得以一统神州。”法海也不是看不起李世民,而是说其余三洲的情况根本同南洲天差地别,只是凭借大唐一国之力,就想要完成一统四洲的伟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西洲的灵山,北洲的妖蛮以及东洲的仙门大宗,便绝不是现阶段大唐能够轻易招惹的对象。 况且打仗是要死人的。 若只是为了自身功业,大唐天子就要挑起四洲大战,那么对于这样的战争,法海也是绝对不会支持的。 虽然法海不忌杀生,但这也确实跟法海所修佛法相违背。 而且,若李世民当真因为这样的理由去发动战争,恐怕也不会得到火云洞的认可。 除非师出有名。 若己方是正义之师,那么情况自然又不一样了,而其中的理由法海甚至都能够设想出一些来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以他麾下的智囊团,想要找出些个缘由,其实也并不算难,区别只是在于.只是单存第一个出兵借口,还是真心而为之。 如向西洲发兵,可假借清理无道佛宗,愚昧人族思想,大唐兵锋所向,是为了真正开化西洲人族的思想,救他们出苦海; 陈兵北洲就更简单,斩妖除魔,天经地义,大唐作为人间第一帝国,有责任扫清寰宇,立天下太平; 真正麻烦的是东洲,那边儿可都是神仙洞府,大派宗门 不过若大唐当真有一天,扫平了西、北二周,东洲自然也不可能视若无睹.双方迟早会有一战。 而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不简简单单是人间的事情了,玉帝恐怕都坐不住了。 对天不敬的帝王,当年又不是没有出现过。 始皇帝嬴政之所以暴毙于东巡之途.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关系,即便他此前并没有露出要伐天的意图,但他也是实实在在的破山伐庙,要断绝神祀的.断了神明的香火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也就削弱了神明的力量那么依照始皇帝的脾性,将来率领大秦兵甲,攻上南天门似乎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帝王有建立不朽功勋的功业心。 正如和尚有普渡众生的慈悲心,双方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克的。 绝大多数的和尚与一个充满抱负的伟大君王,总是相性不合的,除非是个同样不肯安生的杀生和尚。 法海虽然是个杀生和尚,但他的杀戮并不涉及无辜,恰恰是为了护持众生.所以李世民来他这里找答案,注定是无功而返的。 也或许是李世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神情稍有些尴尬,但他毕竟是人间帝王,自有一套心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仿佛之前的神情根本没有提过一样,“不日就是开宗大典了,不知御弟都请了哪些宾客前来观礼?” “除了告知黎山老母、镇元大仙、如来佛祖、大日如来、观音菩萨以及二郎真君与子舆先生便也没什么客人了。” “地藏王菩萨不出冥界,贫僧此前已经去拜访过了” 李世民: 你这是开宗大典,还是仙佛大会? “贫僧其实本不想请那么多客人前来观礼,但他们毕竟身份不同。”法海又顿了顿,道:“其实原本还有两份请柬是要送到火云洞轩辕与大禹两位大帝面前的,但想到他们不能擅出火云洞贫僧准备在开宗之前,先去火云洞中拜访两位人王。” 李世民: 这个可真是狠狠的羡慕了。 “那个.不知御弟口中的子舆先生,是哪一位?” “孔圣的弟子,曾子曾参。” 李世民走了,没有再多在慈恩寺多呆片刻,即便这寺是他出钱建的。 其实这一次御弟回来,李世明便直接将这慈恩寺的地契送给了他,御弟也并没有拒绝,反而欣然接受。 其实他们师徒取经归来之后,便已经是身无分文的状态,之前在灵山送人事,悟空是一点没留下,把一路上所得的财货全都摆在了灵山大雄宝殿之上。 只是最后佛祖也没收,全都散入了人间,渡济给了贫困之众。 如今的李世民不比开国时财政紧张,现下国家太平,吏治清明,百姓安定.这国库自然也丰厚了不少,否则他凭什么敢想那万古圣皇的大梦? 火云洞外。 此处云生八处,雾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苍松。 法海在山下恭敬施礼,道一声:“人族唐三藏,前来拜见诸位人王陛下。” 他是一个人来的,这里毕竟是人族圣地,悟空他们觉着跟来不自在,便全都留在慈恩寺cao持开宗大典一事.除了如来佛祖不能离开灵山之外,几位仙佛都是特意向前来送信的大圣表明,当日一定会到场。 他们师徒自然也不能大意。 以上几位,是法海的请的人而作为开山弟子的几人,自然也有资格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礼。 