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回档之1995在线阅读 - 第064章:饥饿营销

第064章:饥饿营销

    正是纸媒兴盛的年代,《青年日报》虽然远不是中原省的第一大报纸,日发行量也有19万份,涵盖中原省及周边许多区域。

    于是,8月28日这天,很多人都第一时间看到了关于某个‘少年作家’的报道。

    家在商都市的林普就是一个。

    月初的时候,因为《青旭》上的一篇文章,商都大学学生林普在第一次约会时就莫名其妙丢了刚刚交上的女友,为此已经郁闷好一段时间。

    没成想,这个月即将过去,林普吃早饭时偶然翻看家里订阅的《青年日报》,再次看到了某些记忆可谓深刻的熟悉字眼。

    ‘林清和许白’。

    ‘青旭’。

    ‘参商’!

    林普耐着性子看完了这篇标题夸张的报道,结果是,从最初的不以为意,变成了后来的不可思议。

    什么人啊!

    竟然一个月发表9篇文章,还好评如潮,还杂志售罄,还读者来信……

    这可能吗?

    然而,这年代报纸天然的公信力,让林普不得不信。

    竟然真有这么一个人!

    再次将报道读了几遍,林普潜意识里抗拒的态度也不知不觉发生改变。

    想起当初看过一篇《林清和许白》就匆匆回了家的肖莺莺。

    林普没打算放弃,这段时间一连给对方去了两封信,还想着下周商都大学开学后,要如何把事情挽回。

    再看眼前报道。

    这不就是机会吗?

    既然莺莺喜欢参商的文章,自己就把报道中列举的9篇全部找齐了,当做开学礼物送给她。

    对了,还有即将发行的新一期《青旭》。

    两篇呢。

    全部堆一起,够诚意了吧!

    至于莺莺可能会喜欢到有些过头的问题……林普也想到了,又觉得,不足为虑,人家是少年作家,没理由和自己一个大学生抢女朋友。

    毕竟现实里也不可能有交集吧!

    再说报道里列举的一连串报刊杂志,虽然已是月底,按照常理,不少书店报亭或许都有存留,问题应该不大。

    想到了就做。

    匆匆吃过早饭,林普就出了家门,开始一家书店一家报停地仔细找寻。

    ……

    商都机场

    候机大厅内,赵怡来接从东北做什么产业调查回来的大女儿,本来当做消遣随意翻着一些报纸,却意外注意到了《青年日报》上的某篇报道。

    关于参商。

    说起来,今年暑假刚开始,赵怡就已经发现了二女儿的种种异状,经常往外跑,经常发呆,到了后来,甚至有些魂不守舍。

    直到那一天。

    丫头早早跑出去,本来只是默默旁观的赵怡不可能再视若无睹,稍稍探究,没成想,就发现了那么多的事情。

    以及,那么优秀的一个男孩。

    除了家庭出身一般,其他,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特别是看过丈夫好友郑春花两万从那孩子手里买来的一份地推方案,还有那句广告语,赵怡对某个少年竟然指点了自家避开化肥厂投资陷阱那件事,也就不再怀疑。

    思考良久,赵怡决定继续旁观。

    因为有前车之鉴。

    当初大女儿,她这个当妈的,还有自己男人,都是望女成凤,做了太多干涉,没成想……孩子其他方面没的说,但在感情上,竟然……

    赵怡不想再弄巧成拙。

    二女儿喜欢一个挺不错的男孩,总比……喜欢女孩子要好吧!

    当下。

    赵怡本来也知道那少年发表了不少文章,还悄悄看过女儿的小收藏,但,这样一下在报纸上被列举出来,还是让人震撼。

    广播里传来声音,赵怡知道大女儿的航班到了,站起身,稍微斟酌,把报纸递给一旁的随从,吩咐道:“上面提到的《青旭》杂志,小敏,你抽空去订阅一份。”

    ……

    商都东部的启梁市。

    启梁六中也是第一天开学,高三六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赵育学午饭后在办公室看报纸,偶然注意到了《青年日报》上的某篇文章,惊奇之下,去往学校阅览室找了找。

    列举中的九份报刊杂志,赵育学寻到了《青旭》、《正茂》和《经年》三份,一一看过,便被吸引。

    下午最后两节课是新学期第一次班会,赵育学干脆带了一本《经年》过去,还有那份《青年日报》,简单和自己的学生们说过情况,就亲自全篇阅读了《经年》上的《花季如此这般》。

