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都市小说 - 有志者事必成之凤栖梧桐在线阅读 - 第2章 供销社主任王占龙

第2章 供销社主任王占龙

    接下来说说G省甘州地区下辖的沿山县及沿山县下辖的靠山乡。

    沿山县位于甘州地区中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小县,全县人口约三十余万。

    沿山县靠山乡,位于县域最南面,紧靠着祁连山。这里,气温低,耕地少,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系该县最为贫困的一个乡。靠山乡政府就坐落在祁连山下的半山坡上。

    靠山乡虽说是个乡,但乡政府所在地却非常简陋,就一条街道,两边分布着乡政府、经管站、农技站、学校、卫生所、粮管所、派出所、供销社等单位。

    平时的时候,除了单位上上班的人和学校里上学的学生外,就再没有多少闲人了,街上显得稀稀拉拉、冷冷清清的。

    靠山乡政府往南三里多的刘家寨村,是靠山乡最南面的一个村,沿着祁连山根,散布着几个小村庄,分别是刘家寨村下属的几个社。每个社也就是四五十户人家,住的大都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子,看上去破烂不堪。

    刘家寨村一社又是几个社中最靠南面的一个庄子,自然条件条件较其他几个庄子,更差一些。

    刘家寨村,主要有刘、王两姓。

    最早的时候,刘家寨村只有刘姓人家,所以才叫做刘家寨。

    刘家寨村的王姓人家,是后来才迁徒来的。

    那还是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原发大水,淹没了村庄田地,水灾严重,地里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遂有十多名河南人,在族长王玉民率领下,几经辗转,来到了沿山县靠山乡刘家寨村这个地方。

    当时,这些河南人,长途跋涉,饥寒交迫,人人疲惫不堪,面有菜色,在来到刘家寨这个地方后,见刘家寨依山傍水,地方也大,人口又少,应该是个能够安身的地方,便停了下来,就地搭建窝棚,准备安家居住。

    刘家寨村的刘姓人,见十多名外地人,来到自己的地盘上,也没有个啥说法,就地搭建了窝棚,似乎有常住之意,心里甚是疑惑,遂由族长出面,找到了这群河南人的头,族长万玉民,询问是什么情况。

    刘姓族长找来了,问你们是哪里人?从什么地方来?发生了什么情况?咋吱也不吱一声,就在我们庄子上搭建窝棚呢?

    王玉民见问,噗通一下,跪伏于地,声泪俱下地说道:主家爷爷,俺们是从内地中原来的。前不久,俺们家里发了大水,地里颗粒无收,生活无以为继,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贵地,打算暂时住上几年,待度过饥荒年景,再返中原故乡去。

    王玉民一边哭诉着,一边又是叩首,又是求情,恳请刘姓人家宽怀开恩,能够收留接纳他们,以便能使他们有个地方生存下来,将来他们定将报答主家爷爷们的大恩大德等等。

    王玉民哭诉着,其他一些河南人也跟着跪伏在地,流泪磕头。

    刘姓族长听到这个情况,又见那十多名河南人可怜兮兮的,心里暗想,人家家乡遭灾了,万不得已才流落到我们地方上来的,要是硬撵上他们走,他们也的确无处立脚。刘姓族长遂心生怜悯,不好再说什么了。

    刘姓族长是个好心人,有心让那些河南人留下来,但又不好一人做主,遂召集庄子上各家主事的男人,来到刘氏祠堂,共同商议此事,决定允不允许这些河南人留下来。

    祠堂里,刘姓人家的男人们,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这些河南人也不容易,千里迢迢,大老远地来了,再往哪里撵呢?再说了,刘家寨地方大,人口少,土地贫瘠,自然条件也不好,既然这些河南人不嫌弃,要在这里生活,就由着他们算了,多少还给庄子增加些人气。

    于是,刘家寨的刘姓人家,收留了流落到此的王姓人家。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刘家寨有了王姓人家。

    后来,王姓人家也没有离开刘家寨,而是和刘姓人家通婚,结果就都是亲戚了。如此一来,亲戚道里的,咋再好撵人家走呢?!

    再后来,经过将近一百余年的繁衍,王姓一族也渐渐兴旺了起来,成了刘家寨村第二大姓的人家。

    在刘家寨刘姓人家收留了王姓人家数十年后,王姓人家中,有个名叫王占龙的,渐渐发达了起来。

    王占龙的家,就住在靠山乡刘家寨一社。

    刚解放的时候,王占龙二十岁,因人活泛,机灵,肚子里有些文化,能说会道,能写会算,有眼色,会来事,就公家看上了,就被抽到乡上去帮忙。帮来帮去,王占龙把自己给帮成了乡上的工作人员,被分配在靠山乡供销社工作。在供销社工作期间,王占龙先是干营业员,后来是会计,再后来就升为靠山乡供销社的主任了。

