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盛唐风月在线阅读 - 第八百八十七章 五镇节帅

第八百八十七章 五镇节帅

    尽管同为节度使,但众人的资历人望却各不相同。杜士仪、杜希望、崔希逸,全都出自世家名门,即便幼时家境有好有坏,但都并非在边塞起家。王忠嗣之父王海宾乃是河陇名将,他是忠烈之后,养在宫中,号称天子义儿。所以眼下众人之中,只有张守畦并非士大夫出身,而是起自卒伍,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凭着功劳升迁,从别将、果毅、员外将军一直到瓜州刺史、都督、陇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戎马一身在他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痕迹。

    这种军伍作风,既让他治军卓有成效,却也不免使他此刻面对其他四位节度使时,有一种隔阂的感觉。哪怕就连名将之后的王忠嗣,在他看来也只是小一辈,而且王忠嗣只是节度副使,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的那位此次并没有来。至于对杜士仪,他更是隐隐有几分敌意,这种敌意并不是对着杜士仪本人,而是对于他认为杜士仪所代表的某些文臣。他至今都还记得,那时候他大胜契丹,京城有人和他通风报信,道是张九龄阻他拜相之事。

    王竣还不是因为镇守朔方多年,战功彪炳,由是拜同中书门下三品。至于从前,还有张仁愿、唐休憬、娄师德、王孝杰……无数出将入相的例子在前,张九龄凭什么挡他的路?难道就因为他不是从科场进身,就被这些所谓士大夫排斥在外?

    而张守畦这种隐隐的敌意,杜士仪自然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张守畦在幽州屡立战功,李隆基对其恩宠备至,他也无意因为这几句言语和对方过不去,因此只是微微一笑道:“正如张大帅所说,身经百战年富力强的那些将校,方才是中流砥柱。可正因为如此,年轻而未曾经历战阵的,方才是最好的磨砺人选,因为他们既然年轻,胸怀激昂锐气,其中自有不少愿意拼杀战阵追求殊功,而一旦年岁大了,虽有昔日信安王,如今朔方节度副使李将军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却也有固步自封听不进人言的。”

    说到这里,见张守畦不以为然,而李隆基却微微颔,他便气定神闲地说道:“当然,我也自有私心。须知我如今尚只三十出头,倘若麾下皆是老将,眼见年少多年之人却高居帅位,岂知不会有人心中抱屈?”

    这话听上去仿佛带着几分自嘲的意味,可王忠嗣却知道,杜士仪在陇右提拔重用了自己和南霁云,在朔方用了仆固怀恩和来稹,可在他们这些比其年轻的之外,如安思顺姚峰郭建,如李俭郭子仪,哪个不比杜士仪年长?而他对杜士仪的话也是认同的,南衙十六卫以及北门禁军当中,身家背景不凡的人多得是,要是把那些年长的挑回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后院起火,至于年轻的可塑性强,纵使是皇亲国戚之后,也未必不能调教出一个样子来

    于是,他不等别人开口就附和道:“杜大帅此言,我也赞同。我正想说,蔚州和云州一带的将校驻守多年,正好轮换一下,如有年轻气盛有出塞从军之愿的,我也求之不得。不说别的,年轻的打磨打磨,说不定日后陛下身边将星云集,我等四十出头就可以退休告老了。”

    见王忠嗣和杜士仪一个鼻孔里出气,张守畦不禁嘿然一笑:“王将军和杜大帅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不过陛下既然开口,我就不挑挑拣拣了,南衙北衙之中,精兵强将不少,我唯陛下所愿就是。”这就是张守畦多年军旅磨练出来的精明之处,却又和杜士仪王忠嗣不同。

    可是,李隆基却对杜士仪、张守畦、王忠嗣彼此不同的风格颇为嘉赏。而杜希望之前在牛仙客面前固然直来直去,在御前就显得有几分谨慎和拘谨了,崔希逸亦然。这是他们多年仕途之中养成的习惯,平日固然中规中矩,可在前头那三人畅所欲言的衬托下,他们不免便显得有些平庸。

    等到李隆基上了坐辇,带着这五位节帅准节帅,来到了大明宫银台门外当年的万骑,现在的羽林卫营地时,就只见那些帽插红缨的军官少说也有百多人齐集面前。

    南衙十六卫有将无兵,就连曾经为贵介子弟起家良选的千牛,如今也渐渐名存实亡,不复禁卫之责。而北门禁军的将领,却多半带着南衙的官职。眼下这众多军官当中,出自北门禁军的居中,左边则是南衙十六卫中挂着郎将甚至校尉的将校,而右边的显然年轻多了,几乎都是不满三十的年轻贵介子弟,面容俊秀身姿英挺的占了大多数。

    “陛下万安”

