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以工代赈
这份奏疏读完,朝臣们顿时议论纷纷,都不相信,这居然是那个去年提出南迁的徐珵提出来的。 这种办法,简直一本万利。 徐有贞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以工代赈,把黄河岸边那些受灾的百姓全部当做夫役征发,用来治理水患,重建他们的家园。 这种举措现在看来,还是有些大胆和超前的,不仅可以节省军费开支,也可以使百姓安心治水,无后顾之忧,提高治水效率。 “既然内阁提出来了,那就在今日议个清楚,水患是大事,耽搁一日,就要有更多的百姓受灾。” 朱棣说着,望向一侧,道:“内阁的最终意见如何?” 陈循说道:“回陛下,内阁与工部会议决定,役发山东、河南丁夫五万八千四百余人助工为首批,由地方官府提供食宿。” “若反响良好,会依次征发数批。” “如此甚好。”朱棣颔首,道:“户部有没有困难?” 户部尚书金廉出列,道:“此为以工代赈,户部不需要出纳银钱,陛下圣明,徐有贞此法臣部觉得可行。” “看来各部的意见都很统一了,那就照此施行吧,务必令水归漕河,军民攒运商旅往来无阻!”朱棣说道。 众臣自然没什么话说,以工代赈之法,图的就是以空余的民力去治理灾患,不然这些灾民聚众成灾,迟早生事。 现在把他们全都聚在一起,让他们去重建自己的家园,去治理水患,他们自然也是会相当的卖力。 就算对地方官府而言,这也是极为简单可以获取政绩的一种办法,众人都有好处可得,施行下去就不会有什么阻力。 “臣等遵旨。” 众人才刚喊完,工部尚书江渊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如今开封连日暴雨,河水泛涨,若此种情况持续下去,河南之河防建设,势必无法进行下去。” “为未雨绸缪,臣请陛下发京军五万,往开封府督办水患。” “臣以为不可。”于谦出列说道:“徐有贞这份奏疏本意为的是舒缓民力,若发京军五万,大军动辄往来,岂不还要劳民伤财?” “此与以工代赈之法背道而驰,何况现下瓦剌仍在边关虎视眈眈,一旦有变,必会卷土重来。” 于谦说道:“臣以为,若是相信了徐有贞治水,那就要彻彻底底的相信他,让他放手去做。” 两人说完话,都在等着上头最终裁定。 工部尚书江渊这一番建议,有些诛心之嫌,说白了是不相信徐有贞能把这事处理好,五万京军不是去督办水患,是去督管那五万八千四百余征夫。 而且到时候一旦治水不成,徐有贞就又多了一条劳费京军的罪名。 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想到,曾在朝堂上公然说徐有贞提议南迁可斩的于谦,如今会替他说话。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这更足以说明,于谦完全是对事不对人。 就算他是提议南迁,曾经把家人资产南迁的徐有贞,只要有治水的才能,于谦就会放下个人成见,在这件事上全力帮助。 朱棣说道:“那就发一道敕谕给左副总兵范广,许他在河南便宜行事,地方有变,神机营可以直接赶往平乱,不必请问京师。” “至于发京军五万往河南,朕以为就不必了,既然徐有贞能提出这个意见,就是有办法治理,于谦说的不错,可以让他全力一试。” 江渊一愣,道:“可是陛下,这样一来,范广在河南的权利,会不会有些太大?,既可管宗室,又能便宜行事,这实在是......” “范广忠于朝廷,朕信任他,这没什么好再说的了。”朱棣说道,明显是不想再多提这件事。 范广要是还信不过,那就没什么人可以再去信的了,做皇帝的,可以心狠手辣,可以不留后患,但是不可以刻薄寡恩。 那样,会失去人心。 而且朱棣对自己看人的本事很自信,范广绝不是那种会在地方上仗着权利大有兵权就为非作歹的人。 真是那样,朱棣也不会把手上的精锐神机营交给他。 江渊也知道,不能再执拗了,于是躬身道:“臣没什么话说了,陛下圣明。” “退朝吧!” ...... 很快,朝廷的政令传到河南。 徐有贞实在是没想到,居然通过的这么顺利,朝廷直接从河南、山东调拨过来五万八千四百余征夫。 除此以外,还给了自己可以在河南以工代赈,招募受灾百姓为夫役的权利。 他端详着这份圣旨,叹道:“如此,大事可成了!” 黄河水患乃是历朝历代都有的通病,所谓久治无功,现在很多大臣都已经怕了,害怕自己会被牵扯进来。 明知道是治理不好,一旦被放到这个位置上来,就永远都有东窗事发的危险,上一任工部尚书石璞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工部在徐有贞治水上百般阻挠和挖坑的原因,因为他们实在不相信这个提议南迁的懦弱之臣,会能把数百年来频频成灾的黄河治理好。 到时候,只怕还要受到牵连,倒不如现在就把徐有贞借故拿下,换一个不相干的人上去,省得到时候牵连他们。 徐有贞上这份奏疏的时候其实也明白,以工代赈看起来虽好,却不那么容易付诸实行,却没想到,会是如今这个结果。 听到是于谦在朝堂上力主支持,他叹道:“我不如于少保啊。” 话才说完,一名官吏跑进来,道:“都堂,不好了,连日暴雨,河水疯涨,河防高深,根本无法测算!” “都堂,这可如何是好啊?” “快,带我去看看!”徐有贞顾不得别的,连忙放下圣旨,起身跟随官吏来到开封府决堤之处。 上空卷积着乌云,狂风呼啸,大雨已经打湿了徐有贞的红色官袍,就连一些官吏也都纷纷避开。 这种情况下,任何河防建设工作都无法进行,徐有贞却是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爬上了堤坝之上,愣愣看着远处汹涌波涛的河水。 他恍忽片刻,随即转身喊道:“订立归期,全部遣回!” “什么?”底下的官吏都以为自己耳朵被大风吹出了毛病,“都堂大人说什么归期,什么遣回?” 徐有贞走下来,对着他们说道:“如此大水,只怕未来数月都难以开展河防,只能等了。” “工部不是从山东、河南各处给我们调拨了五万八千四百余征夫吗,给他们订立归期,全部遣回原籍!” “通知地方官府,给那些回不了家的百姓提供住处和饭吃,这场大雨,是绝了我徐有贞今年回京任职的路啊!” 闻言,那官吏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可是都堂,这可是工部才发往这里的征夫,刚到就遣返回去,工部那边儿,怕不好交代吧?” “我管工部怎么想,我现在就管治水,这水治不好,明年还得继续!”在大风中,徐有贞声嘶力竭地喊道: “按我说的做!你如今把他们发回家中,来年他们回来,会更卖力给朝廷做事,你懂不懂?” 见到如此,官吏也不好再说,一行人连忙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