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教我如何不想她
<=>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正文,敬请欣赏! 第6章第五卷龙腾西山 第372节 黑铁胆说,江阴这个地方文化底蕴丰厚,可以说,这里的一砖一石都有故事。更难得的是,江阴这个地方又总是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江一英笑着说,铁胆啊,不要感慨了,还是先看一看这刘氏故居吧! 黑铁胆点着头说,好,好。 进门是一天井,然后中间是厅堂,辟为刘氏三兄弟的介绍室。右侧是刘氏兄弟父母的卧室,刘氏三兄弟就诞生在这里,左侧是刘氏兄弟父亲办私塾的教室。 第二进是刘氏兄弟的卧室和天井;第三进是刘北茂的卧室与灶间。整个故居简单朴实,像刘氏三兄弟一样。 小刘说,我们江阴市政府在保护这处民居上,做了不少工作。一般而言,对文物故居保护当然是原地原物最好。刘氏故居是清末的普通民居,如果文物保护观念不强,在城市改造中可能就拆掉了。但我们在城市改造中确把它保护了起来,而且作了艺术性处理。 朝东的前门正对东西向的大马路,然后将马路分叉从故居两边通过,到故居的西侧马路再会合在一起,使故居不受道路改造的影响。并且在故居与会合点之间留下了一大片地,进行了园林化处理。这个地方是江阴市政府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屋改建的。整个故居以刘氏祖屋为主体,并扩建了光明园广场,配以刘天华的代表作《光明行》、下沉式广场、音乐桥、光明街等系列景观;空中鸟瞰故居呈二胡形状,形神兼备,意味深长。所以,这里已成了外地人认识江阴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黑铁胆说,江阴的做法是有远见的。 黑铁胆说,我上中专的时候,同学们也经常谈论刘半农和刘天华,不过,当时,他并不知道刘半农和刘天华是亲兄弟。 小刘说,黑老师,那你肯定对刘半农很熟悉了,给我说一说。 黑铁胆就知道这个小刘是个有心人,他在江阴文化局工作,对刘氏三兄弟能不了解。他逢人就问,大概是为了尽可能详细地掌握刘氏兄弟的素材。 黑铁胆笑笑说,小老乡,在你的面前,我谈刘半农那是班门弄斧。好吧,我说一些片段吧。 黑铁胆说,据我说知,这个刘半农是个才子,也是个传奇。 1905年,14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以江阴考生第—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中学堂。 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刘半农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放弃到手的大好前程,毅然从学校退学。 1917年夏随着一纸聘书,刘半农这个连中学都未毕业的乡村青年鲤鱼跃龙门,跨入了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并成为了那里的教授。这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当年蔡元培主政的北京大学,实行的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思想,还有像只有小学学历报考北京大学没有考上的沈从文后来也被聘为那里的大学教授。不过,刘半农后来也到英国和法国留学,并于1925年获得了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仍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 刘半农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黑铁胆现在也说不上来了,不过,他还记得,在现代汉语中,“她”和“它”这两个字都是刘半农发明的。在文言文中,只有一个“他”。 江一英一听也来了兴趣,她问,她是刘半农发明的。 黑铁胆说,不错,正因为了有刘半农,这才从此有了你们女士专用的这个她。 江一英说,一个大老爷们发明了她,有意思。 黑铁胆说,不奇怪吧,你们女人本来就是我们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 江一英说,看来,就是在基督教里,也存在着男女的不平等。 黑铁胆笑了笑说,是啊,妇女要解放。有人说,20世纪是“她世纪”。我的理解是,20世纪是女性集体觉醒,寻求解放的世纪,女权主义在这个世纪也不断形成浪潮,冲击着男权主义的铜墙铁壁。这不,年轻的一英同志就当上了县长了嘛! 在英语文化圈里,女性有自己的人称代词——“SHE”,关于这个代词,西方的女权主义者们早就不满了,比如波伏瓦。而在中国,受侮辱和受损害的女性连自己的代词都没有,即便是在鲁迅先生的早期小说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伊”字的身影。在这种背景下,刘半农先生创造的“她”字很快就得到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首肯和赞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鲁迅先生首先高度评价了这一造字创举,认为这是刘半农先生“打的一个大仗”。 不仅如此,鲁迅先生还在他的作品中带头使用“她”字。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胡适亲自作诗一首,极力赞赏和推荐刘半农创造的“她”字:“有他才有她,无他不成她。他她分别用,文章传万家。” 江一英说,一个她字,在那个时代,居然会成会文化界的一场盛事。 黑铁胆说,那当然了。如果没有这个字,我要说起你,那还是“伊”。 江一英说,去你的。对了,给我说说她字是如何诞生的。 黑铁胆说,好啊,五四运动时,中国没有她字。直到1920年,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发明了“她”字,并在一白话新诗里首度使用,诗是好诗,字是首创,于是随着诗的不胫而走,“她”字也在汉字王国里站稳了脚跟。这位年轻的学者名叫刘半农,这首诗的题目叫《情歌》。 这首题为《情歌》的诗,就是刘半农留学伦敦时,于生活拮据之中、渴念祖国之际写下的一首文情并茂的佳篇。 不久著名音乐家赵元任为该诗谱曲,改名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因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作为反问句在诗中的每小节节末反复咏唱,深深地表露出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恋之情。 江一英问,你是不是还会唱这首歌啊! 黑铁胆说,真不会,我只记得诗开头的那几句了。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江一英说,刘半农清还是蛮浪漫的嘛。 黑铁胆说,浪漫吧,还有更浪漫的。刘半农的这首诗发表不久,著名曲作家赵元任先生为这首情意绵绵的诗谱了曲。这首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歌曲经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后,迅速在全国风靡一时,刘半农先生创造的“她”字也因此而很快被全国人民所接受。 非常有趣的是,《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歌曲在全国唱红后,当时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边唱着《教我如何不想她》边想,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如此之美,作者刘半农先生一定是个年轻英俊、风流倜傥、风情万种的才子。女学生因此而春心大动,开始暗恋刘半农先生,做梦都想一睹刘半农先生的风采。 有一天,女学生来到赵元任先生家里做客,碰巧刘半农先生当时正好也在赵元任先生家品茗闲聊。因为该女生并不认识刘半农先生,所以红着脸在赵元任先生面前打问刘半农的情况。赵元任先生笑了笑,指着身边的刘半农向这位女学生介绍说:“这位便是您想要认识的刘半农先生!” 女学生抬头看了刘半农一眼,不由失声地惊呼道:“啊!原来他是个土老头儿?”大家闻言,笑得前仰后合。 其实刘半农先生当时刚刚30出头,但由于他经常笔耕不息,以至华发早生,所以看起来好像已经是40多岁的老头子了。 风趣幽默的刘半农先生非但毫不介意这位女学生的唐突无礼,还当场写了一首“打油诗”调侃道: “唱起歌词想起他, 请进门来喝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翁, 教我如何再想他?” 众人免不了又是一阵大笑,那位女学生的脸更是红到了耳根。 江一英和小刘听到这里都笑了起来。 黑铁胆又说,遗憾的是,1934年6月,刘半农在内蒙古考察方言途中遭到昆虫叮咬,不幸传染上致命的“回归热”。不久便与世长辞,年仅43岁。 对与刘半农有十年深厚友谊的赵元任而言,更是痛惜万分,他送好友的挽联这样写道: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叫我如何不想他! 江一英感叹道,可惜,太可惜了!才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