    随着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李隆基在步辇上微微颔。此时烈日已经当空,年岁已经不小的他近来又处置了宫中这番变故,早已经有些身心俱疲,即便头上张有伞盖,他也已经力不从心。因此,他轻轻揉了揉太阳xue,就对左右众人道:“这些就是朕预备充实到各大边镇中去的禁卫将校,你们身为节帅,各自挑选吧,朕不于预。只不过,你们要走了人,也得给朕依样画葫芦补充一批人过来。”

    “是,恭送陛下。”

    张守畦领头声若洪钟地说了一句,等到目送天子一行人去远了,他方才转身矜持地说道:“我幽州精兵强将如云,就不和诸位争抢了,各位挑剩下的人都给我就是。”

    杜士仪和王忠嗣不以为意,崔希逸正有些走神地想心事,闻言也没太放在心上,而杜希望在天子面前不声不响,可实则却不是这样的好性子。他对张守畦这态度大为恼怒,似笑非笑地斜睨了张守畦一眼,这才声音响亮地说道:“张大帅战功彪炳无人不知,也怪不得瞧不起南衙和北衙之中这些人你既是不在乎,我们可就不客气了,忠嗣,杜大帅,虽则你们在陛下面前讨了先机,可我说在前头,手快有手慢无,别怪我这年纪大的不让着你们”

    杜希望这会儿和御前的谦恭截然不同,杜士仪不禁瞠目结舌。而王忠嗣见杜希望不等张守畦反击就大步走上前去,他便低声说道:“陇右杜大帅和我曾经有过数面之缘,为人其实是一块爆炭,他说不让就肯定不会让,咱们若真是慢了,可就汤头都喝不上了”

    见王忠嗣也走得飞快,杜士仪不禁为之气结。这算什么,要是他看中的人被那两个抢跑了,他不是白跑了这一趟?尽管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但看到王忠嗣直奔北门禁军那一行人,杜希望则是冲着南衙十六卫那些闲散军官去的,他醒悟到两人恐怕都是有熟悉的人在其中,当即稍稍松一口气,当即来到了那批曾任千牛的贵介子弟前。

    尽管如今的千牛早已不像当初那么金贵,可终究出身不同,即便是他如今身居高位,这些人在他面前也都不见丝毫卑色。

    这却不是人市上挑选奴婢,自然不容他一个个转圈似的挑看,因此他在前头一站,接过一旁亲兵递来的名册之后,便示意按照一排五人上前报名来见。他或是随口问其父祖,或是询其志向,十余人过后,便在名单上勾选了三个人。及至又是五个人站在他面前一一报名拜见时,他陡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目光立刻落在了左第一个人身上,随即又不动声色地从其他人身上一一扫过

    “朔方正当抵御北狄之要,尤其是三受降城更是常常有敌寇扰边。尔等都是贵介子弟,战阵搏杀刀枪无眼,可曾真的做好了准备?”

    刚刚之所以十余人中只挑中了三个,就是因为不少人从言行举止中就能看出勉强来。所以,此刻杜士仪加重语气这么一问,居中的那人便低声说道:“我乃家中独子,膝下尚未有子嗣,虽有从军之愿,却还有奉养寡母之责。”

    这就是很明显的不愿意去朔方了。说到底,这次的三个地方之中,河东应是最富庶,如今战事最少的。杜士仪知道,如今开元盛世,两京富庶繁华,有的人不甘寂寞,却也有更多的人不愿意丢下这等安逸的生活去戍守边疆。故而,他微微点头并未出口责备,又有三人以各色理由委婉表示了心中不愿。直到只剩下了李光弼时,杜士仪就只见这位高大伟岸的青年拱了拱手道:“若我情愿从军朔方,杜大帅是打算置之于灵州,还是丰胜之地?”

    “若只让你们在灵州安逸之地,谈什么磨砺将才?其他的我虽不能自夸,然则知人善任却是众所皆知的。尔等若从军,自不必担心揠苗助长,无处可施展抱负,只需担心才具不足,勇武不足,军略不够”

    在李光弼面前,杜士仪收起了谦逊,这一番话气势十足。果然,他就只见李光弼犹豫许久,最终深深躬身施礼道:“家父曾得谥号忠烈,我亦不愿辜负家名。杜大帅之名我久仰多时,愿从军效力”

    这可算是到手了先来后到这种事,还是有效果的

    杜士仪一时喜出望外,偏偏面上还得表现得淡然。他只是微微点头道了一声可,在名单上落下一笔,这才继续召见下面的其他人。直到在这三四十名千牛当中挑选了十余人,最终合上名册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却只见崔希逸和张守畦似乎起了些争执。见崔希逸忿然拂袖而去,他不禁愕然。

    张守畦究竟说了些什么,竟能把崔希逸气得连正事都忘了?