    这篇以高中学生文理分班作为主线的校园故事,赵育学觉得很有意义,哪怕自己的学生已经高三,听一听,也能对他们明年该如何报考大学提供一些参考。

    超过1万2000字的文章,赵育学花费半个小时才缓缓读完,合上杂志,看向台下的学生们,说道:“这位名叫‘参商’的作者应该是你们的同龄人,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我不得不承认,连我这个中年人都无法比拟。这篇文章……我稍后会把杂志留下,大家可以多多传阅。其中不止关于文理分科的选择,还有关于学习目的的探讨,这是你们这个年龄孩子最迷茫的一件事,文中所述,或许也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赵育学在讲台上说着,讲台下,一对名叫徐漫和章晨曦的同桌姑娘,依旧没怎么回过神。

    刚刚,她们听到了什么?

    参商?

    九篇文章?

    是她们前段时间在《青旭》和《正茂》上看到的那个参商吗?

    是她们一起给对方写了四封信的参商吗?

    是她们过去一月都在不断向周围朋友们推荐的参商吗?

    没想到,对方竟然还上报纸了,因为一下子发表了9篇文章?

    那么,《林清和许白》、《数不清的流年》和刚刚听到也是那么那么出色的《花季如此这般》之外,其他六篇,又是什么?

    天啊。

    早知道,她们应该多找找,而不是写了信,就满足了之前的两篇,也以为只有两篇!

    这么直到放学,两女不太好意思向班主任讨要那份报纸,第一时间冲出了学校,买到一份《青年日报》,然后阅读,然后,当场把列表展示给书报亭老板。

    这上面的报纸杂志,还有吗,全要!

    对了。

    下一期的《青旭》,两篇呢,提前也向老板预定。

    不对!

    说是开了专栏,那岂不是以后每个月都有,两个姑娘一商量,决定去邮局问一问,打算长期订阅。

    ……

    河元,桑河医院。

    护士陆小敏忙碌了一个下午,今天终于不用再值晚班,交接一番,收拾东西正要走人,就见姚冉站在护士站一角的书报栏边,正手拿一份报纸发呆。

    “小冉,走啦,看什么呢?”陆小敏好奇上前,顺着姚冉目光看去,很快就张大嘴巴:“这是说……那小子吗,老天爷,9篇,我以为只有3篇呢。”

    姚冉被陆小敏的一惊一乍拉出了呆怔,转过小脸,听她话语,内心里下意识跟了句。

    我以为只有6篇呢。

    即将过去这一个月,姚冉私下里,对于参商,可比某个姑娘还要上心。

    不过,当然不能说。

    只是偶尔会想到陆小敏当宝贝一样收藏的笔记本,其中有她最喜欢的村上春树的一句话。

    嗯。

    眼看陆小敏把报纸抢过去,护士站其他几位同事也纷纷好奇地凑过来,听陆小敏说起某个少年,大家也都有印象,纷纷惊叹。

    到了最后,陆小敏又露出不悦表情:“那家伙,出了院就不再联系我们,没想到更加厉害了,小冉,你jiejie不是他英语老师吗,帮忙找找人啊,他住院时我们那么细心照顾,还借他纸笔,现在发达了,至少也要敲他一顿饭呀。”

    姚冉压了压情绪,尽量让自己显得无所谓一些,摇头道:“高二重新分班了,我jiejie不一定还教他。”

    “那也不可能飞出河元吧,只要还在二中就行,”陆小敏哼了声:“总是能找到的。”

    姚冉不愿承认,但,似乎,也挺想再见到某人。陆小敏这么说,她假装想了想,就顺势道:“我帮忙问一下。”

    内心里想的却是,马上就新的一月了。

    这一次,一定要早早去买一本《青旭》。

    或许……

    上个月能有9篇,这个月,也不会少呢。

    其他也要找一找。

    ……

    商都。

    成江路29号的博艺总部。

    最新一期的《青旭》明天就要付梓,本来,编辑部上下都要忙于对样刊做最后的审校,谁曾想,因为《青年日报》的一篇报道,整整一天,编辑部的热闹就没有停过。

    主要是电话。

    谭丰振今天一上班,就开始不停地接打。

    有人询问《青年日报》上报道的真假。

    有人打探《青旭》的订购流程。

    有人想要投放广告。

    有人好奇参商的身份,希望获得对方的联系方式。

    有人要采购下期杂志。

    甚至还有之前这边代替苏杭联系过退稿事项的一家杂志社,不知道从哪里听到消息,主动打电话过来,说又打算录用某人的稿子了。

    因为编辑部只有一部电话,总是占线,甚至有人还打到了博艺的其他部门,然后让这边跑去接听。

    总之,这场面,实在比月初8月刊第一批杂志因为印量少而迅速售罄后还要热闹。

    当然了,没人因为这种热闹而心生烦躁。

    大家都是高兴。

    被博艺丢在大楼角落好几年,眼看杂志都要停刊了,突然时来运转,这样的机会,怎么能不珍惜?