比如大圣就邀请了二哥蛟魔王、哪吒三太子、赤脚大仙、太白金星以及四废星君袁洪等几位神仙了,又因为去邀请陈塘关哪吒时,李天王也在家,就跟着一同也请了 八戒、悟净以及小白龙在三界其实并没有太多深交之人,那到是也给清风、明月下了帖子,不过这两位当日本就是要跟着镇元大仙左右同来的。 除此之外,小白龙请的四海龙王了。 其实这名单在三界传开了之后,许多神仙之流甚至没有请柬,也纷纷往大唐赶来这些人物是他们寻常就能见到的? 别说是镇元大仙与菩萨他们,即便是跟四海龙王套上交情,那也是了不得的事情。 想当年,李靖与敖广不也兄弟相称? 李靖见了敖广,那得是客客气气叫一声兄长,可岂料时过境迁.如今四海龙王见了位高权重的托塔天王,即便是心中再不情愿,也得是恭恭敬敬叫一声李天王。 火云洞有伏羲大帝在,自然早就吩咐了童子在外迎接,这边法海才见了礼,那童子便直接开口道:“几位陛下知道圣佛要来,已经等候多时了。” 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这位童子看起来年幼,其实早在天皇年间追随在伏羲大帝左右,当年跟着大帝一同到了火云洞,也只是做童子形象.若当真论起来,他绝对算得上是人族的老祖宗,只是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并没有在人间留下血脉传承,可谓是十足的纯阳之体。
法海粗略的感受了一下,便能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一股极强的血脉奔涌之力.这便是上古时期的人族武道么? “阿弥陀佛。”法海念一声佛号,道:“还请仙童带路。” “圣佛就别叫我仙童了。”那童子笑着回应了一句:“我火云洞中可无仙人,圣佛可以称呼我为卦。” “卦?” “当年陛下察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而后便捡在河边捡到了我,便给我取名为卦。” “原来如此。” 这事儿法海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趟算是涨见识了。 “圣佛请。” “请!” 这火云洞不是寻常所在,即便是如今被称成为是三界圣佛的法海,在这里也更是始终保持谦逊本色.这才入山,便见芙蓉峰耸,紫盖岭巍峨。 又嗅得百草含香,远处又有炉烟鹤唳。 想来是神农陛下正在炼药。 神农陛下与道家高人不同,他虽有神农鼎这等天地灵气,却从来不炼丹.熬的是治病救人的药。 再往前走,还见一幅幅壁画在眼前,如有巢建屋、弇兹结绳、燧皇钻火、缁衣系裙.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战蚩尤一直到大禹治水,算是一个完结。 转过这一条山路.却见一座草庐学舍在前,其中有一位高大威猛的壮汉,正在执笔写春秋,一边儿写,还一边儿向下面听见的弟子们讲述他自己的感悟。 似乎是感受到了法海的目光,那大汉稍微停了停,对视过来的时候,还向法海招了招手而后或是觉着有什么不妥,便向弟子们说了几句,便向着法海这边快步走来。 一旁的卦便向法海介绍道:“这位是儒家的孔圣。” 这还是能看出来的。 法海也连忙迎了上去,等双方走近了,他先开口行礼,道一声:“贫僧唐三藏,见过孔圣。” “不必多礼。”孔圣人笑道,“你是如今人间的圣佛,老夫只是早生了你多年,痴长几岁.” 话虽如此,但法海依旧保持谦逊,在这位儒圣面前,即便是再狂傲的人,也得收起自己的狂傲之心。 孔圣人接着说道:“不过如今相识也不算晚,圣佛的唯识教法我很感兴趣,若得空时,不知可否讨教一二?” “岂敢。”法海双手合十,“能得孔圣指点,乃贫僧之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对于孔子来说,三界没有不可学之物,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此理。 况且三藏的佛法,于整个三界来说算是超前的,孔圣怎么可能会不感兴趣? 而对于三藏法师来说,百家的学问他本身就来者不拒,能跟孔圣有个坐而论道的机会,这岂非是天大的机缘? 更是不能错过。 主要法海一直以三藏的身份行走三界,至于前世“金蝉子”,他基本上是不提的不然他也算是个千年前的古人了。 若从金蝉子这边儿算起来,他跟孔圣其实还是一个时代的人物。 少言了几句,法海便暂时向孔圣告辞了,毕竟今日此来主要还是拜见轩辕与大禹两位人王的只是在分别之前,孔圣则是从怀中取出了一卷书来,笑道:“此物圣佛且收下,只当是见面之礼了。” 书卷之上没有书名,法海也不好打开观看,便取出了一本随身携带的佛经,也赠送给了孔圣,也算是相互转交了赠礼。 孔圣也欣然接受,而后才细看封面,上面写着《成唯识论》。 过这一片山谷,却见有宝策灵台,更有一方大鼎矗立面前,此鼎并非是炎帝的神农鼎,而是禹王所铸之九州鼎的仿制 其后楼阁飞青鸾,亭台隐紫雾。时见龙潜涧底,虎伏崖前 不及法海细看,便听一道豪迈之声,笑曰:“哈哈哈哈哈——,唐三藏.总是当面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