    时间到了一九九0年,在沿山县靠山乡供销社当主任的王占龙60岁了,按规定,要退休了。

    王占龙的婆姨名叫张菊花,没有工作,是个农村妇女,在沿山县靠山乡刘家寨村一社种地。

    王占龙和张菊花老两口共生育了三个子女,老大是丫头,名叫王婷,当年十八岁,刚刚高中毕业;老二、老三都是娃子。王占龙的大儿子,名叫王军,十四岁,在乡中学上初二;王占龙的小儿子,名叫王兵,十一岁,在村小学上五年级。

    那时候,子女的户口跟母亲;所以,王占龙的三个子女,都是农村户口。

    若是没有过多照顾老同志的政策,王占龙直接退休就行了,也就没有后面要讲的故事了;然而,当时沿山县有个政策,就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在退休的时候,可以相应地安排一个子女顶替招工。

    根据这个政策,在王占龙退休时,可以安排一名子女顶替招工。问题是王占龙三个子女中,两个儿子岁数小,不符合国家年满十六岁才能招工的政策;符合国家招工政策的,恰恰是王占龙排行老大的丫头王婷。

    这个情况,把精明了一辈子的王占龙给难住了。

    在农村,特别是在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王占龙虽然当了一辈子的国家干部,但他是在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当干部;所以,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王占龙也有,有时候还非常严重。

    即将退休的王占龙心想,就算是顶替招工,也得儿子来顶替招工嘛,毕竟儿子是自己的,要传宗接代哩,能有个工作,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至于丫头嘛,是自己亲生的,这个不假,但将来长大了,毕竟是要嫁人嘛!等到将来丫头子嫁人了,不就成别人家的人了嘛,要是把自己的工作,让丫头顶替招工了,不就等于把自己家的工作,让给别人家的人了嘛。

    丫子毛的!这个事情太亏!

    因为要把自己家的工作让给别人家的这个事情,王占龙一想起来,就心疼的不行。

    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着实把王占龙给愁住了,愁得王占龙整夜里都睡不着觉。

    王占龙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在顶替招工这个问题上,不能钻牛角尖,要两害相权取其轻。

    王占龙觉得,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也不是不可以让丫头王婷顶替上班,虽说丫头将来要嫁人哩,会成为别人家的人,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丫头嘛!现在是新社会了,丫头子就是嫁到谁家去,也还姓王嘛,不可能成为啥王氏嘛!

    然而,让王占龙纠结的是,他的丫头王婷,正和村上刘富贵家的二蛋,谈着对象哩!

    王占龙心想,我一个漂漂亮亮的丫头子,假如顶替了老子招工了,就是公家人了,就吃上公家饭了,就算是嫁人,成为别人家的人,也该是个好人家,咋能嫁给刘家的二蛋?!咋能成为他刘富贵家的人?!

    丫子毛的!想到这个情况,王占龙就是一肚子的气。

    和王占龙同庄子上的刘富贵,年近五十了,名字虽然是叫了个富贵,但命里一点也不富贵,家里就三间破土房子,也没几件像样的家具,穷得叮当乱响,婆姨葛桂花还是个老哮喘,一天到晚,呼哧呼哧的,看着就让人闹心。

    刘富贵两口子生有一儿一女。

    刘富贵家的老大,也是个丫头,名叫刘文秀;老二是个娃子,就是和王婷谈对象的刘文明,小名字叫个二蛋。

    刘富贵的家庭,在刘家寨村来讲,算是最贫穷的人家了。就这么个家庭条件,安稳种地就行了,但人家刘富贵人穷志不短,盼子成龙心切,把他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刘文明的身上,一心一意、不惜一切代价地供济着儿子刘文明上学读书。

    在村子里,别人家的娃子读个小学,最多是读个初中,就回家务农了,帮着家里挣钱了,刘富贵却一直供济着儿子刘文明,读到了高中毕业,把一年到头幸辛苦苦挣下的几个嗑大豆的钱,就全让儿子给花掉了。

    因为这个原因,刘富贵家成了刘家寨村一社最贫困的人家。

    关键是穷得叮当乱响的刘富贵,还邋遢的很,一年到头,穿得破破烂烂,从来也不洗刷一下。一个不到五十的人,满脸的皱纹,头发都白了一大半,看上去倒就像七十岁的老汉一样。

    每当碰到刘富贵,王占龙的心里就非常别扭。

    王占龙心想,我咋说也是个国家干部,就算是做亲家,也该是和差不多的人家做亲家,让我和刘富贵做亲家,这不是羞辱我嘛!

    更让王占龙感到别扭的是,他的叔伯兄弟王占雄,娶了刘富贵的丫头刘文秀。

    王占龙心想,王占雄虽然小我十来岁,但辈分和我是一辈的嘛,我把丫头嫁给刘富贵的儿子,这个辈分上就乱了套了嘛!再说了,就他那个家庭,他那个家风,他那个家庭环境,丫头子嫁过去了,咋可能和他们生活到一起?!

    那么,王占龙为啥这么介意刘富贵的家庭?刘富贵的家庭到底是个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