    因此,众人都是干劲十足。

    直到这一天的天色暗下,连以往对这份工作表现最淡然的美编赵月潇都没有离开。

    大家继续着手中的事情,一边偶尔看向主编办公室。

    办公室门打开。

    谭丰振送人出来,大家也认识,还是月初亲自来过的那位图书经销商,这次也知道了名字,姓齐。

    齐分用。

    “小齐,不是我不给你,你这一次要3000本,多了些,万一卖不掉,还得退给我们,损失的也是我们。”

    “都说了,我还是现款现货,”齐分用保证道:“另外,上期的8月刊,老谭,你也和印刷厂沟通沟通,再印1000本,我全要了,你不知道,我今天接了几十个电话,都是下面书报亭在要这份杂志。”

    “旧刊重印,以前没有过啊……”谭丰振一下没反应过来:“……这价钱,怎么算?”

    “这不是问题,老谭,就按新刊来算。”

    谭丰振知道自己不会谈生意,上次某个小子已经点破了他这一点,眼看齐分用急切的模样,知道是好机会,也不想太轻易答应,想想说道:“这样吧,小齐,我和上面商量商量,明天给你答复。”

    “怎么还商量呢,”齐分用直接拉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掏出一叠钞票:“老谭,你一句话,我钱直接拍这里。”

    谭丰振连忙把钱推回:“别,还是要商量商量,商量商量。”

    双方你来我往片刻,终于送走了齐分用,谭丰振转身,看向办公室内众人:“这……我稍后去找社长谈谈,大家还有其他事情吗,我一并说了?”

    编辑部资历仅次于谭丰振的苏二年道:“有个电话打到了财务部,启梁那边的,也是询问咱们8月刊还有没有存货,想要500本。”

    谭丰振点头,表示知道。

    坐在门口的李同道:“中午我不是出去吃了吗,一个朋友拉的饭局,介绍了一个刚开印刷厂的,也是打听这次的事情,说是希望从咱们这里接些单子,价格好谈。”

    谭丰振摇头:“这种事咱们可谈不了,得找社长。”

    李同把一个写了联系方式的纸条递给谭丰振:“我就帮忙传个话。”

    谭丰振想想还是接过。

    这些日子在编辑部地位明显提升的方薇接着开口:“老谭,这次……第一批真只印1万册啊?”

    就在昨天,《青旭》9月刊的发行方案已经确定。

    第一批,1万册。

    与8月刊总体相当。

    若是没有月初的《林清和许白》,没有参商,没有今天的热闹,1万册,肯定是足够的,大不了之后再加一些。

    然而,现在的情况,大家都觉得,直接开印两万,怕都不够。

    就刚刚那齐分用,只是商都一地的一个经销商,开口就是3000本,还连旧刊都想要。

    这就是趋势啊!

    “社长亲自安排的,”谭丰振说着,想想还是没忍住,稍稍透露道:“老钟也是从苏杭提的建议里得到灵感。”

    赵月潇问道:“什么灵感?”

    谭丰振想了下,说道:“这个,好像叫……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

    大家都没听过,不过,营销不说,这,‘饥饿’啊,听着就挺残暴的。

    既然是某个少年的建议,还是社长亲自拍板,大家也没再多言。

    这么又说了些事情,谭丰振吩咐众人可以下班,自己去寻找自家社长。

    要汇报今天的情况。

    还有,那什么‘饥饿营销’,他其实也觉得,没必要,万一把人‘饿’过头了可怎么办?当下这么好的形势,一口气印两三万,赶紧卖杂志,接着再卖书,才是正途啊。

    至于这一期自家杂志究竟能卖多少?

    谭丰振从早上的热闹开始后就忍不住在想,却又不太敢想。

    万一只是表面热闹,读者并不捧场,那可怎么是好?

    真要那样……

    接下来的出书,可都要受影响了。

    钟长林已经不在总部,今晚又有应酬,是省日报社的几位同行,谭丰振知道,某人还是在为了接下来的事情做铺垫。

    预付10万之后,某个少年,简直成了自家社长的放手一搏。

    联络一番,确定了位置,谭丰振匆匆骑车赶往钟长林待客的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